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彩凤 徐日新 +5 位作者 张强 程铖 谢勇 刘晓东 曹天庆 梅宏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65-69,75,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50例,在PCI后立即测量IMR。以IMR=40 U为临界值,将IMR<40 U定义为...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50例,在PCI后立即测量IMR。以IMR=40 U为临界值,将IMR<40 U定义为微循环正常组(A组),将IMR≥40 U定义为微循环异常组(B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相关情况,以及术后24 h、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TB)是影响急性前壁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CI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时, 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内径(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MACE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STB是急性前壁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IMR对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重构、左心功能恢复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微循环阻力指数 微循环障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不良事件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血栓素前列环素在大鼠轻症急性胰腺炎向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变中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陶坤 张义胜 +4 位作者 张晓峰 王明海 金鑫 韩光锋 赵国海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血栓素、前列环素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转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SD大鼠40只按编号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MAP组(n=8)、SAP组(n=24)。经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入2.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MAP模型...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血栓素、前列环素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转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SD大鼠40只按编号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MAP组(n=8)、SAP组(n=24)。经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入2.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MAP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暂时阻断脾下动脉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以产生SAP模型。术后6h剖杀各组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 I2)的含量,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MAP组大鼠较假手术组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增高(P<0.05),血栓素与前列腺环素的比值(T/P)值则无明显差异;而SAP组(钳夹脾下动脉15、30、60 min)较MAP组T/P值、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胰腺微循环障碍作为持续和加剧损害因素贯穿于SAP发展的全过程,是MAP向SAP转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血栓素 前列环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脉管复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微循环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旭 《中国医药》 2020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脉管复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微循环障碍指标内皮素、血栓素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目的探讨脉管复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微循环障碍指标内皮素、血栓素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脉管复康胶囊。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氧化应激和微循环障碍指标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灼热感、感觉异常、麻木症状评分及TS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总评分:(3.9±1.4)分比(6.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素、血栓素、丙二醛、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6-Keto-PGF-1a、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4/37)比13.5%(5/37)](P>0.05)。结论脉管复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具有显著成效,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及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病变 脉管复康胶囊 甲钴胺 微循环障碍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微循环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韩冬柏 刘晓宇 +5 位作者 李娜 许春杰 郭春月 尹素凤 武建辉 胡泊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8期3632-3637,共6页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脉管网络,对机体的能量代谢和组织器官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当微循环出现血液流速减慢,微血管畸形,管腔狭窄等异常改变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形...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脉管网络,对机体的能量代谢和组织器官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当微循环出现血液流速减慢,微血管畸形,管腔狭窄等异常改变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微血管病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可以引发微循环障碍,高温、噪声、倒班等职业有害因素是微循环障碍的可疑危险因素,控制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风险,有利于预防微循环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心血管疾病 职业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
5
作者 王荣荣 黄玉珊 +1 位作者 李湘淼 白金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8-967,共10页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即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前列腺素E1组。后两组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的体内模型,前列腺素E1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15 min内立即尾静脉注射脂质前列腺素E110μg/kg。分别在损伤后2,24 h测定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脊髓微血管直径和面积、脊髓含水量、血管功能调节因子(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A2、前列环素、内皮素1)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2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脊髓损伤后24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面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③脊髓损伤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但是脊髓组织内皮素1质量浓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④前列腺素E1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列腺素E1 脊髓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 炎症因子 血管功能调节因子
附子、当归的抗缺氧作用及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立 王斌 赵群兰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9,69,共6页
