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黄、渤海、辽宁近海地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书锦 胡江春 +3 位作者 薛德林 马成新 谢秋宏 刘全永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对 1 2个地区 1 2 8个定位点及 5种海洋生物有机体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 ,共分离得到1 1 1 1 8株放线菌、560 8株海洋细菌、50 8株海洋真菌。鉴定结果表明 :海洋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为主 ,占海洋放线菌总数的 95% ;海洋细菌中以弧菌属为主 ... 对 1 2个地区 1 2 8个定位点及 5种海洋生物有机体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 ,共分离得到1 1 1 1 8株放线菌、560 8株海洋细菌、50 8株海洋真菌。鉴定结果表明 :海洋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为主 ,占海洋放线菌总数的 95% ;海洋细菌中以弧菌属为主 ,占海洋细菌总数的 90 %以上 ;海洋真菌中以青霉菌属为主 ,占海洋真菌总数的 70 %以上。在有关样品中多株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对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杀灭作用 ;多株有抗癌、抗辐射、提高免疫力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 ;有的能产生蛋白酶或 E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资源 生理活性物质 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 黄海 渤海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志鸿 程力 牟海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99-103,共5页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活性物质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邹艳丽 孙谧 王跃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0-424,共5页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CM_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_10 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溶菌酶,纯化倍数为34 7,活力回收为2 4 1%。对纯化溶菌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分子量约为39kD ,对溶壁微球菌的最适作用温...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CM_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_10 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溶菌酶,纯化倍数为34 7,活力回收为2 4 1%。对纯化溶菌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分子量约为39kD ,对溶壁微球菌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作用pH为8 0 ,在5 0℃以下和pH 5 0~10 0之间都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常见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广谱杀菌,对多种致病菌也有较强的溶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溶菌酶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研究现状与态势 被引量:31
4
作者 马丽丽 田新朋 +2 位作者 李桂菊 赵晏强 殷建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6,共13页
海洋微生物因长期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特殊的代谢途径,从而产生大量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使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成为海洋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视角,从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天然产物研... 海洋微生物因长期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特殊的代谢途径,从而产生大量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使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成为海洋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视角,从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人工合成、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估以及成药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了当前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状况和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天然产物 海洋药物 生物合成 生物活性评估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低温碱性脂肪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董宏伟 孙谧 +1 位作者 王跃军 于建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6-383,共8页
以海洋微生物通过发酵制备的脂肪酶为材料 ,对该酶的分离纯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脂肪酶纯化中 ,采用氯仿萃取、中空纤维柱超滤及CM 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技术对发酵制备的脂肪酶进行了纯化 ,结果得到达到电泳纯的脂... 以海洋微生物通过发酵制备的脂肪酶为材料 ,对该酶的分离纯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脂肪酶纯化中 ,采用氯仿萃取、中空纤维柱超滤及CM 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技术对发酵制备的脂肪酶进行了纯化 ,结果得到达到电泳纯的脂肪酶。在脂肪酶理化性质研究中 ,采用SDS PAGE电泳对该脂肪酶分子量进行测定 ,并在实验中以橄榄油为底物采用脂肪酶酸碱滴定测活法 ,对脂肪酶的最适水解条件、各种因素对脂肪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该脂肪酶分子量为 ( 38 0± 1 )kD ,最适水解温度为 35℃ ,最适pH为 8 5 ,为一低温碱性脂肪酶。该脂肪酶可在 35℃以下、pH =4 0— 9 0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与常见金属离子、化学试剂等的配伍性较好 ,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盐及抗氧化性能。研究中还以p NPL(月桂酸对硝基苯酚酯 )为底物采用脂肪酶化学发光测活法 ,对脂肪酶进行了酶促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脂肪酶在最适条件下Km 值为 7 80 5 μmol/L ,Vmax为 1 2 385mmol/ (L·min)。通过对Zn2 +抑制脂肪酶水解活性的研究 ,发现Zn2 +对脂肪酶具有可逆抑制作用 ,从而筛选到该脂肪酶的可逆抑制剂Zn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低温碱性脂肪酶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土壤退化的原因与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辉 宋琳 +1 位作者 陈晓琳 李鹏程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7-161,共15页
