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 被引量:459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 刘新峰 刘鸣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3-691,共9页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在2015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3年来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在2015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3年来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这一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再通方式的选择、治疗时间窗以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广泛的更新和改写,旨在为临床实践给予规范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机械取栓 血栓溶解疗法
原文传递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 被引量:159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 刘新峰 彭斌 王拥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5-580,共16页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的基础上,结合近3年来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临床实际,制订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的基础上,结合近3年来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临床实际,制订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这一指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流程管理、术前评估、血管内治疗策略、围手术期管理、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进行了广泛更新,旨在为临床实践给予规范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机械取栓 溶栓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张然 田浩林 +7 位作者 王丽婷 黄超联 高胤桐 张辰浩 陈晓杰 李晓涛 梁春玲 刘祖发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1期1916-1920,共5页
急性脑梗死,又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作为一种严重的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并发症高发生率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梗死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 急性脑梗死,又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作为一种严重的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并发症高发生率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梗死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急性期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时间窗内采用静脉溶栓是治疗超急性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获得了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溶栓药物主要是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该类药物能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并降解纤维蛋白,从而达到溶栓的目的。然而对于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偏低,血管内治疗可以直观地观察血栓溶解及血管再通情况,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比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近些年,国内研究人员对此做了很多探索,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本文旨在寻找更佳的临床证据,提升临床医疗实践质量。同时,也发现国内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参考价值,比如研究方法学存在较大差异、新型溶栓药物临床研究少、机械取栓技术缺乏统一规范等,期待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2018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49
4
作者 王岗 方邦江 +1 位作者 于学忠 李志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5,共7页
2018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最新研究成果,继2013指南之后又联合制定了“20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8指南包括院前管理、院内处理等推荐,在2013指南的基础上进行... 2018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最新研究成果,继2013指南之后又联合制定了“20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8指南包括院前管理、院内处理等推荐,在2013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新增了数条推荐,主要变化内容为急性期影像学检查、静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等方面。本文通过对2018指南全面解读,希望为相关医疗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改善AIS患者的诊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急性 早期管理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指南
原文传递
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5
作者 袁山旗 赵红敏 +2 位作者 张西安 候鹏飞 刘展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37-240,247,共5页
目的:对比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120例入选的ACI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实施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目的:对比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120例入选的ACI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实施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在rt-PA动脉溶栓基础上,实施机械支架介入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效果及TIMI血流分级情况;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NIHSS和mRS评分,测定其血清骨桥蛋白(OPN)、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ACI患者临床疗效及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mRS评分和血清PON、NT-proBNP、MDA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两项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学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h内颅内症状性出血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ACI患者接受机械支架介入取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调节机体神经功能相关因子表达,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患者TIMI血流分级良好,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药物溶栓 机械取栓 疗效 神经功能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青松 陈珑 +2 位作者 刘一之 李波 马圆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5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统计血管成功再通率,并观察术后24 h内脑出血、脑梗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以改...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5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统计血管成功再通率,并观察术后24 h内脑出血、脑梗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对比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与不良(mRS评分3~6分)患者间基线资料及治疗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对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血管,血管成功再通率100%(15/15)。术后24 h内1例发生脑出血,5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术后3个月9例患者预后良好,5例预后不良,1例死亡。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预后良好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更短(t=-2.435,P=0.030),入院时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更高(t=5.925,P<0.001),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t=3.053,P=0.009)。结论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pc-ASPECTS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循环 机械取栓 脑血管造影术 预后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肖文 蒲晓龙 +1 位作者 柏杖勇 冯建新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静脉溶栓46例,动静脉桥接溶栓1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取栓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动静脉桥接组(62.50%)高于动脉组(54.55%)高于静脉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及动静脉桥接溶栓组比较,取栓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动脉溶栓组4例(18.18%),静脉组8例(17.39%),动静脉桥接组2例(12.5%),取栓组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取栓及溶栓方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动静脉桥接溶栓 机械取栓
