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认知角度看语用失误 被引量:53
1
作者 孙亚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59-61,共3页
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 ,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以意象、概念或脚本的形式体现 ,意象的突显部分不同、概念的泛化、脚本选择错误或脚本的文化心理表征有异等 ,都有可能造成语内语用失误... 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 ,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以意象、概念或脚本的形式体现 ,意象的突显部分不同、概念的泛化、脚本选择错误或脚本的文化心理表征有异等 ,都有可能造成语内语用失误或语际语用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失误 心理表征 意象 概念 脚本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认知话语分析 被引量:69
2
作者 辛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van Dijk和Wodak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者开始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并非直接相关联,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人脑。因此他们认为,语篇分析应特别突出知识、情感和记忆等因素构成的认知状态在社会结构、个人行为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van Dijk和Wodak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者开始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并非直接相关联,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人脑。因此他们认为,语篇分析应特别突出知识、情感和记忆等因素构成的认知状态在社会结构、个人行为以及话语之间的"媒介"作用。本文通过阐述van Dijk和Wodak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表征、心智模型和语境心智模型,对这种"认知媒介"的定义与运作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话语既表征心智,又通过心智表征社会,因此话语分析不仅需要社会视角,也需要认知视角,这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认知媒介 心智表征 运作模式
原文传递
初中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沈德立 陶云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本研究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 (ASL)生产的 42 0 0R型眼动仪 ,采用 2× 2的二因素混合设计 ,对3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有无插图且难易不同的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 :(1)初中生阅读有无插图课文的成绩、... 本研究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 (ASL)生产的 42 0 0R型眼动仪 ,采用 2× 2的二因素混合设计 ,对3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有无插图且难易不同的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 :(1)初中生阅读有无插图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 ,插图课文显著优于无图课文 ,插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整合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而且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插图课文亦显著优于无图课文。 (2 )初中生阅读易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不仅显著优于难课文 ,而且注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文 插图 眼动指标 初中生 成绩 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 有无 眼动仪 注视
下载PDF
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被引量:52
4
作者 王晓明 刘瑜 张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共10页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 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 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 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 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 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认知 地理知觉 表象 概念化 心理表征 定性推理
下载PDF
熟语:常规化的映现模式和心理表征——熟语的认知研究之一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熟语作为一种映现模式,其中的隐喻和转喻映现受熟语常规化过程的影响。隐喻和转喻映现常常超越了隐喻和转喻原有的使用语境,可在更一般和广泛的相关语境下使用,使熟语获得了普遍的概括意义。这种常规化熟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称为超隐喻和... 熟语作为一种映现模式,其中的隐喻和转喻映现受熟语常规化过程的影响。隐喻和转喻映现常常超越了隐喻和转喻原有的使用语境,可在更一般和广泛的相关语境下使用,使熟语获得了普遍的概括意义。这种常规化熟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称为超隐喻和超转喻。超隐喻和超转喻使熟语中的隐喻和转喻映现隐含了,而这种隐含的隐喻和转喻在熟语语义扩展和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熟语中的常规的隐喻映现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概念相似为基础的映现,另一种是以经验相关为基础的映现。熟语中的常规转喻映现表现在以概念邻近性为基础的整个框架及其部分之间的映现关系之中。在同一熟语中隐喻和转喻映现同时发挥着作用,它们常常紧密地交织在熟语语义扩展和理解之中。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熟语心理表征中的各类信息通过隐含的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相互连接,在长期记忆中形成一个常规化的映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映现模式 心理表征 超隐喻 超转喻 汉语 语义扩展
下载PDF
心理表征与礼貌的得体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孙亚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心理表征为出发点解释礼貌的得体性 ,得体的礼貌以概念结构的方式储存于人脑中 ,概念结构是情景心理表征和文化心理表征的共同作用与相关言语使用结合而成的 ,不得体的礼貌是情景心理表征的参数估量错误...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心理表征为出发点解释礼貌的得体性 ,得体的礼貌以概念结构的方式储存于人脑中 ,概念结构是情景心理表征和文化心理表征的共同作用与相关言语使用结合而成的 ,不得体的礼貌是情景心理表征的参数估量错误和文化心理表征冲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 得体 心理表征
下载PDF
决策的选择偏好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艾丽莎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8-624,共7页
决策的选择偏好具有可变性。当前主要有三类不同取向的解释。第一类观点以效用概念为核心,分别讨论了评价模式和效用折扣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二类观点以心理表征概念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建构水平和表征差别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三类观点... 决策的选择偏好具有可变性。当前主要有三类不同取向的解释。第一类观点以效用概念为核心,分别讨论了评价模式和效用折扣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二类观点以心理表征概念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建构水平和表征差别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三类观点以联结和人工神经网络概念为要素,分别探讨了心理场距离和规避损失偏向对选择偏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选择偏好 效用 心理表征 联结网络
下载PDF
高级词典用户技能心理表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罗思明 王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60,共3页
词典用户技能研究是词典用户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实验结果和相关研究出发,着重分析了词典用户技能的性质及词典使用过程中高级词典用户技能的心理表征.
