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微乳伪三元相图的几种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潘国梁 贾晓斌 +1 位作者 魏惠华 王勇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几种微乳伪三元相图制备方法的优劣。方法选择吐温-80、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和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乙醇为助乳化剂,肉豆蔻酸异丙酯或油酸乙酯为油相,制备伪三元相图,以相图中数据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为指标,评价... 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几种微乳伪三元相图制备方法的优劣。方法选择吐温-80、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和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乙醇为助乳化剂,肉豆蔻酸异丙酯或油酸乙酯为油相,制备伪三元相图,以相图中数据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为指标,评价不同方法所得微乳相图的差异。结果不同方法制备的水包油型乳化剂的伪三元相图微乳区面积差异不大,但图中不同区域数据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差异较大;不同方法制备的油包水型乳化剂伪三元相图的各相以及相区的面积差异均较大。结论制备准确可靠的伪三元相图,应根据组分的性质及所制备的微乳类型来选择方法,并综合利用某几种方法来判断滴定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三元相图 微乳 乳化剂 助乳化剂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稀释法求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 被引量:31
2
作者 沈兴海 王文清 高宏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本文用简便、准确的稀稀法求得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醇-正庚烷-水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_w、颗粒有效半径R_e、界面层厚度1、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_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积A_d。还求出... 本文用简便、准确的稀稀法求得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醇-正庚烷-水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_w、颗粒有效半径R_e、界面层厚度1、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_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积A_d。还求出不同水量和不同醇(正戊醇~正辛醇)时,醇从连续相(c)转移到界面层(i)的自由能变化发现、颗粒半径R_w与醇的碳原子数n具有线性关系。同时发现R_w与含水量V_(H20)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稀释法 结构参数 SDS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骆锋 阮建明 万千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52,共5页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纳米SiO_2粉末,考察了微乳液体系的配制、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共沸蒸馏脱水工艺制备的纳米SiO_2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比表面积(BET)、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纳米SiO_2粉末,考察了微乳液体系的配制、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共沸蒸馏脱水工艺制备的纳米SiO_2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比表面积(BET)、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末制备的工艺参数对样品性能影响较大,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SiO_2粉末近似呈球形,粒径为15-30nm,比表面积高达580-630m^2/g。共沸蒸馏工艺能充分地脱去凝胶中残余的水分,防止因含水胶体干燥过程引起的粉末硬团聚,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粉末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纳米SiO2 共沸蒸馏 粉末工艺 纳米二氧化硅 微乳液法 微乳液体系 近似 BET 焙烧温度
下载PDF
负载纳米氧化锌多孔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飞月 陈水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81-1484,共4页
半导体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VOC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本论文研究了纳米氧化锌改性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可利用微乳液法合成并经高温煅烧得到负载于多孔碳材料上的纳米... 半导体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VOC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本论文研究了纳米氧化锌改性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可利用微乳液法合成并经高温煅烧得到负载于多孔碳材料上的纳米氧化锌。制备条件如反应物浓度、配比、沉淀剂种类等条件对产品的形貌、氧化锌纳米颗粒大小和负载量有明显的影响。负载纳米氧化锌微粒多孔炭吸附剂既保持了多孔炭材料的多孔性,又具有一定催化分解低浓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纳米氧化锌 微乳液法 VOCS 光催化
下载PDF
CdS纳米粒子的水热微乳法制备 被引量:18
5
作者 臧金鑫 赵高凌 韩高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7-920,共4页