下载PDF
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高宗恩 陈晓辉 +7 位作者 陈健 钟孟飞 李海停 杨志杰 刘迎春 张立功 李海蓉 吴德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时... 目的探讨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时机(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开通时间)、多模式治疗(动脉内溶栓、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责任血管分布等项目。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分级,观察术前和术后24 h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22例,mRS≥3分),行单因素分析,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6%(44例),其中基底动脉最高,达93.8%(15/16),大脑中动脉87.0%(20/23)。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10±7)分,低于入院时的(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3个月预后良好34例(60.7%),死亡4例(7.1%),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14.3%)。(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级别高,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OR=0.465,95%CI:0.267~0.809,P=0.007);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5,95%CI:1.101~27.835,P=0.038)。结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动脉内多模式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恢复颅内血流,具有开通率高和预后好的特点。并且血管再通级别越高,预后越好。而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多模式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赵宏峰 徐晶 +3 位作者 熊莉君 许盼 王娟 经屏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观察组,n=46)和非替罗非班组(对照组,n=40)。分析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成功再通率分别为86.96%、60.00%,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成功再通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4.35%、2.50%,病死率分别为2.17%、2.50%,两组患者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41、0.92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机械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与90 d临床预后相关(OR=10.284,95%CI:1.945~54.375,P=0.006)。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血管再通率及90 d预后,且未增加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35
10
作者 周华勇 龙继发 +1 位作者 季一飞 张珊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大动脉闭塞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外周静脉及经股动脉插入指引导管至病...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大动脉闭塞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外周静脉及经股动脉插入指引导管至病变处实现动静脉联合溶栓;研究组经股动脉置入微导管支架行机械取栓。采用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vs 88.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30%血管残余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96.0%vs 74.0%,50.0%vs 18.0%,P均<0.01);两组24 h内颅内出血率、3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低于治疗后1周(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2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ACI患者的疗效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在改善血管再通及狭窄率方面具有优势,且近远期临床预后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血管再通率 血管残余狭窄率
原文传递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5
11
作者 高凡 陈晨 韩建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05~2016-10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且接受静脉溶栓或者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05~2016-10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且接受静脉溶栓或者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后临床结局、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等数据,治疗后临床结局评价采用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评分(mRS),将研究对象分为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组,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机械取栓组有8例(30.8%)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良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静脉溶栓组没有患者发病90 d后mRS分数达到0-1分(P=0.025);机械取栓组患者术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出血仅有1例(3.8%),而静脉溶栓组患者有6例(46.2%,P=0.001);机械取栓组患者入院总医疗费用及每日平均医疗费用均高于静脉溶栓组患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和入院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后,与静脉溶栓相比,机械取栓明显降低了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的风险(OR=0.018,95%CI 0.001-0.500)。结论机械取栓从功能恢复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杨云娜 李彤 +2 位作者 孙永全 马向科 顾征 《安徽医学》 2015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 18例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 18例患者经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动脉溶栓后均成功获得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前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评估,17例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预后良好,其中0分10例,1分6例,2分1例;1例预后不良,mRS 4分。18例患者复查均无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OLITAIRE AB支架 机械取栓术 动脉溶栓
下载PDF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4 位作者 李静伟 闫峰 向思诗 陈健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发病<6 h)1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4~78岁,平均(66±11)岁;术前及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3)、(8±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7,P<0.01);均成功实现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术后90 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mRS 0~2分)7例。无严重的M1段内导管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导管插入术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机械取栓
下载PDF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3
14