关键词 实验结果 词典用户技能 心理表征
下载PDF
在线关联推论对第二语言论述文阅读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邹启明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0-417,共8页
第一语言阅读研究发现在线关联推论对阅读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中,对关联推论的研究十分有限,而且对第二语言读者的阅读认知模式也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生阅读英语论述文的分析,指出达到中高级语言水平... 第一语言阅读研究发现在线关联推论对阅读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中,对关联推论的研究十分有限,而且对第二语言读者的阅读认知模式也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生阅读英语论述文的分析,指出达到中高级语言水平的学生,在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结构基本顺畅,主题熟悉的英语论述文时,会根据文章结构做出必要的在线关联推论,建立起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来组织自己的思维表征。文章同时也指出语言能力和结构知识的确是影响第二语言阅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关联推论 第二语言 论述文阅读 阅读理解 英语 思维表征 语言能力 结构知识
全文增补中
多义词心理表征之争——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翠莲 李绍山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7,共6页
多义词是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中广为探讨的语言现象。有关多义词心理表征的观点呈两个极端核心词义表征观和独立词义表征观。还有的观点趋于调和。本文介绍了多义词研究的各派分歧,并分析了各自的理论背景以及以往心理语言学的... 多义词是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中广为探讨的语言现象。有关多义词心理表征的观点呈两个极端核心词义表征观和独立词义表征观。还有的观点趋于调和。本文介绍了多义词研究的各派分歧,并分析了各自的理论背景以及以往心理语言学的实验结果。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对多义词心理表征的研究缺乏更加全面的理论体系,实验设计不够全面,实验操作不够简便易行,数据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欠准确。最后,本文指出了多义词研究对于词典编纂和EFL教学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词 心理表征 核心词义表征 独立词义表征
原文传递
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语篇回指的心理表征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俞洪亮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语篇连贯的条件可能是内部的,也可能是外部的。语篇指称理论不能只满足于描写指称词语在语篇内的具体所指,还要揭示读者在辨认和解释指称关系时所依赖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读者解读代词回指的过程是建立心理表征的心智过程,因此,指称... 语篇连贯的条件可能是内部的,也可能是外部的。语篇指称理论不能只满足于描写指称词语在语篇内的具体所指,还要揭示读者在辨认和解释指称关系时所依赖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读者解读代词回指的过程是建立心理表征的心智过程,因此,指称关系的内涵应包含心理表征结构中的相关信息,心理表征作为语篇外部的衔接关系也是语篇连贯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连贯 心理表征 指称关系 回指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语言理解与接受的分析视角——再论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147,148,共15页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正在浮现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新的分析视角:语言理解与接受的视角。大多数的批评话语研究,包括批评认知语言学,都是基于语言产出视角的,侧重探讨说写者如何建构话语以及产生的认知和修辞效应,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话语消...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正在浮现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新的分析视角:语言理解与接受的视角。大多数的批评话语研究,包括批评认知语言学,都是基于语言产出视角的,侧重探讨说写者如何建构话语以及产生的认知和修辞效应,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话语消费者的反应,因此语言理解与接受的分析视角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本文指出我们需要识别在语言理解和接受中的心理表征与复杂认知过程,具体做到“三个识别”:认知定位(cognitive orientation)、认知深度(cognitive depth)和认知构造(cognitive constructiveness)。同时我们阐释被诱出的语料,具体来讲,就是阐释听读者对说写者的可信度,文本的逻辑性以及听读者在话语理解中唤起的情感。这一分析视角可以为今后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接受 心理表征 认知过程
原文传递
中国学生英语论述文篇章处理模式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邹启明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篇章处理模式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语言阅读研究发现三种不同的篇章处理模式,并对影响读者篇章处理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但在二语阅读研究中,对读者的篇章处理模式存在争议。为了检验二语读者的篇章处理模式,作者对64... 篇章处理模式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语言阅读研究发现三种不同的篇章处理模式,并对影响读者篇章处理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但在二语阅读研究中,对读者的篇章处理模式存在争议。为了检验二语读者的篇章处理模式,作者对64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声思维实验,发现了四种不同的篇章处理模式,并分析了语言水平和文章结构对这四种篇章处理模式的影响,得出综合处理模式是最有效的阅读理解模式的结论,同时提出随着二语读者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会更积极地思维,并根据文章结构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处理模式 文章结构 英语论述文 阅读理解 思维方式 英语学习
下载PDF
语篇连贯的认知心理实验及其教学启示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玉臣 刘宇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2,共5页
本文在阐述语篇连贯认知心理实现的基础上,阐述了概念表征、命题形式、心理表征等的关系,分析了语篇心理模型的建构和全景匹配问题,开展了语篇连贯的认知心理实验,并探讨了这一实验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 连贯 概念表征 心理表征 心理模型 全景匹配 教学启示
