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214
1
作者 陆玉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5,共11页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从机理上考察,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宁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从机理上考察,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宁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山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从形成类型看,可分为内源型和外生型2种类型的双核结构,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对于后者,还衍生出由新旧首都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双核结构现象。双核结构的形成与流域有莫大的关系,据此可建立基于流域的双核结构形成的理想图式。流域自然条件、运输结构的改变,以及运输主通道走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使双核结构的形成区域由流域拓展至其它一般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结构模式 形成机理 内源型双核结构 外生型双核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 港口城市
下载PDF
制备均一形貌的长二氧化钛纳米管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青红 高濂 +1 位作者 郑珊 孙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39-1444,共6页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 ,用碱溶液处理不同粒径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粉体 ,得到了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纳米管 ,并用TEM ,XRD ,FT Raman和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金红石相的超细纳米晶有利于形成均一形貌的纳米管 ,用粒径仅为 7....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 ,用碱溶液处理不同粒径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粉体 ,得到了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纳米管 ,并用TEM ,XRD ,FT Raman和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金红石相的超细纳米晶有利于形成均一形貌的纳米管 ,用粒径仅为 7.2nm的金红石相纳米粉体为前驱体得到了长度为 5 0 0nm的长二氧化钛纳米管 .用纳米晶反应活性对晶粒尺寸的依赖性及晶相稳定性解释了长纳米管的形成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形貌 二氧化钛 纳米管 形成机理 结构表征 晶相 颗粒尺寸
下载PDF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嗣敏 刘招君 +2 位作者 董清水 朱建伟 郭巍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 ,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 ,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 ,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 ,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上述诸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影响着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周期性变化 ,进而控制着各级层序的发育和内部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层序地层 形成机缺 可容空间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65
4
作者 戴晓燕 张利权 +3 位作者 过仲阳 吴健平 栗小东 朱燕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95-4004,共10页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及演变与城市地表覆被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概括与体现,目前对城市热岛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及演变与城市地表覆被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概括与体现,目前对城市热岛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对区域热环境系统全面、综合的评价与分析。近年来,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城市地表热力景观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在利用Landsat7ETM+热波段数据反演上海地区地表温度的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不同尺度下上海城市地表温度场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不同的驱动因子。进而,采用决策树方法构造城市热环境系统的分类和预测模型,建立中心城区地表温度场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挖掘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揭示出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心城区热环境空间格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驱动因子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性特征,各种影响因素在空间上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决定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趋势。运用决策树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影响热环境形成的主导因素,揭示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空间差异,并可以进一步用来预测分析未来城市地表温度场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形成机制 地统计学 决策树 上海
下载PDF