The CdS nanoparticles with good crystallinity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in microemulsion composed of poly oxyethylene lauryl ether/water/ cyclohexane/butanol. The structure and the size of the nanoparticles... The CdS nanoparticles with good crystallinity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in microemulsion composed of poly oxyethylene lauryl ether/water/ cyclohexane/butanol. The structure and the size of the nanoparticles were analyzed by TEM and XRD. The UV-Vis optical absorption of the samples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hydrothermal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epare CdS nanoparticles of hexagonal structure at low temperature. The particles were in dimensional uniformity. The diameter of the nanoparticl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olar ratio of water to surfactant. The minimum diameter of the nanoparticles prepared in this work was 10 nm. Obvious blue-shift were observed in the UV-Vis ab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粒子 微乳液 水热法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微乳液法的研制和表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颜肖慈 余林颇 +2 位作者 罗春霞 薛东波 罗明道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7-68,共2页
用微乳液法研制出纳米氧化锌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平均粒径约为 10 nm。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微乳液法 表征 固相反应法 纳米材料 粒径 制备
下载PDF
P507(K)-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 被引量:16
7
作者 沈兴海 王文清 +2 位作者 王爽 李改玲 高宏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85-590,共6页
根据球状模型并结合稀释法求得了P507(K)-醇(正戊醇、正己醇、异戊醇、异己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颗粒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结果表明... 根据球状模型并结合稀释法求得了P507(K)-醇(正戊醇、正己醇、异戊醇、异己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颗粒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结果表明,Rw与ω(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数之比)成线性关系。由直线的截距还求得P507(K)极性头的水化层厚度为5.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结构参数 膦酸 正庚烷
下载PDF
微乳法制备的纳米Bi_2O_3对苯系物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鹏 杜尧国 徐自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1-454,共4页
采用微乳法制备了Bi2O3纳米粒子,利用BET,XRD,XPS和UV VIS等手段对其表征;以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和对二甲苯为气相污染物,测定了Bi2O3纳米微粒对它们的光化学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法合成的光催化剂粒子晶型主要为四方型(T),... 采用微乳法制备了Bi2O3纳米粒子,利用BET,XRD,XPS和UV VIS等手段对其表征;以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和对二甲苯为气相污染物,测定了Bi2O3纳米微粒对它们的光化学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法合成的光催化剂粒子晶型主要为四方型(T),粒子粒径为25 6~35 1nm,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型发生转变,固体表面电子结合能增大,光催化活性也相应提高.苯系物的降解速率顺序为:对二甲苯>甲苯>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法 BI2O3 表征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超细沉淀硫酸钡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祁琪 孙青 +3 位作者 张俭 严俊 潘方珍 盛嘉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0,共6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硫酸钡(Ba SO4)作为一种理化性质优良的无机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普通硫酸钡(粒度为10~20μm)生产工艺粗放,品质不高,超细化处理(粒度为0.1~1μm)可大大提升产品质量,扩展其应用范围。综述了超细沉... 近年来,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硫酸钡(Ba SO4)作为一种理化性质优良的无机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普通硫酸钡(粒度为10~20μm)生产工艺粗放,品质不高,超细化处理(粒度为0.1~1μm)可大大提升产品质量,扩展其应用范围。综述了超细沉淀硫酸钡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制备工艺现有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随着研究工作的推进,超细沉淀硫酸钡的制备工艺及应用领域将会得到提升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沉淀硫酸钡 直接沉淀法 微反应器法 微乳液法
下载PDF
微乳液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毛雪彬 杜志平 +1 位作者 台秀梅 刘晓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48-653,660,共7页
综述了微乳液与普通乳状液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对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和体系结构、性质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手段作了介绍;探讨了微乳液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乳液 机理 研究方法 应用
下载PDF
