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4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0
1
作者 王宪礼 李秀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2,77,共6页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王宪礼李秀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AdvancesinWetlands’Researches.WangXianli,LiXiuzhen(InstituteofApplied...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王宪礼李秀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AdvancesinWetlands’Researches.WangXianli,LiXiuzhen(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Chine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化地 生态环境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08
2
作者 李颖 张养贞 张树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7-682,共6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主要景观及其相关土地覆盖类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沼泽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三江平原沼泽景观的动态变化,结...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主要景观及其相关土地覆盖类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沼泽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三江平原沼泽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5年来,三江平原沼泽的面积正在日益缩小,沼泽正在大幅度地转化为耕地,沼泽已经到了完全破碎化的边缘。最后分析了沼泽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三江平原 数据库 沼泽湿地
下载PDF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91
3
作者 刘红玉 李玉凤 +3 位作者 曹晓 郝敬峰 胡俊纳 郑囡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94-1401,共8页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沼泽 景观 地貌 水环境 生态 中国
下载PDF
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88
4
作者 刘吉平 董春月 +1 位作者 盛连喜 刘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887,共9页
以湿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1955~2010年的地形图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分析不同时期人为干扰度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1955~2010年小三... 以湿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1955~2010年的地形图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分析不同时期人为干扰度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面积和最大斑块逐渐减小,斑块占景观比从52.87%下降到10.41%,最大斑块减少了47.6%,破碎化和分散性逐渐增加,连接度从1.02%增加到2.88%后下降为0.79%,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斑块的形状由复杂变得简单后又变得复杂,人为干扰度逐渐增加,从0.31%增加到0.6%;2从空间上看,195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减弱,1986年后变为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增加的格局。沼泽湿地斑块类型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和连接度指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北部。人为干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3 1955~2010年人为干扰对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邻近与连接程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沼泽湿地边缘密度影响逐渐增强,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密度的影响主要受沼泽湿地面积的影响,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的形状影响较小,沼泽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逐渐下降,人为干扰是小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 小三江平原
下载PDF
毛苔草湿地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对水分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82
5
作者 万忠梅 宋长春 +2 位作者 郭跃东 王丽 黄靖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80-5986,共7页
通过设置的W1(15cm)、W2(-5cm)、W3(-5~5cm)、W4(淹没)4种水分梯度的毛苔草(Carexlasiocarpa)盆栽培养实验,研究了湿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及毛苔草地上生物量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及土壤酶活性与MBC、DOC、地... 通过设置的W1(15cm)、W2(-5cm)、W3(-5~5cm)、W4(淹没)4种水分梯度的毛苔草(Carexlasiocarpa)盆栽培养实验,研究了湿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及毛苔草地上生物量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及土壤酶活性与MBC、DOC、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着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但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与持续淹水相比,干湿交替(W3)增加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为W3>W1>W2>W4,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MBC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为W4>W1>W3>W2,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O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毛苔草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毛苔草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溶解有机碳 地上生物量 水分梯度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 被引量:81
6
作者 杨继松 刘景双 +3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李新华 孙志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97-1302,共6页
