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15例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杜晓燕 陈威华 +1 位作者 陈建福 李智渊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41-143,I010,共4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1985年 1月~ 1997年 12月收治的 15例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资料。结果 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原因有 :牙源性、急性扁桃体炎引起咽旁脓肿、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Mouret... 目的 回顾性总结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1985年 1月~ 1997年 12月收治的 15例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资料。结果 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原因有 :牙源性、急性扁桃体炎引起咽旁脓肿、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Mouret脓肿各 2例 ,咽异物擦伤 6例 ,食管穿孔 3例。咽或食管内纵隔引流 6例次 ,颈 纵隔引流 9例次 ,开胸引流 2例次 ,其中 1例广泛引流。治愈 12例 ,死亡 3例。结论 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及时有效引流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脓肿 颈性下行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俊 赵辉 +2 位作者 刘军 李剑峰 李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40-842,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9月 54例经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 44例 ,胸骨旁纵隔镜手术 6例 ,颈部加胸骨旁纵隔镜手术 4例。术前未获得明...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9月 54例经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 44例 ,胸骨旁纵隔镜手术 6例 ,颈部加胸骨旁纵隔镜手术 4例。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疾病 1 8例 ;高度怀疑或已明确诊断为肺癌且影像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 (直径 >1 0cm)者 36例。 结果 术前未获病理诊断的 1 8例患者 ,经电视纵隔镜检查后 1 7例取得明确诊断 ,确诊率为 94 4% (1 7/ 1 8) ;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的 36例 ,电视纵隔镜检查证实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 (阳性 ) 2 2例 ,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 (阴性 ) 1 4例。阳性者放弃手术 ,予以化疗。阴性者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肺癌 1 1例 (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 ,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 ) ,肺结核球、炎性假瘤和错构瘤各 1例。本组纵隔镜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为 0。 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更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 临床应用 肺疾病 纵隔疾病 诊断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军 王俊 +2 位作者 赵辉 李剑峰 李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7月全麻下共行电视纵隔镜手术 80例 ,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 6 5例 ,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 11例 ,联合颈部与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 4例。...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7月全麻下共行电视纵隔镜手术 80例 ,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 6 5例 ,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 11例 ,联合颈部与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 4例。 结果 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纵隔疑难疾病 36例 ,除 1例因术前放化疗未能明确诊断外 ,其余 35例均获得明确诊断 ,确诊率 97 2 % (35 / 36 )。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但CT提示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直径 >1 0cm) 4 4例 ,电视纵隔镜检查病理证实 30例 ,阴性 14例 ,阴性者行手术探查 ,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视野好 ,清晰度高 ,操作灵活 ,安全可靠 ,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诊断、分期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术 纵隔疾病 肺癌
下载PDF
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赵辉 刘军 +2 位作者 李剑锋 李运 王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5年1月该科共为81例纵隔肿物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5年1月该科共为81例纵隔肿物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该组病人除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8.8%(80/81)。其中恶性病变37例(46.3%),良性病变43例(53.7%)。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50.0%(40/80),术前误诊率50.0(%40/80)。在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该组43例良性病变中,有60.5(%26/43)的患者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该组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1)。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纵隔肿物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镜检查 纵隔疾病 诊断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志龙 王林 +3 位作者 李建新 由茂端 许剑扬 史晓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VMS)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2例胸部疾病患者行VMS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为治疗性手术,男18例、女6例,中位年龄56(22~81)岁。经颈部切口3例,胸骨旁切口4例,...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VMS)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2例胸部疾病患者行VMS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为治疗性手术,男18例、女6例,中位年龄56(22~81)岁。经颈部切口3例,胸骨旁切口4例,胸外侧肋间切口17例。采用局部麻醉+基础麻醉5例,其余为全身麻醉下单腔或双腔气管内插管。结果胸腔积液12例,经胸外侧肋间切口,行胸膜肺活检、滑石粉胸膜粘连固定术,病理诊断为恶性疾病11例,肺结核1例,中位手术时间35(30~50)min,术后住院时间3~6 d。术后1个月复查,胸腔积液均无复发。纵隔肿物10例,明确病理诊断同时,肿物均完整切除,中位手术时间55(30~270)min,中位住院时间7(5~40)d。多汗症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60 min和50 min,住院时间均为3 d,术后多汗症状均缓解,3个月后复查,手足和腋下温暖干燥。全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8.3%):膈神经损伤和肺部感染各1例。9例患者术后未用鸦片类镇痛药。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安全、有效,且微创和美观,但不适于较大纵隔肿物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 胸腔积液 多汗症 食管癌 纵隔疾病
