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永强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49-52,68,共5页
孟子以“人性善”为基础,以“仁义”为价值内涵,构建了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孟子还提供了“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明善诚身”、“以天下为己任”等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孟子所构建的理想人格是对孔子理想人... 孟子以“人性善”为基础,以“仁义”为价值内涵,构建了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孟子还提供了“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明善诚身”、“以天下为己任”等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孟子所构建的理想人格是对孔子理想人格全面的继承和深化。同时为后世的志士仁人提供了一个能够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并提出了一条通向儒家理想人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理想人格 理论建构
下载PDF
生而利还是死而义?——从孔、孟、程、朱、王夫之的管仲之评看儒家的生死义利观 被引量:5
2
作者 许家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孔子从道德和事功的分合着眼,对管仲作出了“如其仁”和“不知礼”是非两分的评价;孟子则鉴于时代要求和推行王道的需要,极力贬低管仲的霸道功业及其品德;程颐和朱熹从寻求普适的道德标准出发,以长幼、忠信之义为原则对管仲、魏征作出... 孔子从道德和事功的分合着眼,对管仲作出了“如其仁”和“不知礼”是非两分的评价;孟子则鉴于时代要求和推行王道的需要,极力贬低管仲的霸道功业及其品德;程颐和朱熹从寻求普适的道德标准出发,以长幼、忠信之义为原则对管仲、魏征作出了正反不同的评价;王夫之以国家大义替代长幼之义,亟称管仲之仁与功,同时严斥魏征之不仁不义。由此反映了儒家在坚持义以至上的同时,对义利合一的艰难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程颐 朱熹 王夫之 管仲 魏征 生死义利
下载PDF
《御制孟子庙碑》与康熙之《孟子》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永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43-148,共6页
康熙皇帝《御制孟子庙碑》兼具文学与学术双重价值,该文骈散互融,清真古雅,既对明末文坛衰飒之弊有振起之功,又对清代古雅文风有示范之效,是契合儒家文道合一文风祈向的佳作。文章富含学术信息,康熙皇帝对孟子思想史地位的重新厘定,有... 康熙皇帝《御制孟子庙碑》兼具文学与学术双重价值,该文骈散互融,清真古雅,既对明末文坛衰飒之弊有振起之功,又对清代古雅文风有示范之效,是契合儒家文道合一文风祈向的佳作。文章富含学术信息,康熙皇帝对孟子思想史地位的重新厘定,有助于清初《孟子》学与儒学的复兴。通过对《孟子》一书的学术阐扬,康熙皇帝试图实现文道合一、道统与治统合一、内圣与外王合一的政治文化理想。当然,文章、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纠葛缠绕也容易滋生流弊,权威政治的强势介入,压制了文学、学术的自由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康熙皇帝 清初《孟子》学
下载PDF
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红明 王永灿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7-29,共3页
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孟子在继承了前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政治主张。深入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孟子 民本思想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农民道德人格塑造——以孟子之“诚”为合理内核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梦梦 李卫朝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25-23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过程中,受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农民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改变,其道德人格逐渐出现物化人格的抬头、功利人格的显现及集体观念的淡化等诸多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过程中,受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农民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改变,其道德人格逐渐出现物化人格的抬头、功利人格的显现及集体观念的淡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民道德发展面临严重的困境。而以德性为本、追求至善人格的孟子之"诚",对于引导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增强自身主体性、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寻找生命的真正意义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因此,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孟子之"诚"的合理内核,赋予其时代内涵,塑造农民主体性道德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新时代 农民 道德人格 主体性
下载PDF
论孟子对管仲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光军 高腾云 《泰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1-26,共6页
孟子与管仲的关系大体包括四方面的问题:忠、知礼、俭和霸业,忠即管仲不死君;知礼即管仲与国君同制;俭即对物质生活的态度;霸业即对王道与霸道的不同定位。孟子对管仲四个方面的评价是不同的,并且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也有些差异。其中孟... 孟子与管仲的关系大体包括四方面的问题:忠、知礼、俭和霸业,忠即管仲不死君;知礼即管仲与国君同制;俭即对物质生活的态度;霸业即对王道与霸道的不同定位。孟子对管仲四个方面的评价是不同的,并且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也有些差异。其中孟子对管仲的忠和霸业的态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管仲 王道 霸道
下载PDF
孔孟民本主义思想差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健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9-92,98,共5页
