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红冬孢酵母菌发酵产油脂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李永红 刘波 +1 位作者 赵宗保 白凤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0-656,共7页
采用均匀设计和单因子试验法,系统考察了圆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toruloides)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产油发酵情况以及添加无机盐对产油发酵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软件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及单因素分析得知在培养基组成分别为葡萄糖7... 采用均匀设计和单因子试验法,系统考察了圆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toruloides)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产油发酵情况以及添加无机盐对产油发酵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软件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及单因素分析得知在培养基组成分别为葡萄糖70g/L,硫酸铵0.1g/L,酵母粉0.75g/L,磷酸二氢钾0.4g/L,七水硫酸镁1.5g/L,初始pH6.0,在灭菌(121℃15min)后添加ZnSO41.91×10-6mmol/L、CaCl21.50mmol/L、MnCl21.22×10-4mmol/L、CuSO41.00×10-4mmol/L。发酵摇瓶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培养基50mL,接种量为10%(种龄28h)。在上述条件下,30℃振荡(200r/min)培养120h,所得菌体油脂含量高达76.1%,脂肪得率系数可达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红冬孢酵母菌 微生物油脂 发酵条件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产油微生物油脂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波 孙艳 +1 位作者 刘永红 赵宗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自然界中少量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并贮存质量超过其细胞干重 2 0 %的油脂 ,具有这种表型的菌种称为产油微生物。产油微生物利用可再生资源 ,得到的微生物油脂与植物油脂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 ,有的还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具有... 自然界中少量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并贮存质量超过其细胞干重 2 0 %的油脂 ,具有这种表型的菌种称为产油微生物。产油微生物利用可再生资源 ,得到的微生物油脂与植物油脂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 ,有的还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具有广阔开发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产油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特点 ,较详细地阐述了微生物产油机制和代谢调控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油微生物 微生物油脂 生物合成 代谢调控
下载PDF
利用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和磷酸香草醛反应筛选高产油脂酵母菌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仁民 王菊芳 +2 位作者 马爽 严亚平 李文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549,共5页
利用80MeV/u碳离子束对产油菌株粘红酵母进行辐照诱变,采用含有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cerulenin的培养基进行高产油脂突变株的初筛,并通过磷酸香草醛反应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erulenin对酵母细胞生长有... 利用80MeV/u碳离子束对产油菌株粘红酵母进行辐照诱变,采用含有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cerulenin的培养基进行高产油脂突变株的初筛,并通过磷酸香草醛反应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erulenin对酵母细胞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浓度为8.96×10?6mol/L时,抑制率达98%以上,可作为筛选浓度。通过磷酸香草醛反应法对初筛菌体油脂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菌体油脂含量与该反应在530nm处的光吸收成线性正相关,初筛菌株的正突变率达65%以上。该方法快速方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油酵母筛选方法。通过该方法,筛选出了2株油脂含量高于对照90%以上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脂肪酸合成酶 CERULENIN 磷酸香草醛反应
下载PDF
产油微生物的筛选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思特 郭丽琼 +2 位作者 刘晓蓉 陈晓阳 林俊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87,397,共5页
采用苏丹黑B染色法、甲醇-氯仿法,从30份土壤样品中筛选到9株产油霉菌和4株产油酵母.经5.8S rDNA序列分析,9株产油霉菌分别为蓝状菌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lum、青霉Pe.sp.、微紫青霉Pe.janthinellum... 采用苏丹黑B染色法、甲醇-氯仿法,从30份土壤样品中筛选到9株产油霉菌和4株产油酵母.经5.8S rDNA序列分析,9株产油霉菌分别为蓝状菌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lum、青霉Pe.sp.、微紫青霉Pe.janthinellum、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简青霉Pe.simplicissimum.、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木霉Trichoderma sp.、拟康宁木霉Tr.koningiopsis,4株产油酵母分别是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a、假丝孢酵母Candida sp.、季也蒙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和季也蒙毕赤酵母Pi.guilliermondii.通过摇瓶培养,测定了各菌株的产油量,结果表明:霉菌产油量最高的是嗜松青霉,产油量为26.4%;酵母产油量最高的是假丝孢酵母,产油量为44.3%.提取毕赤酵母的油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得其油脂成分主要是14~20碳的短链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油微生物 筛选 微生物油脂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产油酵母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步江 张陈云 樊秀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7-129,共3页