原文传递
电视纵隔镜对纵隔疑难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忠民 刘奇 +5 位作者 陈景寒 孟龙 杜贾军 王磊 张林 王晓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414-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疑难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电视纵隔镜检查的115例患者,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102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13例,手术在全麻或局麻下完成。单纯纵隔病灶诊断不明的患者91例,高度怀疑肺癌或明确为...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疑难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电视纵隔镜检查的115例患者,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102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13例,手术在全麻或局麻下完成。单纯纵隔病灶诊断不明的患者91例,高度怀疑肺癌或明确为非小细胞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25例。结果纵隔病灶活检确诊为结节病者37例,结核14例,淋巴瘤15例,原因不明的纵隔转移癌18例,无干酪性坏死又无典型“结节细胞”的肉芽肿6例,疾病确诊率为93.3%(84/90);肺癌诊断分期25例,准确率为100%(25/25)。电视纵隔镜总的诊断正确率为94.8%(109/115),CT为56.5%(65/115)。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min,无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结论对于纵隔疑难病灶的诊断或肺癌分期,电视纵隔镜检查准确率高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 纵隔疾病 非小细胞肺 诊断 分期
原文传递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硬质支气管镜下Feng′s EBUS-TBNB中的应用
7
作者 骆玉兔 孙亚楠 +1 位作者 潘家华 万南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tcCO_(2))监测在硬质支气管镜下冯氏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切开活检(Feng′s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ode biopsy,Feng′s EBUS-...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tcCO_(2))监测在硬质支气管镜下冯氏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切开活检(Feng′s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ode biopsy,Feng′s EBUS-TBNB)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纵隔疾病患者128例,随机分成Feng′s EBUS-TBNB组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组,患者均予高频喷射通气行硬质支气管镜下操作及PtcCO_(2)监测,EBUS-TBNA组患者行EBUS-TBNA,Feng′s EBUS-TBNB组患者行Feng′s EBUS-TBNB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通气开始时(T_(1))、通气10 min后(T_(2))、通气20 min后(T3)、通气30 min后(T_(4))、通气40 min后(T_(5))、通气50 min后(T_(6))、通气60 min后(T_(7))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PtcCO_(2)的变化。结果:T_(1)~T_(7)时,两组患者HR、MAP和PtcCO_(2)水平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_(2)时,两组患者HR、MAP和Ptc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_(5)时,Feng′s EBUS-TBNB组HR、MAP和PtcCO_(2)水平均明显高于EBUS-TBNA组(P<0.05);而T_(6)~T_(7)时,两组患者HR、MAP和Ptc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tcCO_(2)应用于Feng′s EBUS-TBNB中,可间接反映患者HR、MAP水平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硬质支气管镜 冯氏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切开活检 心率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纵隔镜检查在纵隔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椿 林培裘 +3 位作者 林若柏 康明强 郑炜 陈道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7-660,共4页
背景与目的: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对某些纵隔疾病确诊仍十分困难;而准确地判定肺癌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并对肺癌进行合理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初步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镜检查在纵隔疾病诊断和合并纵隔淋巴结... 背景与目的: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对某些纵隔疾病确诊仍十分困难;而准确地判定肺癌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并对肺癌进行合理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初步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镜检查在纵隔疾病诊断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对16例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纵隔疾病的患者和14例术前经CT或PE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和活检,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对肺癌进行分期。结果:未能确诊的纵隔疾病16例,经纵隔镜检查活检后获得病理确诊,分别为结节病5例,纵隔淋巴结结核3例,纵隔淋巴结炎性改变2例,淋巴瘤2例,胃肠道外胃肠道型恶性间质瘤1例,胸腺瘤1例,转移性小细胞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术前诊断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4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发现6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无转移,后者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均获得准确的肺癌分期;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纵隔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的应用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镜检查 纵隔疾病 肺肿瘤 诊断 肿瘤分期
下载PDF