土壤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土壤退化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营养元素失衡、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如何解决土壤退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利用海洋... 土壤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土壤退化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营养元素失衡、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如何解决土壤退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利用海洋丰富的生物资源修复土壤退化越来越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土壤退化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海洋中的微生物、海藻、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用于土壤修复中的研究报道,重在概括海洋生物资源在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旨在为海洋生物资源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壤酸化 土壤板结 土壤重金属污染 海洋微生物 海洋藻类 壳聚糖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中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秀春 郑立 +2 位作者 周文辉 田黎 王小如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96-1603,共8页
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环二肽,因其骨架具有稳定的六元环结构,且有两个氢键给体和两个氢键受体,使得DKPs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在药物化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药效团。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一系... 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环二肽,因其骨架具有稳定的六元环结构,且有两个氢键给体和两个氢键受体,使得DKPs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在药物化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药效团。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一系列环二肽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其功能不局限于抗菌、细胞毒活性等方面,在群体感应调控机制中也充当着信号分子的重要角色,已成为化学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在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酮哌嗪类化合物 海洋微生物 海绵共栖细菌 群体感应
原文传递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姗姗 王长云 +1 位作者 魏晓蕾 李亮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源于海洋特殊环境,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展望了研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胞外多糖 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Biogenic production of DMSP and its degradation to DMS—their roles in the global sulfur cycle 被引量:17
9
作者 Xiao-Hua Zhang Ji Liu +4 位作者 Jingli Liu Guipeng Yang Chun-Xu Xue Andrew R. J. Curson Jonathan D. Todd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296-1319,共24页
Dimethyl sulfide(DMS) is the most abundant form of volatile sulfur in Earth’s oceans, and is mainly produced by the enzymatic clevage of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 DMS and DMSP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riving ... Dimethyl sulfide(DMS) is the most abundant form of volatile sulfur in Earth’s oceans, and is mainly produced by the enzymatic clevage of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 DMS and DMSP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riving the global sulfur cycle and may affect climate. DMSP is proposed to serve as an osmolyte, a grazing deterrent, a signaling molecule, an antioxidant, a cryoprotectant and/or as a sink for excess sulfur. It was long believed that only marine eukaryotes such as phytoplankton produce DMSP. However, we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marin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can also produce DMSP, making them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source of DMSP. At present, one prokaryotic and two eukaryotic DMSP synthesis enzymes have been identified.Marin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re likely the major degraders of DMSP, using two known pathways: demethylation and cleavage.Many phytoplankton and some fungi can also cleave DMSP. So far seven different prokaryotic and one eukaryotic DMSP lyas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MSP and DMS, the known genes for biosynthesis and cleavage of DMSP, 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se important organosulfur molecules, which will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DMSP and DMS production and their roles i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microorganism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 dimethyl sulfide (DMS) DMSP biosynthesis DMSP CLEAVAGE
