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马衔山花岗岩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洪亮 何世平 +3 位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孙勇 第五春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8,共7页
甘肃马衔山侵入杂岩体位于祁连造山带的东部,侵入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岩系(马衔山岩群)中,主体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侵入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的钾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年设备,对片麻... 甘肃马衔山侵入杂岩体位于祁连造山带的东部,侵入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岩系(马衔山岩群)中,主体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侵入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的钾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年设备,对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进行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定,获得1192±38Ma的年龄,为中元古代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具有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特征。马衔山变形侵入体所代表的热—构造事件与格林威尔造山运动时代(1190~980Ma)相当,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形成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一新的资料,对研究祁连造山带元古宙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及中国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 花岗岩杂岩体 LA-ICPMS U-PB同位素 RODINIA超大陆 格林威尔造山运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特征指标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振华 李小苗 +4 位作者 郭本泓 于昊 叶喜艳 宋春晖 李吉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0-411,共12页
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前人已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 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前人已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然而,以往利用坡度高程指标提取夷平面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发育系列夷平面,其中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地区较好的保存了两级夷平面。被夷平的地层为前寒武系马衔山群混合岩,山顶面上发育冰缘地貌,主夷平面波状起伏,上有岛山和晚新生代沉积,局部覆盖有40 m左右红粘土和30 m以上更新世黄土,并在局地残留3 m以上风化壳,是开展夷平面研究的理想地区。为探讨如何确定提取夷平面的最佳坡度高程指标,本文基于夷平面的特殊地貌几何形态,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和最小误差法确定了提取夷平面的最佳高程和坡度指标,并据此对马衔山地区的两级夷平面的分布范围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最后结合剖面线、坡向分布图和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夷平面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发现马衔山地区两级夷平面最佳坡度指标均为12°,山顶面和主夷平面高程主要分布在3470~3640 m和2670~2870 m;统计分析表明山顶面面积约为6.4 km^2,平均高程为3559 m,主夷平面面积约为15.5 km^2,平均高程为2771 m;而夷平面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区域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ASTER-GDEM 均值变点 马衔山
原文传递
LA-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Basic Dikes with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in the Central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世平 王洪亮 +4 位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张宏飞 任光明 余吉远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19-29,共11页
A large number of basic dikes, which indicate an important tectonic-magmatic ev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Qilian (祁连) orogenic belt, were found from Maxianshan (马衔山) rock group, Yongjing (永靖) ... A large number of basic dikes, which indicate an important tectonic-magmatic ev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Qilian (祁连) orogenic belt, were found from Maxianshan (马衔山) rock group, Yongjing (永靖) county, Gansu (甘肃) Province,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y and petrology, the basic dike swarms, widely intruded 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ar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by the authors. U-Pb isotope of zircons from the basic dikes above two phases is separately determined by LA-ICP-MS in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China and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zircons are studied using CL images.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earlier phase of metagabbro dikes is (441.1±1.4)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early stage of Early Silurian), and the age of the main metamorphic period is (414.3±1.2)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early stage of Early Devonian).