氧化钛纳米管的合成机理与表征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芹 陶杰 +2 位作者 翁履谦 宋申华 陶海军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4年第5期9-12,25,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外径约8nm,壁厚为1nm的纳米管,以TEM、XRD和TG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管是在NaOH水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在清洗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外径约8nm,壁厚为1nm的纳米管,以TEM、XRD和TG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管是在NaOH水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在清洗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机理可能是纳米氧化钛颗粒在强碱作用下形成的Na2TiO3片状物经过卷曲而成短纳米管,通过溶解-吸收机理,逐渐长成长纳米管。但清洗溶液的pH值对生成的纳米管的成分和结构有影响,通过控制清洗产物溶液的pH值和热处理温度,可以获得组成分别为Na2TiO3、H2TiO3和TiO2的纳米管,且纳米管具有较好得热稳定性,经400℃热处理后,能保持其纳米管形貌,600℃时,纳米管间有烧结的迹象,至800℃时纳米管完全变为颗粒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 水热法 形成机理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沈阳—大连区域旅游“双核”结构模式探讨 被引量:32
6
作者 尹贻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3期82-85,共4页
区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双核"结构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由某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及旅游城市间相... 区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双核"结构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由某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及旅游城市间相互作用机理的解释模型。沈阳和大连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双核"结构。文章着重分析了两市形成旅游"双核"结构的基础及耦合机理,以期使"双核"理论在旅游发展中起到抛砖引玉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双核”结构 耦合机理 沈阳-大连
下载PDF
陷落柱形成的力学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许进鹏 梁开武 徐新启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陷落柱存在是矿井安全的重大威胁,陷落柱形成机理的关键是溶洞顶板的破坏和塌陷机制,运用薄板理论分析了溶洞顶板的应力分布,得到溶洞顶板破坏是由于周边裂纹扩展开始的,并产生岩块分离体.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得出了溶洞顶板分离体塌陷的判... 陷落柱存在是矿井安全的重大威胁,陷落柱形成机理的关键是溶洞顶板的破坏和塌陷机制,运用薄板理论分析了溶洞顶板的应力分布,得到溶洞顶板破坏是由于周边裂纹扩展开始的,并产生岩块分离体.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得出了溶洞顶板分离体塌陷的判据.根据这些判据,分析了陷落柱的发生、发展及停止的过程,并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以上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塌陷判据 形成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川藏公路中坝段溜砂坡形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1
8
作者 梁光模 王成华 张小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3-38,共6页
溜砂坡是斜坡重力侵蚀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特定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和演化而成的。常对公路、铁路、渠道等线路工程构成严重危害。论文以川藏公路(318国道)西藏境内中坝段为例,从溜砂坡的基本特征、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入手,通过... 溜砂坡是斜坡重力侵蚀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特定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和演化而成的。常对公路、铁路、渠道等线路工程构成严重危害。论文以川藏公路(318国道)西藏境内中坝段为例,从溜砂坡的基本特征、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入手,通过现场调查、测试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溜砂坡的形成机理、运动力学特征与防治对策。建立了溜砂坡形成、发生、运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封闭砂源区、改变砂坡结构、公路内侧修建挡砂工程和坡面生态快速固砂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公路 溜砂坡 形成机理 防治对策
下载PDF
鸟粪石沉淀法在废水除磷脱氮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金页 郑平 《中国沼气》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鸟粪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其主要成分是六水合磷酸铵镁(MgNH4PO4·6H2O)。通过形成鸟粪石,可实现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和回收利用。本文对鸟粪石的形成机理、形成条件以及鸟粪石沉淀法在废水脱氮除磷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综述... 鸟粪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其主要成分是六水合磷酸铵镁(MgNH4PO4·6H2O)。通过形成鸟粪石,可实现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和回收利用。本文对鸟粪石的形成机理、形成条件以及鸟粪石沉淀法在废水脱氮除磷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沉淀法 废水处理 除磷脱氮 六水合磷酸铵镁 形成机理 形成条件
下载PDF
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与影响——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晓华 张小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3-418,共6页
边缘化地区是指在区域发展中 ,与核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的地区。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分析其空间边缘化的主要表现 ,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低谷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 ,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管... 边缘化地区是指在区域发展中 ,与核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的地区。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分析其空间边缘化的主要表现 ,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低谷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 ,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交通区位边缘性日益增强等。并对区域空间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进行探讨 ,认为空间过程缓慢是边缘化形成的历史基础 ,城镇体系发育不良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因素 ,行政区划频繁变动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产业结构低级无序化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原因等。区域空间边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空间边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化 池州市 区域发展 地区特征 居民生活水平 长江经济带 区域社会经济 安徽省 负面影响 低谷