本文报道了附子-当归注射液及其组成药(附子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对减压及常压缺氧动物的保护作用与常压缺氧动物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资料分析提示;附子-当归注射液对减压或常压急性缺氧动物具有降低耗氧量、耗氧速率及增强动物对... 本文报道了附子-当归注射液及其组成药(附子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对减压及常压缺氧动物的保护作用与常压缺氧动物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资料分析提示;附子-当归注射液对减压或常压急性缺氧动物具有降低耗氧量、耗氧速率及增强动物对缺氧耐受性的作用(附子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通过对缺氧动物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表明,缺氧愈严重,微循环的障碍愈显著;最后以红细胞聚集血流停止而告终,以上三种注射液均有稳定血液流态及延缓红细胞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当归 抗缺氧作用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探讨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7
作者 姚兴璋 董春璇 +5 位作者 蒋振兴 李兴勇 姚辉 李建亮 张继伟 安杰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60-62,共3页
从皮瓣坏死与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络以辛为泄”与皮瓣微循环障碍、消肿止痛合剂对与皮瓣微循环障碍类的靶向治疗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的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提出消肿止痛合剂能够促进皮瓣血... 从皮瓣坏死与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络以辛为泄”与皮瓣微循环障碍、消肿止痛合剂对与皮瓣微循环障碍类的靶向治疗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的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提出消肿止痛合剂能够促进皮瓣血管再生,改善皮瓣微循环障碍,提高皮瓣成活率,方中药物以活血药为主,大多以“辛”味药为主,并从“络以辛为泄”理论出发揭示了消肿止痛合剂在改善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机制,运用络病理论研究皮瓣微循环障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是皮瓣微循环障碍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络病学 微循环障碍 消肿止痛合剂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动态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常建同 纪宗正 +1 位作者 白郑海 张帅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液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222例AP患者血液血小板计数和FIB浓度。结果血小板早期降低,后升高;FIB 早期升高,后回降。早期,从对照组到...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液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222例AP患者血液血小板计数和FIB浓度。结果血小板早期降低,后升高;FIB 早期升高,后回降。早期,从对照组到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到重型急性胰腺炎(SAP)Ⅰ级和SAPⅡ级组,血小板逐渐减少,P<0.05;而FIB升高,在MAP组和SAPⅠ级之间差异较大(P<0.05),而在对照组和MAP、SAPⅠ级和Ⅱ级之间差异较小(P >0.05)。结论 AP患者血小板和FIB发生规律性变化;动态检测AP患者血小板和FIB有助于AP的分型、预后判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颅脑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昭炜 谢忠明 程丽兰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4期1-4,8,共5页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的微循环障碍,借以讨论临床某些病人的脑功能紊乱。方法: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压迫静脉造成颅内高压模型;另一种是应用荧光素钠作脑血管造影,观察脑外伤后荧光素自脑微血管内向外渗漏的范围。用家兔作实验,通过...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的微循环障碍,借以讨论临床某些病人的脑功能紊乱。方法: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压迫静脉造成颅内高压模型;另一种是应用荧光素钠作脑血管造影,观察脑外伤后荧光素自脑微血管内向外渗漏的范围。用家兔作实验,通过颅骨窗观察脑软膜的微循环变化。结果:高颅内压时脑微循环停流,当颅内压降低时脑微循环流态正常,无论微血流停流或复流过程均无粒摆流。脑外伤后荧光素自脑微血管中向外渗漏,标识出脑损伤的范围。结论:脑微循环障碍是颅高压的合并症,荧光素自脑微血管向脑组织通道渗漏可显示脑外伤的范围,对脑外伤后某些综合病征和后遗症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微循环障碍 实验研究 脑血流量 微循环变化 健康成人 心输出量 中枢神经
下载PDF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鑫 冯利 +2 位作者 胡永毅 陶坤 赵国海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8只、SAP组24只、迷走神经切断(VNC)组24只和迷走神经刺激(VNS)组24只。其中SAP组、VNC组和VNS组根据1、3、6小...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8只、SAP组24只、迷走神经切断(VNC)组24只和迷走神经刺激(VNS)组24只。其中SAP组、VNC组和VNS组根据1、3、6小时不同取材时间各自分3小组,每组8只。经胆胰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组模型;SAP组制模后,立即切断双颈部迷走神经建立VNC组模型;VNC组造模后,立即予以左迷走神经近心端以5V,2 ms和1Hz强度的电流持续刺激20 min产生VNS组模型。1、3、6 h剖杀各组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ET和NO水平,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结果:SAP组和VNC组ET、NO、ET/NO比值和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较Sham组均显著增高(P<0.05)。相比SAP组,VNC组NO含量降低,ET/NO比值及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上升(P<0.05)。VNS组ET/NO和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下降,NO含量明显升高,较SAP组和VNC组(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增加一氧化氮合成或释放,减轻ET/NO比值失衡,改善微循环,减轻大鼠重症胰腺炎胰腺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微循环障碍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绍华 张磊 +2 位作者 杨超 韩爱子 刘津军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微循环障碍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用自体微血栓法致大鼠冠脉微血管堵塞,造成微循环障碍。采用冠脉压力温度测量导丝检测... 目的:观察微循环障碍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用自体微血栓法致大鼠冠脉微血管堵塞,造成微循环障碍。采用冠脉压力温度测量导丝检测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心脏超声检测左室短轴缩短率(FS),颈动脉心室内插管法评估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比较两组大鼠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将造模成功的14只微循环障碍大鼠按照TNF-α的含量分为高炎组(≥170pg/ml,n=7)和低炎组(<170pg/ml,n=7),比较两组大鼠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MR明显增加(P<0.05),FS明显降低(P<0.05),LVSP显著降低(P<0.01),而LVEDP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血清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高炎组FS和LVSP较低炎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LVEDP显著升高(P<0.05)。结论:冠状微循环障碍大鼠心功能受损与TNF-α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心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止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静 张建 胡爱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02-1010,共9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止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药高剂量+H-89[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止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药高剂量+H-89[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他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喂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构建DPN模型。