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丹 任立红 伊超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又称为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因其累及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无明确实...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又称为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因其累及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无明确实验室指标支持该病,且属于儿科少见病,在儿科临床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 巨大淋巴结病 ROSAI-DORFMAN病
原文传递
一例巨大淋巴结病的ICD-10编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昕 《中国病案》 2011年第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病的ICD-10编码。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巨大淋巴结病的临床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对其进行探讨性学习。结果对巨大淋巴结病进行了准确的编码为D47.7,M9970/1。结论为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除了要加强国际疾...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病的ICD-10编码。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巨大淋巴结病的临床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对其进行探讨性学习。结果对巨大淋巴结病进行了准确的编码为D47.7,M9970/1。结论为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除了要加强国际疾病分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外,更要仔细阅读病案,多方查阅资料,才能得到正确的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病 ICD-10编码
原文传递
鼻窦部结外Rosai-Dorfman病的诊治 被引量:18
3
作者 雷磊 钟定荣 +1 位作者 王荣光 李向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窦部结外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国内罕见的发生于鼻窦的结外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组织学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鼻窦 ,曾先后多次复发、手术切除并病理误诊。... 目的 探讨鼻窦部结外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国内罕见的发生于鼻窦的结外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组织学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鼻窦 ,曾先后多次复发、手术切除并病理误诊。组织学分析可见大量梭形细胞混有泡沫细胞和少量浆细胞 ,胞质丰富呈泡沫样。免疫组化分析显示 ,组织细胞呈S 10 0和CD6 8阳性。结论 鼻窦部结外Rosai Dorfman病诊断困难 ,易误诊 ,临床应与鼻硬结病、嗜酸性肉芽肿、浆细胞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免疫组化细胞呈S 10 0、CD6 8阳性有助诊断。此病可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 ,对重要部位的病变侵犯 ,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增生症 鼻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 被引量:15
4
作者 印洪林 周晓军 +2 位作者 卢光明 孙桂勤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术前经影像学诊断为原发性颅内脑膜肿瘤患者 ,复习病史和影像学资料 ,手术标本常规病理制片 ,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 10 0蛋白、CD6 8、GFAP、CKpan、EMA、vim...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术前经影像学诊断为原发性颅内脑膜肿瘤患者 ,复习病史和影像学资料 ,手术标本常规病理制片 ,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 10 0蛋白、CD6 8、GFAP、CKpan、EMA、vimentin、CD2 0、CD79α、CD3和CD4 3,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为老年女性 ,MRI显示病变位于左侧颅顶部脑膜并累及脑实质 ,组织学显示多量淡染的组织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背景伴纤维化 ,同时组织细胞内有多量吞噬的淋巴细胞 ,免疫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 10 0蛋白和CD6 8。结论 原发于颅内Rosai Dorfman病是一种极其少见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 ,病理诊断时需与颅内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和浆细胞肉芽肿等鉴别 ,该病变组织细胞S 10 0蛋白和C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ROSAI-DORFMAN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 presenting as a granulomatous rosacea-like rashs 被引量:9
5
作者 SHI Xiu-yan MA Dong-lai FANG K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793-794,共2页
A case of 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 (CRDD) presenting as a granulomatous rosacea-like rashs was reported. A 45-year-old Chinese woman presented with a 1-month history of a widespread nonpruiginous papulonodula... A case of 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 (CRDD) presenting as a granulomatous rosacea-like rashs was reported. A 45-year-old Chinese woman presented with a 1-month history of a widespread nonpruiginous papulonodular eruption. The rash had begun on her face and rapidly progressed to involve the neck and extremities. She was otherwise healthy, with no history of fever, malaise, or weight loss.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multipl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discrete and coalescing red plaques, papules and nodules scattered over the face, neck and extremities. No appreciable lymphadenopathy or hepatosplenomegaly was noted. There was no mucosal involvement. The biopsy specimen obtained from the face demonstrated the epidermis was normal, while the superficial dermis contained sheets of histiocytes with abundant, focally foamy cytoplasm. The histiocytes were surrounded by a patchy lymphocytic and plasma cell infiltrat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histiocytic atypia. Some of these histiocytes engulfed, without destroying, lymphocytes and neutrophils (emperipolesi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histiocytes were strongly positive for S100 protein, weakly positive for CD68, and negative for CDla. A diagnosis of CRDD was made. Oral prednisone therapy was initiated at a dosage of 30 mg/d for 3 weeks and then tapered over the ensuing 2 weeks. After 5 weeks of treatment, the lesions had marked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disease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SKIN granulomatous rosacea
原文传递