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later phase of diabase dike swarms is (434±1.0)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late stage of Early Silurian). The cap- tured-zircons from diabase dike swarms saved some information of material interfusion by Maxianshan rock group (^207pb/206pb apparent ages are (2 325±3)-(2 573 ±6) Ma), and some zircons from diabase dike swarms also saved impacted information by tectonic thermal event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Caledonian movement (^206pb/^238U apparent ages are (400±2)-(429±2) Ma).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he related studies, the basic dikes with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were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in the transfer period, from subductional orogeny towards collisional orogeny, which represents geological records of NW-SE extension during regional NE-SW towards intense compression in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anshan rock group basic dike swarms ZIRCON LA-ICP-MS U-Pb geochronology Silurian EXTENSION
下载PDF
FISSION TRACK DATING OF THE FLUORITE AND DISCUSSION OF THE METALLOGENETIC AGES IN MAXIANSHAN FLUORITE DEPOSIT
4
作者 陈怀录 张良旭 吕鸿图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8年第22期1890-1893,共4页
The Maxianshan area is rich in fluorite resources, the fluoritation was apparen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um, structure and the petrography and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a-bound deposit. The controllin... The Maxianshan area is rich in fluorite resources, the fluoritation was apparen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um, structure and the petrography and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a-bound deposit. The controlling stratum is AnZmx2-3 and Z1xn4. The country rocks are mainly migmatite, and secondly, the migmatic gra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anshan Group FLUORITE deposit FISSION TRACK DATING spontaneous FISSION TRACK DENSITY inducing FISSION TRACK DENSITY
原文传递
甘肃马衔山和田玉化学成分分析和产地判别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代路路 杨明星 温慧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1-1458,共8页
甘肃马衔山和田玉具有重要的宝玉石价值和考古文化价值,其中产地区分为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研究重点。通过测试分析马衔山和田玉的化学成分,对比其与国内主要产地和田玉的化学成分差异,建立微量元素产地判别模型,对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产... 甘肃马衔山和田玉具有重要的宝玉石价值和考古文化价值,其中产地区分为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研究重点。通过测试分析马衔山和田玉的化学成分,对比其与国内主要产地和田玉的化学成分差异,建立微量元素产地判别模型,对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产地鉴别进行探究,为甘肃齐家文化中古玉器溯源提供数据支撑。以电子探针分析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主量元素,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透闪石。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比新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甘肃马衔山和田玉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参数和稀土元素配分图,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田玉存在差异,可进行产地区分;三维散点图δCe-ΣREE-LREE/HREE投图可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和田玉进行产地区分,但不能区分新疆和甘肃马衔山和田玉;运用SPSS软件对新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微量元素建立产地线性判别模型,对于已知六个产地:新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甘肃马衔山的数据,判别分析正确率可达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90.3%,预留10组马衔山和田玉数据,回代验证正确率为100%。微量元素产地线性判别模型在和田玉产地判别中获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玉 马衔山 化学成分 产地鉴别 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中祁连马衔山岩群内基性岩墙群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8
6
作者 何世平 王洪亮 +4 位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张宏飞 任光明 余吉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5,共11页
马衔山岩群变质基底岩系中发现大量基性岩墙,作为中祁连造山带东部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的标志.根据地质-岩石学特征,将马衔山岩群中的基性岩墙分为两期.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别对两期基性岩墙进行单颗粒锆石... 马衔山岩群变质基底岩系中发现大量基性岩墙,作为中祁连造山带东部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的标志.根据地质-岩石学特征,将马衔山岩群中的基性岩墙分为两期.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别对两期基性岩墙进行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定,并应用CL图像对所测锆石进行了成因研究.获得早期变辉长岩墙的侵入年龄为(441.1±1.4)Ma(早志留世早期),主变质期年龄为(414.3±1.2)Ma(早泥盆世早期);晚期辉绿(玢)岩墙群的侵入年龄为(434±1.0)Ma(早志留世晚期),并保留有曾遭受马衔山岩群混染的信息(捕获锆石的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2325±3)Ma~(2573±6)Ma),以及遭受了加里东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的信息(206Pb/238U表面年龄为(400±2)Ma~(429±2)Ma).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认为马衔山岩群中的两期基性岩墙群形成于祁连地区由俯冲造山向碰撞造山的转换时期,代表了中祁连地块在区域上遭受北东-南西向强烈挤压的过程中派生北西-南东向扩张作用的地质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岩群 基性岩墙群 锆石 La—ICP-MS U-PB定年 志留纪 扩张作用.