孔孟虽同为儒家代表人物,但两人在民本主义思想上却存在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对君、民两者本质认识上的差异;君、社稷、民三者之间地位安排上的差异;君、民之间关系处理上的差异;对仁政具体实施方案上的差异。形成这些不同点的根本原因... 孔孟虽同为儒家代表人物,但两人在民本主义思想上却存在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对君、民两者本质认识上的差异;君、社稷、民三者之间地位安排上的差异;君、民之间关系处理上的差异;对仁政具体实施方案上的差异。形成这些不同点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民本主义 差异
下载PDF
简析孟子的人性论与平等观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忠晶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有观点认为,由于孟子人性皆善的思想,他实际上主张了一种人人平等的观念。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孟子提出人人都性善,并非意在强调人人平等,而是强调性善是人的特点,是人区别其他动物的类本质。实际上,他是要论证,由于对自己善端保有... 有观点认为,由于孟子人性皆善的思想,他实际上主张了一种人人平等的观念。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孟子提出人人都性善,并非意在强调人人平等,而是强调性善是人的特点,是人区别其他动物的类本质。实际上,他是要论证,由于对自己善端保有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不平等的。他的那些“人人皆可为尧舜、为圣人”之类的话,是就那些身居高位者或者像他自己一样的士人而言,并非对那些小人、庶民、野人说的。孟子的人性善思想,不仅不能导致一个平等的社会,反而为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善 平等
下载PDF
简析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忠晶 《洛阳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有论者认为,孟子仁政思想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一切为人民而政治,统治者的利益从属于人民利益之下,是君服侍民。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孟子提倡实行仁政,其目的就是为了君王能够保有自己的国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提出要让民有基本生存的条... 有论者认为,孟子仁政思想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一切为人民而政治,统治者的利益从属于人民利益之下,是君服侍民。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孟子提倡实行仁政,其目的就是为了君王能够保有自己的国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提出要让民有基本生存的条件,能够活下去,首先要让民有足够的土地可以耕作。其仁政措施主要体现在征税政策上;但他明确表示,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统治者的根本利益要得到保证。孟子认为,亲亲是比仁民更高层次的关系和原则。当两者冲突时,仁民让位于亲亲。从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孟子所反对的诸侯间为争夺土地而进行的战争,与他所倡导的仁政并不一定是对立和矛盾的,其目的都是维护统治者自身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思想 人民 统治者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解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桂枝 《阴山学刊》 2007年第2期66-70,共5页
孟子“性善说”主张人性本善,先天赋之而有四德”。客观上,环境影响人性后天发展,主观因素是造成后天善恶悬殊的内在原因。需努力将四善根扩充推广而为“四德”。孟子的性善论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矛盾论 性恶论 阴阳学说 元极图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对现代德育的新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广永 《高教学刊》 2016年第18期233-234,共2页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遭遇善恶、美丑、高尚与卑贱的实践论争,其表现总是此消彼长、难争高下,对社会价值观极具冲击。孟子的"性善论‘四德’"告诉我们,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往中,人们往往会自觉选择&qu...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遭遇善恶、美丑、高尚与卑贱的实践论争,其表现总是此消彼长、难争高下,对社会价值观极具冲击。孟子的"性善论‘四德’"告诉我们,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往中,人们往往会自觉选择"向善之心"。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可以自觉接受德育内容的熏陶,运用德育规范去完善自我的"善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现代德育 德育文化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析孟子的民贵思想
12
作者 李明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有些学者将孟子的民贵思想视为孟子在空谈,并未实施,是有失偏颇的。从人性论中挖掘孟子民贵思想的原因。从其仁政思想中凸显民为贵的恤民措施,正确理解孟子民为贵思想的本质。孟子将“民”视为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有其唯物主义的一面... 有些学者将孟子的民贵思想视为孟子在空谈,并未实施,是有失偏颇的。从人性论中挖掘孟子民贵思想的原因。从其仁政思想中凸显民为贵的恤民措施,正确理解孟子民为贵思想的本质。孟子将“民”视为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有其唯物主义的一面,但其未打破等级观念的束缚,始终站在“王”的立场去谈“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民为贵 性善论
下载PDF
新时期孟子心性论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
13
作者 王灿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内涵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名词标签批判型、分析辩驳推崇型、"假说"釜底抽薪型;性质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性本善"说、"向善"说、"本善""向善"调和说、"人性善... 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内涵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名词标签批判型、分析辩驳推崇型、"假说"釜底抽薪型;性质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性本善"说、"向善"说、"本善""向善"调和说、"人性善"说、"性可善"说、"孟子本不主张性善"说。新时期对孟子心性论的性质的判定由负面转为正面,对其内涵的探讨仍存在多种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性论 性质 内涵
