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乐-南澳断裂带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变质-变形关系 被引量:60
1
作者 舒良树 于津海 王德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长乐 -南澳断裂带是东南沿海地区陆内强烈变质 -变形带。带内沉积岩、火山岩和早白垩世的钙碱性角闪石黑云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都已发生可达角闪岩相的变质和石英 -长石相韧性剪切变形。鉴于高温矿物和强烈韧性变形多出现在深成岩附近 ;... 长乐 -南澳断裂带是东南沿海地区陆内强烈变质 -变形带。带内沉积岩、火山岩和早白垩世的钙碱性角闪石黑云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都已发生可达角闪岩相的变质和石英 -长石相韧性剪切变形。鉴于高温矿物和强烈韧性变形多出现在深成岩附近 ;远离深成岩 ,变质和变形就逐渐减弱 ,故本文认为 ,至少有一部分变质变形的热源是由岩浆提供的。韧剪组构和糜棱质花岗岩是在岩浆侵位的晚期或长乐 -南澳断裂带左旋走滑时 ,在中地壳部位同时形成的 ,长乐断裂带中花岗岩的组构记录了一期同走滑变形的岩浆作用 ,“软变形”作用。据此 ,长乐 -南澳带内花岗岩的形成是受走滑剪切应力和岩浆热双重制约的 ,是在走滑过程中实现的。其动力来源可能与晚中生代的太平洋板块沿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朝东亚陆缘的斜向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变质-变形 断裂 岩浆活动 晚中生代
下载PDF
滇西澜沧变质带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43
2
作者 赵靖 钟大赉 王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40,共14页
滇西澜沧变质带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其时代分别为519Ma和280~190Ma。早期变质变形事件(M1D1)可由销长石和石榴石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确定,形成近E-W向的变形构造格局。晚期变质变形作用(M2D2)以形成... 滇西澜沧变质带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其时代分别为519Ma和280~190Ma。早期变质变形事件(M1D1)可由销长石和石榴石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确定,形成近E-W向的变形构造格局。晚期变质变形作用(M2D2)以形成蓝片岩相矿物组合,如以蓝门石(青铝门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石英等为特征,并形成近N-S向的变形构造格局.钠质问石以青铝闪石和蓝闪石为主,白云母多为3T+2M;型多硅白云母,其bo均值在9.040A以上;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计分别为0.6~0.7GPa和300℃。晚期变质变形事件经历了二个主要阶段(M2aD2a和M2bD2b),分别伴随透入性面理(S2)和褶劈理(S3)的形成,蓝门石的40Ar-39Ar定年分别为279Ma和214Ma;M2cD2c期局部受到热的扰动,以及出现大量的膝折带或宽缓褶皱。上述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代表了澜沧变质带的隆升及剥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带 变质作用 云南 蓝片岩
下载PDF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3
3
作者 邵济安 李永飞 唐克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59-2970,共12页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到西横穿造山带的地质调查揭示:沉积岩相与厚度、火山岩的组合和花岗岩系列、变质程度及变形强度的时空分布明显地受到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造山带可以分成4个构造岩相带,显示了构造混杂岩带的水平增生作用和陆缘弧岩浆带的垂向增生作用。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而高压蓝片岩及中-高压的硬绿泥石石榴石片岩的变质作用与挤压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侏罗世,后者与此时佳木斯地块持续向北西的挤压作用有关。通过区域构造的对比研究,显示张广才岭和北美西部中生代时期造山作用有某些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广才岭造山带 火山-沉积作用 变质-变形作用 陆缘弧的岩浆作用 斜向拼贴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蛇绿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28
4
作者 宋泰忠 王瑾 +3 位作者 林海 杨贤法 张林 安守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5-63,共9页
小黄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北山造山带东端,主要由全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属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堆晶杂岩,其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反映出该蛇绿岩... 小黄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北山造山带东端,主要由全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属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堆晶杂岩,其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反映出该蛇绿岩具有构造蛇绿混杂岩的一般特征。基性火山岩具弱亏损的稀土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显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点,综合特征反映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与N-MORB型的双重特点。依据本区蛇绿岩的产出规模、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弧后扩张时的产物,形成时代为晚寒武—早奥陶世。后期至少经历了4期以上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于晚泥盆世运移至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蛇绿岩 变质变形 弧后扩张
下载PDF
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三忠 刘永江 +1 位作者 杨振升 马瑞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1-365,共15页