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足热痛阈值,测定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CD34水平,坐骨神经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PKA和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热痛阈值,TC、TG、LDL-C、HOMA-IR,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HDL-C、FINS,VEGF、Ang-1、CD34,IENF,MNCV和SNCV值,cAMP浓度水平,PKA和CREB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中药高剂量+H-89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被逆转。【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DPN大鼠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减轻肢体疼痛,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保护神经功能,体现了“活血通络止痛”的治疗特点;补阳还五汤的止痛作用可能与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及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疼痛 微循环障碍 炎症因子 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风醒脑液改善脑出血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晓琴 胡达峰 +2 位作者 王宇 宁振求 邓敏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115-6127,共13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风醒脑液干预脑出血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中风醒脑液组分化学成分信息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风醒脑液干预脑出血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中风醒脑液组分化学成分信息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其化学成分预测的靶点分别通过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得,脑出血和微循环障碍的相关靶点收集源于GeneCards数据库,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经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将相关网络关系可视化,进一步筛选重要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动物实验验证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中风醒脑液干预脑出血模型小鼠的作用情况。结果显示,中风醒脑液4个组分共有31个化学成分和856个靶点,脑出血微循环障碍靶点共有173个,疾病与成分共同靶点57个;富集分析显示共同靶点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肿瘤通路、病毒感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发现大黄、三七、红参的共同成分β-谷甾醇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SR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基因(phosphoinositide-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 gene,PIK3CA)、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recombinant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 recep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醒脑液 网络药理学 脑出血 微循环障碍
原文传递
温氏奔豚汤加味联合火龙灸对脾肾阳虚型肾性水肿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廖友义 辛彩虹 覃显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温氏奔豚汤加味联合火龙灸对脾肾阳虚型肾性水肿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受试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梧州市中医医院的80例肾性水肿患者,研究开始前按照就诊顺序选取信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讨温氏奔豚汤加味联合火龙灸对脾肾阳虚型肾性水肿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受试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梧州市中医医院的80例肾性水肿患者,研究开始前按照就诊顺序选取信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肾性水肿对症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温氏奔豚汤加味联合火龙灸治疗。两组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踝部周径、双侧大腿围周径、血浆白蛋白、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双踝部周径、双侧大腿围周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β2-MG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治疗组血浆白蛋白、C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安全性事件。结论:温氏奔豚汤加味联合火龙灸对脾肾阳虚型肾性水肿患者疗效较好,可显著减轻患者水肿程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水肿 脾肾阳虚型 温氏奔豚汤 火龙灸 微循环障碍 糖化血红蛋白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大林(综述) 金保方(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64-568,共5页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是泌尿男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复发率高。中医药在治疗CNP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疗效。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CNP的具体机制研究,包括抗感染、抗炎症、调节免疫、改善尿流动...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是泌尿男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复发率高。中医药在治疗CNP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疗效。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CNP的具体机制研究,包括抗感染、抗炎症、调节免疫、改善尿流动力学、调控内分泌、改善微循环和调节肠道菌群等,以期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微循环障碍 菌群失调
下载PDF
Disorders of cerebrovascular angioarchitectonics and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1
16
作者 Ivan V. Maksimovich 《Advanc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2013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There have recently appeared many reports dedicated to cerebral hemodynamics disorders in AD. However, certain specific aspect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icrocirculation during this diseas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There have recently appeared many reports dedicated to cerebral hemodynamics disorders in AD. However, certain specific aspect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icrocirculation during this diseas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rticular features of cerebral angioarchitectonics and microcirculation at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AD stages an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ir importance in AD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164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Test Group—81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D stages;Control Group— 83 patients with etiologically different neurodegenerative brain lesions with manifestations of 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but without A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MMSE), severity of dementia (CDR) and AD stages (TDR),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brain