下载PDF
氧化钛纳米管的水热法合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芹 陶杰 +3 位作者 翁履谦 徐国跃 王秀华 王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外径约 8nm,壁厚为 1 nm的纳米管 ,以 TEM,XRD和 TG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纳米管是在 Na OH水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 ,而不是在清洗过程中...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外径约 8nm,壁厚为 1 nm的纳米管 ,以 TEM,XRD和 TG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纳米管是在 Na OH水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 ,而不是在清洗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机理可能是纳米氧化钛颗粒在强碱作用下形成的 Na2 Ti O3片状物经过卷曲而成短纳米管 ,通过溶解 -吸收机理 ,逐渐长成长纳米管。但清洗溶液的 p H值对生成的纳米管的成分和结构有影响 ,通过控制清洗产物时的溶液的 p H值和热处理温度 ,可以获得组成分别为 Na2 Ti O3,H2 Ti O3和Ti O2 的纳米管 ,且纳米管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在 40 0℃下热处理后 ,能保持其纳米管形貌 ,60 0℃时 ,纳米管间有烧结的迹象 ,至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 水热法 形成机理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世界教育强国的形成与发展——以英、法、德、美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书国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9,共15页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影响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是世界教育强国,各自发展历程不同而又殊途同归。因其文化同根、价值同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相近性;因其历史背景、国...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影响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是世界教育强国,各自发展历程不同而又殊途同归。因其文化同根、价值同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相近性;因其历史背景、国家利益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和竞争性。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结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关键事件,从教育强国形成的核心要素、实践路径、演进机制和典型经验四个维度,从前期酝酿、集聚能量、创新成长、实现超越四个阶段,对教育强国形成演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典型经验、战略优势和风险应对进行深度研究分析,探寻揭示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学理逻辑和未来逻辑,以期更加准确科学地把握教育强国形成演进的规律特点和追求卓越的未来向路,为加快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提供经验与模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形成机制 典型经验 竞争趋势
原文传递
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酸雨的化学组成、季节变化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义刚 周光益 +2 位作者 吴仲民 骆土寿 何在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75-1781,共7页
报道了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降雨的化学组成中 SO2 - 4,NO- 3,Ca2 +浓度很高 ,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春夏季酸雨较秋冬季严重。广州地区全年酸雨频率为 80 %,酸雨量占总降雨量的 95 %。结合气象资料并通过与... 报道了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降雨的化学组成中 SO2 - 4,NO- 3,Ca2 +浓度很高 ,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春夏季酸雨较秋冬季严重。广州地区全年酸雨频率为 80 %,酸雨量占总降雨量的 95 %。结合气象资料并通过与其它地区酸雨化学组成的对比分析 ,认为广州地区酸雨形成机制具有局地冲刷和中远距离传输叠加的双重特征。酸雨中主要离子除来自于工业和交通污染源外 (SO2 - 4和 NO- 3) ,还受到陆地源尘埃 (Ca2 +)和海洋源 (Na+和 Cl- )的影响。广州酸雨中 SO2 - 4和 NO- 3的年沉降率分别为 3 2 0 0 eq/(hm2 · a)和 5 70 eq/(hm2 · a) ,远远超过了维持生态平衡的最低临界值 (2 0 0~ 3 0 0 eq/(hm2·a)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形成机制 广州 森林区
下载PDF
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志林 金元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从输沙的力学角度探讨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认为分汊河口系许多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而推移质的造床作用是在河口特定的边界、水流及泥沙输移恰当配合下形成河口沙洲,从而导致河口分汊的主导因子;河流注入海洋时边界突变引起的水流扩散... 从输沙的力学角度探讨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认为分汊河口系许多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而推移质的造床作用是在河口特定的边界、水流及泥沙输移恰当配合下形成河口沙洲,从而导致河口分汊的主导因子;河流注入海洋时边界突变引起的水流扩散减速则是推移质集中堆积而塑造河口沙洲的外部必要条件;河口悬移质中粘细物质含量丰富并在盐淡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为沙洲堆积增高和稳定提供了可靠保证,故也是分汊河口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泥沙 形成 推移质 输移 水流扩散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法纳米结构WC-12Co涂层的微结构与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博宇 董星龙 +2 位作者 刘圆圆 杨明川 刘方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5,共6页
