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闪婚”与“跨省婚姻”:打工青年婚恋选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锋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4期52-57,共6页
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打工青年的"闪婚"与"跨省婚姻"两种婚恋模式的现状、发展、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并从婚恋选择中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对两种婚姻模式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闪婚与跨省婚姻作为中... 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打工青年的"闪婚"与"跨省婚姻"两种婚恋模式的现状、发展、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并从婚恋选择中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对两种婚姻模式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闪婚与跨省婚姻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选择的婚恋模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两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差异也有共性。而从其发生机制来说,闪婚与跨省婚姻都彰显了打工青年面临的结构性婚姻选择困境,以及代际之间、性别之间对于婚姻意义中的情感性与功能性的偏重有所差异。婚姻中的情感性与功能性的权衡型塑了打工青年在"闪婚"与"跨省婚姻"之间选择的钟摆现象。当下,应当重塑婚姻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情感性与功能性的双重价值意义,对打工青年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减少这两种婚恋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婚 跨省婚姻 婚恋观念 情感性 功能性
下载PDF
从《董西厢》看女真婚俗对金代婚姻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代霞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82,共5页
伴随着女真族入主中原,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民族迁徙,与此同时,各民族文化之间出现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北方少数民族婚俗对中原汉族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西厢记诸宫调》可以看到,中原汉... 伴随着女真族入主中原,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民族迁徙,与此同时,各民族文化之间出现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北方少数民族婚俗对中原汉族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西厢记诸宫调》可以看到,中原汉族的婚姻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婚恋活动中,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出现,主动性有所增强,贞节观念明显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女真 婚俗 西厢记诸宫调 婚姻观念
下载PDF
婚姻策略视角下城市白领青年的择偶观念研究——以Y相亲角为例
3
作者 班涛 徐睿可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24,共12页
近年来,以城市公园相亲角为表征的城市白领青年的择偶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以往针对白领青年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阶层认同与生活方式,较少讨论其婚姻、家庭方面的群体特征。通过对H市X公园Y相亲角的实地研究发现,城市白领青年呈现出... 近年来,以城市公园相亲角为表征的城市白领青年的择偶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以往针对白领青年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阶层认同与生活方式,较少讨论其婚姻、家庭方面的群体特征。通过对H市X公园Y相亲角的实地研究发现,城市白领青年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择偶类型,即“强感觉—弱匹配”型、“弱感觉—强匹配”型以及“强感觉—强匹配”型。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白领青年的择偶偏好集中于“强感觉—强匹配”型,并从中产生了新的集体婚配策略,可被概述为“理性化爱情”与“精细化亲密”,即将社会理性与个人感性结合到一个“共同体”中,追求特定时间与状态下的“完美配偶”。这一婚姻策略与白领青年群体所处的关系场域和所具有的习性特征密切相关。计划生育背景下“4+2+1”家庭倒三角中的塔尖位置是其生活的主要场域结构,产生了较重的代际期望与同辈压力;家庭现代化思想的浸染又为其择偶观念增添了一定的开放性与独立性。白领青年在矛盾的场域结构中产生了复杂的习性,形成相应的婚姻策略并应用于婚恋实践之中。研究表明,城市白领青年的婚姻策略将带来深刻社会影响,重构新的群体场域。一方面,婚姻缔结难度提升,家庭组建时间推迟,影响城市社会人口再生产进程;另一方面,个体化程度加剧,个体化趋势将会进一步侵入到家庭这一最小社会基本单位中,反作用于家庭现代化进程。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其一,政府应为其提供开放的、定期的交友空间与平台;其二,应鼓励婚恋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明性、婚恋观念的多元性与异质性;其三,应降低城市青年的婚恋成本,如减轻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的相应负担,为其能够自主自由择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亲角 白领青年 婚姻策略 婚姻市场 择偶观念 婚姻观念
下载PDF
观念与时机的错配:农村“无缘型”光棍的生成机制——基于黔中L村的实地调查
4
作者 张富富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对黔中L村的实地调查发现,个人及其家庭条件皆不差的“无缘型”光棍已成为当地光棍的一个重要类型。“无缘型”光棍是社会结构和个体能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村社会的“个体化”转向与“离村进城”的生命事件形塑了“无缘型”光棍早期... 对黔中L村的实地调查发现,个人及其家庭条件皆不差的“无缘型”光棍已成为当地光棍的一个重要类型。“无缘型”光棍是社会结构和个体能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村社会的“个体化”转向与“离村进城”的生命事件形塑了“无缘型”光棍早期“个人本位”倾向的婚姻观念,因为处于适宜婚配的社会性时间,所以他们大多拥有过婚配机会,却因为“不想结”而没有选择走入婚姻;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在外部的婚配压力和自我的内在反思推动下,普遍发生了婚姻观念的“家本位”转向,对婚配态度转变为“想结婚”,但因为已经偏离了适宜婚配的社会性时间,不得不面对“结不了”的婚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缘型”光棍 个体化 婚姻观念 生命历程 婚配机会
下载PDF
新中国新式婚姻制度的初步确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维芳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0,126,共7页
