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与盆地形成 被引量:67
1
作者 赵海玲 邓晋福 +2 位作者 陈发景 胡泉 赵世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它是环太平洋火山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是中生代火山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其形成时代从晚三叠世到晚白垩世,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火山作用最强烈的时期。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有高钾钙碱性...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它是环太平洋火山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是中生代火山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其形成时代从晚三叠世到晚白垩世,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火山作用最强烈的时期。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有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并以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有钾玄岩、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粗安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从东向西火山岩表现出了一个化学组成上的极性。岩石的Ti、Ta含量低和富K、Rb等,以及构造判别图解表明该区火山岩属造山带火山岩。上述特征表明,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属于与伊佐奈崎(Izanagi)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挤压造山。与火山岩共存的早白垩世的A型花岗岩表明,早白垩世东北地区处于拉伸构造环境。因此,松辽、海拉尔以及二连等盆地的形成与早白垩世造山带的崩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岩 造山带 崩塌 盆地形成 岩石学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岩 被引量:32
2
作者 杜建国 张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5,共9页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喷发岩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火山旋回,分别对应于高钾钙碱性系列(HKCA)和钾玄岩系列(SHO),从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提供的约束...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喷发岩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火山旋回,分别对应于高钾钙碱性系列(HKCA)和钾玄岩系列(SHO),从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提供的约束条件分析,前者形成于晚侏罗世的陆内挤压环境,造山带是有“山根”的增厚陆壳,而早白垩世钾玄岩系列岩石的出现表征着造山带已发生“去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岩 高钾钙碱性系列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带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建 徐善法 +3 位作者 迟清华 陈恩科 张必敏 王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处,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火山岩,并伴随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酸性火山岩占绝对优势,基性-中性火山岩仅零星出露。酸性和中性火山岩为一套富碱、富钾、富铝、低钛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基性火山岩为... 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处,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火山岩,并伴随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酸性火山岩占绝对优势,基性-中性火山岩仅零星出露。酸性和中性火山岩为一套富碱、富钾、富铝、低钛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基性火山岩为一套富硅贫碱的高钾和中钾钙碱性系列。从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稀土分馏和铕的负异常逐渐加剧。基性火山岩贫Nb、Zr、Y,弱富集Ba、Hf、Th、Ce。中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贫Ba、Ti、P、Nb、Zr、Ta、Sr,强烈富集Pb。通过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研究认为,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为独立的岩浆起源,在中生代,东南沿海广泛存在着玄武岩的底侵作用,给下地壳提供了大量的热源,从而诱发了下地壳重熔,形成了大量的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由酸性和基性岩浆混合形成,其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酸性岩浆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中生代火山岩带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东南沿海中生代安山岩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邢光福 汪庆华 陶奎元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1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在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火山岩带中 ,东南沿海火山岩岩性岩相出露最全 ,火山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面积酸性火山岩和与之共生的玄武岩 ,而对安山岩注意不够。作为过渡性岩类 ,安山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探讨中生代... 在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火山岩带中 ,东南沿海火山岩岩性岩相出露最全 ,火山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面积酸性火山岩和与之共生的玄武岩 ,而对安山岩注意不够。作为过渡性岩类 ,安山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探讨中生代火山岩带物质来源、岩浆分异演化、大地构造背景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基性麻粒岩包体 ,为研究底侵作用与壳幔作用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结合基性麻粒岩包体的研究 ,进行系统的安山岩成因研究 ,对于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带成因、进而探讨东部大陆边缘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山岩 中生代 火山岩带 东南沿海 中国东部 大地构造 成因
下载PDF
U-Pb Dating of Volcanic Rocks and Granites along the Wuyishan Belt:Constraints on Timing of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in Southeast China 被引量:14
5
作者 XU Xianbing ZHANG Yueqiao +1 位作者 JIA Dong SHU Liangs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Five volcanic rock samples and two granit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volcanic basins in western Fujian and southern Jiangxi were dated by using the zircon laser alb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 Five volcanic rock samples and two granit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volcanic basins in western Fujian and southern Jiangxi were dated by using the zircon laser alb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method. 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dated ages, the dates obtained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in SE China. The volcanic rock samples yield ages of 183.1±3.5 Ma, ca. 141 Ma to 135.8±1.1 Ma, 100.4±1.5 to 97.6±1.1 Ma, confirming three episodes of late Mes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which peaked at 180±5 Ma, 140±5 Ma and 100±5 Ma, respectively, along the Wuyishan belt. Moreover,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volcano-sedimentary basins, we have recognized two compressional tectonic events along this belt. The early one was characterized by Upper Triassic to Middle Jurassic NNE-trending folds that were intruded by late Jurassic granites; and the late one caused the Lower Cretaceous volcano-sedimentary layer to be tilted. The dated age 152.9±1.4 Ma of the granitic samples from the Hetian granitic pluton in the Changting Basin and that from the Baishiding granitic pluton, 100.2±1.8 Ma, in the Jianning Basin, give the upper boundaries of these two tectonic events respectively. Hence, the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SE China was alternated between extension and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LA-ICP-MS U-Pb compressional events Wuyishan belt SE China
下载PDF
桂西南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61
6
作者 覃小锋 王宗起 +3 位作者 张英利 潘罗忠 胡贵昂 周府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4-808,共15页
出露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主要沿着桂西南十万大山中新生代盆地两侧分布。其中出露于盆地北西侧的上-中三叠统北泗组火山岩主要由长英质熔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主要为集块熔岩、角砾熔岩、... 出露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主要沿着桂西南十万大山中新生代盆地两侧分布。其中出露于盆地北西侧的上-中三叠统北泗组火山岩主要由长英质熔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主要为集块熔岩、角砾熔岩、凝灰熔岩、熔结角砾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等岩石组成,获得英安岩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246±2Ma;而出露于盆地南东侧的三叠系板八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夹珍珠岩、凝灰熔岩、集块熔岩和流纹质凝灰岩组成,获得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250±2Ma。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火山岩属于典型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U、Ba、Rb和Th)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并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13929~0.722178)和较低的ε_(Nd)(t)值(-10.33~-9.02),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本区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二叠纪弧后扩张中心环境形成的E-MORB型玄武岩的资料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古生代洋盆的存在,该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一直延续至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导致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发生碰撞才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桂西南 钦-杭结合带西南段
下载PDF
兹格塘错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有业 许荣科 +6 位作者 何建社 赵平甲 邹国庆 李维军 次邛 杨书正 泽仁扎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在地层、岩浆岩、构造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①晚侏罗世尕苍见火山弧和齐日埃加查蛇绿混杂岩的发现,揭示出班公湖-怒江洋盆在中晚侏罗世存在向北俯冲的迹象;②在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火山岩和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序次等研究方面,取得... 在地层、岩浆岩、构造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①晚侏罗世尕苍见火山弧和齐日埃加查蛇绿混杂岩的发现,揭示出班公湖-怒江洋盆在中晚侏罗世存在向北俯冲的迹象;②在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火山岩和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序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对羌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及高原隆升的反演具有重要意义;③东巧一带变质橄榄岩的流变学研究,证实其在洋盆消减、仰冲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变形机制;④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的锑铜矿化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中-新生代火山岩 同位素年代 变质橄榄岩 变形机制 班公湖-怒江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