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 |
张彦君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3 |
43
|
|
2
|
儿童数字估计中的心理长度 |
莫雷
周广东
温红博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3
|
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 |
王军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7
|
|
4
|
教师如何发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导作用 |
赵晓红
|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10
|
|
5
|
虚拟语气透视的心理距离之语用阐释——兼与李学平、Huddleston等商榷 |
唐淑华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6
|
网络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出游意愿的影响--基于情节叙述、人物形象、作品类型的分析 |
刘笑明
罗洋
曾才容
魏雨可
陈玉琳
李可欣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朱光潜关于解诗与欣赏思想的阐释 |
孙玉石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8
|
儿童数字线估计:不同范围和长度情境的影响 |
曹碧华
曾婷
廖虹
李富洪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3 |
0 |
|
9
|
心理长度对二年级儿童数字线估计表征的影响 |
曹碧华
曾春雲
廖虹
李富洪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0
|
旁指代词与“这”、“那”的选择限制 |
彭爽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1
|
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心理距离调校浅析 |
王腊元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
2002 |
1
|
|
12
|
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 |
赵学存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3
|
情感对言语交际中心理距离的影响 |
陈丽梅
|
《平顶山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4
|
概率与事物表征 |
陈亚林
刘昌
张小将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5
|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心理距离指示对比研究 |
魏海波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7 |
0 |
|
16
|
决策框架与建议策略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
冯成志
段锦云
徐婷婷
|
《人类工效学》
|
2020 |
0 |
|
17
|
《半生缘》中有标记指示语“人家”的会话功能分析 |
吴月珍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8
|
中国古代“贵古贱今”文学批评观念论析 |
唐桃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9
|
美学“心理距离说”的哲学认识论联想 |
吴建华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0
|
翻译中心智距离存在的客观性 |
王文斌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