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柴鸡中J亚群禽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的混合感染 被引量:55
1
作者 张洪海 刘青 +2 位作者 邱波 刘功振 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5-1221,共7页
2008年9月,山东省菏泽市某柴鸡养殖专业户6 000只鸡80日龄时开始发病,至120日龄时死亡率高达15%。病鸡颜面苍白,机体进行性消瘦,瘫痪,最后衰竭死亡。部分鸡只可见单侧肢体麻痹症状和皮肤型肿瘤。对66份采自发病鸡群的血清及新生羽毛囊... 2008年9月,山东省菏泽市某柴鸡养殖专业户6 000只鸡80日龄时开始发病,至120日龄时死亡率高达15%。病鸡颜面苍白,机体进行性消瘦,瘫痪,最后衰竭死亡。部分鸡只可见单侧肢体麻痹症状和皮肤型肿瘤。对66份采自发病鸡群的血清及新生羽毛囊进行血清学检测。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所采的66份待检羽髓抗原MDV阳性率为59.09%,血清中MDV抗体阳性率为65.16%,抗原、抗体双阳性率为37.8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鸡血清中ALV-J、REV抗体,结果显示ALV-J抗体阳性率为7.58%,REV抗体检测全部呈阴性。剖检病鸡可见内脏器官普遍肿大,肝、脾、肾表面及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样结节。病理组织学观察肿大的器官和组织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增生,并可在肝、脾、肾、腺胃等组织内同时观察到淋巴细胞样瘤细胞和髓样瘤细胞2种典型的肿瘤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鸡组织内同时存在MDV和ALV-J抗原的阳性信号。PCR检测结果显示6只来检病鸡MDV和ALV-J均呈阳性,都扩增出相应的条带,REV未扩增出任何条带,PCR呈阴性。以上结果表明地方柴鸡鸡群中存在MDV和ALV-J的共感染,提醒我们应当注意地方柴鸡肿瘤性疾病的预防和净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柴鸡 J亚群白血病 马立克氏病 血清学 免疫组织化学 PCR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韦平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文章对马立克氏病在病原的特性和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病原学 致病机理 诊断 防制
下载PDF
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Ⅱ.某些因素对鸡红细胞C_(3b)受体免疫粘附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来坤 刘玉斌 +1 位作者 王世若 宋耀彬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对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以及不同日龄和品种的健康鸡进行了检测.结果,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健康鸡随日龄的不断增长,红细胞免疫粘... 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对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以及不同日龄和品种的健康鸡进行了检测.结果,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健康鸡随日龄的不断增长,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断下降;不同品种鸡之间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同.另外,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促进试验及抑制试验,对不同日龄的健康鸡及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进行了检测,发现健康鸡血清中存在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前者耐热,后者不耐热,且随日龄的不断增长,促进因子活性不断升高,抑制因子活性有所下降,直到促进因子活性大于抑制因子活性.而在2日龄鸡未发现有这两种因子.马立克氏病鸡随病情的不断加重,促进因子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抑制因子则不断上升,直到超过促进因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免疫 C3B受体
原文传递
淫羊藿-蜂胶合剂对鸡马立克氏病抵抗力的影响及红细胞CR_1的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书霞 陈万芳 宋大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4-259,共6页
将200只雏鸡根据不同的处理分成四组:对照组、淫羊藿-蜂胶合剂组,MD疫苗组和疫苗-合剂组,并在11日龄时全部用MD强毒攻击。于4、11,26、41和56H龄时采血样,测定各自的RBC-CR,花环率和RBC-IC花环... 将200只雏鸡根据不同的处理分成四组:对照组、淫羊藿-蜂胶合剂组,MD疫苗组和疫苗-合剂组,并在11日龄时全部用MD强毒攻击。于4、11,26、41和56H龄时采血样,测定各自的RBC-C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同时统计各组的MD发病率。结果:MD发病率,对照组>合剂组>疫苗组>疫苗-合剂组,分别为:76%、60%、54%和34%。疫苗-合剂组MD发病率极显著地低于其他组(P<0.005);RBC-CR_1花环率,接种MDV后,疫苗-合剂组迅速增加,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8.0%左右),其他组均是下降以后再缓慢回升,与RBC-IC花环率呈反向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合剂有明显增强感染MDV后鸡RBC-CR_1活性和降低MD发病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蜂胶合剂 鸡病 马立克氏病 红细胞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疫苗胚胎免疫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鲍恩东 苏建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6-440,共5页
