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改进封闭脊髓窗技术活体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鹄 沈慧勇 +6 位作者 唐勇 杨睿 黄霖 叶记超 陈铿 尹博 李世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61-86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的封闭脊髓窗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变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改进传统的脊髓窗,设计带有打击探头的脊髓窗。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5)。实验组大鼠脊髓窗安装完成后进行窗内打...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的封闭脊髓窗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变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改进传统的脊髓窗,设计带有打击探头的脊髓窗。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5)。实验组大鼠脊髓窗安装完成后进行窗内打击脊髓,然后即时观察并记录打击后2h内打击点周围微动脉直径的变化。对照组大鼠在脊髓窗安装完成后不进行打击,只对脊髓微动脉直径进行连续2h观察并记录。术后两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处死动物取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打击点周围2~6mm的微动脉直径在打击后10min、30min、1h、2h各时间点均较打击前明显减小,术后2d及7d时BBB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病理切片可见脊髓打击区神经组织变性液化。对照组大鼠在观测开始及结束时脊髓微动脉直径无明显变化,术后BBB评分与术前BBB评分均为21分,病理切片未见脊髓损伤表现。结论:改进的封闭脊髓窗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窗内打击脊髓,并可以安全地对脊髓表面微血管进行活体观测。脊髓表面打击点周围2~6mm的微动脉在脊髓损伤后10min即发生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窗 脊髓微循环 微动脉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