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兴隆山活动断裂系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机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道阳 刘小凤 +2 位作者 郑文俊 刘小龙 刘百篪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详细考察获得了兰州马衔山 -兴隆山活动断裂系 4条断裂的几何细结构、新活动性等定量资料。其中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全新世逆左旋走滑断裂 ,而马衔山南缘断裂、兴隆山南缘断裂和兴隆山北缘断裂等其它 3条断裂均为其... 详细考察获得了兰州马衔山 -兴隆山活动断裂系 4条断裂的几何细结构、新活动性等定量资料。其中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全新世逆左旋走滑断裂 ,而马衔山南缘断裂、兴隆山南缘断裂和兴隆山北缘断裂等其它 3条断裂均为其伴生的逆断裂 ,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它们在深部均可以归并到马衔山北缘断裂这一主走滑断裂带上 ,是兰州地区重要的控震断裂 ,影响和制约着本区的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马衔山-兴隆山 活动断裂系 构造变形 特征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2 位作者 才树华 刘小凤 王永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23,共9页
通过详细地质填图研究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几何学、新活动性、断错微地貌及滑动速率等的定量资料。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活动断裂 ,其几何形态较简单 ,总体走向N6 0°W ,全长约 115 .5km。根据断裂分叉、... 通过详细地质填图研究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几何学、新活动性、断错微地貌及滑动速率等的定量资料。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活动断裂 ,其几何形态较简单 ,总体走向N6 0°W ,全长约 115 .5km。根据断裂分叉、拐弯及不连续阶区等几何特征和活动性的差异 ,大致可以将该断裂划分为 4条次级断层段 ,自东向西分别称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断裂的新活动具分段性 ,其中的内官营段为具逆断特性的晚更新世活动段 ,而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均为全新世活动段。该断裂早期具逆断特性 ,大约自中更新世以来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运动分量 ,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阶地等的左旋断错 ,断距几米至几百米。沿断裂带的水平位移具分组现象 ,可能反映了断裂的黏滑活动特性。根据Ⅰ ,Ⅱ级阶地的左旋断错值及其年代 ,得到了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 3.73mm/a。同时沿断裂带还保存有断崖和断坎等 ,其中Ⅰ级阶地上的断坎高 1~ 1.5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滑动速率 兰州市 马衔山 地震活动 几何形态
下载PDF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西北段几何结构及其新活动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方敏 袁道阳 +6 位作者 陈桂华 程建武 张兰凤 何文贵 葛伟鹏 苏鹤军 陆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7-560,共14页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在大地构造上属昆仑—祁连—秦岭加里东-华力西造山系,其西北段位于兰州中生代盆地内部。通过对该段的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弄清了其几何结构,获取了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的若干地质地貌证据和年龄证据。结果表明...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在大地构造上属昆仑—祁连—秦岭加里东-华力西造山系,其西北段位于兰州中生代盆地内部。通过对该段的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弄清了其几何结构,获取了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的若干地质地貌证据和年龄证据。结果表明,该段断裂由咸水沟—马泉沟、新城沟和青石咀3小段构成,其中咸水沟—马泉沟小段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活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新城沟和青石咀两小段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全新世晚期以来,咸水沟—马泉沟小段的左旋位移量5~8m,位移速率0.5~1.7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北缘断裂 几何结构 活动时代 活动性质 位移速率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地震潜势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明剑 袁道阳 +1 位作者 刘百篪 雷中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7-343,共7页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晚第四纪活动的左旋逆走滑断裂,是对兰州市影响最大的控震断裂,自东向西可分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4条次级断层段。其中雾宿山段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段,其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2250...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晚第四纪活动的左旋逆走滑断裂,是对兰州市影响最大的控震断裂,自东向西可分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4条次级断层段。其中雾宿山段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段,其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2250~3590年,最晚离逝时间为882年,在未来关注的200年内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马衔山段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3120年,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等破坏性地震,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七道梁段和内官营段未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但历史上均发生过中等破坏性地震,未来仍存在中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可能,其地震复发间隔可近似地参考马衔山断裂带上相应震级地震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马衔山北缘断裂 平均复发间隔 地震潜势
下载PDF
