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彦君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情感特征决定了其本质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关系。教师要善于发挥师生关系中的人际情感因素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位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但也...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情感特征决定了其本质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关系。教师要善于发挥师生关系中的人际情感因素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位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但也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心理互动的结果。师生间的心理互动是一个综合网络系统,其教育影响作用能够促使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心理关系 心理位差 心理互动 教学相长 教师 学生
下载PDF
儿童数字估计中的心理长度 被引量:14
2
作者 莫雷 周广东 温红博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从儿童对数字属性的认识角度探讨一年级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中采用不同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测量一年级儿童在15cm数字线长度下0~100与0~1000两种范围上的数字估计;实验二测量一年级儿童对0~1000... 从儿童对数字属性的认识角度探讨一年级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中采用不同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测量一年级儿童在15cm数字线长度下0~100与0~1000两种范围上的数字估计;实验二测量一年级儿童对0~1000范围10cm和20cm数字线长度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在不同的数字范围还是在不同的数字线长度下,儿童对低端数字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即儿童倾向于将低端数字与固定的线段长度对应起来,且这种对应关系不随数字范围与数字线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心理长度的存在是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和不同数字线长度中采用不同数字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对数概念的认识发展到等距水平时出现的一种独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长度 数字估计 对数表征 线性表征
下载PDF
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军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篇章距离对回指关系能够产生影响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迄今为止的研究并未涉及到这种影响的性质究竟如何。本文首先对可能影响篇章回指的距离参数作了细致的分类,指出哪些类别在以往研究中通常会被选用,哪些又不易被选用,然后... 篇章距离对回指关系能够产生影响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迄今为止的研究并未涉及到这种影响的性质究竟如何。本文首先对可能影响篇章回指的距离参数作了细致的分类,指出哪些类别在以往研究中通常会被选用,哪些又不易被选用,然后深入分析了篇章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关系,指出心理距离才是影响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根本因素,篇章距离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心理距离的远近,若以篇章距离作为距离参数首先要注意参数的选取应适当,其次要尽量选用混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距离 心理距离 回指 可及性
下载PDF
教师如何发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晓红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68-69,共2页
创新教育实施的根本保证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 ,理解、信任、尊重学生 ,加强与学生交往 。
关键词 教育 教师 师生关系
下载PDF
虚拟语气透视的心理距离之语用阐释——兼与李学平、Huddleston等商榷 被引量:7
5
作者 唐淑华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3,共5页
本文在李学平、R.Huddleston等人对虚拟语气研究的基础上,讨论虚拟语气通过动词的形式变异、隐含否定意义的表达、否定词对责备和批评的弱化以及虚拟语气表达良好愿望等方面对话语交际双方心理距离缩短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了虚拟语气的... 本文在李学平、R.Huddleston等人对虚拟语气研究的基础上,讨论虚拟语气通过动词的形式变异、隐含否定意义的表达、否定词对责备和批评的弱化以及虚拟语气表达良好愿望等方面对话语交际双方心理距离缩短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了虚拟语气的本质特征不是动词所指述动作的"不确实性"或"不真实性",最大限度地缩小交际双方心理距离的语用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语气 心理距离 语用阐释
下载PDF
网络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出游意愿的影响--基于情节叙述、人物形象、作品类型的分析
6
作者 刘笑明 罗洋 +3 位作者 曾才容 魏雨可 陈玉琳 李可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应用SPSS软件和AMOS Graphics软件进行整体分析,研究网络文学作品中情节叙述、人物形象、作品类型3个因素对大学生出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情节叙述对大学生出游意愿影响最大,精彩情节会对心理距离...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应用SPSS软件和AMOS Graphics软件进行整体分析,研究网络文学作品中情节叙述、人物形象、作品类型3个因素对大学生出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情节叙述对大学生出游意愿影响最大,精彩情节会对心理距离产生正面影响,提升出游意愿;人物形象正向、饱满时会对心理距离产生正面影响,提升出游意愿;作品类型对出游意愿的影响与受众读者相关,当读者表现出对某作品类型感兴趣时,出游意愿会提升。提出借助网络文学作品塑造旅游地的形象,挖掘作品中的旅游资源,同时注重网络文学作品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作品 情节叙述 人物形象 作品类型 出游意愿 心理距离
下载PDF
朱光潜关于解诗与欣赏思想的阐释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2,共12页
朱光潜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进入诗的阅读与接受、理解与欣赏的多方面思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解诗学思想一份重要的精神遗产。他主张“诗不能用另一套语言去解释”,却又肯定小泉八云《文学导解》里的文本细读批评方法,这种悖论现象的深... 朱光潜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进入诗的阅读与接受、理解与欣赏的多方面思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解诗学思想一份重要的精神遗产。他主张“诗不能用另一套语言去解释”,却又肯定小泉八云《文学导解》里的文本细读批评方法,这种悖论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一方面他认为“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交通的公例”,要完全消除解诗过程中心灵深处美学上的隔膜, 达到“彻底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他又大量地论述了诗的不可解性与相对的可解性的矛盾,并且相信能够在一种由“心灵的渗透”所产生的“经验重合”的思想中得到和谐一致的解决。基于这样的思想,在进入诗阅读的技术层面,他强调了两个思想:一是读难懂的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背景”和“本事”,提高接受和感悟复杂文本的能力,完成对于作品的再创造。二是诗的接受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应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通过想象和联想看出事物、意象、词语之间所隐藏的巧妙关联,乃是接受复杂文本的一个最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解诗学 背景 经验重合 联想 心理距离
