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抗新城疫病毒膜蛋白特异多肽抗体鉴别强毒株和弱毒株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树双 孙书华 吴时友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利用JeffGorman建立的用抗新城疫病毒(NDV)膜蛋白特异多肽抗体鉴别强弱毒株的方法,对国内的Ⅰ系、Ⅱ系、LaSota和两株分离毒进行了毒力分析。结果证明,上述毒株的毒力顺序为:Ⅰ系>Ⅱ系和LaSota>V4(... 利用JeffGorman建立的用抗新城疫病毒(NDV)膜蛋白特异多肽抗体鉴别强弱毒株的方法,对国内的Ⅰ系、Ⅱ系、LaSota和两株分离毒进行了毒力分析。结果证明,上述毒株的毒力顺序为:Ⅰ系>Ⅱ系和LaSota>V4(澳大利亚弱毒疫苗株)>临床分离株(青岛)。其结论为:Ⅰ系毒株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分离株(AV)的F2蛋白片段有类似的氨基酸序列,属中发型毒株。虽然Ⅱ系和LaSota比V4和临床分离株(青岛)毒力稍强,但认为这4株均为缓发型毒株。该方法敏感、特异,结果精确可靠,不仅可用于临床分离野毒的致病性分析,而且也可用于疫苗株研究中毒力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病毒 膜蛋白 抗多肽抗体 毒株 家禽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志 范伟兴 赵宏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89,共5页
伪狂犬病病毒是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的疱疹病毒。近年来 ,对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很显著的进展 ,尤以PRV糖蛋白研究最深。本文对目前已发现的 11种糖蛋白的基因定位。
关键词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病毒 囊膜糖蛋白 基因定位 结构 功能 疱疹病毒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爱华 贾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膜糖蛋白(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进一步分组讨论,得出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 目的研究膜糖蛋白(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进一步分组讨论,得出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脑血管病组HPA-2基因M基因型为20.7%(T/M17.2%、MM3.5%),对照组为7.0%(T/M7.0%,MM0),经卡方检验,χ2=17.946,df=1,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A-2基因M基因型对照组为7.0%,栓塞组为9.8%,腔隙性脑梗死组为17.5%,大面积梗死组38.2%。组间比较,对照组与栓塞组M基因型基因频率比较P=0.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大面积梗死组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GPⅠbα基因HPA-2作为应变量,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得出HPA-2基因多态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膜糖蛋白受体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膜糖蛋白GPⅠb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明 杨晓英 毛晓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膜糖蛋白GPⅠb、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7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患者为病例组,选取院内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 目的探讨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膜糖蛋白GPⅠb、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7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患者为病例组,选取院内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抗链球菌溶血素O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病例组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膜糖蛋白GPⅠb、抗链球菌溶血素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膜糖蛋白GPⅠb、抗链球菌溶血素O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呈正相关(r=0.514、0.620、0.710)。ROC曲线分析显示,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膜糖蛋白GPⅠb、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AUC分别为0.82、0.82、0.91,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21.84RU/mL、14.79%、51.32IU/mL。结论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膜糖蛋白GPⅠb、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 膜糖蛋白 抗链球菌溶血素O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阶段
下载PDF
GPⅡb/Ⅲ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疗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狄正霞 耿岩 +3 位作者 孙晓琳 苏艾云 郭坤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情况及识别作用,探讨其对ITP的诊疗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情况及识别作用,探讨其对ITP的诊疗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2例作为ITP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FCM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及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ELISA检测血浆膜糖蛋白水平;比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血浆膜糖蛋白水平与血小板数的相关性。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GPⅡb/Ⅲa+(即CD41+/CD61+)表达率以及血浆GPⅡb/Ⅲ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率、GPⅡb/Ⅲa水平均与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772,r=0.966)。血小板GPⅡb/Ⅲa水平联合血小板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灵敏度为90.38%,特异度为93.33%,阳性似然比为13.57,阳性预测值为95.92%。结论:在临床上运用血小板膜糖蛋白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初步筛查方式简单方便,灵敏快捷,具有临床意义,可考虑作为临床诊断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膜糖蛋白 识别作用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止血和凝血分子标记物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建林 林劲 +7 位作者 吴忠 黄白丽 王圣 苏哲坦 王天松 李斌 陈关良 王卫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液止、凝血分子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老年UAP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血小板颗粒...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液止、凝血分子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老年UAP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病例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Ⅲ则明显降低(P〈0.01);纤溶酶原含量病例组较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UAP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体内存在多种止、凝血分子标记物的变化,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周围血管病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分子标记物 膜糖蛋白 凝血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迁 被引量:2