甘肃马衔山软玉成矿及玉料产地来源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钰岩 丘志力 +4 位作者 杨江南 张跃峰 杨翰 杨炯 李榴芬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甘肃马衔山软玉矿矿化见于新元古界马衔山群一套混合岩、大理岩、黑云母片岩组成的变质地层内,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玉器玉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野外考察采样基础上,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ICP-MS、LA-ICP-M... 甘肃马衔山软玉矿矿化见于新元古界马衔山群一套混合岩、大理岩、黑云母片岩组成的变质地层内,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玉器玉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野外考察采样基础上,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ICP-MS、LA-ICP-MS等测试技术,对马衔山成矿围岩及其软玉玉料进行了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该地软玉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马衔山软玉成矿及产地来源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马衔山软玉具片状变晶结构和纤维交织结构,玉料主要由透闪石、少量榍石、微量黝帘石及磷灰石组成,优质玉料透闪石含量可达98%以上;(2)透闪石为3个不同时期矿化产物,成玉主要和中晚期的透闪石化有关。玉料属于镁质大理岩成因,成玉主要和晚期的碱性花岗岩侵入形成的交代变质作用有关;(3)马衔山软玉微量元素组成,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模式和新疆和田、青海地区及辽宁的软玉有所不同。微量元素具有Th/U高、Cu低特点,稀土元素含量低、具有"海鸥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可以作为该产地玉料的源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成矿 地球化学 产地来源特征 甘肃马衔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深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
12
作者 程永志 高锐 +5 位作者 卢占武 李文辉 王光文 陈司 吴国炜 蔡玉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333,共20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由临夏地块和陇中地块组成,该地区经历了祁连洋闭合、华北地块和祁连地块的拼合、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等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形成了现在复杂的构造格局。为了研究该地区不同地块的拼合位置和地质构造演...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由临夏地块和陇中地块组成,该地区经历了祁连洋闭合、华北地块和祁连地块的拼合、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等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形成了现在复杂的构造格局。为了研究该地区不同地块的拼合位置和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我们利用覆盖研究区的33个中国地震科学台站探测Ⅱ期(ChinArrayⅡ, 2013—2016)宽频带流动台站3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和共转换点叠加(CCP)方法获得了33个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泊松比、Moho面变化形态。研究结果显示:马衔山断裂是划分临夏地块和陇中地块的重要边界断裂,马衔山断裂作为一条穿壳断裂在我们的计算结果中表现为连续陡变的西倾负震相,该断裂是临夏地块和陇中地块的缝合线。临夏地块壳内分层结构明显,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异常,可能含有含盐流体,具有日本型岛弧特征。陇中地块的上地壳层状结构显著,中下地壳层状结构较弱且呈现较弱的低速特征,具有洋-岛玄武岩地壳特征,陇中地块原来可能由马里亚纳型岛弧构成。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康拉德界面发育,Moho面横向变形较弱,具有稳定克拉通特征。六盘山构造带下方中上地壳表现为仰冲至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之上的构造样式,我们认为这是六盘山构造带新生代隆升的深部构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平均地壳v_(P)/v_(S) 地壳变形机制 缝合带边界 马衔山断裂
下载PDF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及庄浪河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德敏 张效亮 +1 位作者 梁诗明 姜忠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0,171,共8页
以GPS观测资料和部分地质方法所获得的断裂活动性参数为约束,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断裂位错理论,反演获得庄浪河断裂、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各主要断裂段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马衔山段左旋走滑较明显,量值达3.91 mm/a,... 以GPS观测资料和部分地质方法所获得的断裂活动性参数为约束,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断裂位错理论,反演获得庄浪河断裂、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各主要断裂段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马衔山段左旋走滑较明显,量值达3.91 mm/a,而东、西两段走滑分量不明显,整个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有较明显的逆冲分量,以东段的内官营段逆冲倾滑最明显,量值达3.0 mm/a;庄浪河断裂有0.5 ~1.2 mm/a的逆倾滑分量,走滑分量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个断裂段的地震复发间隔,并运用时间相依的概率模型计算了未来30 a、50a和100 a的发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北缘断裂 庄浪河断裂 地震危险性 发震概率
下载PDF
1590年7月7日甘肃永靖东南地震考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4 位作者 张俊玲 葛伟鹏 刘兴旺 刘百篪 梁明剑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公元1590年7月,在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性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的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而城崩。在过去出版的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1/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 公元1590年7月,在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性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的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而城崩。在过去出版的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1/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青海乐都5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根据史料考证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上述两次地震很有可能为同一次地震,其震中位于甘肃永靖东南的马衔山区,震中烈度达Ⅷ—Ⅸ度,震级61/2级左右,其发震构造很可能为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中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90年永靖东南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
下载PDF
齐家文化玉器数字化与玉料产地溯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景璀 李平 +2 位作者 农佩臻 商敬超 金雪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6-1100,1126,共6页
