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Religion”到“宗教”——明治前期日本人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被引量:8
1
作者 渡边浩 商兆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共7页
本文旨在讨论19世纪后半期,日本知识分子如何认识和理解欧美的"religion",以及当这个词被译作"宗教"后,日本人又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一词汇。根据外国使节的观察,当时的日本人尤其是上层社会有关"religion"... 本文旨在讨论19世纪后半期,日本知识分子如何认识和理解欧美的"religion",以及当这个词被译作"宗教"后,日本人又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一词汇。根据外国使节的观察,当时的日本人尤其是上层社会有关"religion"的意识甚为薄弱;明治时代前往欧美学习的日本人,也震惊于西方"religion"的繁盛。在明治初期众多"religion"的译词当中,"宗教"一词最终脱颖而出。"宗教"一词意指拥有"宗旨"形式的"教",或者各种各样"宗"派的"教";其中的"教",来源于儒学意义上的"教化"。基于江户时代的传统以及当时追求"文明"的需求,明治知识分子将"宗教"视作维持臣民道德的工具而加以特别重视,出现了有关日本应当采纳何种宗教的种种讨论。这些探索最终导致了明治天皇制国家的成立。这一体制是拥有中国思维模式的明治知识分子以西方为榜样构造出来的,是一种将中国与西方风格折衷而形成的奇特的"教育·宗教"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明治时代 明治天皇制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