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梦窗词集版本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茜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5期49-54,共6页
《梦窗词》有多种版本,通行的主要有《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本和《梦窗词集》一卷本。本文研究和考述了上述两种版本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各种版本。
关键词 吴文英 梦窗词集 版本
下载PDF
吕碧城对梦窗词接受之研究
2
作者 孔现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吕碧城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女词人,其尤其偏好梦窗之词风。其词作在篇章用韵、选词造句、艺术手法、章法意境等诸多方面都与梦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发展和联系。吕碧城在对梦窗词风的延续与超越中与之达到了心灵的相通,精神的高度契合。
关键词 吕碧城 梦窗词 接受 延续 超越
下载PDF
馆藏周岸登批校本《梦窗稿》考述
3
作者 丁伟 郑仁强 《晋图学刊》 2015年第5期53-55,共3页
四川大学图书馆收藏《梦窗稿》一部,中有跋语数则及大量批注,本文将逐条考证跋语的作者及生平,并梳理此书的收藏、流传经过。
关键词 梦窗稿 万钊 周岸登 流传
下载PDF
梦窗词在词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克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9,共7页
梦窗词在词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在词律方面,梦窗词以严于音律而闻名,在南宋末年和清代中后期被特别推崇,皆是对当时出现的轻视词律风气的反拨。第二,质实“晦涩”是梦窗词的风格特征,清代词学家对吴文英所谓... 梦窗词在词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在词律方面,梦窗词以严于音律而闻名,在南宋末年和清代中后期被特别推崇,皆是对当时出现的轻视词律风气的反拨。第二,质实“晦涩”是梦窗词的风格特征,清代词学家对吴文英所谓“晦涩”词风重新认识,力破梦窗词晦涩难懂的陈言,并强调梦窗之“涩”可以医当时词风之滑。第三,比兴寄托的阐释。周济及晚清四大家把梦窗词视为体现“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典范,指出梦窗词乃感触时事的寄托之词。梦窗词对晚清的词坛风气产生了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词律 晦涩 比兴寄托 词学史
原文传递
梦窗词学观与词风的二元走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虹 孙龙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82,共14页
文章主要采用以宋论宋的方法,指出晚宋词学区分宋词为豪气词与雅词两大阵营:既摒弃不拘音律的豪气词派,又汰黜守律派词中的浮艳而归趋醇雅。守律派著名词人吴梦窗的论词四标准和创作实践与宋代特别是晚宋词学合流共趋;其词学观点与带有... 文章主要采用以宋论宋的方法,指出晚宋词学区分宋词为豪气词与雅词两大阵营:既摒弃不拘音律的豪气词派,又汰黜守律派词中的浮艳而归趋醇雅。守律派著名词人吴梦窗的论词四标准和创作实践与宋代特别是晚宋词学合流共趋;其词学观点与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创作实践,是"由南追北"二元走向的词家转境,守律派词学与词风因之具有了词史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学观 创作实践 二元走向 词史意义
下载PDF
吴梦窗虚字修辞与晚宋典雅词风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翌 孙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137,共6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吴梦窗词中虚字修辞导源"质实"词风的三种特点:以实字代虚字、虚字单字多义、在非必用处暗用虚字。其次,指出从北宋到南宋,杂以口语俳体,虚字流入鄙俗的措辞用语逐渐被汰弃,这一转变也从修辞的角度促成了晚宋... 文章首先分析了吴梦窗词中虚字修辞导源"质实"词风的三种特点:以实字代虚字、虚字单字多义、在非必用处暗用虚字。其次,指出从北宋到南宋,杂以口语俳体,虚字流入鄙俗的措辞用语逐渐被汰弃,这一转变也从修辞的角度促成了晚宋典雅词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虚字修辞 质实 俚俗 典雅词风
下载PDF
论梦窗词的复合用典及衍义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3,共7页
文章分析了吴梦窗词复合用典产生的背景,并对其词中典型例证进行了分析,指出梦窗词复合用典的意义,在于衍生新义的产生。这一特点在构建梦窗词风格特征的同时,也与宋型文化强烈的创新意识深相契合。
关键词 吴梦窗词 复合用典 衍生新义
下载PDF
梦窗词的“语病”与误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昌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江弱水称梦窗词为"语病盛开的写作",是出于误读。梦窗词的好多表达,虽不常见,却不是梦窗的原创,在唐诗或之前的文人词里都可以找到依据。历史上梦窗词毁誉参半,当然首先是因为批评者对他的密丽风格好恶不同,但也与误读有关。... 江弱水称梦窗词为"语病盛开的写作",是出于误读。梦窗词的好多表达,虽不常见,却不是梦窗的原创,在唐诗或之前的文人词里都可以找到依据。历史上梦窗词毁誉参半,当然首先是因为批评者对他的密丽风格好恶不同,但也与误读有关。胡适、吴世昌等名家对梦窗词字句的抨击往往是没有读懂作品。而另一方面,有些人对梦窗的誉也是没有认真阅读作品,把普通说成精彩。因此,只有细读才能理解梦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误读 细读