作者检测了胚胎免疫鸡 (孵化至 18日龄时鸡胚接种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 )及其相应 1日龄免疫鸡和未免疫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以观察其外周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 ,随着试验鸡日龄的增长 ,其外周血液中红细胞CR1活... 作者检测了胚胎免疫鸡 (孵化至 18日龄时鸡胚接种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 )及其相应 1日龄免疫鸡和未免疫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以观察其外周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 ,随着试验鸡日龄的增长 ,其外周血液中红细胞CR1活性呈现一定的递减性变化 ,但胚胎免疫鸡红细胞CR1活性的降低幅度远低于其它两组鸡。胚免鸡出壳后 7日龄进行vMDV攻毒 ,结果也显示胚胎免疫可显著阻止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此外 ,胚免组鸡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下降 (IC形成减少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胚胎 红细胞免疫
下载PDF
蛋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继发H9亚型禽流感的诊治 被引量:13
6
作者 钟登科 魏建超 +1 位作者 张训海 路振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165-13166,共2页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一例发生马立克氏病继发H9亚型禽流感的蛋鸡群的症状进行分析、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为马立克氏病和H9亚型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H9亚型禽流感 继发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机理及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丁巧玲 陈溥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综述了马立克氏病 ( MD)的发病机理和 MD疫苗的免疫机制 ,表明 IFN-γ和 NO在 MD致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在MDV溶细胞感染过程和潜伏感染过程中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了疫苗免疫的过程 ,细胞毒性 T细... 本文综述了马立克氏病 ( MD)的发病机理和 MD疫苗的免疫机制 ,表明 IFN-γ和 NO在 MD致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在MDV溶细胞感染过程和潜伏感染过程中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了疫苗免疫的过程 ,细胞毒性 T细胞 ( CTL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发病机理 疫苗 免疫机理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人工感染鸡细胞凋亡病变及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祁保民 姚金水 +1 位作者 陈文列 卢惠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马立克氏病病毒人工感染鸡的多种组织的实质细胞进行了细胞凋亡病变及凋亡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病鸡肝、肾、心、脾、腺胃、卵巢、羽髓等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马立克氏病病毒人工感染鸡的多种组织的实质细胞进行了细胞凋亡病变及凋亡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病鸡肝、肾、心、脾、腺胃、卵巢、羽髓等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病变。光镜观察,可见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腺胃腺上皮细胞、心肌纤维、脾脏内的淋巴细胞、卵巢内的颗粒膜细胞、羽髓细胞的细胞核裂解成大小不等的、致密浓染的球形团块。电镜观察,可见这些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经历凝集、边集、裂解,最后形成许多凋亡小体等不同阶段。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上述细胞均有明显的FasL表达,FasL的表达表明细胞凋亡信号增强,细胞凋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病毒 人工感染 细胞凋亡 剖检病变 凋亡机制
下载PDF
苦马豆素对鸡马立克氏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文明 童德文 +1 位作者 李立 税媛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对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鸡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只尼克T鸡随机均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给药对照组(B组)、小剂量预防组(C组)、大剂量预防组(D组)、小剂量治疗组... 【目的】探讨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对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鸡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只尼克T鸡随机均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给药对照组(B组)、小剂量预防组(C组)、大剂量预防组(D组)、小剂量治疗组(E组)、大剂量治疗组(F组)和肿瘤对照组(G组),C-G组试验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 virus,MDV),构建MD病理模型,A、B组为对照组。感染后6 d,B-D组鸡饮用以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的SW,每4天饮1次,B、C组剂量为607μg/kg,D组剂量为1214μg/kg;E和F组鸡于感染后38 d饮用SW,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分别与C和D组相同。