上呼吸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玲 杨堤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7-29,33,共4页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上呼吸道SHML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上呼吸道SHML的临床表现为鼻阻、鼻出血、声嘶、呼吸困难、喘...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上呼吸道SHML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上呼吸道SHML的临床表现为鼻阻、鼻出血、声嘶、呼吸困难、喘鸣等。镜下病变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特征性吞噬完整的淋巴细胞、红细胞的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显示组织细胞S-100、CD68(+),CD1a(-)。结论上呼吸道SHML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肿瘤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临床病理诊断
下载PDF
颌面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复发病例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7
作者 陆立彦 琚梧桐 +1 位作者 蔡鸣 卢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Rosai-Dorfman病(RDD)又称为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病变,临床极为罕见,可累及全身淋巴系统,也存在结外病变,其中皮肤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颌面部Rosai-Dorfman病可表现为结内型,亦有结外型,其临床特点和... Rosai-Dorfman病(RDD)又称为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病变,临床极为罕见,可累及全身淋巴系统,也存在结外病变,其中皮肤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颌面部Rosai-Dorfman病可表现为结内型,亦有结外型,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故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术后需要配合免疫治疗及定期随访。本文报告1例颌面部皮肤RDD复发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结外型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下载PDF
误诊为面部炎症的Rosai-Dorfman病1例
8
作者 陈雅琦 马文 +2 位作者 聂根定 黎明 崔庆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1-674,共4页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发生在颌面部更为罕见,本文就1例首诊误诊为口腔疾病造成的面部炎症、终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进行报道,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发生在颌面部更为罕见,本文就1例首诊误诊为口腔疾病造成的面部炎症、终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进行报道,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进行讨论,为今后诊断和鉴别发生在面颊部的Rosai-Dorfman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颌面部
下载PDF
皮肤原发性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家诚 金晓龙 夏群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27-529,共3页
报告1例原发于皮肤的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女,32岁。左面颊和右鼻旁分别有一肿块隆起7个月和4个月。 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临床无特异性。组织学检查可见特殊的组织细胞,这类细胞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浆细胞... 报告1例原发于皮肤的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女,32岁。左面颊和右鼻旁分别有一肿块隆起7个月和4个月。 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临床无特异性。组织学检查可见特殊的组织细胞,这类细胞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浆细胞等。免疫组化显示,该类组织细胞S-100、MAC-387和CD68阳性,而CD1a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 组织细胞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椎管内Rosai-Dorfman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碧娟 张盼 陈自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189-2191,共3页
目的 探讨1例原发性椎管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双下肢乏力、疼痛两月余。MRI示腰3~4水平椎... 目的 探讨1例原发性椎管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双下肢乏力、疼痛两月余。MRI示腰3~4水平椎管内硬膜下等T1WI,短T2WI异常信号,压脂T2WI呈低信号,DWI呈等信号。病灶环绕硬膜生长,范围较广。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证实为椎管内Rosai-Dorfman病。结论 了解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异性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椎管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金靖 张海涛 郑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9-1111,共3页
例1女,44岁,背部结节并斑块半年。例2女,25岁,面部结节1个月。皮损组织病理均显示:真皮内病变区域呈深染区和浅染区相间分布,可见组织细胞"伸入运动"。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CD68及S100(+),CD1a(-)。诊断:皮肤Rosai-Dorfma... 例1女,44岁,背部结节并斑块半年。例2女,25岁,面部结节1个月。皮损组织病理均显示:真皮内病变区域呈深染区和浅染区相间分布,可见组织细胞"伸入运动"。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CD68及S100(+),CD1a(-)。诊断:皮肤Rosai-Dorfman病。采取手术切除皮损治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ROSAI-DORFMAN病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伸入运动
下载PDF
Recurrent Bilateral Orbital Infiltration as Primary Manifestation of Rosai Dorfman Disease
12
作者 Belinda Pustina Naser Salihu +2 位作者 Arben Rroji Gentian Kaloshi Mentor Petrela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7年第3期225-229,共5页
Rosai Dorfman disease, also known a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is a very rare idiopathic diseas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ov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on Langerhans sinus histiocyte most often... Rosai Dorfman disease, also known a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is a very rare idiopathic diseas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ov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on Langerhans sinus histiocyte most often in lymph nodes, but may occur in other areas leading to organ dama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it can be caused by an infectious agent, immunodeficiency or autoimmunity and genetic causes. Extranodal manifestation is uncommon, however extranodal sites include liver, kidney, respiratory organs, orbit and eyeball. We present a case report of a 44-year-old female with recurrent bilateral orbital infiltration as first location of Rosai Dorfman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NODAL Rosai Dorfman Genetic IMMUNODEFICIENCY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Orbit Kidney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勤祥 潘爱珍 +3 位作者 唐姗姗 肖妮 林景兴 祝叶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7例颈部淋巴结SHML患者的临床和C...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7例颈部淋巴结SHML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39岁,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活检证实的13枚受累淋巴结的最长径范围在0.8~4.1 cm,平均2.1 cm。CT平扫密度均匀减低者10枚(76.9%),增强扫描11枚呈多环状或半环状强化(84.6%),9枚边缘清晰,4枚边界不清。