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第三系海相烃源岩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友川 邓运华 +2 位作者 张功成 傅宁 孙玉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25,共7页
孢粉组合及有机质组成等分析表明,南海北部第三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其形成与河流—三角洲和海岸平原等利于陆生高等植物发育的环境密切相关。平面上,盆地或凹陷边缘发育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而盆地或凹... 孢粉组合及有机质组成等分析表明,南海北部第三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其形成与河流—三角洲和海岸平原等利于陆生高等植物发育的环境密切相关。平面上,盆地或凹陷边缘发育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而盆地或凹陷沉积中心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海侵体系域能够形成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保存及海相烃源岩的发育。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已发现的原油明显存在珠海组海相烃源岩的贡献,海相烃源岩可能是南海北部深水区外围盆地的主要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第三系 海相烃源岩 深水区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东北地区油气勘查的一个新层系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成文 马志红 +1 位作者 孙跃武 刘立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中国东北地区是佳—蒙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属于大陆边缘沉积,发育了巨厚的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潜在的烃源岩),主体未遭受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有些层位见有油气显示。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可能具有较大的... 中国东北地区是佳—蒙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属于大陆边缘沉积,发育了巨厚的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潜在的烃源岩),主体未遭受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有些层位见有油气显示。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可能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东北地区油气勘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海相地层 油气勘查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南方海相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的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戴宗林 《海相油气地质》 1997年第4期20-29,共10页
南方海相中—古生界主要生油层系的分布,受两次大规模海进和频繁的海进海退所控制,两次大规模的构造事件和后期强烈的改造形成了多种圈闭条件。根据层序划分、生储盖配置、主要含油气层,南方纵向上可划分为 Z_2—∈_1、O-3—S_1、D_2—... 南方海相中—古生界主要生油层系的分布,受两次大规模海进和频繁的海进海退所控制,两次大规模的构造事件和后期强烈的改造形成了多种圈闭条件。根据层序划分、生储盖配置、主要含油气层,南方纵向上可划分为 Z_2—∈_1、O-3—S_1、D_2—C_1、P_1和 P_2—T_1五个含油气系统;横向划分为八个含油气远景区,即“华北”、中—下扬子、湘中—浙西、黔中北—湘鄂西、川东—滇东、南盘江地区、浙闽粤东部、三江地区。共评价38个地区,其中,上古生界Ⅰ、Ⅱ类地区有19个,下古生界Ⅰ、Ⅱ类地区有8个。勘探选区应“抓两头、占两厢”,即以江南隆起为核心,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为上、下扬子北部和江南隆起北侧;上古生界勘探重点为上、下扬子及江南隆起南北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勘探方向 海相沉积 油气藏
下载PDF
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为什么久攻不下?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增昭 鲍志东 +1 位作者 杨玉卿 金振奎 《海相油气地质》 1997年第4期4-7,共4页
中国南方从震旦纪到三叠纪8个地质时代海相地层厚度巨大,具有很大的生烃能力。然而除四川地区之外,至今油气勘探尚无重大突破。积十二年对南方5个地质时代海相地层基础地质研究及制图的经验,认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久攻不下的原因是:(1)... 中国南方从震旦纪到三叠纪8个地质时代海相地层厚度巨大,具有很大的生烃能力。然而除四川地区之外,至今油气勘探尚无重大突破。积十二年对南方5个地质时代海相地层基础地质研究及制图的经验,认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久攻不下的原因是:(1)对整个南方还缺乏全面的、历史的、整体的和深刻的认识;(2)还不善于用什么方法或顺序去认识它。建议重视基础地质研究,并以中国南方二叠纪及三叠纪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和制图为例,提出基础地质→油气研究→生储盖条件→油气勘探的研究顺序,研究顺序不能倒置,也不要走“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油气勘探 油气藏 海相沉积 地质评价
下载PDF
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及勘探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堃 冯恩源 《海相油气地质》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南方海相沉积岩可分上古生界(含三叠系)和下古生界(含上震旦统)两大套生储盖组合。两个成油组合在地史中都发生过大规模油气聚集,形成过许多油藏(已发现12个古油藏)。由于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原始海盆已被强烈改造,... 南方海相沉积岩可分上古生界(含三叠系)和下古生界(含上震旦统)两大套生储盖组合。两个成油组合在地史中都发生过大规模油气聚集,形成过许多油藏(已发现12个古油藏)。由于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原始海盆已被强烈改造,有些隆升成山,有些被中、新生界覆盖,地下水自由交替带影响深度大,因此保存条件是找油的关键。选区首先要有区域盖层分布,其次目的层要全。已有资料表明,具备保存条件的有利地区为对冲前缘区、中生代陆相盆地覆盖区、泥盆系和石炭系相变区;下组合优于上组合。滇黔桂地区主要勘探上组合,中下扬子区两个组合兼探。深浅兼探,滚动接替。整体部署要解剖句容—常州,准备楚雄、沉湖,探索黔南—桂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油气藏 地质评价 油气勘探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尼日尔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海陆过渡相沉积与成藏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振升 汤戈 +3 位作者 苏俊青 胡俊刚 周育文 王冠群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3-1163,共11页