感染后14 d开始采血,每10天采1次,测定血液学指标。【结果】MD模型构建成功,各组鸡白细胞总数在感染后14~34 d均上升,其中B-D组白细胞总数在感染后14 d显著高于A组(P〈0.05),且B组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A、D、F和G组(P〈0.05);G组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白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在感染后44-84d下降至最低水平,E和F组次之,A、B、C和D组维持正常水平。【结论】SW能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维持鸡白细胞水平,对鸡个体感染MDV具有保护作用。在MDV感染最早期,SW的预防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素 马立克氏病 血液学
下载PDF
河南商品蛋鸡群中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禹乐乐 滕蔓 +5 位作者 罗俊 王新卫 宿靖伟 柴书军 王爱萍 张改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166,共4页
2011-2012年,河南省大面积暴发商品蛋鸡群肿瘤病,临床剖检疑似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为进一步确诊病因,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meq、gB和pp38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送... 2011-2012年,河南省大面积暴发商品蛋鸡群肿瘤病,临床剖检疑似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为进一步确诊病因,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meq、gB和pp38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送检的疑似病例鸡的肝脏和脾脏样品分别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随机抽取的5只病例鸡肝脏、脾脏样品中均扩增出3种不同大小的MDV特异性病毒基因PCR产物,这表明MDV在河南鸡群中广泛流行,并导致了商品蛋鸡群MD的暴发。研究结果填补了河南省MD流行病学空白,为今后MD的临床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流行病学 马立克氏病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Z_4^(+HVT)二价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艳涛 张如宽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65,共5页
用鸡马立克氏病(MD)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制备了几种二价苗和单价苗。在实验室以高度易感的SPF鸡和商品鸡进行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Ⅱ型毒株和Ⅲ型毒株之间存在协同保护作用。由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组成... 用鸡马立克氏病(MD)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制备了几种二价苗和单价苗。在实验室以高度易感的SPF鸡和商品鸡进行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Ⅱ型毒株和Ⅲ型毒株之间存在协同保护作用。由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组成的二价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单价苗。在以SPF鸡进行的免疫效力试验中,Z_4+HVT、SB_1+HVT、HVT、Z_4和SB_1的保护指数分别为78.9、78.6、41.7、46.7、和45.0;在以商品鸡进行的免疫效力试验中,Z_4+HVT、SB_1+HVT、HVT、Z_4和SB_1的保护指数分别为93.9、88.1、64.3、69.4和60.8。我们还用琼扩试验检查了强毒攻击后不同时期鸡羽囊排毒情况,发现Z_4+HVT二价苗抑制排毒的作用要比SB_1+HVT二价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二价苗 免疫效力
下载PDF
鸡马立克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褚秀玲 苏建青 +4 位作者 付本懂 王鲁 王春元 申海青 韦旭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鸡马立克病是由马立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通常以外周神经和包括虹膜和皮肤在内的其他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目前,仍然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疫苗虽然可以预防马立克病的发生,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 鸡马立克病是由马立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通常以外周神经和包括虹膜和皮肤在内的其他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目前,仍然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疫苗虽然可以预防马立克病的发生,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常常导致本病的局部暴发。论文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发病机理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meq基因缺失疫苗(SC9-1株)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颜文光 屠颉 +6 位作者 刘云迎 刘有昌 何叶峰 刘长清 周煜 崔治中 何海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8,共6页
