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95
1
作者 潘祥辉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54,共15页
作为一种流行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视听媒介,短视频的崛起或许在媒介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将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短视频媒介是"后文字时代"的一种平民媒介,它唤醒和激发了普通人的传播本能... 作为一种流行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视听媒介,短视频的崛起或许在媒介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将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短视频媒介是"后文字时代"的一种平民媒介,它唤醒和激发了普通人的传播本能,促成了福柯所言的"无名者"的历史性出场。短视频媒介最大的社会价值即其"全民记录"价值。与文字时代的帝王起居注迥异,短视频时代出现了无数的"平民起居注",其对社会的影响既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其历时性影响之一在于它生成了一种新型史料。短视频有着自身的媒介逻辑和历史社会学效应,其带来的"无名者的出场"并非国家所赐,而是互联网商业化创新的一种"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可能在历史社会学层面产生不少"意料外后果"。理解这种"溢出效应"与"非预期后果",我们需要一种历史的"后见之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者 短视频 媒介史 信息史学 媒介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
原文传递
媒介社会学中的“把关”:一个经典理论的形成、演化与再造 被引量:24
2
作者 白红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本文以"重访"怀特的把关人研究为起点,考察70年来把关理论的形成、演化和再造过程。经由这一过程,它从一个引介的社会心理学概念逐渐拓展为一套在新闻研究中颇具解释力的中层理论。在数字媒体时代,把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知识... 本文以"重访"怀特的把关人研究为起点,考察70年来把关理论的形成、演化和再造过程。经由这一过程,它从一个引介的社会心理学概念逐渐拓展为一套在新闻研究中颇具解释力的中层理论。在数字媒体时代,把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知识传统依然影响着后续的发展。对经典研究的"重访"不是为了单纯地返回过去,而是希望通过对历史线索的发掘和延伸,为当下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关 经典 新闻建构 媒介社会学
原文传递
“驯化”媒介社会学:理论旅行、文化中间人与在地学术实践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红涛 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54,共26页
本文运用理论旅行视角和文化中间人概念,从研究者的学术想象和实践入手,考察中国学界如何译介、挪用、移植媒介社会学,探究媒介社会学跨越时空的"旅行",理解传播学"中西之间"的互动。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历史... 本文运用理论旅行视角和文化中间人概念,从研究者的学术想象和实践入手,考察中国学界如何译介、挪用、移植媒介社会学,探究媒介社会学跨越时空的"旅行",理解传播学"中西之间"的互动。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历史文献的分析发现,中国学界对欧美媒介社会学的想象呈"经典化"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由翻译完成的"再经典化"的后果。与此相应,媒介社会学的本土实践则带有强烈的"当代性"。经由经典想象、再经典化和当代实践,媒介社会学被"驯化"为新闻社会学,为在地学术实践提供了建设性的"话语资源",为新闻学和新闻业寻求突破的空间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理论旅行 文化中间人 翻译 驯化 在地学术实践
原文传递
媒介社会学的文化研究路径: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典林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87,共20页
国内传播学界关于媒介社会学的论述呈现出以美国传统和新闻机构为中心的倾向,而对美国学术脉络和机构范式之外的研究传统缺乏足够重视。机构视角把研究范围广阔的媒介社会学窄化为以媒体机构和职业活动为核心的新闻生产社会学。本文认为... 国内传播学界关于媒介社会学的论述呈现出以美国传统和新闻机构为中心的倾向,而对美国学术脉络和机构范式之外的研究传统缺乏足够重视。机构视角把研究范围广阔的媒介社会学窄化为以媒体机构和职业活动为核心的新闻生产社会学。本文认为,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媒介社会学传统,尤其是霍尔从符号学传统出发提出的"意义结构"概念以及将新闻和媒介分析与意识形态和宏观政治经济情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替代性学术资源。本文以霍尔在新闻媒介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论著为论述对象,系统评述了霍尔等人的媒介社会学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媒介社会学的文化研究路径的核心特征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霍尔 文化研究 学术路径
原文传递
探索文明的进路——西方媒介社会学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3
5
作者 邵培仁 展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7-71,共15页