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楠 李锡晶 王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698-2702,共5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微乳三相因素,确定优化条件后,将热微乳分散于冷水中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单因素试验初筛各因素(乳化剂、脂质材料、脂质用量、药脂比、冷...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微乳三相因素,确定优化条件后,将热微乳分散于冷水中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单因素试验初筛各因素(乳化剂、脂质材料、脂质用量、药脂比、冷水相温度和微乳保温温度)后,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65℃下由硬脂酸(油相)、聚山梨酯80(乳化剂)、乙醇(助乳化剂)组成三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为1∶4所制得的微乳最佳。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优化处方为姜黄素投药量为50 mg、硬脂酸的用量为0.5 g、冷水相温度为2℃、微乳保温温度为65℃;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7.73%、载药量为7.72%、粒径为(156.9±2.2)nm、多分散系数为0.480,平均Zeta电位为-24.8 m V(RSD<2%,n=3)。结论:采用微乳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操作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微乳法 固体脂质纳米粒 伪三元相图 包封率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水/油微乳液技术制备单分散纳米CeO_2 被引量:9
12
作者 梅燕 韩业斌 +2 位作者 李彦 王为 聂祚仁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组成的水/油型微乳液体系中,运用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利用改进的两相液液法,测定了水/油微乳液的区域,并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对制备得到的CeO2粉末的形貌特征、物相结构、成分等用...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组成的水/油型微乳液体系中,运用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利用改进的两相液液法,测定了水/油微乳液的区域,并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对制备得到的CeO2粉末的形貌特征、物相结构、成分等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测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微乳液区内能制备出颗粒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CeO2粒子,所得颗粒尺寸为3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两相液液法 纳米二氧化铈
下载PDF
四针状纳米氧化锌的热力学函数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高超 黄在银 +3 位作者 马玉洁 姜俊颖 李艳芬 谭学才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77-1481,共5页
采用简单、温和的微乳液水热辅助法合成了尺寸、形貌均匀的四针状ZnO纳米结构,每个结构由四根长约250nm的纳米针组成.基于块体ZnO的热力学函数已知,依据热力学势函数法设计热化学循环,将纳米ZnO与块体ZnO的热力学函数进行了关联.并结合... 采用简单、温和的微乳液水热辅助法合成了尺寸、形貌均匀的四针状ZnO纳米结构,每个结构由四根长约250nm的纳米针组成.基于块体ZnO的热力学函数已知,依据热力学势函数法设计热化学循环,将纳米ZnO与块体ZnO的热力学函数进行了关联.并结合热动力学理论及过渡态理论,利用微量热技术获得了所制备的四针状纳米ZnO在298.15K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标准摩尔熵值分别为(-329.37±0.43)kJmol-1,(-318.51±0.03)kJmol-1,(20.36±1.05)Jmol-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热力学 热力学函数 微量热技术 纳米ZNO 微乳液法
原文传递
微乳辅助的溶剂热法合成磷酸钐纳米棒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晓燕 曹敏花 +1 位作者 吴兴隆 胡长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4-1026,共3页
SmPO4 nanorods were synthesized by a microemulsion system containing water,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 cyclohexane, and n-pentano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ha... SmPO4 nanorods were synthesized by a microemulsion system containing water,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 cyclohexane, and n-pentano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as-synthesized sample. It was found that ω(molar ratio of water to surfactant) and reactant concentr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SmPO4 nano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钐 纳米棒 微乳 溶剂热法
下载PDF
纳米硫酸钡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焕章 孙朝利 +1 位作者 张悦 张洁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12,共7页
纳米硫酸钡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活性、分散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首先,概述了络合沉淀法、微乳液法、微反应器法等3种制备方法,并对其制备机理和优缺点做了分析。重点综述了纳米硫酸钡在表面改... 纳米硫酸钡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活性、分散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首先,概述了络合沉淀法、微乳液法、微反应器法等3种制备方法,并对其制备机理和优缺点做了分析。重点综述了纳米硫酸钡在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涂料、塑料、造纸、化纤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还阐述了纳米硫酸钡改性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纳米硫酸钡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解决生产成本、能源消耗和污染等问题,同时指出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到各种工艺中,发展综合化的工艺技术是今后研究纳米硫酸钡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硫酸钡 表面改性 络合沉淀法 微乳液法 微反应器法
下载PDF
尺寸效应对氧化锌微/纳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高超 黄在银 +1 位作者 陈洁 马玉洁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8-942,共5页
