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报道应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离子微探针(SH R IM PⅡ)定年方法,对采自三峡地区黄陵背斜西翼湖北省秭归县九曲脑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和陡山沱组底部的凝灰岩锆石进行的U -Pb定年研究。分析结果,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的凝灰...首次报道应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离子微探针(SH R IM PⅡ)定年方法,对采自三峡地区黄陵背斜西翼湖北省秭归县九曲脑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和陡山沱组底部的凝灰岩锆石进行的U -Pb定年研究。分析结果,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的凝灰岩锆石测点形成2组,较年轻的一组由16个测点组成,舍去偏离较大的1个点,给出的206Pb /238U 比值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49.9M a±6.1M a(M SW D =1.48),代表该层位的实际年龄并限定了庙河生物群的最小年龄。采自陡山沱组底部的另一样品测点同样分为2组:一组由3个点组成,给出784M a±15M a(M SW D =0.05)的继承年龄值;另一组由15个测点组成,给出206Pb/238U比值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28.3M a±5.8M a(M SW D =0.86)。这一定年结果是目前中国震旦(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底部首次获得的SH R IM P锆石U -Pb年龄。采样点紧邻作为震旦系底界的“盖帽碳酸盐岩”之上,基本可以限定震旦系的底界年龄。该结果与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国际地层表》中埃迪卡拉系(Ediacaran)的底界年龄630M a非常接近,表明中国修订后的震旦系/南华系界线年龄应为630M a左右。展开更多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代表地球经历的极端气候条件,对其后的大气和海洋氧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真核生物的演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同冰期化学沉积岩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对冰期海洋环境的了解。笔者等在贵州松桃地区一...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代表地球经历的极端气候条件,对其后的大气和海洋氧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真核生物的演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同冰期化学沉积岩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对冰期海洋环境的了解。笔者等在贵州松桃地区一钻孔岩芯南华系南沱组中采集到一套同冰期白云岩,为南沱冰期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岩芯中白云岩层位于南沱组下部,夹持于两套杂砾岩、粉砂质泥岩组合中间,厚度1.61 m。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岩性为微晶白云岩。采用Delta V Advantage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测定结果为:δ^18OV-PDB在-16.97‰^-8.37‰之间,δ^13CV-PDB在-9.68‰^-8.42‰之间,与冰期前后碳同位素组成对比,δ^13CV-PDB具显著低负值特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样品中铁、锰含量很高,铁含量的平均值约为92867×10^-6,锰含量的平均值约为10644×10^-6;Mn/Sr值较大,平均值约为26.89。综合碳、氧同位素的相关性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南沱组同冰期白云岩碳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的沉积记录。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沱组白云岩的出现反映了南沱冰期海洋中存在着开放的水体,这些开放水体为此时真核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②南沱冰期海洋处于富铁缺氧的环境,白云岩中碳同位素低负值主要是甲烷厌氧氧化的结果。③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冰期海洋中较高比例的有机质埋藏和极其有限的大气-海洋气体交换导致了大气中氧浓度的升高。展开更多
基金This study is supported by Project 200213000042of C hina G eological SurveyN ational N atural Science Form ation of C hinagrant 40272015and Project 20000077700of the State Plan for D evelopm ent of Basic R esearch in K ey Areas.
文摘首次报道应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离子微探针(SH R IM PⅡ)定年方法,对采自三峡地区黄陵背斜西翼湖北省秭归县九曲脑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和陡山沱组底部的凝灰岩锆石进行的U -Pb定年研究。分析结果,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的凝灰岩锆石测点形成2组,较年轻的一组由16个测点组成,舍去偏离较大的1个点,给出的206Pb /238U 比值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49.9M a±6.1M a(M SW D =1.48),代表该层位的实际年龄并限定了庙河生物群的最小年龄。采自陡山沱组底部的另一样品测点同样分为2组:一组由3个点组成,给出784M a±15M a(M SW D =0.05)的继承年龄值;另一组由15个测点组成,给出206Pb/238U比值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28.3M a±5.8M a(M SW D =0.86)。这一定年结果是目前中国震旦(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底部首次获得的SH R IM P锆石U -Pb年龄。采样点紧邻作为震旦系底界的“盖帽碳酸盐岩”之上,基本可以限定震旦系的底界年龄。该结果与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国际地层表》中埃迪卡拉系(Ediacaran)的底界年龄630M a非常接近,表明中国修订后的震旦系/南华系界线年龄应为630M a左右。
文摘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代表地球经历的极端气候条件,对其后的大气和海洋氧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真核生物的演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同冰期化学沉积岩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对冰期海洋环境的了解。笔者等在贵州松桃地区一钻孔岩芯南华系南沱组中采集到一套同冰期白云岩,为南沱冰期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岩芯中白云岩层位于南沱组下部,夹持于两套杂砾岩、粉砂质泥岩组合中间,厚度1.61 m。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岩性为微晶白云岩。采用Delta V Advantage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测定结果为:δ^18OV-PDB在-16.97‰^-8.37‰之间,δ^13CV-PDB在-9.68‰^-8.42‰之间,与冰期前后碳同位素组成对比,δ^13CV-PDB具显著低负值特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样品中铁、锰含量很高,铁含量的平均值约为92867×10^-6,锰含量的平均值约为10644×10^-6;Mn/Sr值较大,平均值约为26.89。综合碳、氧同位素的相关性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南沱组同冰期白云岩碳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的沉积记录。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沱组白云岩的出现反映了南沱冰期海洋中存在着开放的水体,这些开放水体为此时真核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②南沱冰期海洋处于富铁缺氧的环境,白云岩中碳同位素低负值主要是甲烷厌氧氧化的结果。③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冰期海洋中较高比例的有机质埋藏和极其有限的大气-海洋气体交换导致了大气中氧浓度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