原文传递
儿童数字线估计:不同范围和长度情境的影响
8
作者 曹碧华 曾婷 +1 位作者 廖虹 李富洪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5期257-270,共14页
选取127名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的复杂情境中对熟悉数字的估计策略。两个实验分别要求儿童对10cm长度下的不同范围(0~50和0~100),以及不同长度(10cm和18cm)对0~100范围的数字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儿童对0~50估计时绝... 选取127名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的复杂情境中对熟悉数字的估计策略。两个实验分别要求儿童对10cm长度下的不同范围(0~50和0~100),以及不同长度(10cm和18cm)对0~100范围的数字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儿童对0~50估计时绝对误差百分比曲线呈直线上升型,而对0~100范围的数字估计呈“M”型。针对范围和长度的变化,儿童分别采取心理长度和比例判断等估计策略,但受不同范围的影响更大。这表明儿童会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不同的估计策略,为重叠波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数字估计 情境 心理长度 比例判断
下载PDF
心理长度对二年级儿童数字线估计表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曹碧华 曾春雲 +1 位作者 廖虹 李富洪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8,共9页
从心理长度的角度探讨二年级儿童在0~100和0~1000数字范围存在不同表征方式的原因。实验一要求二年级儿童完成长度均为10cm,范围分别为0~100和0~1000的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二要求儿童对长度分别为10cm和18cm,范围均为0~1000的数字线进... 从心理长度的角度探讨二年级儿童在0~100和0~1000数字范围存在不同表征方式的原因。实验一要求二年级儿童完成长度均为10cm,范围分别为0~100和0~1000的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二要求儿童对长度分别为10cm和18cm,范围均为0~1000的数字线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在两个实验中二年级儿童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但与以往研究的一年级儿童相比,心理长度的范围有所缩小。随着数字范围的增大或长度的减小,儿童的表征方式出现了从线性表征向对数表征的转变趋势。这些结果表明不精确的表征方式可能与心理长度策略的使用有关,心理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年级儿童的估计表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级儿童 心理长度 线性表征 对数表征
原文传递
旁指代词与“这”、“那”的选择限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爽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旁指代词是代词的一个小类,和"这"、"那"的连用,体现出旁指代词与心理距离的关系。旁指代词"另"、"另外"、"其他"、"其余"能够与远指代词"那"连用,表心理远指。... 旁指代词是代词的一个小类,和"这"、"那"的连用,体现出旁指代词与心理距离的关系。旁指代词"另"、"另外"、"其他"、"其余"能够与远指代词"那"连用,表心理远指。而"旁的"、"别的"既不能与远指代词"那"连用,也不能与近指代词"这"连用,既不表心理远指也不表心理近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指代词 心理距离
下载PDF
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心理距离调校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腊元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由于在一个组织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心理上必然存在着某种距离 ,为了将双方的心理距离调校到最佳状态 ,应注重在工作中的灵活多样性 ;注重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和方式方法 ;注重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促使双方经常进... 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由于在一个组织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心理上必然存在着某种距离 ,为了将双方的心理距离调校到最佳状态 ,应注重在工作中的灵活多样性 ;注重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和方式方法 ;注重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促使双方经常进行换位思考 ,相互理解 ,努力创造一个较为恒定的心理空间 ,在相对恒定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 被领导 心理距离 调校 领导艺术 方式方法
下载PDF
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宗白华中西美学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感发生论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移我情"是构成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西方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心理的消极条件;中国古典美学里的"... 宗白华中西美学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感发生论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移我情"是构成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西方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心理的消极条件;中国古典美学里的"静照"是容纳了生命运动内容的美学范畴,不像西方"静观"理论那样绝对强调与世隔绝。宗白华的中西美感发生论比较留给后人深远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移情 心理距离说 静照 静观
下载PDF
情感对言语交际中心理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丽梅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是影响交际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而接受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又直接影响着交际双方心理距离的改变。在表达目的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让接受者乐于接受,表达者往往选用能满足接受者受尊重需要或审美需要的语言形... 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是影响交际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而接受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又直接影响着交际双方心理距离的改变。在表达目的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让接受者乐于接受,表达者往往选用能满足接受者受尊重需要或审美需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以激发接受者积极的情感,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有时表达者也会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选用疏远双方情感的语言形式来拉大双方的心理距离,以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距离 情感 受尊重的需要 审美需要
下载PDF
概率与事物表征
14
作者 陈亚林 刘昌 张小将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4,共10页