采用微乳液水热辅助法合成了三种不同尺寸的手榴弹状ZnO微/纳结构.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建立了纳米ZnO与块体ZnO体系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微量热技术对不同尺寸ZnO微/纳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尺寸效应对微/纳体系... 采用微乳液水热辅助法合成了三种不同尺寸的手榴弹状ZnO微/纳结构.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建立了纳米ZnO与块体ZnO体系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微量热技术对不同尺寸ZnO微/纳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尺寸效应对微/纳体系热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反应物尺度的减小,体系的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标准摩尔反应熵均降低,而材料自身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标准摩尔熵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微量热技术 纳米ZNO 尺寸效应:微乳液法
原文传递
微乳液法制备掺杂铁的纳米二氧化钛及其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德荣 张俊卿 +1 位作者 李玉生 季祥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5年第4期17-19,共3页
为了研究掺杂铁的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质,以TiCl4为原料,在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掺杂铁的TiO2纳米粉末。采用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分析仪(BET)等对粉体的结构、粒... 为了研究掺杂铁的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质,以TiCl4为原料,在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掺杂铁的TiO2纳米粉末。采用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分析仪(BET)等对粉体的结构、粒径大小、物相、形貌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经600℃焙烧2h后,0.04%Fe3+-TiO2粉末为单一的锐钛型结构,其平均晶粒度约为16nm,比表面积达120.4m2.g-1,D101为16.1nm。由于在XRD图谱上未发现有新相的生成,因此,Fe3+经过焙烧渗入到了二氧化钛的晶格中,掺杂所引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Fe3+渗入TiO2晶格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纳米二氧化钛 掺杂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粉末 被引量:6
18
作者 骆锋 阮建明 万千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4年第1期72-78,共7页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纳米SiO2粉末,考察了微乳液体系的配制、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共沸蒸馏脱水工艺对纳米SiO2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氮气吸附法(BET)、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样...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纳米SiO2粉末,考察了微乳液体系的配制、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共沸蒸馏脱水工艺对纳米SiO2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氮气吸附法(BET)、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粉末的工艺参数对样品性能影响较大,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SiO2粉末近似呈球形,粒径为15-35nm,比表面积达580-630m2/g。共沸蒸馏工艺能完全脱去凝胶中残余的水分,防止因含水胶体干燥引起的粉末硬团聚,从而提高粉末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纳米SIO2 共沸蒸馏
下载PDF
反相单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及其形貌和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方强 余林 +2 位作者 孙明 刁贵强 缪飞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4,62,共4页
以六水硝酸铈和氨水为原料,使用单微乳型,在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组成的水/油型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微粒。利用XRD,TG-DSC,TEM,UV-VI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TEM表明:体系环己烷含量主要影响产物... 以六水硝酸铈和氨水为原料,使用单微乳型,在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组成的水/油型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微粒。利用XRD,TG-DSC,TEM,UV-VI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TEM表明:体系环己烷含量主要影响产物纳米二氧化铈微粒的分散性;体系中水与OP-10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微粒的形貌影响显著。当反应温度为25℃,环己烷占3个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为60%、水与OP-10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可制备出分散性好的球形纳米二氧化铈微粒,粒径约4 nm。硅烷偶联剂A-1120的表面修饰更加显著地提高了纳米颗粒的分散性。UV-VIS表明:纳米二氧化铈具有优异的紫外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表面修饰 纳米二氧化铈
下载PDF
氧化锰纳米带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积森 孙金全 +1 位作者 鲍英 边秀房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7-29,32,共4页
利用微乳技术 ,成功合成了四氧化三锰纳米带。首次发现Mn3 O4纳米带是由定向排列的纳米线组成的 ,生长具有方向性。通过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研究发现 :试样的组分是Mn3 O4;试样的形态有纳米带、纳米片、纳米线 ,其中纳米带... 利用微乳技术 ,成功合成了四氧化三锰纳米带。首次发现Mn3 O4纳米带是由定向排列的纳米线组成的 ,生长具有方向性。通过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研究发现 :试样的组分是Mn3 O4;试样的形态有纳米带、纳米片、纳米线 ,其中纳米带是主要产物且有良好的晶体结构 ,也发现了具有特殊形态的竹节状和折叠型Mn3 O4纳米带。此外 ,对M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锰纳米带 合成 晶体结构 生长机理 微乳技术 纳米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