scintigraphy (SG), rheoencephalography (REG) and cerebral multigated angiography (MUGA). All Test Group patients, irrespective of their AD stage, had abnormalities of the cerebral microcirculation manifested in dyscirculatory angiopathy of Alzheimer’s type (DAAT), namely: reduction of the capillary bed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parietal regions;development of multiple arteriovenous shunts in the same regions;early venous dumping of arterial blood through these shunts with simultaneous filling of arteries and veins;development of abnormally enlarged lateral venous trunks that receive blood from the arterio-venous shunts;anomalous venous congestion at the border of frontal and parietal region;increased loop formation of distal intracranial arterial branche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did not have combinations of such changes. These abnormalities are specific for AD and can affect amyloid beta metabolism contributing to its accumulation in the brain tissue and thereby stimulating AD p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TDR MICROCIRCULATION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 Dyscirculatory ANGIOPATHY of Alzheimer’s Type DAAT
下载PDF
非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常见疾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燕君 胡镜清 +1 位作者 呼思乐 陈彦静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78-82,82,共5页
微循环障碍主要是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引起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的功能紊乱和形态学改变。微循环障碍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既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疾病导致的结果。中医药干预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主要是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引起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的功能紊乱和形态学改变。微循环障碍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既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疾病导致的结果。中医药干预微循环障碍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但多集中在活血化瘀类药物的研究中,如川芎、丹参、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滴丸)、心可舒片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常见病微循环障碍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开辟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血化瘀 微循环障碍 常见疾病 中医药
下载PDF
豚鼠耳蜗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
18
作者 张学渊 汪吉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和耳蜗顶部区域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方法 光化学法在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 1/ 2段或耳蜗区域分别诱导局部微循环障碍 ;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 ;Madsen2 2 5 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和耳蜗顶部区域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方法 光化学法在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 1/ 2段或耳蜗区域分别诱导局部微循环障碍 ;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 ;Madsen2 2 5 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频率CAPN1。结果 当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时 ,听力损伤以高频最明显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频听力损失。当耳蜗顶部区域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时 ,听力损害以低频为主 ,同时也伴有不同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微循环障碍 耳蜗 听力损伤 耳蜗电图 豚鼠
下载PDF
豚鼠耳蜗底回近末端局部微循环障碍的研究
19
作者 张学渊 汪吉宝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 ,建立以高频损伤为主的听力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诱导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 1/ 2段微循环障碍 ;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 ;Madsen2 2 5 0诱发电位系统记... 目的 :探讨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 ,建立以高频损伤为主的听力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诱导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 1/ 2段微循环障碍 ;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 ;Madsen2 2 5 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频率的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CAP)。结果 :各频率的 CAP N1 潜伏期、CAP阈移、CAP N1 振幅变化 ,提示其听力损伤以高频较重 ,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耳蜗形态学改变主要局限于耳蜗底回接近末端 1/ 2段。结论 :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局部微循环障碍可以导致高频范围为主的听力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耳蜗 高频听力损失 耳蜗电图
原文传递
CMQ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景华 肖敏 苟加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究心肌运动定量(CMQ)分析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于再灌注术后3~7 d行CMQ技术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21)与... 目的探究心肌运动定量(CMQ)分析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于再灌注术后3~7 d行CMQ技术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21)与对照组(未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3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左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CMQ技术参数[径向应变力(RS)、纵向应变力(LS)及环向应变力(CS)],分析CMQ技术参数与左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价CMQ技术参数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CMQ技术参数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LVESD、LVEDD、LVEF及RS低于对照组,LS、CS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MQ技术参数RS与LVESD、LVEDD、LVEF呈正相关,LS、CS与LVESD、LVEDD、LVEF呈负相关(P<0.05);CMQ技术参数RS、LS、CS评估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672、0.839,联合预测AUC为0.929,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RS、LS、CS高水平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者的0.064倍、7.429倍、4.667倍。结论CMQ技术参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效能相对较高,且临床可通过RS、LS、CS值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 心肌微循环障碍 左心功能 心肌运动定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