为更好地讨论和发展媒介社会学,赋予其更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文章为媒介社会学划定了一个大致的学科领域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方媒介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和十大理论成果,认为媒介社会学的发展应该超越单纯的传播学分支学科概念,成... 为更好地讨论和发展媒介社会学,赋予其更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文章为媒介社会学划定了一个大致的学科领域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方媒介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和十大理论成果,认为媒介社会学的发展应该超越单纯的传播学分支学科概念,成为理解传播现象和推进社会理论的潜在范式。同时指出,对于媒介符号充斥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组织方式的研究是媒介社会学的关注焦点,也引领着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学科范围 媒介 现代性 后现代转向
下载PDF
再思媒介社会学的边界——兼与李红涛、黄顺铭商榷 被引量:8
6
作者 姚文苑 胡翼青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109,共22页
随着媒介化进程在整个社会的纵深发展,“媒介社会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开始凸显。通过反思李红涛、黄顺铭对英美媒介社会学边界工作的研究,本文认为,探讨媒介社会学的边界问题首先要在学理上明确论者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媒介”和“... 随着媒介化进程在整个社会的纵深发展,“媒介社会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开始凸显。通过反思李红涛、黄顺铭对英美媒介社会学边界工作的研究,本文认为,探讨媒介社会学的边界问题首先要在学理上明确论者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媒介”和“社会”,然而李红涛和黄顺铭在媒介观与社会观方面均没有统一的立场,这直接导致了其边界工作的失效。伯明翰学派的“媒介转向”推动了媒介化理论的发展,“媒介”逐渐从传统信息传播桎梏中解放出来,获得与“社会”平等对话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为媒介社会学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当前媒介实践进一步推进了媒介化的讨论——媒介不仅具有“他律”社会的力量,还能够不断生成、构建社会的存在。媒介因社会而成其为媒介,社会也因媒介成其为社会。只有在这一语境下,才会出现真正的媒介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社会 媒介社会学 边界 媒介化
原文传递
“行动-媒介-结构”:一种媒介社会学分析路径的可能性
7
作者 韩瑞霞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31,共11页
Web3.0以降媒介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全领域的现实,促逼学界对媒介社会的研究进路进行重新思考。将媒介社会学界定为于行动与结构互动框架下,考察媒介在社会生活各层面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影响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此定位基础上,回顾媒介社会学国... Web3.0以降媒介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全领域的现实,促逼学界对媒介社会的研究进路进行重新思考。将媒介社会学界定为于行动与结构互动框架下,考察媒介在社会生活各层面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影响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此定位基础上,回顾媒介社会学国内外学术史的演进和典型研究路径特征,主张从“行动-媒介-结构”视角全面建构和重新梳理媒介社会学的议题、理论、方法,并对这一路径的适当性、可行性及与当下涌现的其他路径的关系进行分析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行动-媒介-结构 互联网 传播社会学
下载PDF
引“声音/发声”入媒介社会学——尼克·库尔德利“声音/发声”观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齐爱军 齐琳珲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4-176,共13页
尼克·库尔德利的媒介社会学,以重新概念化了的"声音/发声"概念为起始点,通过把"人-媒介-声音/发声"连接成为一个闭环,奠定了媒介社会学的本体论理论基础,同时通过把"声音"安置在"实践-叙事-伦... 尼克·库尔德利的媒介社会学,以重新概念化了的"声音/发声"概念为起始点,通过把"人-媒介-声音/发声"连接成为一个闭环,奠定了媒介社会学的本体论理论基础,同时通过把"声音"安置在"实践-叙事-伦理"的逻辑链环上,构筑了媒介社会学规范理论的伦理学使命和政治学使命,最终建构了一个由本体论哲学、话语权社会学和媒介正义伦理三方面组成的媒介规范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及其"声音/发声"观,对于试图突破新自由主义传播话语困境的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声音/发声 尼克·库尔德利
原文传递
何来“真正的媒介社会学”?——兼论媒介社会学的“连续统”观念与诠释社群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顺铭 李红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29,共22页
《从“十字路口”到“中间地带”》可以被视为对英美学界围绕媒介社会学的“反思式话语实践”的元话语分析,这项聚焦“实然”的研究却被姚文苑和胡翼青在“应然”层面误读为文章作者“失效”的边界工作。与这一根本性的误读相呼应,他们... 《从“十字路口”到“中间地带”》可以被视为对英美学界围绕媒介社会学的“反思式话语实践”的元话语分析,这项聚焦“实然”的研究却被姚文苑和胡翼青在“应然”层面误读为文章作者“失效”的边界工作。与这一根本性的误读相呼应,他们还对过往的媒介社会学传统予以传播学本位的、“去历史化”的评判,并力倡以“媒介化理论”为核心的“真正的媒介社会学”。在回应商榷的基础上,本文强调,媒介社会学乃是一项历史性的事业,不宜定于一尊,而应被置于“连续统”的观念中加以考察,以便批判地继承或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并在数字时代激发出跨学科的想象力,理解“媒介的社会逻辑”与“社会的媒介逻辑”之间的交错与渗透。此外,本文还利用调查数据,示例性地检视了中国媒介社会学者围绕媒介社会学的“定义”与“议题”等问题之“诠释社群”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边界工作 “连续统”观念 诠释社群 跨学科想象