为优化产油酵母培养基成分,选择葡萄糖、酵母粉和磷酸二氢钾为自变量,菌体油脂含量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油脂含量的影响,利用SAS6.0和响应面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为优化产油酵母培养基成分,选择葡萄糖、酵母粉和磷酸二氢钾为自变量,菌体油脂含量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油脂含量的影响,利用SAS6.0和响应面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培养基的最佳成分为葡萄糖71g/L,酵母粉0.98g/L,KH2PO4 0.399g/L,菌体生物量21.8g/L,油脂含量达到52.833%,油脂量1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微生物油脂 发酵 培养基
下载PDF
Cryptococcus curvatusO3酵母菌培养及产油脂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杰 张晓东 +5 位作者 许海朋 李岩 赵保峰 陈雷 赵宗保 孙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生物柴油的发展,导致全球油脂供求紧张。微生物油脂的甘三酯组成与植物油类似,发展微生物油脂可部分缓解植物油脂供应压力。本文研究了Cryptococcus curvatusO3酵母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和积累油脂的特性。Cryptococcus curvatusO3酵母... 生物柴油的发展,导致全球油脂供求紧张。微生物油脂的甘三酯组成与植物油类似,发展微生物油脂可部分缓解植物油脂供应压力。本文研究了Cryptococcus curvatusO3酵母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和积累油脂的特性。Cryptococcus curvatusO3酵母在培养过程中能适应间歇式碳源流加方式达到高密度培养的目的,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氮源能影响其代谢过程中糖到油脂转化的脂肪系数。Cryptococcus curvatusO3酵母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30°C下摇瓶发酵,菌体生物量为51.8g/L,油脂含量达65.1%。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菌油富含饱和及低度不饱和长链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组成的64%左右,其脂肪酸组成类似于可可脂,这些结果对于利用产油微生物转化生物质获取如类可可脂等具有高附加值油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 发酵培养 微生物油脂 脂肪酸
下载PDF
丝状真菌发酵产油脂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马丽娟 王海明 +2 位作者 温玉凤 姜会丽 薛冬桦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实验以丝状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玉米水解液为培养基质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探索了不同糖度、氮源、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等参数对丝状真菌产油脂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玉米水解液13°Bx,2.4%NaNO3为氮源,3%玉米浆,pH值为5.5... 实验以丝状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玉米水解液为培养基质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探索了不同糖度、氮源、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等参数对丝状真菌产油脂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玉米水解液13°Bx,2.4%NaNO3为氮源,3%玉米浆,pH值为5.5,26℃下发酵培养61 h,油脂得率13.69%,菌体生物量19.45 g/L。微生物油脂中主要含有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如下:棕榈酸(17.16%),棕榈油酸(1.63%),硬脂酸(1.87%),油酸(58.37%),γ-亚麻酸(12.44%),α-亚麻酸(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发酵 微生物油脂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产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马丽娟 邢大辉 +2 位作者 王红蕾 王晓俊 薛冬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了筛选出高产油菌株,首先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与细胞化学方法(苏丹III染色法)对4株高产油脂菌株进行初筛,并通过索氏提取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确定M2菌株为实验菌株,其油脂含量达53.09%。为了增加产油微生物油脂产量,本试验... 为了筛选出高产油菌株,首先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与细胞化学方法(苏丹III染色法)对4株高产油脂菌株进行初筛,并通过索氏提取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确定M2菌株为实验菌株,其油脂含量达53.09%。为了增加产油微生物油脂产量,本试验考察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其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为:10°Bx玉米皮渣水解液为培养基质,0.2%NaNO3为氮源,pH6.0、28oC下发酵培养6d,微生物油脂含量75.21%,菌体生物量30.40g/L,油脂产量22.86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该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主要含有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可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玉米皮渣 生物柴油
原文传递
利用木糖产油酵母的微波诱变选育 被引量:7
9
作者 潘丽霞 杨登峰 +1 位作者 黄世勇 梁智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微波处理方式,对1株利用木糖产油酵母菌圆红冬孢酵母菌HYT-05进行诱变处理。经过目检、初筛和复筛,最终得到突变菌株HYT-057,利用木糖产油能力大幅度提高,油脂产量达到7.23g/L,是原始菌株的2.56倍。经过多次传代证明其遗传性状稳定。
关键词 圆红冬孢酵母菌 微生物油脂 木糖 微波诱变
下载PDF
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高翔 陈锐 +5 位作者 沈子恒 王一涵 刘佳楠 沈怡 黄翔峰 刘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18-2924,共7页
