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北京奥运会802例急救转运病案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志 张永利 +4 位作者 万立东 张进军 马军 王戎 戴建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内医疗急救转运病案进行分析,研究大型人群聚集活动中急危重症病案特点和医疗急救转运保障方案。方法使用国际奥组委统一制定的医疗信息统计表系统(MEFS)对北京奥运会期间(2008~07—27T09:00/2008... 目的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内医疗急救转运病案进行分析,研究大型人群聚集活动中急危重症病案特点和医疗急救转运保障方案。方法使用国际奥组委统一制定的医疗信息统计表系统(MEFS)对北京奥运会期间(2008~07—27T09:00/2008—08—27T 23:00)场馆医疗救治病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北京奥运期间共从场馆转出802例患者,男471例,女331例;平均年龄42.67岁;中国籍490例,外国籍312例。按MEFS将疾病分为12大类,802例患者疾病种类由多至少依次为外伤(占39.03%)、消化系统(占21.82%)、心血管系统(占7.36%)、呼吸系统(占6.48%)、神经系统(占6.23%)、皮肤科(占4.49%)、眼科(占4.24%)、耳鼻喉科(占3.74%)、热相关疾病(占3.37%)、泌尿生殖系统(占1.87%)、口腔科(占1.37%)、精神科(为o);就诊人群由多至少依次为工作人员(占34.04%)、非注册人员(占33.29%),其他人员(占13.59%)、运动员(占12.72%)、贵宾(占3.74%)、媒体(占2.62%)。结论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应针对重点疾病和高危人群制定合理的现场救援方案并建立高效的医疗急救转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会 大型人群聚集医学 院前急救 大型活动
原文传递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构建与实践
2
作者 许永安 朱苏南 +5 位作者 冯佳 杨旻婓 吴培林 李俊毅 管伟华 徐善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阐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及其实践效果。方法对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医疗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化培训与保障流程、亚运智能急救保障系统等)进行描述,并通过高仿真模拟演练验... 目的阐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及其实践效果。方法对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医疗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化培训与保障流程、亚运智能急救保障系统等)进行描述,并通过高仿真模拟演练验证主场馆医疗保障的运行效果(团队运行模式与演练反应时间);最终通过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医疗服务效果(数量、病种、转运等)验证该保障方案可行性与效能。结果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团队包含管理团队与运行团队,其中44名医护人员(22名医生、22名护士)组成运行团队主体;并布置到16个保障位点,保障位点位配备16名志愿者用于辅助医疗人员完成患者急症识别与转运。此外,在观众医疗区的网格化区域内总共设置300名医疗观察员,用于满足观众突发急症的快速识别、干预、与保障点位医疗团队协作诊疗。网格化立体覆盖的医疗保障人员可以实现在接到任何保障需求后均能2 min内到达患者所在区域、8 min转运到救护车待命点、10~20 min内将患者转运至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保障团队共接诊患者3742人次,场馆区内点位与医务室转诊9人次,完成场馆区—医疗定点医院间转诊83人次。结论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为亚运会、亚残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医疗保障;为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会 大规模聚集医疗 医疗保障 方案 急诊医疗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