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N、P营养动态.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0.000612~0.000945 d^-1)在群落间差异显著,分解480d,分别损失初始重的45.36%(Carexpseudocuraica)、35.32%(Carex lasiocarpa)、33.72... 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N、P营养动态.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0.000612~0.000945 d^-1)在群落间差异显著,分解480d,分别损失初始重的45.36%(Carexpseudocuraica)、35.32%(Carex lasiocarpa)、33.72%(Deyeuxia angustifolia)和29.13%(Deyeuxia angustifolia-Shrub),即随淹水深度由大到小、淹水时间由长到短,枯落物分解由快到慢,说明湿地的淹水状况是影响枯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分解过程中,漂筏苔草和毛果苔草枯落物N浓度持续上升,N在枯落物中积累;小叶章枯落物N浓度在第1个月快速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分解使枯落物释放N.各类枯落物P浓度的变化大致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分解使湿地枯落物均发生P释放.结果表明,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状况决定了湿地枯落物N、P的动态变化,而其积累或释放的强度则可能与枯落物初始C:N和C:P的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分解 N、P动态 积累 释放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全氮分布与积累特征 被引量:82
7
作者 石福臣 李瑞利 +1 位作者 王绍强 Sasa Kaichiro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5-1431,共7页
研究了三江平原2类典型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结果表明,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上层的储碳层厚度约为60cm,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96和184g·kg^-1,... 研究了三江平原2类典型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结果表明,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上层的储碳层厚度约为60cm,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96和184g·kg^-1,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7.4和17.6g·kg^-1;下层的淀积层内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低而稳定.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下降,有机碳、全氮与容重之间相关均极显著(P〈0.01).2类典型湿地有机碳密度在20-40cm剖面内最大.储碳层内,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83×10^4和1.73×10^4t·km^-2,全氮储量分别为1.45×10^3和1.67×10^3t·km^-2;100cm以内,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86×10^4和2.62×10^4t·km^-2,全氮储量分别为2.18×10^3和2.49×10^3t·km^-2.植被类型对湿地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储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 有机碳 全氮 分布特征 积累
下载PDF
中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50周年 被引量:70
8
作者 吕宪国 刘晓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8,共8页
中国湿地研究经历了由面上考察到长期定位研究、由资源调查到结构、功能、过程研究、由沼泽研究扩展到湿地各种类型研究等过程。中国湿地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文章对近30年中国湿地研究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 中国湿地研究经历了由面上考察到长期定位研究、由资源调查到结构、功能、过程研究、由沼泽研究扩展到湿地各种类型研究等过程。中国湿地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文章对近30年中国湿地研究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湿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过程 功能 格局 恢复 持续发展 湿地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及对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0
9
作者 宋长春 王毅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5-629,共5页
通过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土壤温度对沼泽湿地植物-土壤系统CO2排放的影响,并对CO2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融冻作用开始,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不断增... 通过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土壤温度对沼泽湿地植物-土壤系统CO2排放的影响,并对CO2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融冻作用开始,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不断增大,根层土壤温度与气温间呈显著指数关系(R2=0.94,P<0.01),但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变小,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强度减弱.沼泽湿地植物-土壤系统CO2排放与根层土壤温度有关,二者呈显著指数相关关系(R2=0.84,P<0.01),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沼泽湿地2003年生长季植物-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平均值为664.5±213.9 mg.m-2.h-1,野外定位观测值为634.0±227.7 mg.m-2.h-1,二者之间差值不大,表明利用此方法可以对沼泽湿地生长季CO2排放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土壤温度 CO2排放 土壤-植物系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 被引量:51
10
作者 王德宣 吕宪国 +2 位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王毅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0-503,共4页
2 0 0 1年 5~ 10月 ,在三江平原对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和由沼泽湿地开垦后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1.32~ 4 6 .38mg/ (m2 ·h) ,平均值为 17.2 9mg/ (m2 ·h)。稻田的CH4... 2 0 0 1年 5~ 10月 ,在三江平原对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和由沼泽湿地开垦后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1.32~ 4 6 .38mg/ (m2 ·h) ,平均值为 17.2 9mg/ (m2 ·h)。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 .0 5~ 2 4 .37mg/ (m2 ·h) ,平均值为 6 .6 7mg/ (m2 ·h)。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平均值是稻田的 2 .5倍 ,水分条件和因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理化条件变化是导致二者的CH4排放通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CH4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7~ 8月高温期出现CH4排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沼泽湿地 稻田 三江平原 季节变化 土地利用方式 甲烷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小叶章湿地表土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金波 宋长春 杨文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7-1402,共6页