下载PDF
孟子和荀子德育思想之比较
14
作者 谢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3-135,共3页
孔子在继承夏、商、周三代教育思想遗产和总结十几年私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论体系。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孟子和荀子在传承了孔子的思想同时,各有阐发,分别形成了性善论和性恶论不同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德育思想 比较
下载PDF
论孟子《诗》说在汉代的影响——以齐诗为例
15
作者 李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的源头何在,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齐诗与孟子诗学观的比照发现,齐诗的经学化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诗说 齐诗 经学化
下载PDF
《论语》、《孟子》句末语气词比较
16
作者 李轶坤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6-49,共4页
先秦语气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着个体差异。进行专书研究,就有必要揭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因为有比较才能够有鉴别,只有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共时比较。
关键词 论语 孟子 句末语气词
下载PDF
《论语》《孟子》《荀子》中“士”的形象的发展
17
作者 孙巧云 《邢台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以《论语》、《孟子》、《荀子》为基点,分析了“士”这个特殊社会角色的发展。孔子的“士”重立身,尚“内圣”;孟子的“士”重“舍生取义”;荀子的“士”重务实、尚“外王”。
关键词 论语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孔孟荀人性论之内在意蕴
18
作者 邓文涛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孔子人性论蕴含的是孟、荀人性论之争的思想渊源。孟、荀人性论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对人性概念内涵的界定不同。作为儒家思想的忠实代表,其人性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一样的,即善。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仅仅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实际... 孔子人性论蕴含的是孟、荀人性论之争的思想渊源。孟、荀人性论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对人性概念内涵的界定不同。作为儒家思想的忠实代表,其人性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一样的,即善。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仅仅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以一种理性的张力,共同构成儒家人性观的理论双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下载PDF
基于实例相似度检测的算法分析及应用
19
作者 胡晴云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9-43,共5页
基于实例相似度检测算法,构建相似度翻译模型,分析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并应用实际系统对其翻译效果进行验证.通过构建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采用模糊匹配策略,基于短语相似度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对源语言短语相似度进行计算,结合相似实... 基于实例相似度检测算法,构建相似度翻译模型,分析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并应用实际系统对其翻译效果进行验证.通过构建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采用模糊匹配策略,基于短语相似度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对源语言短语相似度进行计算,结合相似实例短语构建未登录短语的新短语对,增强了短语泛化能力,使数据稀疏问题得到缓解,从而提高长短语使用频率,译文更流畅.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Moses短语系统相比,本研究提出的Meneius机器翻译模型明显提高了翻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机器翻译 meneius系统 Moses系统 模糊匹配
下载PDF
孔孟抑或圣王: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的复古选择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霏 景栋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是日本德川时期古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在思想上既有相似性,更有差异性。他们在复古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重大区别:仁斋推崇孔子和孟子,认为《论语》和《孟子》是一切学问的根基;徂徕则贬斥孔孟,将古代七位圣王(尧...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是日本德川时期古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在思想上既有相似性,更有差异性。他们在复古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重大区别:仁斋推崇孔子和孟子,认为《论语》和《孟子》是一切学问的根基;徂徕则贬斥孔孟,将古代七位圣王(尧、舜、禹、汤、文、武、周)推向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同时认为记录"圣王之道"的六经高于《论语》和《孟子》。导致这种差别的诸多因素中,既有两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圣贤、儒家经典的不同理解与诠释,也有他们对德川时期社会现实的不同体会,以及各自建立新学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仁斋 荻生徂徕 孔孟 圣王 复古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