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子夜》中的资产阶级何以民族、经济危机何以世界? |
妥佳宁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茅盾建国后的文艺理论和批评 |
程光炜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4 |
5
|
|
3
|
大革命漩流中的日常上海——茅盾小说《蚀》的城市赋形 |
李国华
|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茅盾和他的神话研究 |
张中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5
|
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和圣化——以五四时期茅盾的翻译选择为例 |
陆志国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中国初期莎士比亚评论的重要界碑——论茅盾对莎士比亚的接受与批评 |
李伟昉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7
|
平城之战行军路线推测 |
景凯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8
|
茅盾笔下的大后方 |
王学振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9
|
茅盾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的姿态与境遇 |
周兴华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0
|
冒顿为质月氏考 |
贾文丽
|
《德州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1
|
“耶稣之死”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几种解读 |
伍茂国
|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2
|
匈奴头曼单于以冒顿为质月氏相关史实的研究 |
贾文丽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论“虹”的多重象征意蕴——对茅盾《虹》的重新解读 |
吕周聚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4
|
解读《子夜》的“客厅文化” |
王菲
|
《丽水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5
|
臧翁茅公 翠柏苍松——文化大师心灵沟通所显示的人格魅力 |
丁尔纲
|
《潍坊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6
|
堀田善卫的《历史》和战后日本文坛的中国表述 |
陈童君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7
|
茅盾“独尊”现实主义及其所产生的正负效应——置于中国2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考量 |
王嘉良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论茅盾笔下时代女性的精神悲剧——兼与五四时期女性作比较 |
徐小凤
余先萍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9
|
文学批评的当下反思——兼论茅盾文学批评的价值 |
傅修海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8 |
0 |
|
20
|
茅盾与吴越文化 |
李佳
黄志刚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