湿地土壤及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产生、迁移与转化对湿地土壤碳通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沼泽湿地土壤DOC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对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表... 湿地土壤及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产生、迁移与转化对湿地土壤碳通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沼泽湿地土壤DOC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对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表土DOC含量为373.9~443.7 mg·kg-1,平均值为414.6 mg·kg-1,变异系数为7.7%(P<0.0001).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5月份表土DOC含量较高,6~7月份DOC含量下降,7月份达到最小值373.9 mg·kg-1;8-9月份表土DOC含量迅速增加,9月份达到最大值443.7mg·kg-1.表土DOC特定波长吸收值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280 nm波长吸收值(A280值)迅速增加,8~9月份达到最大值.A250/A365比值则明显的下降,9月份达到最小值,说明DOC结构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近期生物过程,如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消耗有机碳数量、植物光合产物(立枯物、根系分泌物)对DOC含量和组成结构季节动态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土壤中长期积累的有机质对其季节变化贡献很小.另外,温度和含水量通过影响的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DOC;降水的淋溶也对DOC动态有影响;冻融作用对春季DOC含量和组成结构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小叶章 季节动态 水溶性有机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55
12
作者 刘德燕 宋长春 +2 位作者 王丽 王丽丽 李英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525-3530,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在好气和淹水2个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气条件下,净氮输入量为1 mg.g-1(N1)的氮处理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D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在好气和淹水2个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气条件下,净氮输入量为1 mg.g-1(N1)的氮处理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D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净氮输入量为2和5 mg.g-1(N2、N3)时,土壤DOC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250.62 mg.kg-1)增加了187.22%和203.25%,并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淹水条件下,外源氮输入则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N1、N2、N3处理下土壤DOC含量分别比对照(642.52 mg.kg-1)降低了88.34%、82.69%、80.04%;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DOC含量与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39、0.843),由外源氮输入引起土壤DOC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伴随着沼泽湿地积水消退和外源氮输入的增多,将会加快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土壤DOC的淋失,造成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氮输入 土壤有机碳 矿化 DOC
原文传递
干旱区湿地多功能景观研究的意义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45
13
作者 周华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介绍多功能景观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湿地及其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特别是干旱区湿地和新疆湿地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干旱区湿地多功能景观研究的意义,提出了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并对其前景加以展望。
关键词 前景分析 湿地 景观生态学 干旱区 研究框架 新疆 展望 多功能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_4排放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王德宣 吕宪国 +3 位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高景福 杨福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6期877-880,共4页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海拔3400m,面积4038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2001年5~9月的非冰冻期,其主要沼泽类型木里苔草沼泽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0.51~8.20mg/(m2·h),平均值为2.87mg/(m2·h);乌拉苔草沼泽CH4排放...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海拔3400m,面积4038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2001年5~9月的非冰冻期,其主要沼泽类型木里苔草沼泽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0.51~8.20mg/(m2·h),平均值为2.87mg/(m2·h);乌拉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范围是0.36~10.04mg/(m2·h),平均值为4.51mg/(m2·h)。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沼泽类型之间CH4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季节变化上,没有明显的排放高峰。根据代表性观测点的CH4平均排放量、日数和沼泽总面积推算,非冰冻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的排放量为0.052T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沼泽湿地 若尔盖高原 气候变暖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蒸发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陈刚起 吕宪国 +1 位作者 杨青 王毅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0-226,共7页
据1990年和1991年两年实际观测资料可以看出,沼泽蒸发一般比水面蒸发大1~2倍,沼泽植物蒸腾在沼泽蒸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沼泽植被覆盖率越高,日蒸发量越大,植被覆盖率小于10%时,沼泽蒸发与水面蒸发相差不大。最后建立了沼泽蒸发统计模型。
关键词 沼泽 蒸发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比较 被引量:47
16