原文传递
媒介社会学的思想与学术
10
作者 李红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一个交叉领域,媒介社会学似乎时刻都需要界定自身。“同心圆”意象有助于把握媒介社会学的知识和学术状况,激发理论、方法与议题层面的对话。传播学百科和社会学手册中对媒介社会学的概括,构成了有趣的对照,也揭示出媒介研究视角和... 作为一个交叉领域,媒介社会学似乎时刻都需要界定自身。“同心圆”意象有助于把握媒介社会学的知识和学术状况,激发理论、方法与议题层面的对话。传播学百科和社会学手册中对媒介社会学的概括,构成了有趣的对照,也揭示出媒介研究视角和社会学视角下“媒介社会学”的内在差异和张力。在媒介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中,既有“思想”也有“学术”,但重要的并非所谓“思想与学术之争”,或者在二者之间选边站,而是如何从“思想”中找回活生生的“学术”,持续不断地叩问思想或经典及其背后的假设,进而探讨媒介的社会逻辑与社会的媒介逻辑的交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同心圆意象 思想与学术 罗伯特·帕克
下载PDF
知识生产视野的媒介社会学历史与发展:《媒介社会学》漫谈
11
作者 陈文泓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学术的生产传播受到宏观层面的机会结构、中观层面的社区资源,以及微观层面的个人获取资源机会的影响。美国媒介社会学发展深受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学术中心变化的影响,社会学抛弃了传播与媒介研究的“遗弃说”忽略了众多社会学理... 学术的生产传播受到宏观层面的机会结构、中观层面的社区资源,以及微观层面的个人获取资源机会的影响。美国媒介社会学发展深受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学术中心变化的影响,社会学抛弃了传播与媒介研究的“遗弃说”忽略了众多社会学理论对媒介社会学研究的作用。媒介社会学的机构性发展状况与其日益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不成比例,该学科应成为一个由问题驱动的网络跨学科领域,允许学者利用学科间的结构洞进行综合研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遗弃说 权力 结构 网络跨领域
下载PDF
对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反思与批判--托德·吉特林《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禹夏 曹洵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115,共13页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文章梳理了以媒介效果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自1940年代起,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因果脉络;并从吉特林的学术旨趣和写作背景出发,揭示其学理逻辑和批判价值——如何评价媒介效果研究在成为主导范式后,对媒介社会学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传播学科的发展缺失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应用性研究领域的主导范式不可避免受权力宰制;而实证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使其难以担当媒介社会学研究应有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主导范式 范式之争
原文传递
“地位授予”:我国媒体对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媒体身份”建构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东晓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68,共21页
"地位授予"是大众传播媒介重要的社会功能,获得媒介授予的"地位"对社会组织意味着可获得公共关注及在社会场域中行动的合法性。通过报道中"媒介身份"的建构,大众传媒能够完成对社会组织的地位授予。本文... "地位授予"是大众传播媒介重要的社会功能,获得媒介授予的"地位"对社会组织意味着可获得公共关注及在社会场域中行动的合法性。通过报道中"媒介身份"的建构,大众传媒能够完成对社会组织的地位授予。本文以一个进入中国多年的国际环保组织为个案,分析其留痕于国内媒体报道中的"媒体身份",以从经验考察中透视我国媒体对社会组织的"地位授予"功能。本文显示:"国际"身份既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获得媒体身份的有利因素,也构成了一种障碍。"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媒体对其媒体身份的建构。在不同的媒体类型、报道议题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媒体身份会被选择性地呈现。我国媒体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媒体身份"的建构具有不稳定性和策略性,这也显示出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我国媒体之间关系的不稳定。这种状态呈现了中西方媒体对社会组织"地位授予"功能的差异性和本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授予 社会组织 媒体身份 媒介社会学
原文传递
从“典型”到“领袖”——媒介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年形象变迁及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盛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4-28,共5页