纵隔感染外科诊疗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骁 蒋文杰 +5 位作者 黄立军 姜涛 孔亮 李云鹏 张浚睿 王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回顾性总结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9例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79例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为口腔颌面部感染下行扩散(39例,49.4%)、食管/气管穿孔破裂(34例,43.0%)和纵隔手术后感染(6例,7.6%)。68例患者行... 回顾性总结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9例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79例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为口腔颌面部感染下行扩散(39例,49.4%)、食管/气管穿孔破裂(34例,43.0%)和纵隔手术后感染(6例,7.6%)。68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式以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开胸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为主。8例患者存在食管瘘行内镜下经瘘口置管“内引流”。3例患者因生命体征不稳定未行手术治疗。细菌培养67例患者中36例为阳性,感染细菌以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合并2种或2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1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头孢类、硝基咪唑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主,其中两种及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患者4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4.2±14.0)d,重症监护室治疗37例。经治疗后痊愈75例,死亡4例。纵隔感染症状重、发展快,临床诊疗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积极寻找病因,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外科干预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感染 间隙感染 致病原因 切开引流
下载PDF
纵隔肿瘤ICD-10编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媛 王洪涛 +1 位作者 陈培翠 高丽娜 《现代医院》 2023年第6期893-896,共4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纵隔肿瘤错误编码的案例,提高临床医师首页填写质量的意识,规范医师填写首页的行为,提高纵隔肿瘤ICD疾病编码的准确性。方法调取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21年1—7月出院病案,按照ICD-9手术编码相关原则进行检索... 目的分析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纵隔肿瘤错误编码的案例,提高临床医师首页填写质量的意识,规范医师填写首页的行为,提高纵隔肿瘤ICD疾病编码的准确性。方法调取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21年1—7月出院病案,按照ICD-9手术编码相关原则进行检索,并对其病历首页出院诊断及病理诊断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质控和分析。用Excel表格进行错误类型的统计工作。结果质控病案首页88份,存在的错误类型包括形态学编码漏填或错误和疾病诊断编码错误。其中,形态学编码漏填或错误35份,占39.77%,其中以形态学编码错误为主;疾病诊断编码错误47份,占53.41%,其中纵隔肿瘤的部位编码混淆居多。结论临床医师在首页诊断填写存在概念混淆,编码员存在临床知识缺乏,对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临床医师与编码员缺乏沟通。通过深入推进临床医师ICD-10疾病编码培训,设立科室专职编码质检人员,邀请临床医师讲授专业知识,促进全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疾病编码 形态学编码 ICD-10编码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简俊岭 徐先全 +3 位作者 王起奎 章恒 朱小东 陈海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2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因纵隔占位或肺部占位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诊断纵隔疾病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资料,115例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11例行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因纵隔占位或肺部占位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诊断纵隔疾病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资料,115例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11例行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在术中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122例患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为96.83%;恶性病变54例(42.86%),良性病变68例(53.97%);2例术前胸部CT考虑纵隔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不明,行食管镜及气管镜均未见明显异常;2例术前胸部CT考虑淋巴结肿大,术中病理未获明确诊断。良、恶性病例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视野好,清晰度高,操作灵活,安全可靠,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纵隔疑难疾病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检查术 纵隔疾病 诊断
下载PDF
纵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卫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5-796,共2页
目的:探讨纵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例纵隔脓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9~75岁;5例为中上纵隔脓肿,3例为下纵隔脓肿;诊断明确后均给予积极的手术引流、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 目的:探讨纵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例纵隔脓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9~75岁;5例为中上纵隔脓肿,3例为下纵隔脓肿;诊断明确后均给予积极的手术引流、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愈7例,住院时间10~62d,除1例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后2年吻合口复发癌穿孔的患者出现食管狭窄外,其余6例均能正常饮食。死亡1例。结论:纵隔脓肿明确诊断后应及早手术,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充分的引流;足够的营养支持及细致的呼吸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引流 脓肿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技术在纵隔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宁 汤磊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技术对诊断疑难纵隔疾病或胸部病变累及纵隔淋巴结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0例患者,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胸部CT、细胞学相关检查,其中9例行PET/CT检查,5例行EBUS-TBNA检查,将纵隔镜检查手术前...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技术对诊断疑难纵隔疾病或胸部病变累及纵隔淋巴结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0例患者,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胸部CT、细胞学相关检查,其中9例行PET/CT检查,5例行EBUS-TBNA检查,将纵隔镜检查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相关检查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得或切除目标组织,最终病理结果恶性19例,良性31例,经对比分析,影像学及细胞学等检查确诊率为61.53%,误诊率38.47%。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1例,成功压迫止血,术后颈部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影像学及细胞学等检查在纵隔疾病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纵隔镜检查是获得病理诊断的最佳途径,确诊率较高,该技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镜 电视辅助手术 纵隔疾病