结论当青少年男性颈部肿大淋巴结CT平扫密度均匀但增强呈多环或半环状强化时应想到SHML的可能,熟悉其CT表现有助于将其纳入鉴别诊断,结合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头颈部Rosai-Dorfman病的诊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建东 刘良发 +1 位作者 王湛博 武文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6-348,352,共4页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2例发生于头颈部的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例Rosai-Dorfman病的受累部位分别为鼻窦、鼻咽和声门下、颈淋巴结,根据受累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2例发生于头颈部的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例Rosai-Dorfman病的受累部位分别为鼻窦、鼻咽和声门下、颈淋巴结,根据受累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2例病例均手术切除肿块,分别随访2,4年,未见复发。结论头颈部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其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头颈部 诊断 治疗 临床特征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的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秀芳 肖嵘 +1 位作者 湛意 张桂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Rosai-Dorfman病又称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治疗首选手术,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选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 Rosai-Dorfman病又称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治疗首选手术,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选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局部封闭治疗,光动力治疗和激光免疫疗法也是很有前景的局部疗法。传统的系统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阿维A等;对CD20阳性的Rosai-Dorfman病,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来Rosai-Dorfman病的一些治疗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治疗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
原文传递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累及鼻腔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炳娟 张金库 刘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颈部、鼻腔同时发生SHML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颈部淋巴结SHML临床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性巨大型淋巴结肿大,镜下病变淋巴结... 目的探讨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颈部、鼻腔同时发生SHML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颈部淋巴结SHML临床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性巨大型淋巴结肿大,镜下病变淋巴结淋巴窦扩张,淋巴窦内充盈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大量组织细胞,并可见特征性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或红细胞的组织细胞。鼻腔SHML的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等。镜下病变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伸入运动不显著。免疫组化显示颈部淋巴结和鼻腔组织细胞S-100和CD68(+),CD1α(-)。结论 SHML可累及鼻腔,诊断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鼻腔 临床病理诊断
下载PDF
鼻咽及口咽Rosai-Dorfman病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韶峰 周金慧 魏宏权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通过Rosai-Dorfman病(RDD)患者1例报道,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DD患者1例,该患者在颅底导航指引下行内镜经鼻结... 目的通过Rosai-Dorfman病(RDD)患者1例报道,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DD患者1例,该患者在颅底导航指引下行内镜经鼻结合经口径路鼻咽部肿物切除术。术后辅以激素治疗1个月,2019年1月再次发现舌根肿物,行舌根肿物切除术。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确诊为RDD,局部伤口愈合良好,无出血及咽部狭窄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确诊RDD病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对于呼吸道梗阻、重要部位受压迫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术后辅以激素。需要定期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鼻咽及口咽部 3D打印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首发于头颈部的Rosai-Dorfman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燕燕 王剑 +5 位作者 亓放 吕威 霍红 查洋 金晓峰 李五一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于头颈部的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17年收治的首发于头颈部的RDD患者10例,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10例首发于头... 目的探讨首发于头颈部的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17年收治的首发于头颈部的RDD患者10例,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10例首发于头颈部的RDD患者中男6例,女4例,确诊RDD时中位数年龄为36.5岁(22~77岁)。病变累及最多的部位为鼻部(8例)、喉部(6例),其中8例为≥2个部位受累。RDD临床表现与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有关。治疗多采用激素+手术切除。中位数随访时间89个月(3~384个月),1例失访,1例治愈,其余8例带病生存。结论确诊RDD的患者需进行耳鼻咽喉科详尽的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采用激素+手术治疗的方式患者全身情况及头颈部病变可基本稳定,但仍需长期随诊。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头颈部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颊部Rosai-Dorfman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光梦凯 苑绪光 +4 位作者 赵芮崧 朱骏飞 朱文瑄 金洁琪 张晔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具有自限性的淋巴结窦被组织细胞浸润和扩张引起的良性病变。其病例报道少见,发生在颌面部则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面颊部Rosai-Dorfman病,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颌面部
下载PDF
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庄一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皮肤病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S-100,CD68,Lys,Mac387,CD31,CD1a,ⅩⅢa因子和CD34)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病理学特... 目的探讨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皮肤病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S-100,CD68,Lys,Mac387,CD31,CD1a,ⅩⅢa因子和CD34)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组织学上病变主要在皮肤真皮层,低倍镜下见深蓝染区域与淡粉染区域相间(重要诊断提示性背景病变);在炎症背景中有纤维分割;细胞组成见大量的单核或多核的组织细胞及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同时巨噬性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的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巨噬性组织细胞S-100强(+),CD68和Lys(+),Mac387(+),CD31(+),不表达CD1a、ⅩⅢa因子和CD34。病理诊断: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后随访5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很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临床行为属于良性/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淋巴网织系统恶性肿瘤。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