作者 潘杨军 阳建国 +4 位作者 郑银元 陆伟杰 孙如 费杏珍 徐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682,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111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家属意... 目的比较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111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机械取栓组(66例)和静脉溶栓组(45例)。机械取栓组患者采取越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组患者先采用静脉溶栓,对无效者如条件许可、家属愿意再采取机械取栓(桥接治疗)。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研究过程中中途退出7例(机械取栓组4例、静脉溶栓组3例),最后纳入统计分析104例(机械取栓组62例、静脉溶栓组42例)。机械取栓组有54例(87.1%)血管成功再通,血管再通率较静脉溶栓组[26例(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取栓组有8例(12.9%)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静脉溶栓组6例(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取栓组治疗有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彡4分或治疗后NIHSS评分为0分)率为67.7%,高于静脉溶栓组(38.1%);预后良好率(58.1%)优于静脉溶栓组(28.6%),死亡率(3.2%)低于静脉溶栓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静脉溶栓未通患者中14例改行取栓桥接治疗(2例患者家属拒绝再取栓),其血管再通率(78.6%)、颅内出血率(14.3%)、治疗有效率(50.0%)、预后良好率(57.1%)、死亡率(7.1%)与机械取栓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即使是静脉溶栓无效后的再取栓(桥接治疗)也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朱沈辉 郦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介...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血管内溶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3个月随访,并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FACSCal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2级、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急性再闭塞及3个月后病死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3个月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3.18%(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6.24±1.21 vs. 8.41±1.36,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64.63±4.69、46.86±4.06、2.26±0.42)均高于对照组(55.62±3.81、36.74±3.57、1.49±0.29)(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0.77±3.12 vs. 24.61±3.43)(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IMI血流≥2级率(59.52% vs. 95.24%)、血管急性再闭塞率(7.14% vs. 16.67%)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机体免疫细胞水平,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血管内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免疫细胞水平 FACSCalbur型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效果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荣华 彭亚 +5 位作者 宣井岗 朱旭成 曹洁 邵华明 孙荣伟 杨伊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使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进行评估。术前和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①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7.3%(96/110),其中TICI 3级为61.8%(68/110),TICI 2a级为10.2%(11/110),TICI 2b级为15.3%(17/110),12.7%(14/110)的患者血管未能再通。②出院时NIHSS评分(8±4)分,较入院时(18±4)分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90d时,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43.6%,全组病死率为12.7%。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标,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颅内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SOLITAIRE AB支架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后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韩新强 王雪敏 +5 位作者 马超 王柱 盛玉国 陈刚 赵鹏 王文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AngioJet进行机械血栓清除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A组(n=9),余未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B组(n=7),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采用AngioJet进行机械血栓清除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A组(n=9),余未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B组(n=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方式、术中抽吸时间、血栓负荷量的差异。结果 16例研究对象中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为56.25%(9/16)。A组与B组手术方式(χ~2=1.667,P=0.197)、术中抽吸时间[(320.11±108.80)s vs(265.29±31.46)s,t=0.741,P=0.457]、血栓负荷量(χ~2=0.442,P=0.5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无肾功能损害出现。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由多种因素所致,术中采用合理的抽吸方式、控制抽吸时间、围手术期积极对症处理,可降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血红蛋白尿 机械血栓清除 血管内溶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沈芳 刘康永 孙晓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3期331-337,共7页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是自1996年以来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的药物,但因静脉溶栓...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是自1996年以来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的药物,但因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狭窄(<4.5 h)、大血管再通率低及出血风险限制了rt-PA的使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溶栓治疗率一直很低。近年,相关血管内治疗技术有了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文中就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机械碎栓、支架成形等治疗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机械碎栓 支架成形
原文传递
Solitaire^(TM)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高峰 孙瑄 +4 位作者 莫大鹏 马宁 刘恋 霍晓川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43-549,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TM支架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连续入组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使用SolitaireTM支架设备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分析支架,分析取栓治疗...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TM支架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连续入组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使用SolitaireTM支架设备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分析支架,分析取栓治疗的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治疗90 d临床预后,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械取栓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8.6±8.4)岁,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位数25.5分(21.3,29.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中位数8分(6.0,9.8),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中位数5分(5.0,5.0)。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3或2b级]28例(93.3%),6例(20.0%)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9例(30.0%)患者预后良好(m RS 0~2分)。9例死亡,死亡率为30.0%(9/30)。术前患者意识不清(P=0.014)及m RS评分较高(P=0.020)与不良预后(m RS>2分)相关。结论使用SolitaireTM支架进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机械取栓,有较高的再通率,能够改善功能性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卒中 支架 机械取栓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28
20
作者 田宇 王佳君 +1 位作者 李宝云 宛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x^2=5.081,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667,5.850,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3,P>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326,P<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17.481、10.403,P<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88、0.159、0.348,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脑梗死 急性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