7
作者 尚明谦 金善 +2 位作者 李怡 杨霞 陈同慧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年第6期327-328,共2页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GP5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检测了15例单纯型TIA和11例梗塞型TIA患者血小板GMP-140,G...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GP5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检测了15例单纯型TIA和11例梗塞型TIA患者血小板GMP-140,GP5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梗塞型TIA组,GMP-140,G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型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0005),但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梗塞型TIA组在发生梗塞后,其阳性率较梗塞前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动态监测TIA患者的GMP-140,GP53,有助于预测TIA的发展趋势。对血小板活化率较高的TIA患者,可视为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小板 膜糖蛋白 短暂脑缺血发作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PC-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茂玲 吴少庭 卢祖洵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IR)特征和2型糖尿病(DM)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深圳市133例2型DM患者和108例非DM对照人群的PC-1基因第四外显子K121Q多态性进行分析,并... 目的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IR)特征和2型糖尿病(DM)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深圳市133例2型DM患者和108例非DM对照人群的PC-1基因第四外显子K121Q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2型DM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型DM组与非DM对照组比较,PC-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DM组携带Q等位基因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空腹血C肽水平显著高于携带K等位基因者。结论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2型DM患者IR表型相关,但与2型DM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糖蛋白类 基因多态性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新红 哈力达·亚森 +6 位作者 马艳 刘洋 陈瑢 迪丽娜孜 郝建萍 王蕾 段显琳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PAIg,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技术检测抗...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PAIg,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技术检测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IIb/IIIa和GpIb/IX。结果PAIg在ITP组灵敏度为8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为63.3%.MAIPA法检测抗GPIIb/IIIa和GPIb/IX,在ITP组中的灵敏度分别为53.3%和3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中除1例GPIb/IX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两组检出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PAIg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差;抗血小板特并性抗体灵敏度虽较低,但特异性很高,可鉴别ITP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成为ITP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血小板 膜糖蛋白
下载PDF
顺铂和反铂与红细胞膜糖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连之 张万明 +1 位作者 李荣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用凝胶电泳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圆二色谱研究了顺铂和反铂与人红细胞膜糖油白的作用.结果表明,顺铂在糖蛋白上的结合量明显高于反铂,顺铂对精蛋白构象的影响也大于反铂,这提示顺铂的抗癌作用可能与膜糖蛋白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 顺铂 反铂 细胞膜 糖蛋白 抗癌作用
下载PDF
深圳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玲 刘茂玲 +1 位作者 吴少庭 钟严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53-555,53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深圳地区2型糖尿病(DM)相关基因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探讨其于2型DM的关系。方法选择214例2型DM患者和295例非DM对照人群作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PC-1基因K121... 目的研究分析深圳地区2型糖尿病(DM)相关基因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探讨其于2型DM的关系。方法选择214例2型DM患者和295例非DM对照人群作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PC-1基因K121Q多态性,并分析其与2型DM的相关性。结果PC-1基因PCR扩增片段大小为240 bp,与预期的扩增片段大小相符,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AvaⅡ酶切后,产生Q与K两个等位基因,出现2种基因型条带,分别为KK型和QK型。509例研究对象中,KK基因型者433例,所占比例最高,为85.07%;KQ基因型者次之,有76例,占14.93%;未见QQ基因型。K等位基因频率为92.53%,Q等位基因频率为7.47%。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患2型糖尿病为因变量,PC-1基因K121Q基因型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KK基因型者相比,KQ基因型与2型DM存在显著相关性,其P=0.034,OR=1.84,OR 95%CI为(1.05-3.24)。结论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KQ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糖蛋白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与瘦素、膜糖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琴 周巧莲 白玉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与瘦素、膜糖蛋白的相关性,为妊娠期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46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并选取120例资料完整的妊娠期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与瘦素、膜糖蛋白的相关性,为妊娠期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46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并选取120例资料完整的妊娠期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蛋白尿转归情况,将其分为转归良好组(n=73)和转归不良组(n=47)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不良进行研究,并采用Pearson法对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与瘦素、膜糖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妊娠次数、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血尿酸、血尿素氮以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CD63、CD62、瘦素、蛋白尿出现时间以及蛋白尿严重程度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D63、CD62、瘦素以及蛋白尿出现时间是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与瘦素、CD63、CD6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蛋白尿患者蛋白尿转归与瘦素、膜糖蛋白呈正相关,为妊娠期蛋白尿患者早期临床诊治及蛋白尿不良转归预防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蛋白尿 