下载PDF
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论探
9
作者 薛玉池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92-97,共6页
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是一部特点鲜明的著作,在这一研究中杨铁夫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一,在对梦窗生平的爬梳中,匡正流传中的错漏之处;提出“楚伎”说;通过异词互证决定作品系年。其二,杨笺以意象勾连词作,论证作者用意;贯通用事深意... 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是一部特点鲜明的著作,在这一研究中杨铁夫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一,在对梦窗生平的爬梳中,匡正流传中的错漏之处;提出“楚伎”说;通过异词互证决定作品系年。其二,杨笺以意象勾连词作,论证作者用意;贯通用事深意,突破造语晦涩;把握吴词意内言外的特征。更从辞义之外,互证旁通以抉发梦窗词旨。其三,对梦窗词结构的分析是此笺一大亮点。以整体化的视角,归纳词学理论,并以此作为解读路径,活用文法、诗法笺词,把握吴词潜气内转的结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铁夫 《吴梦窗词笺释》 吴文英
下载PDF
论梦窗词对前人语典的接受
10
作者 曹宇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吴文英对前人作品进行借鉴吸收的情况在其词集中比比皆是,其中主要是对语典的接受。在接受前人语典的基础上,吴文英常调动其高超的艺术才能,将前人的风格浑然无迹地熔铸于自己的词作之中,形成了杨铁夫先生所说的“梦窗家法”。经过整体... 吴文英对前人作品进行借鉴吸收的情况在其词集中比比皆是,其中主要是对语典的接受。在接受前人语典的基础上,吴文英常调动其高超的艺术才能,将前人的风格浑然无迹地熔铸于自己的词作之中,形成了杨铁夫先生所说的“梦窗家法”。经过整体梳理与统计,可知吴文英对前人语典采取了直接袭用与化用重铸两种方式。其中,直接袭用表现在字面截取和成句袭用两个层面;化用重铸则见于字面绾合、句子改易以及整体化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从意象、画面、情感三个方面剖析梦窗词接受前人语典的特点,继而对其词心进行一定程度的探微,即对梅花的执念、心灵的残破感以及对不可得的爱情的追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英 梦窗词 接受
下载PDF
从《莺啼序》看梦窗词的艺术特色
11
作者 马飚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吴文英是词史上一位常被误解或不解的词人。究其原因 ,乃在于其词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写法不同 ,具有近似意识流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新颖的修辞手法 ,且又工于造语 ,善于用典。只有把握住梦窗词独特的审美品格 ,才能解开其难解之谜 ,作出... 吴文英是词史上一位常被误解或不解的词人。究其原因 ,乃在于其词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写法不同 ,具有近似意识流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新颖的修辞手法 ,且又工于造语 ,善于用典。只有把握住梦窗词独特的审美品格 ,才能解开其难解之谜 ,作出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法 写法 基本特征 新颖 才能 误解 传统 原因
下载PDF
开径自行的梦窗比喻
12
作者 陈昌宁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7-40,共4页
梦窗词的戛戛独造也表现在比喻的使用上。他经常比后再比,或把多个喻体安排在一句话中,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或用相关的两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的不同方面,或以喻体为本体再比。为了比喻的真实可信,梦窗常选择与本体有着相同生存环境、或... 梦窗词的戛戛独造也表现在比喻的使用上。他经常比后再比,或把多个喻体安排在一句话中,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或用相关的两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的不同方面,或以喻体为本体再比。为了比喻的真实可信,梦窗常选择与本体有着相同生存环境、或有着某种历史渊源的喻体。有时还指出喻体的来源与现实功用。梦窗的比喻和李贺的比喻一样都是作者"研炼之功"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比喻 比后再比 切至
下载PDF
以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晚清四大家推尊吴文英的词学主张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克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晚清四大家推举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努力是晚清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吴文英因其特殊的风格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南宋末年颇受推崇,元明却默默无闻,清代前中期梦窗词逐渐显现,至晚清吴文英则被推为至尊的地位。晚清四大家长期校勘整理梦... 晚清四大家推举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努力是晚清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吴文英因其特殊的风格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南宋末年颇受推崇,元明却默默无闻,清代前中期梦窗词逐渐显现,至晚清吴文英则被推为至尊的地位。晚清四大家长期校勘整理梦窗词集,对梦窗词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并有意用梦窗词的特殊风格影响、改变现实词坛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晚清四大家 词学 词坛风气