新中国建立后,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既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改造的过程,也反映了历史文化习俗的变迁。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从国家法律层面迈出了婚姻制度弃旧立新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 新中国建立后,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既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改造的过程,也反映了历史文化习俗的变迁。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从国家法律层面迈出了婚姻制度弃旧立新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男女平等观念、择偶观念的变化及其对旧式婚恋观念的批判,为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扫清了思想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婚姻制度 经济基础 思想观念
原文传递
政治联姻:春秋时期“淫风流行”之社会原因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薛立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春秋时期伴随着周王室的衰微,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周礼"遭到全面挑战,人们往往用"礼崩乐坏"来形容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同样,在当时社会的婚姻生活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毛诗序》往往用"淫... 春秋时期伴随着周王室的衰微,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周礼"遭到全面挑战,人们往往用"礼崩乐坏"来形容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同样,在当时社会的婚姻生活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毛诗序》往往用"淫风流行"来形容这一社会风气。目前学界对于春秋时期出现的"淫风流行"现象关注较多,然而关于"淫风流行"的社会原因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或简单地归结为当时尚处于婚姻礼制的早期阶段,或笼统地认为是社会变革的影响。事实上,春秋时期之所以出现"淫风流行"的现象,有着深刻而具体的社会原因。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当时邦国关系瞬息万变,传统的政治联姻所强调的"信"德逐渐被"利"所取代,人们的婚姻观念与贞节观念也因此逐渐淡漠。此外,周代礼制自身的弊端也是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风流行” 政治联姻 贞节观念 礼制
下载PDF
美国对同性婚恋立法的概况及启示——兼谈我国未来对同性婚恋立法的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东平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16,共6页
美国从建国到现在对同性婚恋的立法态度经过否认、宽容和对话的三个阶段。这种立法的过程和趋势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民主与平等不是上帝的自然垂青,而是靠广大的公民不断争取所得;自由与平等来之不易,法的应然到实然更加不易;一个社会文... 美国从建国到现在对同性婚恋的立法态度经过否认、宽容和对话的三个阶段。这种立法的过程和趋势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民主与平等不是上帝的自然垂青,而是靠广大的公民不断争取所得;自由与平等来之不易,法的应然到实然更加不易;一个社会文化核心制度的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循序渐进等。中国未来对同性婚恋的立法思路可以设定为三个阶段,亦即制定《同性恋者权益保护法》、制定同性伴侣的行政法规、把同性婚姻写入婚姻法明确同性婚姻享有与异性婚姻完全相同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婚恋 立法 启示 思路
下载PDF
城市社区干预婚姻家庭问题调查分析
8
作者 汪洁 丁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4-97,共4页
与目前正在发生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相适应 ,我国城市居民也在逐步完成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化 ,社区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 。
关键词 婚姻家庭 社区干预 观念 需求
下载PDF
情的突显与缺失——《女才子书》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塑造分析
9
作者 李艳霞 艾学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女才子书》在思想内容上以“情”为主题,体现出作者进步的婚恋观和妇女观;而在人物塑造上,《女才子书》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物概念化的倾向。这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方法有关。
关键词 才情 婚姻观 妇女观 情理 概念化
下载PDF
宋初名臣马亮的仕宦与婚姻观
10
作者 徐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27,共4页
宋初名臣马亮吏能与经术之学相结合的为政风格,使他成为宋初地方官的杰出代表。马亮长期在地方任职,善于处理政事、清理狱讼,并采取措施惠政于民,变革陋习,维护地方社会的安定。而仕途上的稳步升迁也使马亮的婚姻观既有一般官僚家庭重... 宋初名臣马亮吏能与经术之学相结合的为政风格,使他成为宋初地方官的杰出代表。马亮长期在地方任职,善于处理政事、清理狱讼,并采取措施惠政于民,变革陋习,维护地方社会的安定。而仕途上的稳步升迁也使马亮的婚姻观既有一般官僚家庭重官宦、崇进士的特征,亦有讲求仁义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亮 仕宦 婚姻观
下载PDF
秦汉时期婚姻道德生活刍论
11
作者 王渭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3-36,45,共5页
秦汉时期固然是奠定中国两千年封建道德基础的重要时期,但在婚姻道德生活领域,却存在着与伦理思想史著作不同的另一番情形:即一方面仍保持着先秦的开放遗风,夫妻关系具有相对的平等性,贞节观念较后世为淡;另一方面新的封建道德却在逐渐... 秦汉时期固然是奠定中国两千年封建道德基础的重要时期,但在婚姻道德生活领域,却存在着与伦理思想史著作不同的另一番情形:即一方面仍保持着先秦的开放遗风,夫妻关系具有相对的平等性,贞节观念较后世为淡;另一方面新的封建道德却在逐渐确立,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婚姻道德生活在中国道德生活史上处于继往开来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婚姻 道德生活 男尊女卑 贞节观念
下载PDF
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法理思考与立法建议 被引量:38
12
作者 龙翼飞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53,共15页
