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MP2、COX-2、VEGF和MV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
作者 贾宗良 朱宏升 +1 位作者 柴明明 贾一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2-367,382,共7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评估恶性程度、预后。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2例PTC和18例...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评估恶性程度、预后。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2例PTC和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COX-2、VEGF、MMP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OX-2、VEGF、MMP2和MVD在PTC中的表达分别为(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表示):M(Q3-Q1)=5(1),M(Q3-Q1)=5.5(2),M(Q3-Q1)=5.5(1)和M(Q3-Q1)=28(5.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VEGF、MMP2、MVD的计数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2与VEGF还与性别有关(P<0.05);VEGF、MMP2的表达及MVD的计数还与患者肿瘤大小有关(P<0.05)。COX-2、VEGF、MMP2和MVD在被膜浸润组中的表达分别为:M(Q3-Q1)=6(2),M(Q3-Q1)=6.5(2),M(Q3-Q1)=6(1.75)和M(Q3-Q1)=30(7.75),被膜未浸润组中的表达为:M(Q3-Q1)=5(1.75),M(Q3-Q1)=5(1.75),M(Q3-Q1)=5(1.75)和M(Q3-Q1)=26.5(4);COX-2、VEGF、MMP2和MVD在被膜浸润组与未浸润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中COX-2、MMP2、VEGF和MVD的表达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结论甲状腺组织中MMP2、COX-2、VEGF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PTC的发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这与调控肿瘤新生血管有关。检测其表达对评估PT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FAP在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志娟 米小轶 +3 位作者 刘树立 刘楠 宋敏 韩昱晨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各组良恶性病变中FAP表达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观察FAP在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非浸润癌(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MCF-7-CCC-HPF-1、MDA-MB-... 目的观察乳腺各组良恶性病变中FAP表达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观察FAP在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非浸润癌(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MCF-7-CCC-HPF-1、MDA-MB-231-CCC-HPF-1共培养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FAP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FAP在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间质中表达阴性,在乳腺非浸润癌(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高表达;FAP在细胞系MDA-MB-231中不表达,在共培养模型MCF-7-CCC-HPF-1,MDA-MB-231-CCC-HPF-1中均有表达;FAP表达与MVD相关(P<0.05)。结论FAP可能作为判定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指标之一,且可能在促进乳腺癌浸润、生长及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乳腺癌 肿瘤间质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MMP-2、TIMP-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弘 文剑明 +2 位作者 李海刚 王林 吴东霞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85-686,共2页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及其特异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骨巨细胞瘤组织...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及其特异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情况,以CD31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计算肿瘤复发组和非复发组MMP-2/TIMP-2的比值,分析这些指标与骨巨细胞瘤预后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有高水平的MMP-2、TIMP-2和CD31表达。复发组表达MMP-2、MMP-2/TIMP-2比值以及MVD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但与组织学分级无关。MMP-2与MVD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MMP-2/TIMP-2比值升高与骨巨细胞瘤的复发以及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增殖抑制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付玉环 朱娜 +2 位作者 吴蒙 刘海霞 要瑞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唐山市工人医院60例乳腺癌标本、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HSG和VEGF的表达,并用C... 目的探讨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唐山市工人医院60例乳腺癌标本、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HSG和VEGF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采用图像分析进行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 HSG在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高表达,而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MVD在HSG阳性表达组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在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HSG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795,P<0.05);MVD在VEGF阳性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乳腺癌组织中MVD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HSG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微血管的生成而降低乳腺癌的转移。可见联合检测HSG和VEGF与MVD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抑制基因(HSG)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密度(mvd)
下载PDF
太赫兹波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CD34、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卓瑶 侯吉华 +5 位作者 李林昌 李梦兰 张汝琦 钟逸嘉 袁梦园 陈乔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55-3559,共5页
目的:观察太赫兹波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后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法制备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0.01g/kg尼莫地平),低、中、高太赫兹波组,通过Morris... 目的:观察太赫兹波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后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法制备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0.01g/kg尼莫地平),低、中、高太赫兹波组,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神经行为学改变,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脑皮质及胼胝体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CD34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学习记忆明显障碍(P<0.05),皮质、胼胝体中CD34及VEGF蛋白表达增强,MVD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太赫兹波组VD大鼠学习能力显著提高(P<0.05),皮质、胼胝体中CD34及VEGF蛋白表达增强,MVD显著增多(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太赫兹波组CD34及VEGF蛋白表达增强,MVD显著增多(P<0.05)。结论:太赫兹波治疗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VD大鼠脑组织中CD34、VEGF蛋白表达,增多MVD,促血管新生,缓解大脑缺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太赫兹波 学习记忆 CD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转染内皮祖细胞治疗大鼠缺血后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三明 王花 +1 位作者 彭林 王深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72-1874,共3页
目的 使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内皮祖细胞(EPC)治疗大鼠后肢缺血,观察EPC、HIF-1α转染EPC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和肢体成活的影响.方法 制作SD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将构建的HIF-1α基因真核表... 目的 使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内皮祖细胞(EPC)治疗大鼠后肢缺血,观察EPC、HIF-1α转染EPC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和肢体成活的影响.方法 制作SD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将构建的HIF-1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EPCs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并与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或EPC的大鼠进行比较,观察转染HIF-1α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1)EPC组、HIF组较PBS组肢体恢复率明显增加(P〈0.05),EPC组肢体恢复率较HIF组差(P〈0.05).(2)与PBS组比较,各时间点中EPC、HIF组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增多(P〈0.05),HIF组较EPC组明显增高(P〈0.05).(3)HIF组的HI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较PBS组、EPC组明显增多(P〈0.05).PBS组Capase-3的表达较EPC组、HIF组明显增多(P〈0.05).(4)术后7 d,各组的大鼠肢体灌注均明显降低,但EPC、HIF组细胞的血流灌注较PBS组多(P〈0.01).术后14、21 d,与PBS对照组比较,HIF组的血流灌注恢复明显(P〈0.01),EPC组血流灌注较HIF组少(P〈0.05).结论 EPCs对大鼠缺血后肢的局部血管新生有明显促进作用,联合应用HIF-1α和EPCs有更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HIF 帆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肢体缺血