自20世纪60年代传媒对青年典型雷锋的报道开始,到新世纪各色青年领袖的登场,媒介建构的青年形象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以媒介社会学的视野来分析,其背后是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在这种变迁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多元... 自20世纪60年代传媒对青年典型雷锋的报道开始,到新世纪各色青年领袖的登场,媒介建构的青年形象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以媒介社会学的视野来分析,其背后是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在这种变迁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多元与开放,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商业资本对传媒报道的牵制及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青年领袖 媒介社会学 青年形象
下载PDF
传媒社会学顽野中的医患纠纷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伍林 陆爱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第6期42-42,51,共2页
探讨了医患纠纷是如何被纳入传媒的视野,并成为它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媒体利益的二重性,新闻工作者的利益驱动,电视(或视频)的力量以及受众的力量是医患纠纷被纳入传媒视野的内在动力。换言之,医患纠纷成为传媒关注的&qu... 探讨了医患纠纷是如何被纳入传媒的视野,并成为它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媒体利益的二重性,新闻工作者的利益驱动,电视(或视频)的力量以及受众的力量是医患纠纷被纳入传媒视野的内在动力。换言之,医患纠纷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是在把关人和受众的"合谋"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纠纷 传媒社会学 新闻工作者 受众
下载PDF
讲新闻:“媒介社会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6
作者 龚芳敏 《煤炭高等教育》 201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讲新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在"媒介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现象割裂、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割裂、课内教学与课外提升割裂、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割裂的背景下被建构和提出。在应用过程中,"讲新闻... "讲新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在"媒介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现象割裂、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割裂、课内教学与课外提升割裂、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割裂的背景下被建构和提出。在应用过程中,"讲新闻"主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大力倡导团队协同合作,坚持激励和启发相结合的原则和立场。"讲新闻"对"媒介社会学"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确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反思精神,强化了学生的存在感,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新闻 媒介社会学 教学方法 提出背景 遵循原则 价值意义
原文传递
《论语》:一个传播社会学文本
17
作者 王旭 《德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传播社会学的视野里,《论语》既是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兴起和礼制复兴的产物,又是城邦制民主政治兴起后,"士"阶层文化消费、伦理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播社会科学的征候。作品中诸多审美范式和哲学对话方式被春秋时期及后世传媒文... 在传播社会学的视野里,《论语》既是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兴起和礼制复兴的产物,又是城邦制民主政治兴起后,"士"阶层文化消费、伦理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播社会科学的征候。作品中诸多审美范式和哲学对话方式被春秋时期及后世传媒文化频繁援引,作为一种新型"哲学咨询"式知识传媒形态,它被发现或未被阐释的传播社会学知识俨然成为春秋社会的"转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传播社会学 孔子
下载PDF
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瑞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1-66,75,共7页
传播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传播学与社会学具有天然的理论可通约性: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构成了社会学考察社会变迁深层原因的基本要素;社会学作为传播学形成的重要基础,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分析传播机制的理论背景。两者的融... 传播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传播学与社会学具有天然的理论可通约性: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构成了社会学考察社会变迁深层原因的基本要素;社会学作为传播学形成的重要基础,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分析传播机制的理论背景。两者的融合既拓展了传播学研究的理论空间,也为社会学注入了新的内容。中国传播社会学研究刚刚起步,它既是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是理论创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社会学 发展轨迹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