原文传递
海洋微塑料污染与塑料降解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邵宗泽 董纯明 +1 位作者 郭文斌 骆祝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0-501,共12页
塑料垃圾在近海、大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广泛存在,并不断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从环境生态和塑料降解微生物两个角度回顾了近几年相关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海洋塑料特别是海洋微塑... 塑料垃圾在近海、大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广泛存在,并不断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从环境生态和塑料降解微生物两个角度回顾了近几年相关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海洋塑料特别是海洋微塑料在近海与深海等环境中的分布与丰度,以及近海、大洋等环境中降解菌多样性及其降解机制。总体而言,微塑料广泛分布在多种海洋环境,特别是在河口和近海的海水和沉积物,近岸沙滩,以及大洋环流中心;目前已报道的塑料降解菌及其降解酶主要来自陆地土壤和塑料垃圾处理环境,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降解菌和降解酶的研究最为深入。当前,中国科学家已在近海、大洋深海(深渊)以及极地等大洋环境中,开展了微塑料分布特征和丰度调查,并在生态危害方面开展了研究,但在海洋塑料降解微生物方面还鲜有报道。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最终归宿以及微生物在塑料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亟待评估,建议在大洋深海科考中整体布局、联合开展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微塑料 深海归宿 生态危害 生物降解 海洋微生物
下载PDF
具有杀虫活性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济宁 余向阳 +3 位作者 张存政 洪葵 彭正强 刘贤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以棉铃虫(H.armigera)为初筛试虫,采用常规浸虫和微型筛选法测定采自中国海域的908株海洋微生物的杀虫活性,获得了14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在初筛中具有高杀虫活性的JAAS01菌株浓缩发酵液对棉铃虫、菜青虫(P.linnaeus)、粘...  以棉铃虫(H.armigera)为初筛试虫,采用常规浸虫和微型筛选法测定采自中国海域的908株海洋微生物的杀虫活性,获得了14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在初筛中具有高杀虫活性的JAAS01菌株浓缩发酵液对棉铃虫、菜青虫(P.linnaeus)、粘虫(L.separata)、小菜蛾(P.xylostella)和菜缢管蚜(R.pseudobrassicae)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JAAS01菌株浓缩发酵液对粘虫的杀虫活性最高,达94 36%,对菜青虫和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中等,而对菜缢管蚜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低。研究结果显示,从海洋微生物中可筛选出对农业害虫具有杀虫活性的新型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活性 海洋微生物 常规浸虫法 微型筛选法 杀虫剂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在海洋深水环境中的局部腐蚀规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殿宇 王毛毛 +5 位作者 张亮 李大朋 常炜 王修云 王润 张雷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316L不锈钢在海洋深水环境中的局部腐蚀规律。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在南海170 m水深位置开展316L不锈钢腐蚀模拟实验,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测试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浸泡7天时,316L不... 目的研究316L不锈钢在海洋深水环境中的局部腐蚀规律。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在南海170 m水深位置开展316L不锈钢腐蚀模拟实验,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测试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浸泡7天时,316L不锈钢表面发生局部腐蚀,但微生物吸附会形成保护性的微生物膜,引起其自腐蚀及击穿电位正移,耐点蚀性能会升高。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试样表面吸附的微生物膜性质发生变化,导致钝化膜在微生物与Cl-的作用下破裂,自腐蚀电位及击穿电位负移,耐点蚀性能下降。结论 316L不锈钢在海洋深水环境中的耐点蚀性能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先降低而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海洋深水环境 生物膜 点腐蚀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及其降解机理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秋 张耀尹 +2 位作者 曹雪洁 郭浩 于基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核心技术。对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即细菌、蓝藻、真菌以及藻类进行了总结,对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途径与降解机理进行了综述。微生物降解烷烃的过程包括末... 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核心技术。对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即细菌、蓝藻、真菌以及藻类进行了总结,对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途径与降解机理进行了综述。微生物降解烷烃的过程包括末端氧化、烷基氢过氧化物以及环己烷降解3种形式。微生物对芳香烃的降解是通过芳香烃被氧化酶氧化导致苯环开环来实现的。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在单加氧酶或双加氧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被分解。并对影响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因素包括温度、营养物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 海洋微生物 机理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幸 吴文惠 +2 位作者 陈志华 张洁 包斌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20,共12页