下载PDF
纵隔气肿10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柯昌康 倪云峰 +3 位作者 卢强 李小飞 程庆书 王武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124-126,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引起纵隔气肿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对纵隔气肿疾病本质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以纵隔气肿为首发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引起纵隔气肿的疾病谱,分析气肿产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共102例患者首... 目的总结分析引起纵隔气肿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对纵隔气肿疾病本质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以纵隔气肿为首发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引起纵隔气肿的疾病谱,分析气肿产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共102例患者首发表现为纵隔气肿,以外伤性纵隔气肿最多。最常见的症状为皮下气肿95例(93%)、胸骨后不适87例(85%)。常见的先兆诱因为严重钝挫伤41例(40%),饮酒或暴饮暴食后恶心、呕吐14例(13%)。最终治愈87例、死亡15例。结论除特发性纵隔气肿外,临床上所见的纵隔气肿多数情况下是某种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而不单纯是一种孤立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病因。引起纵隔气肿的疾病谱广,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分析特定环境下气肿的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才是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气肿 疾病谱 系统疾病 局部表现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对纵隔疾病诊断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雷 支修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评价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因单纯纵隔病变而行电视纵隔镜检查42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0岁)进行回顾分析。所有... 目的:评价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因单纯纵隔病变而行电视纵隔镜检查42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0岁)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常规检查和评估,排除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根据患者胸部CT扫描显示纵隔和(或)肺门占位性病变的范围确定手术路径。其中37例呈结节样改变,5例呈肿块状表现;病变直径1.5~3.5cm;多发病变36例,单发病变6例。有39例患者行颈部纵隔镜术,3例行胸骨旁纵隔镜手术。标本分别送快速冰冻和石蜡病理。对良性病变患者随访6个月,恶性病变患者终生随访。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100%。恶性病变18例(42.9%):小细胞肺癌5例,鳞癌4例,淋巴瘤3例,其它恶性病变6例。有7例在术中获取恶性肿瘤组织学诊断给予术中化疗。良性病变24例(57.1%):结核性炎性肉芽肿17例,结节病4例,其它良性病变3例。无手术死亡及近、远期并发症。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不仅直观、可靠,而且微创、安全,是明确纵隔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电视纵隔镜检查 诊断
下载PDF
The Treatment of Ostial Coronary Arteriopathy Secondary to Thoracic Irradiation With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s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亚彬 Paul Vogt +2 位作者 石维平 杨岷 陆世春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Objectives We report a case in which a patient who suffered from angina secondary to mediastinal irradiation and have been treated by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 in our hospital since 3 years ago. A 34-... Objectives We report a case in which a patient who suffered from angina secondary to mediastinal irradiation and have been treated by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 in our hospital since 3 years ago. A 34-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ngina for 8 years after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Hodgkin's lymphoma.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the cases of OPCAB in our hospital and followed-up data for up to 3 years post-operatively. Mediastinal irradiation is probably the cause of significant ostial stenosis of left main coronary and right coronary artery. OPCAB grafting was performed on this patient 3 years ago. His angina disappeared after operation, and he recovered well during follow-up.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 who have received mediastinal irradiation should be carefully followed up and routinely screened for the prematur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PCAB may be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used by mediastinal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stinal irradiation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ting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下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帅 高健 +11 位作者 蒋家好 陈岗 徐蓓 董继宏 杜世锁 刘骏帧 赖颢 葛圣金 承璐雅 谭黎杰 范越 丁建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3-819,共7页
