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釉基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
作者 姜秋 聂代邦 +2 位作者 欧阳红生 谢艳林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7-980,共4页
目的:对牙釉质丝氨酸蛋白酶(EMSP1)基因进行体外扩增,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EMSP1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根据EMSP1的DNA序列,采用Oligo6.0软件设计两对引物,以129品系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分... 目的:对牙釉质丝氨酸蛋白酶(EMSP1)基因进行体外扩增,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EMSP1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根据EMSP1的DNA序列,采用Oligo6.0软件设计两对引物,以129品系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长为5 000 bp和1 700 bp片段作为同源长短臂。将其分别插入通用型基因敲除载体pSSC-9的正向筛选基因neo两侧,用PCR方法、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克隆分别切出5000 bp和1700 bp片段,表明长短臂已克隆于载体中。DNA序列分析表明,成功构建EMSP1基因打靶载体pSSC-9-EMSP1。结论:成功构建小鼠EMSP1基因打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丝氨酸蛋白酶 小鼠 基因敲除 打靶载体
下载PDF
Nogo-A基因敲除鼠视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颖 王峰 +3 位作者 赵世光 刘平 崔浩 滕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3409-3413,共5页
目的评价Nogo-A基因在视神经损伤后修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Nogo-A基因敲除联合视神经损伤鼠为实验组(20只),C57BL/6小鼠联合视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20只)。制备视网膜、视神经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中... 目的评价Nogo-A基因在视神经损伤后修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Nogo-A基因敲除联合视神经损伤鼠为实验组(20只),C57BL/6小鼠联合视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20只)。制备视网膜、视神经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中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进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外培养,进行GAP-43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细胞轴突长度。结果视神经中GAP-43表达:夹伤后1、3、7d对照组中表达少量GAP-43,实验组中GAP-4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2·12,3·56、2·63,均P<0·01)。GAP-43抗体染色可见着色在体外培养RGC轴突,实验组3d有较长轴突生长,对照组3d有较短轴突生长。RGC于培养1、3及7d,经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得出细胞突起长度,实验组突起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F=41·36、31·23,均P<0·01)。结论Nogo-A基因在抑制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GAP-43蛋白 小鼠 基因摧毁 再生 勿动蛋白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内皮黏附性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 黄海英 +3 位作者 吴智勇 谢方遒 张旭日 吴多智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内皮黏附性及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鼠80只。C57BL/6小鼠20只,均为8~9周龄。将apoE基因敲除鼠分为2、6周模型对照组各10只和药物治疗组各30只,C57BL/6小鼠分为2、6周正常对...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内皮黏附性及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鼠80只。C57BL/6小鼠20只,均为8~9周龄。将apoE基因敲除鼠分为2、6周模型对照组各10只和药物治疗组各30只,C57BL/6小鼠分为2、6周正常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每日1次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剂量分别为1、5mg/kg和20mg/kg;药物处理满2周或6周时,心内穿刺取血,并收获小鼠主动脉。结果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5mg/kg和20mg/kg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明显下降,2周时为(480.7±35.3)mmol/L和(371.5±27.1)mmol/L,6周时为(400.1±37.6)mmol/L和(305.0±19.3)mmol/L,与相应模型对照组[2周(675.0±42.0)mmol/L和6周(660.0±44.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20mg/kg治疗2周后,主动脉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2.24±0.72)%和(3.76±2.53)%(P〈0.05);6周后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1.94±0.40)%和(3.95±2.61)%(P〈0.01)。瑞舒伐他汀还可抑制小鼠主动脉细胞色素b245(P22phox)表达和活性氧物质产生,两者表达模型对照组分别为(3.22±1.53)%和(4.75±2.62)μg/L,瑞舒伐他汀20mg/kg治疗6周后,分别为(1.41±0.72)%和(2.72±0.8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血管内皮黏附性及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内皮 血管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与排卵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锋 刘嘉茵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型转录因子。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又称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与核受体结合后不仅在能量代谢,而且在卵巢排卵功能障碍扮演着重要角色。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与临床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表型相同,...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型转录因子。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又称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与核受体结合后不仅在能量代谢,而且在卵巢排卵功能障碍扮演着重要角色。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与临床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表型相同,因而在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中备受关注。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有望成为排卵障碍治疗和新型避孕药研发的新靶点。就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在卵巢排卵中的作用及机制做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不育 女(雌)性 排卵抑制 卵泡 小鼠 基因敲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