辽河群变泥质岩中变斑晶种类繁多,有的具多个世代。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它们都形成于吕梁变质期。通过2000多块薄片的详细显微构造分析,将吕梁变质期分成四个变质阶段。变斑晶微构造揭示M1发生于变形前埋藏过程中,M2、M3... 辽河群变泥质岩中变斑晶种类繁多,有的具多个世代。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它们都形成于吕梁变质期。通过2000多块薄片的详细显微构造分析,将吕梁变质期分成四个变质阶段。变斑晶微构造揭示M1发生于变形前埋藏过程中,M2、M3属进变质阶段,M4为退变阶段。变斑晶在各变质阶段以完整或不完整的基本结晶序列周期性地出现,成核具阶段性,生长既有阶段性的又有具连续性的。变斑晶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形行为,如旋转与非旋转性。变斑晶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M2期间垂向递增变质带与D1伸展构造样式密切相关;M3期间侧向递增变质带样式与收缩挤压褶皱样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群 变质泥质岩 泥岩 结晶作用 变形作用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变质时限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宝龙 季建清 +5 位作者 付孝悦 龚俊峰 宋彪 庆建春 张臣 马宗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5-608,共14页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哀牢山墨江-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和其侵位的同变形花岗岩脉(SM07-3)以及元江县城西北山前花岗质片麻岩(YJ)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锆石颗粒(SM07-3)、黑云母(SM07-1-Bi,SM07-3-Bi)、白云母(SM07-1-Ms)、钾长石(DCS-1-Kf,SM07-3-Kf)和斜长石(YJ-Pl)以及基质 (YJ-ma)进行精确年代学测试。花岗岩脉颗粒锆石U-Pb 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30.8±0.3Ma(SM07-3,MSWD=3.27);其它单矿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1.5Ma(DCS-1-Kf,MSWD=2.9)、22.3±0.9Ma(SM07-1-Ms,MSWD=1.7)、21.9±0.7Ma(SM07-1-Bi,MSWD=1.3)、21.3±0.7Ma(SM07-3-Kf,MSWD=1.2)、22.7±0.8Ma(SM07-3-Bi,MSWD=2.4)、19.8±1.6Ma(YJ-ma,MSWD=19)和21.57±0.38Ma(YJ-Pl,MSWD=1.5)。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野外观察和年代学资料,本文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峰期变质变形时间为30Ma左右,此时山脉已开始隆升,在约20Ma和13Ma山脉分别经历一期构造热事件作用,揭示山脉经历快速隆升和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新世 变质变形作用 地质年代学 点苍山-哀牢山
下载PDF
钠长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以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申屠保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7-91,共15页
本文论述了拉拉铜矿区钠长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伴随前寒纪的构造运动 ,拉拉地区经历了NWW向的剪切变形 ,使钠长岩产生碎裂 糜棱岩化作用 ,形成碎裂结构、碎斑结构 ,显微眼球构造、压力影、云母鱼等。这些... 本文论述了拉拉铜矿区钠长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伴随前寒纪的构造运动 ,拉拉地区经历了NWW向的剪切变形 ,使钠长岩产生碎裂 糜棱岩化作用 ,形成碎裂结构、碎斑结构 ,显微眼球构造、压力影、云母鱼等。这些结构构造的形成使岩石孔隙度增加 ,起到扩容作用。由沿近东西向主断裂侵位的辉绿辉长岩体提供的含矿流体及区域变质中产生的变质热液沿钠长岩的碎裂 糜棱构造充填交代 ,在其产生多种蚀变的同时 ,铜、钼、钴硫化物沉淀成矿 ,形成钠长岩型浸染状铜矿石或脉状 网脉状铜矿石。在金云母化较强地段 ,在变质作用下 ,形成片岩型铜矿石。因而总体上 ,拉拉铜矿属动力变质热液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长岩 碎裂-糜棱结构 充填交代 铜矿床 变质作用 变形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Spectra response from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evolution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of different deformation mechanisms 被引量:18
8
作者 LI XiaoShi JU YiWen +1 位作者 HOU QuanLin LIN 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269-1279,共11页
Coals with different deformation mechanisms(brittle deformation,brittle-ductile deformation,and ductile deformation) repre-sent different ways in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evolution based on the metamorphism.The evolut... Coals with different deformation mechanisms(brittle deformation,brittle-ductile deformation,and ductile deformation) repre-sent different ways in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evolution based on the metamorphism.The evolution of coal structure could affect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 of coalbed methane(CBM) because the nanopore structure affected by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for CB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s and mechanism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group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TDCs) collected from Huainan-Huaibei coalfiel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Raman spectroscopy,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evolutions of TDC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rimary structure coal as a result of the different metamorphic grade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The different deformation mechanisms various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functional group and polyconden-sation of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Furthermore,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leads to secondary structural defects and reduces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of TDC.The coupled evolution on stacking and extension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secondary structural de-fects results from different deformation mechanisms.We consider that the changes of chemical structure and secondary struc-tural defects are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the various structure evolutions of TDC compared with primary structure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aHy deformed coal metamorphism deformation mechanism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secondary structuraldefect
原文传递