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基本立法思路是,高度重视亿万人民群众对婚姻家庭和谐幸福的根本利益需求,高度重视婚姻家庭关系的人伦本质和人文关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坚持大民法的理念,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法的法理思想... 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基本立法思路是,高度重视亿万人民群众对婚姻家庭和谐幸福的根本利益需求,高度重视婚姻家庭关系的人伦本质和人文关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坚持大民法的理念,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法的法理思想,实现民法的立法目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应秉持的法理思想包括人权平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人亲和谐、人际诚信、人性友善、人财共济、人伦正义、人本秩序、人文关怀,这些法理思想又体现在由核心法理、基本法理、具体法理和法律规范构成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之中。在完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时,应当严格遵循其基本立法思路,在其基本法理思想的指导下,修改或增设若干一般规定或具体章节,唯有如此,才能精益求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它的美好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法理思想 完善建议
原文传递
儒学伦理思想与中国古代婚姻观念流变之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丛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先秦时期,处于初创阶段的孔门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还不突出,女性在婚姻中还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并在恋爱中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秦汉至隋唐,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日渐强化,反映在婚姻问题上除了强调在婚姻家庭中丈夫拥有... 先秦时期,处于初创阶段的孔门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还不突出,女性在婚姻中还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并在恋爱中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秦汉至隋唐,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日渐强化,反映在婚姻问题上除了强调在婚姻家庭中丈夫拥有对妻子的统治权以外,还要求显示婚姻双方各自家庭社会地位、身份的门第的等同。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妇女守节,并形成相关制度,从而使片面要求妇女守节的风气愈演愈烈,贞操观比较典型地暴露了儒学伦理思想落后腐朽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伦理思想 古代婚姻观念 流变
下载PDF
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社会性别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黎 李明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16,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姻家庭立法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各具独特的立法理念,以社会性别的视角观之,1950年婚姻法体现了明显的社会性别建构踪迹,是我国男女平等立法的重要典范;1980年婚姻法在立法策略上趋于性别中立;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则融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姻家庭立法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各具独特的立法理念,以社会性别的视角观之,1950年婚姻法体现了明显的社会性别建构踪迹,是我国男女平等立法的重要典范;1980年婚姻法在立法策略上趋于性别中立;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则融入民法的基本价值,赋予实现性别平等以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立法 立法理念 社会性别分析
下载PDF
婚姻观念研究述评及其女性学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静雅 刘美杉 王中婷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7-54,共8页
通过对婚姻观念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系统梳理了婚姻观念研究中最常涉及的择偶观、婚恋观和离婚观三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着重从女性学学科立场出发,对择偶梯度理论和社... 通过对婚姻观念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系统梳理了婚姻观念研究中最常涉及的择偶观、婚恋观和离婚观三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着重从女性学学科立场出发,对择偶梯度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等婚姻动因解释性理论及现存离婚观念进行了学术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女性学视角下婚姻观念的研究展望与建议,即婚姻观念研究应坚持批判性地揭示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性别制度,推动性别平等婚姻观念的理论构建;同时要打破私领域与公领域二元对立思维,聚焦于个人经历与公共问题的关系互构,注重时间—历史维度和空间—关系维度的婚姻观念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观念 择偶观 婚恋观 离婚观 女性学批判
下载PDF
谈“婚”论“嫁”
16
作者 胡邦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本文主要从汉字“婚”与“嫁”的结构形体的演变,去探讨“婚”与“嫁”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从而反映人们婚嫁观念变化。
关键词 结构形体 文化意义 婚嫁观念
原文传递
浅析伪满时期东北地区妇女婚恋观念的变异
17
作者 杨新柳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7X期195-196,共2页
伪满洲国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的确立,它扰乱了原本缓慢发展的东北妇女解放进程,导致原本良性发展的妇女观念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显著地表现在婚恋观念上,并主要体现为糅合了殖民性在其中的向封建传统礼教的回... 伪满洲国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的确立,它扰乱了原本缓慢发展的东北妇女解放进程,导致原本良性发展的妇女观念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显著地表现在婚恋观念上,并主要体现为糅合了殖民性在其中的向封建传统礼教的回归。其产生与当时日伪当局的统治政策和手段密不可分。对变异的阐释和对变异原因的探讨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 东北 妇女 婚恋观念 王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