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含量是促进剩余污泥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B&D法、二甲亚砜-甲醇法和酸热法对剩余污泥微生物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微生物油脂含量最高,进... 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含量是促进剩余污泥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B&D法、二甲亚砜-甲醇法和酸热法对剩余污泥微生物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微生物油脂含量最高,进一步甲酯化合成的生物柴油产率最高达到2.1%.通过控制发酵过程pH和调节初始C/N,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可酯化油脂的含量,在pH=4、C/N=100条件下发酵合成的微生物油脂甲酯化得到的生物柴油产量和产率可提高至1.81 g·L^(-1)和13.06%.在此基础上重点比较了4种模拟含糖废水对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为碳源时合成的微生物油脂进一步甲酯化为生物柴油的产量和产率显著高于乳糖、蔗糖和葡萄糖,分别达到3.90 g·L^(-1)和24.55%.研究表明,以剩余污泥微生物为菌源,采用木糖等含糖废水为培养基,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强化剩余污泥微生物合成可酯化的微生物油脂含量,进而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生物柴油 微生物油脂 含糖废水
原文传递
多纤维素酶协同降解玉米秸秆及水解液微生物油脂发酵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杰 张晓东 +2 位作者 李岩 许海朋 孙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33-135,共3页
以富含纤维二糖酶的黑曲霉酶曲协同降解纤维素水解液,利用油脂微生物转化纤维素水解液生产微生物油脂。研究结果表明,酶曲中的纤维二糖酶可以将纤维素水解液中存在的纤维二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而油脂酵母Cryptococcus curvatus O3又... 以富含纤维二糖酶的黑曲霉酶曲协同降解纤维素水解液,利用油脂微生物转化纤维素水解液生产微生物油脂。研究结果表明,酶曲中的纤维二糖酶可以将纤维素水解液中存在的纤维二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而油脂酵母Cryptococcus curvatus O3又能将葡萄糖迅速转化成微生物油脂储存在体内。Cryptococcus curvatus O3利用纤维素水解液(总还原糖质量浓度为31.5 g/L),经过4次补糖,细胞生物量为49.3 g/L,油脂含量达到60.1%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酶水解 纤维二糖酶 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 微生物油脂
下载PDF
转化N-乙酰-D-葡糖胺产油真菌的筛选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思国 赵鑫 +3 位作者 胡翠敏 张素芳 华艳艳 赵宗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62,共5页
对21株真菌利用甲壳素解聚产物N-乙酰-D-葡糖胺(NAG)为碳源积累油脂的能力进行了筛选。碳源同化实验得到可同化NAG的真菌7株,进一步筛选出能利用NAG积累油脂的酵母3株。摇瓶实验表明,C.albidus ATCC 56298和T.fermentans CICC 1368利用... 对21株真菌利用甲壳素解聚产物N-乙酰-D-葡糖胺(NAG)为碳源积累油脂的能力进行了筛选。碳源同化实验得到可同化NAG的真菌7株,进一步筛选出能利用NAG积累油脂的酵母3株。摇瓶实验表明,C.albidus ATCC 56298和T.fermentans CICC 1368利用NAG发酵菌体油脂含量可分别达到67%和48%。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菌油富含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与常规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似。研究结果拓宽了微生物油脂发酵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油微生物 微生物油脂 甲壳素N-乙酰-D-葡糖胺
下载PDF
双液相体系强化氧传递促进微生物油脂生产 被引量:5
13
作者 颜日明 艾佐佐 +3 位作者 汪涯 张志斌 曾庆桂 朱笃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539,共4页
文中通过添加氧载体正十二烷进行双液相发酵来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利用木薯淀粉水解液生产微生物油脂的产量。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液中添加氧载体,能明显缓解发酵过程中的氧限制程度。在2 L发酵罐中添加1%正十二烷进行双液相高密度发酵,... 文中通过添加氧载体正十二烷进行双液相发酵来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利用木薯淀粉水解液生产微生物油脂的产量。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液中添加氧载体,能明显缓解发酵过程中的氧限制程度。在2 L发酵罐中添加1%正十二烷进行双液相高密度发酵,其发酵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101.2 g/L和50.28 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添加了氧载体发酵的微生物油脂中含有更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二烷 氧载体 双液相发酵 微生物油脂 发酵性丝孢酵母
原文传递
斯达氏油脂酵母产油脂培养基及产油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鑫 段仰凯 +2 位作者 董晓宇 闫飞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7-860,共4页
为了提高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细胞产量,考察了该菌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的产油脂情况以及添加无机盐对产油脂的影响,得知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70g/L,硫酸铵1.0g/L,酵母粉0.5g/L,磷酸二氢钾9.0g/L,硫酸镁1.0g/L,pH 5.5,培养过程中每24h回... 为了提高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细胞产量,考察了该菌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的产油脂情况以及添加无机盐对产油脂的影响,得知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70g/L,硫酸铵1.0g/L,酵母粉0.5g/L,磷酸二氢钾9.0g/L,硫酸镁1.0g/L,pH 5.5,培养过程中每24h回调pH。摇瓶装液量为500mL三角瓶装培养基100mL,接种量为10%(种龄28h)。在上述条件下,30℃振荡(180r/min)培养96h,所得菌体干重、油脂含量分别达21.65g/L和4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达氏油脂酵母 微生物油脂 产油条件优化
下载PDF
微生物油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粤顺 景旭东 +3 位作者 周红军 周新华 徐华 刘其海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66-70,共5页