Termit盆地是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海相沉积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特征对于盆地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巨大。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是Termit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典型成功实例。受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变化控制,Moul凹陷白垩系... Termit盆地是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海相沉积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特征对于盆地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巨大。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是Termit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典型成功实例。受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变化控制,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混积陆棚及滨浅海等5种沉积相类型;凹陷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凹陷西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混积陆棚沉积体系,凹陷中心则以浅海和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为主;Yogou组沉积相序演化垂向呈"浅海—远岸水下扇—三角洲"进积序列叠加的特点,平面具有"盆缘三角洲—盆内重力流—混积陆棚"多相匹配的特征,使烃源岩与储层呈"纵向叠置相邻、平面广泛分布"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多套"三明治"式优质生储盖组合,为油气成藏奠定坚实的基础;Yogou斜坡、Koulele帚状带及Trakes斜坡油气运聚条件优越,保存条件良好,是勘探重点区带;YSQ1、YSQ2高位域及YSQ3低位域生储盖组合条件好,是主要目的层段。在地质认识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多口井获工业油流,有力推动了盆地油气勘探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沉积特征 生储盖组合 油气勘探 Moul凹陷
原文传递
用MT资料解释苏北地区海相残留地层展布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安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了以中、古生界为主要对象的大地电磁测深勘探 (MT) ,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以二维剖面解释为依据 ,探讨了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及以北地区的现今构造区划和海相残留地层展布。资料表明 ,海相中、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残存... 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了以中、古生界为主要对象的大地电磁测深勘探 (MT) ,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以二维剖面解释为依据 ,探讨了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及以北地区的现今构造区划和海相残留地层展布。资料表明 ,海相中、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残存在该区的东部 ,西部仅残存下古生界地层 ,印支 -燕山中期发育于阜宁凹陷南界的NE向逆冲断层和一系列NW向正断层控制了海相地层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技术 海相残留盆地 海相油气勘探 MT测网密度 点距 线距
下载PDF
Tectonic-thermal history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Insights from borehole apatite fission-track thermochronology 被引量:2
8
作者 Xiao-yin Tang Shu-chun Yang Sheng-biao Hu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29-442,共14页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PRMB)is one of the most petroliferous basin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Knowledge of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PRMB is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its tectonic evoluti...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PRMB)is one of the most petroliferous basin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Knowledge of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PRMB is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its tectonic evolution and for unraveling its poorly studied source-rock maturation history.Our investigations in this study are based on apatite fission-track(AFT)thermochronology analysis of 12 cutting samples from 4 boreholes.Both AFT ages and length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PRMB has experienced quite complicated thermal evolution.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results unraveled four successive events of heating separated by three stages of cooling since the early Middle Eocene.The cooling events occurred approximately in the Late Eocene,early Oligocene,and the Late Miocene,possibly attributed to the Zhuqiong II Event,Nanhai Event,and Dongsha Event,respectively.The erosion amount during the first cooling stage is roughly estimated to be about 455-712 m,with an erosion rate of 0.08-0.12 mm/a.The second erosion-driven cooling is stronger than the first one,with an erosion amount of about 747-814 m and an erosion rate between about 0.13-0.21 mm/a.The erosion amount calculated related to the third cooling event varies from 800 m to 3419 m,which is speculative due to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magma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and gas Hydrocarbon potential Apatite fission-track Tectonic-thermal evolution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Cooling event Heating event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Erosion amount and rate oil-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e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海洋油气资源遥感探测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洁 徐瑞松 杨世伦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5期115-118,39,共5页
提出寻求有效快速的技术方法勘探海洋油气资源的必要性,总结了海洋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并从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遥感技术勘探的可行性,针对这些理论基础提出一些海洋油气遥感探测方法,指出遥感技术用于海洋油气资源探测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 提出寻求有效快速的技术方法勘探海洋油气资源的必要性,总结了海洋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并从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遥感技术勘探的可行性,针对这些理论基础提出一些海洋油气遥感探测方法,指出遥感技术用于海洋油气资源探测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勘探 理论基础 遥感技术
