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及类抗菌肽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欣宇 周春才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3-920,共8页
抗菌肽是大多数生物体中均存在的阳离子型短肽,其构成了生物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抗菌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和细胞选择性,其独特的膜破坏杀菌机制不易引起病原体的耐药性突变,有望成为新一代控制病原体的有效"抗生素"。但... 抗菌肽是大多数生物体中均存在的阳离子型短肽,其构成了生物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抗菌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和细胞选择性,其独特的膜破坏杀菌机制不易引起病原体的耐药性突变,有望成为新一代控制病原体的有效"抗生素"。但天然抗菌肽的提取成本高、产率低且周期长,不利于大规模生产推广,所以依托化学合成方法合成抗菌肽及其模拟聚合物应运而生。该方法为抗菌肽的设计及合成提供无限可能。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来源、结构和其作用机理并对现有的抗菌肽合成方法进行综述,阐述了现今抗菌肽及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以及抗菌肽组装体的应用,最后对抗菌肽及类抗菌肽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一代"抗生素提供重要信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膜破坏机理 类抗菌肽 自组装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白色念珠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欣 孙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1-1024,共4页
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分离株,可引起浅表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深部感染。近年来,针对白色念珠菌感染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开展,新的作用靶点被深入研究,一些新型抗真菌化合物被发现。本研究对白色念珠菌的致病和耐药机... 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分离株,可引起浅表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深部感染。近年来,针对白色念珠菌感染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开展,新的作用靶点被深入研究,一些新型抗真菌化合物被发现。本研究对白色念珠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等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致病机制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体外氟喹诺酮类诱导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与临床分离耐药株QRDR变异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叶晓光 韩菊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比较体外氟喹诺酮类诱导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和临床分离耐药株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基因上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域(QRDR)变异的差异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0株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经环丙沙星诱导出耐药菌,对其gyrAQRDR进行聚... 目的比较体外氟喹诺酮类诱导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和临床分离耐药株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基因上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域(QRDR)变异的差异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0株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经环丙沙星诱导出耐药菌,对其gyrAQRDR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DNA序列的分析比较,并与临床分离耐药株比较。结果发现诱导耐药菌存在着gyrA的QRDR变异,同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Ser83(TCC)→Phe(TTC)、Ile(ATC);Gln106(CAG)→Leu(CTG);其中Gln106(CAG)→Leu(CTG)的变异是本研究的新发现。结论诱导耐药菌存在着gyrA的QRDR变异,其中Ser 83(TCC)和Gln106(CAG)的变异可能是诱导耐药菌耐药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氟喹诺酮类 诱导 耐药机制 DNA旋转酶 QRDR
下载PDF
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杰 王晓旭 +5 位作者 徐锋 沈莉萍 葛菲菲 刘健 唐聪圣 王建 《中国奶牛》 2023年第10期29-36,共8页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导致牛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抗菌药是治疗及预防牛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长期且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大肠杆菌耐药问题频发,且耐药性具有通过人与动物的直接接触或借助食物链将耐药...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导致牛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抗菌药是治疗及预防牛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长期且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大肠杆菌耐药问题频发,且耐药性具有通过人与动物的直接接触或借助食物链将耐药基因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基因的研究报道,对大肠杆菌耐药机制、耐药基因检出率及耐药表型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机制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帅杨 李崇 +2 位作者 张建武 赖重波 司红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97,共6页
大肠埃希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畜禽患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选择压力可以引起其对药物的抗性,而且耐药广泛、耐药机制复杂,给疾病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细胞膜通透性... 大肠埃希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畜禽患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选择压力可以引起其对药物的抗性,而且耐药广泛、耐药机制复杂,给疾病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产生灭活酶或者钝化酶、靶点结构改变、主动外排泵、质粒介导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等。论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畜牧业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现状、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以及应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的策略,以便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传播特点,为防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生和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抗菌药
下载PDF
Emerging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advanced 2D nanomaterials for combating bacterial resistance
6
作者 Saima Hameed Sumaira Sharif +1 位作者 Muhammad Ovais Hai Xio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225-257,共33页
The number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has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which has caused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worldwide.In resolv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development among different bacte... The number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has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which has caused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worldwide.In resolv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development among different bacterial communities,new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nanoparticle-based strategies need to be designed foreseeing the slow discovery of new functioning antibiotics.Advanced research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significant disinfection potential of two-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2D NMs)to be severed as effective antibacterial agents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This review cover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2D NMs-based antibacterial strategies based on an inclusive explanation of 2D NMs’impact as antibacterial agents,including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each possible well-known antibacterial mechanism.The impact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2D NMs on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has been deliberated while explaining the toxic effects of 2D NMs and discussing their biomedical significance,dysbiosis,and cellular nanotoxicity.Adding to the challenges,we also discussed the major issues regarding the current qua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nanotoxicity data.However,smart advancements are required to fabricate biocompatible 2D antibacterial NMs and exploit their potential to combat bacterial resistance cli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nanomaterial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Multi-drug-resistance Cellular nanotoxicity Nanotoxicity data availability
原文传递
伴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盛云龙 沈笑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5期169-177,共9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已被列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第一代和第二代TKIs在为患者带来临床益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耐药,其中...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已被列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第一代和第二代TKIs在为患者带来临床益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耐药,其中最为常见的机制是T790M突变,见于50%~60%对一二代TKIs耐药的患者。奥希替尼,作为唯一一个获得认证的针对EGFR-T790M突变的第三代TKIs,可以有效克服该种突变导致的耐药,临床上已有大量数据支持该结论。然而,耐药总是难以避免,其耐药机制大致分为EGFR依赖型和EGFR非依赖型两类。本文就EGFR-T790M突变的治疗以及奥希替尼耐药机制简要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奥希替尼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赵庆英 刘德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0年第4期190-192,I0001-I0004,共7页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主要包括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细胞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及细菌药物外排泵。近年来对其耐药机制研究较多,尤其是在质粒介导耐药性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机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Β-内酰胺酶 外排泵 质粒
下载PDF
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岩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47-649,共3页
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但它可引起HBV基因的变异,从而引起耐药。作者就核苷类药物引起变异的特点、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及体外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药物 耐药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