概率表达着世界的可能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更核心的水平上表征低概率事件,而倾向于在更具体和更次要的水平上表征高概率事件。相应的,高水平表征事物会导致人们的概率估计偏低,而低水平表征事物会导致概率估计偏... 概率表达着世界的可能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更核心的水平上表征低概率事件,而倾向于在更具体和更次要的水平上表征高概率事件。相应的,高水平表征事物会导致人们的概率估计偏低,而低水平表征事物会导致概率估计偏高。此外,习得的刺激间联系也会影响人们的概率估计。未来研究应注意探讨概率影响事物表征的内在原因、概率估计的动态性与多重概率估计、以及其更深层次的内部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 表征 心理距离 心理建构 决策
下载PDF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心理距离指示对比研究
15
作者 魏海波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69-71,共3页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距离指示方面,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了心理距离形成的认知根源,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是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篇章话语距离形成的共同认知基础,当观察起点从现在某点向过去或未来...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距离指示方面,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了心理距离形成的认知根源,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是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篇章话语距离形成的共同认知基础,当观察起点从现在某点向过去或未来某点迁移时便形成心理距离。汉语远近称指示词在指称心理距离方面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这是由于英语受到严格的形式限制,而汉语无形式束缚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 远近称指示词 心理距离 对比
下载PDF
决策框架与建议策略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16
作者 冯成志 段锦云 徐婷婷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4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决策框架与建议策略的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方法实验1采用2(决策框架:收益/损失)×2(建议策略:渴望/警惕)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建议策略为组内变量。实验2在此基础上纳入对感知信息价值的测量... 目的探讨决策框架与建议策略的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方法实验1采用2(决策框架:收益/损失)×2(建议策略:渴望/警惕)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建议策略为组内变量。实验2在此基础上纳入对感知信息价值的测量和对心理距离的操纵。结果实验1(N=20)发现,相较于决策框架和建议策略的调节不匹配,调节匹配时被试更多地采纳建议。具体而言,在收益框架下被试更多的采纳渴望策略建议;而在损失框架下被试更多的采纳警惕策略建议。实验2(N=107)还发现调节匹配与建议采纳的关系受到感知信息价值的中介和心理距离的调节。结论调节匹配情境下,决策者感知到更高的信息价值进而促进其建议采纳;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促进作用只有在心理距离远时才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议采纳 混合实验设计 决策框架 心理距离 策略建议 建议策略 调节匹配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半生缘》中有标记指示语“人家”的会话功能分析
17
作者 吴月珍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人家”泛指“别人”,属无标记用法。“人家”特指某人,属有标记用法,有着临时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文章以《半生缘》话语为例,以信息领地理论和心理距离以及会话的礼貌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对“人家”进行微观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人家”... “人家”泛指“别人”,属无标记用法。“人家”特指某人,属有标记用法,有着临时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文章以《半生缘》话语为例,以信息领地理论和心理距离以及会话的礼貌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对“人家”进行微观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人家”用作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时,具有语用离情功能。其心理动因是说话人或受事者在实施不礼貌言语行为时,出于礼貌的考虑和面子保全的目的,使用“人家”模糊指称对象,扩大交际主体与所提信息或指称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降低说话人自身或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面子的受损程度,亦或保全受事者面子或受事者和施事者双方面子,达到提高不礼貌言语礼貌程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家 面子威胁 信息领地 心理距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贵古贱今”文学批评观念论析
18
作者 唐桃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中国文学批评自古存在“贵古贱今”的观念,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批评家对当代作家心存嫉妒,审美鉴赏水平不高导致人云亦云;古代作品因时间的久远拉开与批评家的心理距离,并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丰富了美学意蕴;当代作家人格的缺陷被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自古存在“贵古贱今”的观念,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批评家对当代作家心存嫉妒,审美鉴赏水平不高导致人云亦云;古代作品因时间的久远拉开与批评家的心理距离,并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丰富了美学意蕴;当代作家人格的缺陷被批评家看在眼里,影响到对其作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古代文论 贵古贱今 心理距离 二度创造
下载PDF
美学“心理距离说”的哲学认识论联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建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本文从审美与认识的异中求同,提出了认识过程中“距离”的存在可以缩小认识成果与真理之间距离的基本观点,多角度地分析了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研究认识过程中距离效应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时空距离 心理距离 反思 预测 利益
下载PDF
翻译中心智距离存在的客观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0-55,共6页
翻译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难的原因有多种,涉及许多内在和外在诸因素,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因是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心智距离”,即译者在语际传译过程中,受自身诸种内在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真正地深入到原作者的内... 翻译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难的原因有多种,涉及许多内在和外在诸因素,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因是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心智距离”,即译者在语际传译过程中,受自身诸种内在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真正地深入到原作者的内心中去,与原作者同思维、共呼吸,与原作者的意旨彻底复合。当代西方流行的接受美学理论为这一现象作了很好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本 心智距离 理解 阐祥 接受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