鸡马立克氏病基因缺失活疫苗(SC9-1株)的临床试验分别在3个鸡场进行,试验鸡分别为1日龄雪山黄鸡20 600只、1日龄京红1号蛋鸡17 000只、1日龄北京油鸡9 732只。临床安全性试验观察期内,免疫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生长性能与... 鸡马立克氏病基因缺失活疫苗(SC9-1株)的临床试验分别在3个鸡场进行,试验鸡分别为1日龄雪山黄鸡20 600只、1日龄京红1号蛋鸡17 000只、1日龄北京油鸡9 732只。临床安全性试验观察期内,免疫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异。临床免疫效力试验期间,将免疫SC9-1鸡群与免疫CVI988/Rispens(市售)鸡群进行对比,SC9-1鸡群的死淘率分别为2.7%与0.4%,均低于CVI988/Rispens免疫鸡群的3.7%与1.2%(P>0.05)。另外分别将免疫SC9-1的鸡群与免疫CVI988/Rispens的鸡群在6日龄时攻击马立克超强毒Md5(1 000 pfu/只),结果显示SC9-1株疫苗攻毒保护率分别为35/35与34/35,显著高于CVI988/Rispens株疫苗的25/35与27/35(P<0.05)。以上表明SC9-1株疫苗安全性良好,免疫效力较好,可能是一株理想的马立克氏病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疫苗 SC9-1 死淘率 保护率
下载PDF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冬平 王水琴 李东郊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2-47,共6页
本研究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糠皮质激素受体(GCR)作了测定,并对生理情况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鸡和实验性马立克氏病(MD)鸡的外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含有GCR.对其测定的最佳条件... 本研究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糠皮质激素受体(GCR)作了测定,并对生理情况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鸡和实验性马立克氏病(MD)鸡的外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含有GCR.对其测定的最佳条件为:~3H-Dex饱和浓度为3.6nmol/L;孵育最适pH为7.2;孵育最适温度及时间分别为21℃,3h;用两次分离法获取的淋巴细胞GCR测定值不受红细胞影响.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亦具有低容量、高亲合力及甾体特异性,其与~3H-Dex特异结合容量R_0=57.62±17.9fmol/10~7细胞,解离常数Kd=2.57±0.98nmoL/L.生理情况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表现为产蛋率高的品种高于产蛋率低的品种、母鸡高于公鸡、成年鸡高于幼龄鸡,而且表现为早晨含量高于晚间含量.实验性MD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的浓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的鉴定及病毒Meq基因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龚振华 张康 +6 位作者 郭光礼 鱼海琼 王丽萍 于建敏 李金平 侯广宇 王建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1-1506,共6页
对1例感染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病例进行确诊,对感染病毒的Meq基因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病理解剖、PCR检测、病毒分离、动物试验和Meq基因序列分析,对感染病毒进行研究。病理解剖结果为病死鸡的肝脏、脾脏、腺胃、肌胃、十二指肠表现为肿... 对1例感染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病例进行确诊,对感染病毒的Meq基因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病理解剖、PCR检测、病毒分离、动物试验和Meq基因序列分析,对感染病毒进行研究。病理解剖结果为病死鸡的肝脏、脾脏、腺胃、肌胃、十二指肠表现为肿瘤病变。PCR检测结果为病死鸡的组织病料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病毒分离和动物试验结果证明该感染病毒是1株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该病毒可以引起免疫过CVI988疫苗的鸡发病。Meq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与7株马立克氏病病毒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8.8%~99.6%,该病毒在Meq的第115、119和176位氨基酸突变同国内流行株,该检测病毒在Meq的第217位氨基酸突变同超超强马立克氏病毒株。结果表明,通过病理解剖、PCR检测、基因序列分析、病毒分离和动物试验,确诊病鸡感染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PCR MEQ基因 同源性
原文传递
中国芦花鸡中出现马立克氏病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婷婷 孟祥凯 +2 位作者 成子强 张洪海 刘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5-729,共5页
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鸡种——芦花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情况。山东某养殖场散养的芦花鸡,于开产前出现颜面苍白,机体进行性消瘦,瘫痪,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达10%。经大体剖检发现,病鸡的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肝、肾等器官出现散在的... 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鸡种——芦花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情况。山东某养殖场散养的芦花鸡,于开产前出现颜面苍白,机体进行性消瘦,瘫痪,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达10%。