蛋白尿转归 瘦素 膜糖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全肠外营养对患者血小板和血凝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振磊 邹晓平 +1 位作者 李幼生 黎介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全肠外营养(TVN)对患者血小板和血凝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分3组,对照组15例为普通饮食的健康志愿者,短期TPN组15例为行TPN支持5~7d的重症非感染患者,长期TPN组15例为行TPN支持1~3个月的重症非感染患者。采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全肠外营养(TVN)对患者血小板和血凝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分3组,对照组15例为普通饮食的健康志愿者,短期TPN组15例为行TPN支持5~7d的重症非感染患者,长期TPN组15例为行TPN支持1~3个月的重症非感染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选择素阳性表达的血小板百分数(Ps%),同时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血小板计数(PLT)、临床常用血凝指标(PT、APTT、Fib、TT)。结果短期TPN组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常用血凝四项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长期TPN组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相关分析提示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与TPN使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临床常用血凝4项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TPN可导致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且血小板活化程度与TPN使用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肠外营养 膜糖蛋白 P-选择素 血小板 血凝
下载PDF
重组SARS病毒M蛋白的免疫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甘燕 吴少庭 +4 位作者 秦莉 雷明军 戴五星 袁仕善 黄达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检测SARS冠状病毒重组M蛋白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方法PCR扩增M蛋白基因,构建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3a,pET-23a-M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诱导表达蛋白经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测定免... 目的检测SARS冠状病毒重组M蛋白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方法PCR扩增M蛋白基因,构建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3a,pET-23a-M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诱导表达蛋白经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测定免疫功能,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成功构建pET-23a-M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后诱导表达27 ku M蛋白。检测M蛋白免疫鼠体内有特异性抗体产生,抗体效价达1∶104;脾脏CD8+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免疫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SARS病毒重组M蛋白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M蛋白 免疫效应
下载PDF
亚硝基谷胱甘肽对冷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涛 刘景汉 +3 位作者 张长虹 李卉 周武 王淑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6-1053,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对冷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对新鲜血小板、冷冻血小板及加入GSNO后的冷冻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分子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SNO明显降低了血小板的聚集率;PA... 本研究探讨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对冷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对新鲜血小板、冷冻血小板及加入GSNO后的冷冻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分子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SNO明显降低了血小板的聚集率;PAC-1变化不显著;CD42b、CD62P变化在新鲜液态血小板组与冷冻血小板组、加有GSNO的冷冻血小板组差别显著;冷冻血小板组、加有GSNO的冷冻血小板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差别不显著。结论:GSNO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保持血小板的功能,可以用作冷冻保护剂。加入GSNO的冷冻血小板可能存在分子重排、结构上的变化及其它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基谷胱甘肽 冷冻血小板 膜糖蛋白分子
下载PDF
BA-ELISA定量检测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有涛 赵益明 +5 位作者 朱明清 蒋敏 程寅峰 史进方 顾国浩 阮长耿 《苏州医学》 2012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的生物素一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BA-ELISA)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membrane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单抗7E3和抗血小板CD62p单抗SZ51及生物素一... 目的建立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的生物素一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BA-ELISA)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membrane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单抗7E3和抗血小板CD62p单抗SZ51及生物素一亲和素系统建立BA-ELISA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50名健康志愿者、30名急性心肌梗死(AMI)、30名急性脑梗死(ACI)和30名糖尿病(DM)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并与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应用该方法对抑制性单抗SZ21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检测血小板计数敏感度低达3.13×10^9/L(7E3包被板)和6.25×10^9/L(SZ51包被板),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23%~8.35%和4.38%-5.78%。测得AMI、ACI和DM患者ADP诱导的(未诱导的)血小板的GPⅡb/ⅢaCD62p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BA-ELISA测定表明,SZ21和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功能。该方法和FCM同时测定健康志愿者、AMI、ACI和DM患者的GPⅡb/Ⅲa和CD62p表达水平。测定数据经直线回归分析得r=0.86。