作者 吕铭志 盛连喜 张立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选择温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湿地、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湿地和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广州红树林湿地,对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红树林湿地在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方面都要高于泥炭沼泽... 选择温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湿地、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湿地和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广州红树林湿地,对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红树林湿地在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方面都要高于泥炭沼泽和苔藓泥炭沼泽。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的CH4和CO2排放通量有较大差异。在CO2排放通量方面,若尔盖高原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排放通量要高于红树林湿地;在CH4排放通量方面,三江平原湿地的CH4排放通量要大于若尔盖高原湿地和红树林湿地。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气候因素在大尺度上影响湿地的碳源、碳汇特征,而水文、植被类型和植株密度等亦是影响不同湿地类型碳源、碳汇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带 固碳 碳排放 高原湿地 沼泽湿地 红树林湿地
原文传递
基于RS、GIS技术的扎龙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韩敏 孙燕楠 +1 位作者 许士国 唐晓亮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9,i0008,共9页
本文以1986年、1999年、2002年的扎龙区域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分析了扎龙地区沼泽湿地16年的空间格局变化。选取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等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地区中沼泽湿地面积相对于... 本文以1986年、1999年、2002年的扎龙区域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分析了扎龙地区沼泽湿地16年的空间格局变化。选取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等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地区中沼泽湿地面积相对于总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扎龙区域沼泽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在加深,斑块形状变化不大,其质心位置向西北偏移,西北部的沼泽湿地不如东南部稳定,受到的人为影响更大。<正>本文以1986年、1999年、2002年的扎龙区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 术分析了扎龙地区沼泽湿地16年的空间格局变化。选取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等 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地区中沼泽湿地面积相对于总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 情况。结果表明扎龙区域沼泽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在加深,斑块形状变化不大,其质心位置向西北 偏移,西北部的沼泽湿地不如东南部稳定,受到的人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RS GIS
下载PDF
中国湿地简述 被引量:21
18
作者 燕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9-60,共2页
对中国湿地的分布、主要类型、湿地的资源特点、生态特点以及湿地在环境保护、调节气候、物质生产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 ,并简要分析了中国湿地的保护现状 ,对湿地的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生态保护 分布 类型 资源特点 中国 湿地
下载PDF
小兴安岭典型草丛沼泽湿地CO_2、CH_4和N_2O的排放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9
作者 牟长城 石兰英 孙晓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7-623,共7页
2007年6~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研究了小兴安岭典型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湿地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估算了CO2、CH4和N2O的生长季排放量,探讨了沼泽湿地碳与氮的源汇关系。结果表明... 2007年6~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研究了小兴安岭典型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湿地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估算了CO2、CH4和N2O的生长季排放量,探讨了沼泽湿地碳与氮的源汇关系。结果表明:草丛沼泽生长季节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占绝对优势(99.61%),CH4的排放量次之(0.39%),N2O的排放量最低(0.0007%),且为碳、氮的吸收汇(分别为固定量的53.93%和0.04%);CO2、CH4和N2O生长季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487.89、1.88和0.004mg·m–2·h–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CO2和N2O的最高排放量均出现在夏季(6月24日至8月14日和7月14日至8月14日),CH4的最高排放量出现在夏秋季(8月24日至9月24日),其中,CO2季节变化与空气温度和0~20cm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H4与空气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N2O与水位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沼泽 温室气体排放 小兴安岭
下载PDF
两个时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陈志科 吕宪国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8-14,共7页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选择1977年的Landsat MSS影像、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和研究区9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若尔盖高原1977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选择1977年的Landsat MSS影像、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和研究区9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若尔盖高原1977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景观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沼泽面积/沼泽化草甸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由1977年的1/3减少到2007年的1/7;2007年沼泽面积明显减少,其面积只占沼泽湿地总面积的13%;两个时期,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都集中连片分布,聚集度均高于90;与1977年相比,2007年沼泽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减少,景观类型趋于单一,而平均斑块面积和聚集度都在增加;研究区沼泽湿地90%以上分布在坡度小于5°的空间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的退化程度显著增高;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分布质心发生了一定的空间位移,沼泽质心向西南偏移了3.88km,沼泽化草甸质心向东北偏移了12.3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沼泽 沼泽化草甸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