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7月2—4日广西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祁丽燕 农孟松 王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本文运用NCEP 1°×1°格点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自动站以及SWAN系统等资料,用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4日广西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冷空气很弱,以渗透的方式影响广西,使地面西南暖低压得以长... 本文运用NCEP 1°×1°格点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自动站以及SWAN系统等资料,用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4日广西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冷空气很弱,以渗透的方式影响广西,使地面西南暖低压得以长时间维持,是这次过程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辐合线稳定少动,是桂北强对流发展的触发机制,也是产生"列车效应"的主要因子;柳州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显示在7月2日20时到3日08时的"列车效应"使得河池东部和柳州北部出现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径向速度上反映为强烈的辐合。此外对SWAN产品进行检验和分析,Cotrec风场对回波的移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TITAN在预报强回波的移动和强度上有着一定的预报能力;1小时雨量预报与实况雨量大致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辐合线 列车效应 SWAN系统 暴雨
下载PDF
黄河中游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清芝 吕林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52-5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黄河中游2013年7月21-22日的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地面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是本次过程降水强度大和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中尺度雨团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地面中尺度...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黄河中游2013年7月21-22日的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地面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是本次过程降水强度大和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中尺度雨团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冷空气扩散补充相对应。第一次冷空气扩散,促使长武站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第二次冷空气补充,促使北洛河流域、无定河流域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形成并维持。2)暴雨过程发生前,其上空存在干暖盖的结构特征,是能量积累及位势不稳定层结结构建立的关键;暴雨发生过程中干空气侵入对中尺度对流云团起激发作用。3)暴雨、大暴雨发生过程中水汽的垂直输送明显,暴雨区上空1000-100 h Pa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辐合线 干暖盖结构 低涡系统 水汽垂直输送 新鲜冷空气
下载PDF
2014年“5.8”广东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朗明 郑伟杰 徐碧裕 《广东气象》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4年5月8—9日发生在华南南部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第1阶段暴雨发生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华南典型的回... 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4年5月8—9日发生在华南南部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第1阶段暴雨发生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华南典型的回流暖区暴雨过程,第2阶段在东路弱冷空气的触发下再次产生暴雨,属于非典型回流暖区暴雨。2)1个中α尺度MCC和1个中β尺度MCS是该次广东大暴雨直接制造者,其中MCS-D在广西境内生成并逐渐东移,多个对流系统的并入延长了MCS-D的生命史,最后形成中α尺度MCC。3)东南气流是该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来源,中层小股干冷空气侵入,高层强烈辐散、深厚的上升运动的配置条件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维持。4)区域自动站风场资料分析表明,夜间陆风(偏北风)与加强的东南风在112.5°E附近的汇合,可能触发了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H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暖区暴雨 中尺度辐合线 对流系统MβCS MCC对流系统
下载PDF
一次广州大暴雨的环境条件及中小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叶爱芬 伍志方 李怀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09,共8页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14—15日广州大暴雨的环境条件、散度涡度场和中小尺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促进气旋式涡度增加,上...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14—15日广州大暴雨的环境条件、散度涡度场和中小尺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促进气旋式涡度增加,上升运动增强,反之亦然;中层波动使得中低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更加深厚,进一步增强上升运动。粤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受弱冷空气阻挡在广东省中北部地区堆积,为大暴雨提供水汽和能量。南下的弱冷空气和日变化共同形成地面强能量锋,与辐合线和低层切变线组成强有力的触发抬升机制。大暴雨期间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时捕捉到逆风区、弱中气旋、中尺度辐合带和中层两次波动影响,分别对应两个强降水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地面能量锋区 中尺度辐合系统
下载PDF
黄、渤海与山东半岛地方性降水天气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立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12,共6页
分析了山东半岛几种地方性降水天气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阐明黄、渤海是山东半岛地方性降水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热力和水汽两个方面,以及由热力条件所引发的中小尺度辐合系统。
关键词 渤海 地方性降水 热力条件 山东 黄海 降水
下载PDF
2011年7月11日泰州中北部地区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琴 卞正奎 +2 位作者 王海青 陈进华 郭一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767-4769,4892,共4页
2011年7月11~-18日江苏出现了连续降水天气,其中伴随着多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这次过程初7月11日在江苏中部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尺度环流场、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得... 2011年7月11~-18日江苏出现了连续降水天气,其中伴随着多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这次过程初7月11日在江苏中部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尺度环流场、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得出本次暴雨是在鞍形场的稳定环流背景下,受850 hPa和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造成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都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和持续,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是这次暴雨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鞍形场 中小尺度辐合系统
下载PDF
湖南一次暖区暴雨的Barnes滤波客观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蔡海朝 刘红武 +1 位作者 邓梅 王萍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3期51-57,共7页