原文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静 王岩 +2 位作者 杨斌 韩振国 王东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简称HGF/SF)表达与肺癌微血管密度及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仪分析对49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GF阳性表达率63.3%,HGF阳性表达主要出现肺癌组织中癌...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简称HGF/SF)表达与肺癌微血管密度及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仪分析对49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GF阳性表达率63.3%,HGF阳性表达主要出现肺癌组织中癌细胞胞浆内,HGF表达与肺癌的微血管生成及肺癌的进展有关,其中Ⅲ期肺癌组HGF阳性率为85.7%高于Ⅰ、Ⅱ期组(P<0.005);有淋巴结转移N1N2组HGF阳性率分别为91.7%和90.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0组(46.2%)(P<0.005);2年生存率HGF表达阳性组(51.6%)明显低于HGF表达阴性组(83.3%)(P<0.05);HGF表达阳性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HGF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HGF是促进肺癌组织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肺肿瘤 微血管密度 图像分析仪
下载PDF
MIF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苏洳鋗 蒋依娜 +2 位作者 邓元 李晓峰 王鸿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索不同分型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将100例乳腺癌标本分为Luminal型、HER2(+)型、BLs型和NBLs型,检测MIF表达差异。比较不同年龄、...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索不同分型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将100例乳腺癌标本分为Luminal型、HER2(+)型、BLs型和NBLs型,检测MIF表达差异。比较不同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术后临床分期患者中MIF阳性表达率;比较MIF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微血管密度(MVD)数值差别及5年总生存率。结果不同分子分型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MIF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MIF表达与HER2(+)型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皆正相关。MIF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Kaplan-Meier法示MIF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MIF阳性者(Log-rank=19.516,P=0.000)。结论 MIF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多为HER2(+)型,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新生血管明显,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胃癌细胞VEGF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玉中 王朝晖 富晶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VEGF、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VEGF、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随访的33例胃癌患者生存期与VEGF表达、MVD的关系。[结果]VEGF在胃癌组织表达率... [目的]探讨VEGF、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VEGF、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随访的33例胃癌患者生存期与VEGF表达、MVD的关系。[结果]VEGF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5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9.7%(P<0.05),在侵及浆膜层组为61.5%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的36.0%(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为65.8%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的42.3%(P<0.05),在生存期<5年组为70.6%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组的25.0%(P<0.05);MVD值在胃癌组织为35.32±12.2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8.37±12.35(P<0.05),在侵及浆膜层组为58.32±10.37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的44.16±10.56(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为60.22±10.37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的41.74±8.91(P<0.01),生存期<5年组58.41±12.66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组42.13±5.29(P<0.05)。胃癌组织VEGF阳性组和阴性组MVD值分别为30.91±12.22和22.78±10.84(P<0.05),二者差异显著。[结论]VEGF的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作用与胃癌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mvd 胃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M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卢炳新 张熙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SP法对 83例贲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并研究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MVD组 (≥ 16 )较低MVD组 ...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SP法对 83例贲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并研究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MVD组 (≥ 16 )较低MVD组 (<16 )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P <0 0 1) ,进行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发现 ,MVD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 ,低MVD组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高MVD组 (LogRank =14 4 )。 结论 :贲门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 ,检测贲门癌组织MVD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cR3和CD105标记的MVD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高四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6期32-3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DcR3蛋白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宫颈癌、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8例宫颈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CD105标记的MVD计数... 目的观察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DcR3蛋白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宫颈癌、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8例宫颈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CD105标记的MVD计数。结果宫颈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85.71%,远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三组间经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MVD亦高于阴性组织(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2,P<0.05)。结论 DcR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和转移有关,其可作为临床宫颈癌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诱导受体3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胰腺癌中VEGF表达、微血管生成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郝蕾 池鸣鸣 +1 位作者 施公胜 黄华 《交通医学》 2012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8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以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并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8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以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对照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73.6%,微血管密度49.71±20.5,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VEGF表达及MVD(24.3±8.4);低分化癌和(或)伴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VEFG阳性率(83.33%,71.43%)及MVD(69.52±14.52,69.73±16.8)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37.5%;50.0%;38.89%),(34.24±16.9;41.03±19.28;34.71±15.5)。VEGF表达阳性的癌组织MVD为60.84±21.2,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癌组织35.8+12.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过度表达在胰腺癌微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及MVD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胰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