目的:探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对纵隔疾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纵隔MDT讨论的纵隔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9年未进行MDT讨论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对纵隔疾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纵隔MDT讨论的纵隔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9年未进行MDT讨论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共为166例患者进行185次MDT讨论,涉及的病种包括112例胸腺上皮肿瘤、12例淋巴瘤、21例生殖源性肿瘤、6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2例其他肿瘤、3例非肿瘤性疾病。35例首选手术治疗,35例在放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与既往未接受纵隔MDT讨论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接受纵隔MDT讨论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中位诊断治疗间隔时间缩短(13 vs 7 d),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提高(35.8%vs 45.7%),手术完全切除的比例提高(76.5%vs 79.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9 vs 7 d)。结论:MDT讨论对于复杂纵隔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优势,能够为患者制定安全合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诊疗 纵隔疾病 胸腺瘤 手术 重症肌无力
原文传递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纵隔疾病的诊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国麟 谭家驹 杨吉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疾病的诊治方法及价值.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2月该院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纵隔疾病患者47例.胸腺瘤8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增生2例,恶性胸腺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16例,支气管囊肿6例,畸胎瘤2例,心包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疾病的诊治方法及价值.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2月该院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纵隔疾病患者47例.胸腺瘤8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增生2例,恶性胸腺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16例,支气管囊肿6例,畸胎瘤2例,心包囊肿2例,脂肪瘤2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淋巴瘤1例.其中重症肌无力4例,按Ossermen分型Ⅰ型2例,ⅡA型2例.结果46例于胸腔镜下完成,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左胸小切口完成,全组无并发症,无1例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诊治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当选择病例,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纵隔疾病 诊治
下载PDF
纵隔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定宝 王颖 +1 位作者 宋秋静 沈丹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纵隔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MTH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按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原位杂交对2003年11月至2011年8月收集的40例MTHL进行临床病... 目的探讨纵隔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MTH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按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原位杂交对2003年11月至2011年8月收集的40例MTHL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40例MTHL中,男20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1:1,年龄范围12~70岁。28例伴有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4例为纵隔肿物切除标本,36例为活检标本(其中25例为胸腔镜活检),肿物位于前纵隔20例,后纵隔2例,上纵隔1例,前上纵隔8例,后上纵隔2例,前中纵隔2例,中上纵隔1例。28例有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结果,17例术中诊断为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符合率为60.7%)。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12例(结节硬化型8例,混合细胞型3例,富于淋巴细胞型1例);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10例;前体淋巴细胞肿瘤10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LBL)8例;B—LBL2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复合性淋巴瘤(PMBCL与cHL组合)各1例;髓细胞肉瘤2例;灰区淋巴瘤4例(其中3例形态学类似于cHL,1例类似于DLBCL,均表达CD20、PAX5、CD30,2例表达CD15)。11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2例阳性,阳性病例均为cHL。结论MTHL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患者,前纵隔最为多见。组织学类型以cHL、PMBCL、T—LBL最常见。灰区淋巴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形态学类似于cHL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类似于PMBCL,而形态学类似于PMBCL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类似于cHL。胸腔镜活检、术中冷冻切片检查与合理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组合,是较为可行的诊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霍奇金病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常规与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秋婷 刘立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评价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conventionalTBNA)和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纵隔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进行检索,所有符合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比超声引导下经支气... 目的评价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conventionalTBNA)和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纵隔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进行检索,所有符合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比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在诊断纵膈疾病的研究纳入分析。使用RevMan5.0软件计算比值比(oR)。结果共3项研究符合条件纳入分析,研究之间不存在异质性,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OR值为3.05(95%的可信区间是1.73—5.3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在诊断纵隔疾病方面要比常规支气管镜针吸活检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针吸活检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 纵隔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