鲁东榴辉岩的构造年代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明春 崔书学 张希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根据鲁东榴辉岩的产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多期变质变形特征及同位素测试资料 ,对其进行了构造年代学总结 ,认为鲁东榴辉岩形成于 6 13~ 90 0 Ma,于 2 0 7~ 32 9Ma发生强烈抬升作用。
关键词 榴辉岩 构造年代学 变质变形 同位素年龄 围岩 构造地质
下载PDF
北京周口店地区岩石地层及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恢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童金南 徐冉 袁晏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5-23,共9页
周口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的腹地,其地层序列发育齐全,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受后期变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影响,该区整个地层序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强烈变质和变形改造,给相关地质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借助于北京市邻区相应地层的对照... 周口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的腹地,其地层序列发育齐全,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受后期变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影响,该区整个地层序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强烈变质和变形改造,给相关地质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借助于北京市邻区相应地层的对照分析,尝试恢复周口店地区各时代强烈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序列,分析其沉积环境,并对有关地层单元进行系统清理,在新的国际年代地层框架内重新厘定了周口店地区的地层格架。周口店地区沉积地层序列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该区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沉积古地理位置,其可能与该区后期独特的重大构造和变质变形活动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清理 沉积古地理 环境重建 变质作用 构造变形 周口店地区 北京
下载PDF
石墨化碳质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野 田云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9-274,共16页
总结了石墨化碳质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的原理、样品制备、测试流程、影响因素和地质应用。该温度计基于沉积岩变质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的碳质物质石墨化,利用拉曼光谱量化石墨化的程度,进而限制峰期变质的温度。近年来的研究量化了温度计... 总结了石墨化碳质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的原理、样品制备、测试流程、影响因素和地质应用。该温度计基于沉积岩变质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的碳质物质石墨化,利用拉曼光谱量化石墨化的程度,进而限制峰期变质的温度。近年来的研究量化了温度计算模型;同时发现除温度外,石墨化碳质物质拉曼光谱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石墨结构与成分的非均匀性、抛光制靶时引起的结构损伤、测试激光的波长和能量、赤铁矿含量等。因此,石墨化碳质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的应用需要注意如下事项:野外需采集新鲜样品,排除风化产物赤铁矿的影响;使用标准的样品制备与测试流程,避免抛光和激光烧蚀的影响;并通过多点测试(通常为25个以上)的方式,统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与误差,以提高温度计算结果的准度。该方法适用的温度范围为100~700℃,在变质-变形分析、沉积岩埋藏历史、断层泥与有机质成熟度等研究领域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物质 石墨化 拉曼光谱 变质温度计 中-低级变质作用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北段兴华渡口岩群多期褶皱解析及变质变形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仰春 周兴福 +2 位作者 李永秀 郝永鸿 柳震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年第1期44-50,共7页
大兴安岭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属于中元古代层状变质岩系 ,受长期热动力变质事件影响 ,形成三个世代褶皱变形构造 ,其中以第二世代褶皱变形为主。此外 ,发育两套大型的韧性剪切带 ,它们在该区构造格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变质... 大兴安岭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属于中元古代层状变质岩系 ,受长期热动力变质事件影响 ,形成三个世代褶皱变形构造 ,其中以第二世代褶皱变形为主。此外 ,发育两套大型的韧性剪切带 ,它们在该区构造格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变质与变形作用关系密切 ,由第一世代至第二世代变质表现为角闪岩相的递进变质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褶皱变形 变质变形 兴华渡口岩群 大兴安岭
下载PDF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系岩石组合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富荣 李嵩龄 冯新昌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1-255,共5页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天山及中天山尾亚地区均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太古代变质岩系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岩系)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不等的包体散布在变质深成岩中。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相为中深变质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中深部构造相的塑性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太古宙变质岩 岩石组合 表壳岩 变质深成岩 变质变形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时序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建基 《福建地质》 2010年第4期323-333,共11页