原文传递
儿童最初词汇的习得及其词义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杜映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对一个儿童从 8至 1 8个月间的词汇发展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表明 ,儿童最初词汇的心理表征是从笼统的、模糊的整体形象开始向分化的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和属性的同类对象发展的过程。在词义形成过程中 ,成人的积极反馈、强化 ,成人... 本文对一个儿童从 8至 1 8个月间的词汇发展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表明 ,儿童最初词汇的心理表征是从笼统的、模糊的整体形象开始向分化的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和属性的同类对象发展的过程。在词义形成过程中 ,成人的积极反馈、强化 ,成人和儿童的语言交流在儿童最初词义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也参与到词义的形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词汇习得 词义分析 儿童最初词汇 心理表征 反馈 强化 成人 语言交际 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基于心理模型的二语词汇习得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建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二语词汇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表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心理模型来具体表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语词汇习得的实质就是建构一个关于二语词汇的语义、句法、形态特征等词汇信息并由若干不同范畴的小型知识集组成的心理模型。二语词汇心理... 二语词汇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表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心理模型来具体表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语词汇习得的实质就是建构一个关于二语词汇的语义、句法、形态特征等词汇信息并由若干不同范畴的小型知识集组成的心理模型。二语词汇心理模型的建构,将成为学习者进行词汇推理的基本形式,也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尤其是词汇推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词汇习得 心理模型 心理表征 词汇能力
下载PDF
视觉表象操作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霞 刘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5-315,共11页
本研究通过视觉表象旋转和扫描的眼动实验探讨表象的心理表征方式。实验一结果表明,眼动指标具有与反应时相类似的旋转角度效应。实验二结果显示,表象扫描的反应时和眼动指标都具有与知觉扫描加工一样的距离效应。由此可以认为,表象眼... 本研究通过视觉表象旋转和扫描的眼动实验探讨表象的心理表征方式。实验一结果表明,眼动指标具有与反应时相类似的旋转角度效应。实验二结果显示,表象扫描的反应时和眼动指标都具有与知觉扫描加工一样的距离效应。由此可以认为,表象眼动与知觉眼动模式具有相似性;表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心理表征方式并有其特殊的加工过程;表象的心理表征可以是形象表征,而非一定是抽象的命题或符号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表象 表象旋转 表象扫描 眼动 心理表征
下载PDF
论“语结”在语际转换程序中的表征——兼论翻译活动的“科学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曾利沙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7,共11页
本文试图运用“语结”这一表征工具系统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对特定范畴内典型单位的心理表征和操作理据,以从一个侧面揭示翻译活动“科学性”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翻译活动“科学性”的本质特征在于各种潜在的学科理论知识在语际转... 本文试图运用“语结”这一表征工具系统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对特定范畴内典型单位的心理表征和操作理据,以从一个侧面揭示翻译活动“科学性”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翻译活动“科学性”的本质特征在于各种潜在的学科理论知识在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一种运用带有公理性质的概念系统进行的操作程序,而研究翻译活动“科学性”的目的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论对翻译活动过程作出抽象的概括和系统的描写,其任务一是研究语际转换过程中具有参照性质的形式转换规则,从理论上建立一种双语形式转换的描写功能规范;二是探讨双语转换规律,从应用角度研究翻译思维活动形式以及语言符号的语义-功能换码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结” 语际转换 翻译理论 释意理论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汉字听写困难儿童字形整体表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毛荣建 刘翔平 张旭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91,共5页
本研究采用汉字翻转实验探讨汉字听写困难儿童是否存在汉字翻转效应,探讨两类儿童汉字整体字形表征的质量。研究结果:对于真字,汉字听写困难儿童存在翻转效应,但是小于一般儿童的翻转效应。汉字听写困难儿童的汉字整体表征质量要比一般... 本研究采用汉字翻转实验探讨汉字听写困难儿童是否存在汉字翻转效应,探讨两类儿童汉字整体字形表征的质量。研究结果:对于真字,汉字听写困难儿童存在翻转效应,但是小于一般儿童的翻转效应。汉字听写困难儿童的汉字整体表征质量要比一般儿童低。对于假字,一般儿童、汉字听写困难儿童都存在翻转效应,但一般儿童的翻转效应大于汉字听写困难儿童。汉字听写困难儿童存在汉字字形的整体表征,但字形的整体表征水平不高,但不至于影响汉字认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写困难儿童 字形表征 翻转效应 汉字
原文传递
表征概念的起源、理论演变及本质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屹东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96-118,166,共24页
表征是心灵呈现客体和知识的方式。心灵作为表征者,通过感觉、感知、意象等把它之外的客体以命题、公式、图像等方式呈现于心中,然后以文字、符号形式表达出来形成知识。古代哲学家把表征分为感觉表征、内在表征和概念表征。心灵哲学家... 表征是心灵呈现客体和知识的方式。心灵作为表征者,通过感觉、感知、意象等把它之外的客体以命题、公式、图像等方式呈现于心中,然后以文字、符号形式表达出来形成知识。古代哲学家把表征分为感觉表征、内在表征和概念表征。心灵哲学家关于表征的观点有纯的、强的和弱的表征主义,窄内容与宽内容的表征主义,还原与非还原表征主义,显在和潜在表征主义。在人工智能中,表征是关于知识的表达,它是数据结构和解释程序的联合,能够引起知识行为。命题态度、感受性是具有表征特性的心理现象,它们具有意向内容。表征表现出承载性、语义性、意向性、解释性和中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心灵表征 意向性 命题态度 感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