文章对产油微生物的特点、种类、产油脂机理以及微生物油脂的组成和生产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对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产油微生物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戊糖发酵产油酵母菌的筛选及油脂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惠丰立 张彩莹 +2 位作者 褚学英 柯涛 陶爱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够转化戊糖的高产油脂酵母菌株LY17,该菌株在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限氮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时,菌体油脂含量为35.06%,油脂产量达到4.73g/L。常规鉴定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表明,菌株LY17属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够转化戊糖的高产油脂酵母菌株LY17,该菌株在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限氮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时,菌体油脂含量为35.06%,油脂产量达到4.73g/L。常规鉴定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表明,菌株LY17属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Y17以木糖为碳源发酵时,菌体内积累的油脂富含饱和及低度不饱和长链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组成的90%以上,脂肪酸组成分布类似于常见的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微生物油脂 木糖 脂肪酸
下载PDF
贡嘎山酸性土壤微生物量磷紧密关联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宏洋 吴艳宏 +2 位作者 李娜 周俊 邴海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9-716,共8页
有效磷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磷组分,被广泛用于评估各种生态系统的土壤磷营养。然而,很少有研究基于野外数据评估有效磷的来源。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展示和评估了微生物量磷(MBP)和微生物群落对贡嘎山酸性土中有效磷组分的关联性... 有效磷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磷组分,被广泛用于评估各种生态系统的土壤磷营养。然而,很少有研究基于野外数据评估有效磷的来源。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展示和评估了微生物量磷(MBP)和微生物群落对贡嘎山酸性土中有效磷组分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微生物功能组脂肪酸显著解释有效磷变异性,尤其细菌脂肪酸强烈关联有效磷。与Hedley磷连续提取法中其他有效磷相比,仅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强烈关联MBP。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和以往的研究结果证明MBP与NaHCO_3-Po之间的这种关联性是直接的:微生物死亡裂解释放有效磷是导致这种联系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揭示了微生物量磷测定方法与Hedley磷连续提取法测定方法的关联性:酸性土中MBP是Hedley磷连续提取法中NaHCO_3-Po的主要来源,也强调了Hedley磷连续提取法在评估微生物对土壤磷有效性作用中的重要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Hedley磷连续提取法 微生物脂肪酸 海拔
下载PDF
微生物胞内油脂染色法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艾 郝玉翠 +1 位作者 郝斌 魏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73-377,共5页
微生物油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油脂的特性及合成途径,介绍了目前微生物胞内油脂染色检测技术的三种主要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染色法检测在微生物胞内油脂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 微生物油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油脂的特性及合成途径,介绍了目前微生物胞内油脂染色检测技术的三种主要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染色法检测在微生物胞内油脂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染色法 油脂含量
下载PDF
不同营养元素限制对圆红冬胞酵母油脂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雅南 沈宏伟 +1 位作者 杨晓兵 赵宗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2,共7页
以产油酵母圆红冬胞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氮、磷、硫限制对其油脂积累的影响,并在3L生物反应器上考察了R.toruloides在C/P摩尔比为1 133.3时初始葡萄糖浓度对油脂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硫... 以产油酵母圆红冬胞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氮、磷、硫限制对其油脂积累的影响,并在3L生物反应器上考察了R.toruloides在C/P摩尔比为1 133.3时初始葡萄糖浓度对油脂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硫中任意一种营养元素受限,均能促使R.toruloides在胞内积累高于自身干重60%的油脂;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成,可以调节油脂中脂肪酸的构成,使油脂中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70%或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60%。就油脂生产强度及转化效率而言,磷限制优于氮限制或硫限制。当C/P摩尔比相同时,初始葡萄糖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油脂生产。对采用不同原料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技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酵母 微生物油脂 营养限制 圆红冬胞酵母
原文传递
碱热法辅助提取圆红冬孢酵母油脂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强 黄其田 赵宗保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1-1426,共6页
文章采用圆红冬孢酵母进行油脂发酵,并研究以其湿菌泥为原料,采用NaOH热辅助破壁进行油脂提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添加量为0.2 g/g时,样品经过78℃水浴处理3 h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油脂提取率可达到99.3%;碱热法所得油脂的脂肪酸... 文章采用圆红冬孢酵母进行油脂发酵,并研究以其湿菌泥为原料,采用NaOH热辅助破壁进行油脂提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添加量为0.2 g/g时,样品经过78℃水浴处理3 h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油脂提取率可达到99.3%;碱热法所得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中性脂含量与酸热法无显著差异。因此,碱热法是一种以湿菌泥为原料直接进行油脂提取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油脂提取 圆红冬孢酵母 生物柴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