本文归纳了21世纪以来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抗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症和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微生物和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安鑫龙 周启星 邢光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海洋污染治理 生物修复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海洋碳汇作用机理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静 温国义 +1 位作者 杨晓飞 李修任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12期11-15,共5页
为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提高对海洋碳汇的科学认知,文章介绍海洋碳汇及其碳循环模式,分析海洋碳汇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碳分为黑碳、褐碳、绿碳和蓝碳4种类型,其中蓝碳即海洋碳汇,即通过海洋固定和储存二氧化碳,是... 为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提高对海洋碳汇的科学认知,文章介绍海洋碳汇及其碳循环模式,分析海洋碳汇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碳分为黑碳、褐碳、绿碳和蓝碳4种类型,其中蓝碳即海洋碳汇,即通过海洋固定和储存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机制;海洋碳汇由溶解度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泵3种碳泵共同完成,其中依赖海洋微生物的微型生物泵储碳效率最高;海洋碳汇正面临生境基础退化和海洋酸化加剧的问题,未来应针对问题加强政策性管理和保护以及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碳循环 碳泵 海洋微生物 海洋酸化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和真菌野生株及其突变株的分离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筛选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玉雯 崔承彬 韩小贤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从海泥样品中分离培养并筛选获取野生型与突变型药源微生物抗肿瘤活性菌株。方法: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野生菌株;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筛选获得抗生素抗性突变株;用K562细胞,采用MTT法测试发酵样品的抗肿瘤活... 目的:从海泥样品中分离培养并筛选获取野生型与突变型药源微生物抗肿瘤活性菌株。方法: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野生菌株;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筛选获得抗生素抗性突变株;用K562细胞,采用MTT法测试发酵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天津塘沽驴驹河渤海湾潮间带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放线菌126株、真菌29株,其中,在1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大于20%的放线菌17株、真菌3株,在10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小于5.5%的无活性放线菌19株。以10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为4.8%的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L8-5x为原始菌,经抗性筛选获得链霉素抗性突变株78株,其中在1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大于25%的活性突变株2株。结论:所获野生型与突变型抗肿瘤活性菌株为后续新药筛选提供了药源微生物活性菌株。由无活性菌株转化获取活性突变株的研究结果表明,已分离得到的大量无活性菌株也是可转化获取药源活性突变株的很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微生物 放线菌 真菌 分离培养 链霉素抗性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海洋微生物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琪 王静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极端环境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群体感应与群体感应淬灭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岩 于雅萌 +1 位作者 张静静 张晓华 《生物资源》 CAS 2017年第6期413-422,共10页
群体感应与感应淬灭在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群体感应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赋予细菌有益或有害的特性,这些特性与人类健康、农业及水产养殖等领域密切相关。群体感应现象首先发现于海洋环境,近几年海洋采样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海洋微生... 群体感应与感应淬灭在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群体感应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赋予细菌有益或有害的特性,这些特性与人类健康、农业及水产养殖等领域密切相关。群体感应现象首先发现于海洋环境,近几年海洋采样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海洋微生物的群体感应与淬灭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对细菌及典型真菌的群体感应作用机制、信号分子的多样性以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对群体感应淬灭的机制与意义、淬灭因子多样性以及相关酶资源的发掘也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淬灭 海洋微生物
原文传递
舟山地区嗜盐菌的分离和产胞外多糖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旭华 王勇 吴敏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5-339,共5页
对浙江舟山地区近海和盐田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从11份泥样和16份水样中共分离纯化120株嗜盐菌,其中多数为中度嗜盐菌或耐盐菌,颜色以白色为主,其次是红色和黄色,细胞形态多为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阴性菌株占81.6%.研究表明,嗜盐菌在该地区... 对浙江舟山地区近海和盐田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从11份泥样和16份水样中共分离纯化120株嗜盐菌,其中多数为中度嗜盐菌或耐盐菌,颜色以白色为主,其次是红色和黄色,细胞形态多为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阴性菌株占81.6%.研究表明,嗜盐菌在该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一定的多样性.以分离菌株为材料筛选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发现19株能产生胞外多糖,其中菌株HS239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菌 舟山地区 胞外多糖 海洋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