根据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岩石变形变质特征及原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将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划分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 根据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岩石变形变质特征及原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将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划分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45.4 Ma,LA-ICPMS锆石U-Pb)及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21.5~139.4 Ma,锆石U-Pb)。并据侵入岩产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各序列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认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型),形成于构造体制由挤压转向拉张转换期大陆上隆(碰撞后隆升)的构造环境(PAG);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幔-壳混合源(I-S型),属与板块碰撞(俯冲作用)有关的同碰撞花岗岩(ACG);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S型),属构造体制由挤压向拉张转化时期幔-壳源型花岗岩(KCG)。该区变质变形花岗岩序次的厘定及其成因、形成环境的研究为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并为东南沿海地区寻找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锡、铜、钼等矿产提供找矿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划分 侵入岩 变质变形 闽东南沿海
下载PDF
江西新余式铁矿田变质作用基本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颖 周建廷 李婷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江西新余式硅铁质沉积变质铁矿分布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北缘,扬子陆块东南缘的逆冲推覆变质岩带内。本文对以往勘查中涉及较少的铁矿床变质作用特征进行研究,介绍了新余式铁矿田含铁岩系变形特征、含铁岩段变质岩石特征、含铁岩系变形与... 江西新余式硅铁质沉积变质铁矿分布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北缘,扬子陆块东南缘的逆冲推覆变质岩带内。本文对以往勘查中涉及较少的铁矿床变质作用特征进行研究,介绍了新余式铁矿田含铁岩系变形特征、含铁岩段变质岩石特征、含铁岩系变形与变质作用的相关性以及铁矿形成的过程,认为其原始含铁岩层主要来源于晋宁期形成的古陆块,活动大陆边缘裂陷海槽复理石沉积及海底火山活动提供了部分铁质。原始含铁岩段的铁矿物由下而上随岩类的演变呈现由镜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相序及其变化,主要受沉积时水体深度不同所产生介质的Ph、Eh条件支配,形成从氧化至还原环境的制约所致。含铁岩段经区域变质形成强度规模不等的四期变形,产生多起褶皱叠加并伴随变质作用,低温动力变质变形形成的绿片岩相变质与铁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余式铁矿 变质作用 变质变形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的变质变形演化及动力学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建忠 李铁胜 卢良兆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通过对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宏观及微观构造和典型变质矿物的详细研究,识别出该区曾经历了两个阶段四幕变形作用和三个阶段六幕变质作用,并结合矿物温历的估算,建立了该区变质作用演化的顺时针p-T-t-D轨迹,其反映本区孔兹岩系形成于... 通过对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宏观及微观构造和典型变质矿物的详细研究,识别出该区曾经历了两个阶段四幕变形作用和三个阶段六幕变质作用,并结合矿物温历的估算,建立了该区变质作用演化的顺时针p-T-t-D轨迹,其反映本区孔兹岩系形成于陆陆碰撞的造山环境中,构造增厚作用是其发生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变质变形演化 孔兹岩系 贺兰山
下载PDF
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帆 宋传中 +4 位作者 任升莲 李加好 刘欢 黄鹏 王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2-766,共15页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变质核杂岩 伸展拆离 构造层次 变质变形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 U-PB年代学 庐山
下载PDF
天山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常义 吴文奎 +2 位作者 杨复 莫少龙 李良辰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41-46,共6页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和古风化壳,构成了代表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变形 构造运动 加里东期
下载PDF
福建将乐黄潭一带马面山岩群变质变形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开毕 揭育金 +1 位作者 李学燮 胡宗良 《福建地质》 2003年第2期78-82,共5页
位于闽西北地区将乐万全—黄潭一带的马面山岩群 ,由遭受不同程度变质变形作用改造的中 -新元古代火山岩 -沉积岩系构成。经过三明市幅 1∶ 2 5万区调后 ,发现该群至少遭受了两期强烈变形 ,早期为伴生高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北东东向左行... 位于闽西北地区将乐万全—黄潭一带的马面山岩群 ,由遭受不同程度变质变形作用改造的中 -新元古代火山岩 -沉积岩系构成。经过三明市幅 1∶ 2 5万区调后 ,发现该群至少遭受了两期强烈变形 ,早期为伴生高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北东东向左行逆冲剪切 ,晚期为伴生低绿片岩相变质的近东西向右旋剪切。通过对变晶糜棱岩的全岩 4 0 Ar- 39Ar同位素年龄研究 ,确定早期变质变形事件发生在新元古代初 ( 933Ma) ,晚期发生在志留纪 ( 4 3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变质作用 变形作用 火山岩 沉积岩 氩同位素年龄 新元古代 志留纪 马面山岩群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变质带热史演化与变形时限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丹丹 李宝龙 +3 位作者 季建清 宋述光 魏春景 龚俊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87-1900,共14页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NS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热演化史和变形时限不清晰。本文选取变质带内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和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利用40Ar/39Ar...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NS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热演化史和变形时限不清晰。本文选取变质带内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和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利用40Ar/39Ar和KAr法地质测年,获得40Ar/39Ar年龄结果为33.7~10.18Ma,KAr年龄结果主要集中在1O~13Ma和16.7~22.8Ma。据野外地质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研究认为高黎贡山变质岩的变形时限为35Ma之后。综合研究区内40Ar/39Ar年代学和裂变径迹年龄结果,变质带热演化史显示高黎贡变质带在24Ma伴随部分基性岩浆侵位并隆升,古温度降低至350~300℃,12~10Ma变质带继续隆升冷却至300~220℃,此后经历缓慢冷却过程,约5.5Ma降至120~60℃,热年代学年龄数值结果显示从南向北隆升幅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和变形作用 热史演化 40Ar 39Ar年代学 高黎贡变质带 滇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