使用独特的雾化干燥结合固定床技术合成WC-12Co纳米复合粉体,利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纳米结构WC-12Co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中除了WC相,不仅有... 使用独特的雾化干燥结合固定床技术合成WC-12Co纳米复合粉体,利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纳米结构WC-12Co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中除了WC相,不仅有W2C,W等非WC/Co相的产生,还出现了CoXWyCz(Co3W9C4,Co3W3C),Co3C等相及非晶和孪晶组织,在此基础上本工作将对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的形成机理作初步的研究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纳米复合粉体 纳米结构涂层 显微结构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他的老师当得好”句式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史金生 邝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7,共10页
文章从实际语料出发,讨论"他的老师当得好"类句式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动因。文章认为这类句式是由"他当老师当得好"类动词拷贝句式经过插入"的"和删除第一个动词的句法操作形成的,... 文章从实际语料出发,讨论"他的老师当得好"类句式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动因。文章认为这类句式是由"他当老师当得好"类动词拷贝句式经过插入"的"和删除第一个动词的句法操作形成的,也可看成是一种类推糅合,其动因主要是语言的经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定语 句式 形成机制 类推 糅合
下载PDF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沙丘沉积和发育机理 被引量:17
17
作者 曾照爽 庄振业 +1 位作者 祁兴芬 刘志杰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7期23-27,共5页
昌黎黄金海岸长 40km ,分布 1~ 1 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 3 0~ 40m ,顺岸线分布 ,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 ,分选极好 ,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 3~ 4ka以前 ,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 ;1 91 5年滦河... 昌黎黄金海岸长 40km ,分布 1~ 1 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 3 0~ 40m ,顺岸线分布 ,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 ,分选极好 ,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 3~ 4ka以前 ,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 ;1 91 5年滦河新三角洲发育以来增加了风沙的输沙量 ,增高沙丘和扩宽了沙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沉积 发育机理 海岸 风成沙丘 粒度 沉积构造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丽新 孙才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4-53,共10页
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国际农产品虚拟水净进口量由2000年的117.1亿m3扩大到2008年的798.5亿m3,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大豆进口量的剧增;区际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表明,我国... 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国际农产品虚拟水净进口量由2000年的117.1亿m3扩大到2008年的798.5亿m3,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大豆进口量的剧增;区际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表明,我国北方地区通过农产品贸易向南方地区净调出的虚拟水由2000年的163亿m3增加到2008年的313.5亿m3。其中,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水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耕地资源、人口、经济驱动、国家政策和技术进步五个因素对其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最后,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农业水资源援助战略、跨流域调水及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四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维持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流动格局 形成机理 维持机制
下载PDF
氧化钒纳米管的自组装合成机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文 麦立强 +3 位作者 徐庆 彭俊锋 朱泉峣 余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V2O5和十六胺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氧化钒纳米管,采用XRD、SEM、TEM、FTIR、ESR,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主要基于"卷曲机理",其形成过程包括:表面活性剂分子嵌入到钒氧化... 以V2O5和十六胺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氧化钒纳米管,采用XRD、SEM、TEM、FTIR、ESR,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主要基于"卷曲机理",其形成过程包括:表面活性剂分子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新层状化合物前驱体;水热驱动下层状化合物边缘松动,并开始卷曲,.降低体系能量;合适的水热反应时间下最终形成钒氧化物纳米管.模板剂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一定大小的层间距以及V4+的存在对从层状化合物卷曲成纳米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钒 纳米管 自组装 形成机理
下载PDF
用相平衡理论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倪良 蒋文华 韩世钧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对水、油、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 ,按三元正规溶液的相平衡理论 ,提出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分析了第三组份的加入对界面双液层的影响 ,从而得到微乳液的形成条件 ,以及确定微乳液各组份互量比的相平衡方法 ,揭示了微乳液增溶理论的本质。
关键词 微乳液 形成机理 相平衡 三元正规溶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