对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的甘肃8家博物馆馆藏的代表性齐家文化玉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研究,并对采自于甘肃马衔山的软玉玉料,使用现代大型仪器对其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分析。利用齐家文化玉器数字化处理研究所获得的实... 对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的甘肃8家博物馆馆藏的代表性齐家文化玉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研究,并对采自于甘肃马衔山的软玉玉料,使用现代大型仪器对其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分析。利用齐家文化玉器数字化处理研究所获得的实物史料信息,通过对比齐家文化玉器风化层与马衔山软玉风化层及蚂蚁脚(次生矿物)在结构和表生埋藏环境方面的相似性,判断甘肃马衔山软玉为齐家文化玉礼器所用材料的一个重要产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玉器 文物数字化 马衔山软玉 产地来源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东段马衔山群及其邻区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宜慧 蔡金郎 +1 位作者 张立飞 杨宏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4-276,共13页
祁连造山带是中国主要造山带之一,大致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南祁连和拉鸡山4个变质区。本文研究的中祁连地块前震旦纪马衔山群及其邻近的震旦纪地层与奥陶纪地层位于距兰州市东北150km处,由东向西北依次为寺儿沟、铁成沟、天祝三峡森林... 祁连造山带是中国主要造山带之一,大致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南祁连和拉鸡山4个变质区。本文研究的中祁连地块前震旦纪马衔山群及其邻近的震旦纪地层与奥陶纪地层位于距兰州市东北150km处,由东向西北依次为寺儿沟、铁成沟、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北山国家公园(那新沟)和岗口子北等剖面。对上述剖面进行的矿物组合、微构造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马衔山群变质作用过程为:峰期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黑云母+角闪石,温压分别为618℃和0.65GPa;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绿帘石+钠长石+钙质角闪石;绿片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阳起石±脆绿泥石+方解石。马衔山群的石榴石具生长环带,从核心到边缘,Mn含量减少,Fe含量渐增,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此种成分变化指示温度的上升,核心和边缘的温度分别为418℃和545℃。钙质角闪石不具化学环带。Ar-Ar法定年结果显示,角闪岩中角闪石与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坪年龄分别为340.0±0.50Ma和323.4±0.65Ma,反映了前震旦纪马衔山群在石炭纪受区域变质活动发生再活化作用的下限年龄。震旦纪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绿片岩,矿物组合为绿泥石+钠长石+赤铁矿+方解石+石英,局部受韧性剪切带影响而产生糜棱岩化作用。奥陶纪地层主要岩石类型为大理岩,碳酸盐类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中除有磷灰石夹层外,还有高镁的金云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马衔山群 温压途径 Ar-Ar法定年 坪年龄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Mechanisms for the Active Maxianshan-Xinglongshan Fault System in the Lanzhou Area
17
作者 Yuan Daoyang, Liu Xiaofeng, Zheng Wenjun, Liu Xiaolong and Liu BaichiLanzhou Institute of Seismology,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Lanzou 730000,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4期315-323,共9页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ermitted u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data concerning fine geometric structures of 4 faults of the active Maxianshan-Xinglongshan fault system and the latest movement along them. Of them the nor...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ermitted u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data concerning fine geometric structures of 4 faults of the active Maxianshan-Xinglongshan fault system and the latest movement along them. Of them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ongly active Holocene reverse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the other 3 faults, the sou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nd the sou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and the nor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faults are the accompanying active late-Pleistocene thrust faults, which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ain strike-slip fault,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t depth.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arthquake-controlling fault in the Lanzhou area, the fault influences and constrains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ZHOU maxianshan-Xinglongshan mountains Active fault system Tectonic deformation
下载PDF
甘肃“马衔山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18
作者 王蕾蕾 邵小鹏 +1 位作者 魏学平 窦仕臻 《甘肃地质》 2021年第1期84-89,共6页
"马衔山玉"是近几年甘肃玉石市场上时常出现的一种玉石品种,由于数量少且价格昂贵。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马衔山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 "马衔山玉"是近几年甘肃玉石市场上时常出现的一种玉石品种,由于数量少且价格昂贵。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马衔山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马衔山软玉颜色多为青绿、黄绿色且籽料常见灰白色伴有"水草花"杂质的石皮。马衔山软玉透闪石颗粒细小,主要呈纤维交织结构,质地较新疆软玉稍差,油润度较青海、俄罗斯软玉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玉 宝石学特征 矿物 结构 软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