下载PDF
华容隆起及周缘电性结构地质认识
10
作者 曾梅 陈木森 +2 位作者 丁洁荧 王友胜 汪卫毛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华容隆起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在印支晚期的推覆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或岩体)上隆。由于推覆运动,高阻的元古代地层覆盖在中、古生代的沉积地层之上;燕山期构造运动,岩浆的侵入和混合岩化作用,使得该区上隆,上覆地层遭到剥蚀,在地表出露区表... 华容隆起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在印支晚期的推覆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或岩体)上隆。由于推覆运动,高阻的元古代地层覆盖在中、古生代的沉积地层之上;燕山期构造运动,岩浆的侵入和混合岩化作用,使得该区上隆,上覆地层遭到剥蚀,在地表出露区表现为一隆起带。华容地区大地电磁测深获得的深部电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容隆起及北缘地区存在中古生界的沉积地层,是进行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容隆起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剖面 综合物探 海相油气勘探
下载PDF
鲁西茌平背斜构造带的演化及其古生界原生油气勘探前景
11
作者 柳忠泉 逄建东 纪晓东 《海相油气地质》 1998年第1期33-38,共6页
鲁西茌平背斜构造带被夹持在东侧寿张凹降和西侧监清坳陷的莘县凹陷之间,处于“凹中之隆”的有利勘探位置。该构造带的演化受西侧兰聊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晚三叠世,该断裂的产生接开背斜带演化的序幕。兰聊断裂的燕山期具右旋平移性... 鲁西茌平背斜构造带被夹持在东侧寿张凹降和西侧监清坳陷的莘县凹陷之间,处于“凹中之隆”的有利勘探位置。该构造带的演化受西侧兰聊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晚三叠世,该断裂的产生接开背斜带演化的序幕。兰聊断裂的燕山期具右旋平移性质,使区内北北东向次级正断层发育,构造带基本定型。该带是相邻两凹限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地区,两凹陷内含下古生界开阔(局限)海相烃源岩和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带内下古生介顶部风化壳为良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背斜带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古生界
下载PDF
力争突破 实现夙愿——谈我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
12
作者 施央申 卢华复 孙岩 《南方油气地质》 1995年第3期5-9,1,共5页
依据作者在我国南方的长期工作实践,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地区油气勘探提出下列意见:(1)从生、储、盖、运、聚、保六个要素全面评价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是一项非线性系统工程。(2)基于油气演化特点... 依据作者在我国南方的长期工作实践,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地区油气勘探提出下列意见:(1)从生、储、盖、运、聚、保六个要素全面评价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是一项非线性系统工程。(2)基于油气演化特点,该区应以古生界为主要勘探层系,尤其应以下古生界为主,兼顾上古生界;以找气为主,油气兼探。(3)该区已划分出六套区域性滑脱系统,构造格架为层清一薄皮构造,应重视山前大规模逆掩推覆地带的油气勘探。(4)晚期成藏是该区油气地质发育的又一特点,造山期后的先压后张伸展构造和新构造断裂活动同油气运移和成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华南地区 油气藏
下载PDF
海相“有效烃源岩”定义及丰度下限问题讨论 被引量:53
13
作者 陈安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5,共3页
根据南方海相地层构造复杂、寒武系页岩等生烃过程早的特点,提出“海相有效烃源岩必须对现有圈闭或晚期成藏有过实质性贡献”的补充定义。建议在烃源岩评价中加入“时效”概念和相关参数。碳酸盐沉积相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隐藻碳酸盐是... 根据南方海相地层构造复杂、寒武系页岩等生烃过程早的特点,提出“海相有效烃源岩必须对现有圈闭或晚期成藏有过实质性贡献”的补充定义。建议在烃源岩评价中加入“时效”概念和相关参数。碳酸盐沉积相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隐藻碳酸盐是碳酸盐中最主要的烃源岩,不同成熟度的海相烃源岩应有不同的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海相油气勘探 碳酸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效烃源岩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及其对海相油气勘探的指导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根耀 梁兴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8,共12页
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时空发育特征的研究,是"盆""山"耦合理论从指导含油气盆地的研究发展为指导油气勘探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前寒武纪、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4大构造阶段,重点剖析了上扬子北部地... 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时空发育特征的研究,是"盆""山"耦合理论从指导含油气盆地的研究发展为指导油气勘探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前寒武纪、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4大构造阶段,重点剖析了上扬子北部地区(四川盆地)各阶段的构造线方向及其形成机制(与造山带发育的耦合演化),提出川东地区近期海相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最主要经验是认识到同海相沉积期的新生构造被燕山期的新生构造高角度横跨形成了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与川东地区作比较,还分析了上扬子南部和中扬子地区各阶段的构造演化,提出前者与川东的最大不同是盆地发育与八布-Phu Ngu洋(不是秦岭—大别洋)的演化耦合,且叠加了巨地幔作用的热隆升造山的影响;后者独特的基底构造对建造和改造长期有明显的制约。据上述分析探讨了上扬子南部和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认为黔西的贵阳—安顺一线以北(黔北盆地)尽管晚古生代及以后各期新生构造的方向与四川盆地不同,但仍是有望获得海相油气勘探突破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构造 同海相沉积期构造 燕山期构造 “盆”“山”耦合 海相油气勘探 扬子克拉通
下载PDF
国外海洋油气勘探方法浅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卫杰 黄文辉 江怀友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国外海洋油气勘探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调研国外海上油气勘探经验,了解目前国外大石油公司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掌握国外海上油田勘探模式,对我国未来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海洋勘探方法 海上地震勘探 海上电磁勘探
下载PDF
中国石化海相大油气田的发现与启示
16
作者 李干生 何斌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6年第11期1-6,共6页
分析了塔河、普光两个海相大型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发现过程,展现了我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巨大发展前景。指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海相油气勘探将是中国石化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实现油气资源接替的主要领域。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海相大油气田 油气勘探 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