结论BA-ELISA检测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可精确判断血小板的功能状态,为指导临床预防、诊治、评估疾病提供简便、可行的方法。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可从凝血的角度对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抗血栓药物的评估以及判断疾病的预后起到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膜糖蛋白 生物素一亲和素系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晓群 金从国 +3 位作者 李佳 申文香 姚乾 伍治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87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87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4.15±1.42)%、CD63(4.72±1.5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CD62p(1.54±0.44)%、CD63(1.23±0.34)%,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分别受临床分期CD62p、CD63分别为[(2.80±0.63)、(4.76±1.25)、(3.28±0.70)(5.36±1.37)]、手术与否CD62p、CD63分别为[(3.49±1.21)、(4.86±1.28)、(3.98±1.31)(5.51±1.38)]及肿瘤转移与否CD62p、CD63分别为[(4.94±1.07)、(3.31±1.25)、(5.55±1.19)、(3.82±1.38)]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受性别及病理类型的影响.结论监测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可成为胃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观察的动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 血小板 膜糖蛋白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膜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月月 孔祥雨 +4 位作者 袁聪 索学鹏 王琦 郑海学 曹丽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了制备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抗膜蛋白(M)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以SADSCoV GDS04分离株cDNA为模板扩增M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质粒p GEX-6p-1-M。测序正确后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 为了制备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抗膜蛋白(M)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以SADSCoV GDS04分离株cDNA为模板扩增M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质粒p GEX-6p-1-M。测序正确后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所获得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采用切胶纯化方式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的M蛋白混合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经过4次免疫,获得鼠抗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鼠抗M多克隆抗体的反应原性。ELISA结果显示,抗体效价能达到1∶12 8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重组M蛋白和SADS-CoV感染Huh7细胞表达的M蛋白。IF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SADS-CoV。以上结果表明,重组的M蛋白不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还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为后续SADS-CoV诊断方法的建立及M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 M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测定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有涛 赵益明 +2 位作者 何杨 朱明清 阮长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1-295,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功能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 ,并对其灵敏度、批内和批间差异进行方法学考核。方法以抗血小板CD62P单抗SZ51和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单抗7E3分别包板,加入经ADP诱导的或未诱导的正常人... 目的建立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功能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 ,并对其灵敏度、批内和批间差异进行方法学考核。方法以抗血小板CD62P单抗SZ51和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单抗7E3分别包板,加入经ADP诱导的或未诱导的正常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以生物素标记的抗GPIb单抗SZ2(Biotin-SZ2)反应后,加入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Avdin-HRP)检测,邻苯二胺(OPD)显色后,酶标仪读取吸光度(A)值。对其灵敏度及批内、批间差异作方法学评估,应用该方法对抑制性单抗SZ-21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效果进行测定,并与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可检测血小板计数低达6.25×109/L(SZ51包被板)和3.13×109/L(7E3包被板)的标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测得50名健康正常人ADP诱导的(未诱导的)血小板的CD62P和GPⅡb/Ⅲa的A值分别为0.68±0.21(0.18±0.09)和0.87±0.29(0.44±0.14)。ELISA测定结果表明,SZ21和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功能。流式细胞仪测定ADP诱导的(未诱导的)人血小板表面CD62P和GPⅡb/Ⅲa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1±7.12)%[(2.56±0.61)%]和(86.32±17.82)%[(20.25±14.56)%],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结论该方法可以测定血小板功能活化剂或抑制剂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可以测定血栓性疾病或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膜糖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20
作者 刘爱华 贾建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959-961,共3页
心、脑血管病的许多危险因素已被确定。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在所有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只有2/3可以归为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其它的遗传变异如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多态性可从几个方... 心、脑血管病的许多危险因素已被确定。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在所有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只有2/3可以归为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其它的遗传变异如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多态性可从几个方面决定卒中的其它因素。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防止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栓形成只是部分有效。因此。研究在动脉血液流动的情况下由血小板参与的动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膜糖蛋白受体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 心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