利用ECMWF高分辨率0.25×0.25格点资料、逐小时加密雨量观测资料,基于Barnes滤波原理,设计了3套从格点资料中提取中α尺度气象信息的方案,对2017年4月8日湖南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进行Barnes滤波对比客观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 利用ECMWF高分辨率0.25×0.25格点资料、逐小时加密雨量观测资料,基于Barnes滤波原理,设计了3套从格点资料中提取中α尺度气象信息的方案,对2017年4月8日湖南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进行Barnes滤波对比客观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中,中尺度扰动是造成此次暖区暴雨的重要原因;通过选取不同参数的Barnes带通滤波方案,能够有效分离出中α尺度天气系统,进而剖析其一致性和差异特征,对中尺度雨团落区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滤波过程中产生虚假系统的参考依据,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Barnes带通滤波 中尺度辐合系统 客观分析
下载PDF
江苏一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与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晓容 濮梅娟 +2 位作者 王啸华 杨苏勤 张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61,共9页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NECP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2—13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下发生的,强度...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NECP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2—13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下发生的,强度大、中尺度特征非常明显;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配置和垂直螺旋度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非地转风和垂直环流圈的上升支气流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了暴雨过程;正反环流圈不断地加强和补充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使暴雨得以维持;10个中尺度雨团的频繁活动直接造成了此次暴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合并而成的A、B雨团,雨团的合并使雨区扩大、雨势更强、生命史更长;3个β-MCS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雨团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62℃,甚至≤-72℃的冷云盖。1号β-MCS影响时段内,由多个对流单体回波合并形成的块状对流回波。3号β-MCS影响时段内,对流单体回波合并后形成一条东西向带状回波,在径向速度场上则出现了逆风区特征。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与雨团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且对雨团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螺旋度 非地转风场 中尺度雨团 β-MCS 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
下载PDF
局部大暴雨形成的机理与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喻谦花 郑士林 +1 位作者 吴蓁 吕哲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6-695,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逐6 h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河南商丘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理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逐6 h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河南商丘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理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与低层东西向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形成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中尺度分析显示:多个中尺度雨团的活动形成了4个大暴雨中心,中尺度雨团与MαCS相伴,而MαCS是由多个MγCS和MβCS合并、加强的结果。这些MγCS和MβCS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或辐合中心触发产生并发展,MαCS覆盖区下强降水回波的移动和发展与地面中度辐合系统对应较好,大暴雨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形成后的1~2 h内;而暖平流导致的局地升温,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TBB梯度与降水强度成正比,当▽TBB/0.5°E≥34℃,并且TBB≤-63℃时,将产生30mm·h^(-1)的强降水;当MCS发展成熟时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TBB低值中心附近,当TBB在1 h内降低31℃以上时,1~2 h后该地将出现雨强为50 mm的短时强降水。因此,地面热力不均匀导致的局地升温是此次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生成的主要原因,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导致了局部大暴雨的产生。根据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TBB强度及变幅,可提前1~2 h预报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雨团 MγCS MβCS 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
下载PDF
弱天气尺度背景下湖南两次暖区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佳 叶成志 +3 位作者 唐明晖 许霖 何炜炜 付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5-828,共14页
首先对2008-2019年4-9月湖南弱天气尺度背景下暖区暴雨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分为强西南急流型和副高型,然后对2018年4月30日(简称“4·30”过程)和2016年7月17日(简称“7·17”过程)两次不同类型暖区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首先对2008-2019年4-9月湖南弱天气尺度背景下暖区暴雨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分为强西南急流型和副高型,然后对2018年4月30日(简称“4·30”过程)和2016年7月17日(简称“7·17”过程)两次不同类型暖区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暖区暴雨具有明显季节差异,强西南急流型和副高型分别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强西南急流型一天任何时刻均会出现,夜间降水频次增多。副高型的日变化明显,降水峰值出现在上午。强西南急流型降水范围广,多出现在湘南地区,西南急流北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湘北也会出现暴雨。副高型降水分散,在湘西北、湘北及湘东南地区均出现强降水,局地性强,对流性明显。(2)“4·30”过程暴雨区处于上下一致西南风中,在切变线南侧辐合上升、西南急流和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下湘东北出现暴雨,属于强西南急流型暖区暴雨;而“7·17”过程,副高脊线控制湖南,受中低层弱切变和地面中尺度气旋影响,湘西北出现暴雨,属于副高型暖区暴雨。(3)“4·30”过程暴雨区上空垂直螺旋度均为负值,700 hPa存在负值中心,意味着700 hPa切变线造成暴雨区强辐合上升,导致强降水发生;“7·17”过程,垂直螺旋度呈“上正下负”结构,900 hPa高度强气旋性旋转辐合最强,表征近地层中小尺度系统影响造成暴雨。“4·30”过程水汽输送和辐合比“7·17”过程更强。“7·17”过程比“4·30”过程低层热力不稳定能量更大且热力不稳定层结更强。β中尺度辐合线和γ小尺度气旋分别为“4·30”过程和“7·17”过程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弱天气尺度背景 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 垂直螺旋度 强西南急流型暖区暴雨 副高型暖区暴雨
下载PDF
“98.7”武汉及其附近地区特大暴雨中若干观测事实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夏囡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利用高空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报告及每小时GMSIR卫星云图 ,分析了1 998年 7月 2 0~ 2 3日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各省的暴雨过程 ,重点揭示发生在武汉及其附近地区特大暴雨的若干观测事实。研究指出 ,造成该地区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 利用高空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报告及每小时GMSIR卫星云图 ,分析了1 998年 7月 2 0~ 2 3日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各省的暴雨过程 ,重点揭示发生在武汉及其附近地区特大暴雨的若干观测事实。研究指出 ,造成该地区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对流层中低层的中α尺度辐合中心 ,该系统具有冷心结构特征 ,它的上空对流层上部为暖心 ,出现强烈的增温。高层扰动、地面流场的中小尺度扰动与暴雨增幅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观测事实 中尺度辐合中心 系统结构 1998年 武汉 卫星云图 地面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