下载PDF
读梦窗词札记[九]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振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81-285,共5页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之《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甚难。本文就其10首词的文本解读,提出了与杨铁夫、陈洵、刘永济等著名学者不同的商榷意见。
关键词 宋词 吴文英 梦窗词 文学评论 格律派 文本解读 杨铁夫 陈洵 刘永济
下载PDF
读梦窗词札记
15
作者 钟振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南宋吴文英《梦窗词》幽邃丽密 ,索解之难 ,论者咸以为比于唐诗中之李商隐。本文就其 1 0首词的解读问题 ,与陈洵、杨铁夫、刘永济先生等近世词学名家商榷 ,提出了一系列新见。
关键词 吴文英 梦窗词 解读 商榷 陈询 杨铁夫 南宋 刘永济
下载PDF
梦窗词接受史的研究方法试探——以清代选录、校勘吴文英词的成果为对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守甫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2-37,46,共7页
将目标锁定于清代词坛,以清人选录、校勘吴文英词的成果为对象,建立《梦窗词》的接受历程与清学演变的联系,为《梦窗词》在中国词坛的接受历程找寻有效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吴文英 梦窗词 清代词坛 接受史
下载PDF
梦窗词对李白、杜甫诗歌的化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晶 《新余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7-81,共5页
吴文英(梦窗)是南宋乃至整个宋代词坛颇具争议的一位词人,他的词风格独特,尤其喜欢化用典故,好用生字僻典,有的作品甚至通篇用典,因此达到"人不可晓"的地步。梦窗词对唐诗的化用,是形成其作品独特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梦... 吴文英(梦窗)是南宋乃至整个宋代词坛颇具争议的一位词人,他的词风格独特,尤其喜欢化用典故,好用生字僻典,有的作品甚至通篇用典,因此达到"人不可晓"的地步。梦窗词对唐诗的化用,是形成其作品独特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梦窗词作品分析了其对盛唐诗人李白、杜甫诗歌的化用,探讨了梦窗词化用唐诗态度的严谨,风格的多样,以及其通过化用唐诗将词推向雅化的创作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英 梦窗词 唐诗 李白 杜甫 化用
下载PDF
读梦窗词札记(七)
18
作者 钟振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5,共5页
南宋吴文英《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甚难。本文就其中9首作品的解读,与近世词学名家陈询、杨铁夫等先生商榷。
关键词 宋词 吴文英 梦窗词 文学赏析 格律派 陈洵 杨铁夫 商榷
下载PDF
浅析梦窗词中的美人意象
19
作者 陈会琴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0-63,共4页
吴文英词的风格远承周邦彦,近承姜夔。在340首左右的各类词作中都使用了大量才貌双全、德行高尚的美人意象。梦窗笔下主要有老妇、少妇、少女、女童等四类美女意象,其偏好于年轻女子主要有自身、社会和文化因素等缘由,从梦窗词中的美人... 吴文英词的风格远承周邦彦,近承姜夔。在340首左右的各类词作中都使用了大量才貌双全、德行高尚的美人意象。梦窗笔下主要有老妇、少妇、少女、女童等四类美女意象,其偏好于年轻女子主要有自身、社会和文化因素等缘由,从梦窗词中的美人意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宋朝文人对女性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美人意象 写作缘由
下载PDF
形态万千 窈窕生姿——析《梦窗词》中的女性身体描写
20
作者 秦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4-50,共7页
在南宋词坛上,吴文英是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大家之一。因为一生漂泊不定、奔走于四方,吴文英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再加上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曾长久,只留给他无尽的怀念,《梦窗词》中的女子形神俱活、窈窕生姿。吴文英对于这些女性,是... 在南宋词坛上,吴文英是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大家之一。因为一生漂泊不定、奔走于四方,吴文英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再加上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曾长久,只留给他无尽的怀念,《梦窗词》中的女子形神俱活、窈窕生姿。吴文英对于这些女性,是有怀念之情、作赞颂之辞甚至持仰慕之心的,虽有些词篇写得神秘朦胧,但他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每个女子在他笔下都独具风神。女性的身体描写是《梦窗词》的一大特色,从身体部位和肢体动作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女性 身体部位 身体动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