经大体剖检发现,病鸡的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肝、肾等器官出现散在的肿瘤样结节,经组织学检查发现,增生的病灶中心为多种细胞成分,包括大、中、小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用I型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的特异性引物132 bpr(132 bprepeat)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88.9%(8/9);3个阳性PCR产物测序,其基因序列与MDVGA原型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89%、97.96%和97.52%,上述检测表明此肿瘤是由MDV感染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芦花鸡 马立克氏病 病理学 PCR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思胜 向智龙 +4 位作者 卓建华 程振涛 尹传宝 刘芳 冉光鑫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4期94-95,共2页
贵州省某鸡场送检发病鸡6只,根据流行病学、剖解病变疑似马立克氏病,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4 h后观察无细菌生长,琼脂扩散试验为阳性,马立克氏病毒核酸的PCR检测能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该病为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所致。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诊断 PCR 琼脂扩散试验
下载PDF
I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核酸探针试剂盒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吉荣 崔治中 +5 位作者 丁家波 秦爱建 刘岳龙 金文杰 张志 姜世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266,共4页
应用非放射性的地高辛标记法来标记I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DNA ,通过优化核酸探针标记、检测的步骤 ,建立了马立克氏病的诊断试剂盒。该探针在 1∶12 5 0的工作浓度下 ,能检出 1~ 2pg/μl的马立克病病毒基因组DNA ,探针与其它病毒DNA... 应用非放射性的地高辛标记法来标记I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DNA ,通过优化核酸探针标记、检测的步骤 ,建立了马立克氏病的诊断试剂盒。该探针在 1∶12 5 0的工作浓度下 ,能检出 1~ 2pg/μl的马立克病病毒基因组DNA ,探针与其它病毒DNA不发生反应 ,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该试剂盒稳定性较好 ,可重复使用 ,初步具备了诊断试剂盒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非放射性核酸探针 诊断试剂盒 点杂交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蛋白对MDV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平 Lucy F Lee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致病机理的研究中 ,弄清致病基因 meq与病毒增殖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以重组反转录病毒 (RCAS meq)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使源于 MDV强毒参考株 (v MDV) GA株的 meq基因表达于宿主细胞内 ... 在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致病机理的研究中 ,弄清致病基因 meq与病毒增殖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以重组反转录病毒 (RCAS meq)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使源于 MDV强毒参考株 (v MDV) GA株的 meq基因表达于宿主细胞内 ,然后再用 GA株感染这些细胞。通过利用 MDV强毒株特异的抗 pp3 8单克隆抗体所进行的“黑斑”试验以确定 MDV的增殖水平 ,并与未接种 RCAS meq的CEF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 ,细胞内表达的 meq基因产物可促进 GA株于体外培养细胞中的感染与增殖(病毒斑数增多 )。根据试验的结果 ,作者认为 meq基因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是 MDV增殖以及进而能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 病毒增殖 致瘤基因 MEQ蛋白 MDV
下载PDF
表达MDVgB和/或鸡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效力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大新 刘秀梵 +3 位作者 吴艳涛 高崧 程坚 周春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将表达鸡 干扰素基因、表达MDVgB基因、共表达MDVgB和鸡 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进行组合免疫 ,观察在SPF鸡、狼山鸡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在狼山鸡中随rFPV gB剂量的减少 ,保护效力逐渐下降 ,而在SPF鸡中 10 4 与 10 6PFU的rFPV gB提... 将表达鸡 干扰素基因、表达MDVgB基因、共表达MDVgB和鸡 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进行组合免疫 ,观察在SPF鸡、狼山鸡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在狼山鸡中随rFPV gB剂量的减少 ,保护效力逐渐下降 ,而在SPF鸡中 10 4 与 10 6PFU的rFPV gB提供相同的保护效力 ,但存在减缓增重的副反应 ;在所有的疫苗组合中 ,由10 6PFU的rFPV gB、10 5PFU的rFPV IFN Ⅱ和 40 0 0PFUHVT组成三价疫苗的保护效力最高且不影响增重 ,表明鸡 干扰素既可降低重组鸡痘病毒的减缓增重的副反应 ,又具有免疫佐剂作用 ,与重组鸡痘病毒及HVT配合成疫苗是预防MD有效的冻干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重组鸡痘病毒 鸡γ干扰素 糖蛋白B 保护效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