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传》言内言外语境关系辨析及对其训释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凌丽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毛传》训释主要受到言内、言外两个语境的影响。从两者的影响力度来看,影响更大的是言外语境。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两个语境发生冲突时,《毛传》往往会先迁就言外语境的影响作用。因为影响力度不一,所以《毛传》训释与两个语境的切合情... 《毛传》训释主要受到言内、言外两个语境的影响。从两者的影响力度来看,影响更大的是言外语境。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两个语境发生冲突时,《毛传》往往会先迁就言外语境的影响作用。因为影响力度不一,所以《毛传》训释与两个语境的切合情况也有多种可能性。总体上说,《毛传》训释符合语言事实,是在词义训释的基础上阐释经义。两者关系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大为主,以小辅之——以经义为目标,以词义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言内语境 言外语境 词义 经义
下载PDF
《毛诗》晚出四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启成 付星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毛诗》晚出,这已是诗经史上不争的事实。但《毛诗序》、《毛传》晚出于何时?晚出的原因何在?证据是否确凿?这些问题均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对《毛诗序》、《毛传》与《礼记》、《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对《毛诗》学派的发展... 《毛诗》晚出,这已是诗经史上不争的事实。但《毛诗序》、《毛传》晚出于何时?晚出的原因何在?证据是否确凿?这些问题均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对《毛诗序》、《毛传》与《礼记》、《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对《毛诗》学派的发展流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毛传》与《礼记》 《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 《毛诗》学派的全流程
下载PDF
《毛传》与河间古文诸经关系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谷丽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毛传》与《左传》、《周官》、《礼记》多有契合,《左传》在汉初流传不广,仅在河间立有博士,《周官》乃献王搜罗,《考工记》乃献王补苴,至于《礼记》各篇,也主要来源于献王收集的古文《记》。惟有毛苌,身为河间献王博士,有先睹诸经之... 《毛传》与《左传》、《周官》、《礼记》多有契合,《左传》在汉初流传不广,仅在河间立有博士,《周官》乃献王搜罗,《考工记》乃献王补苴,至于《礼记》各篇,也主要来源于献王收集的古文《记》。惟有毛苌,身为河间献王博士,有先睹诸经之便,并采其文以入《毛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左传 周官 礼记 毛苌
下载PDF
马其昶《毛诗学》按语
4
作者 徐玲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8-30,34,共4页
马其昶之《毛诗学》主要采用集说的形式,但别下己意,则用按语标识。通过对其按语进行归纳爬梳,大致可分为:解释经文,申述毛传,文学讲评,申述诗教等几种类型。经马氏疏解,经传之义得以大明。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学 按语 毛传
下载PDF
论《毛诗》之《序》《传》《笺》与荀子之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强中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9-127,共9页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通。《小序》探索诗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荀子借重《诗经》、强化己说不同;不过...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通。《小序》探索诗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荀子借重《诗经》、强化己说不同;不过,《小序》解诗重教化与荀子的诗学精神一脉相通。《毛传》《郑笺》解诗与荀子或通或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毛诗》 《大序》 《小序》 《毛传》 《郑笺》 异同
下载PDF
《毛传》标兴的阐释动机与历史渊源
6
作者 赵茂林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2期252-271,共20页
刘勰认为《毛传》之所以标兴是因为“比显而兴隐”。但这种说法只就“六义”的层面立论,并没有解释清楚《毛传》标兴的动机。由《毛传》对所标之兴仅有39处有明确解释来看,《毛传》标兴不是因为“兴隐”。当代一些学者认为《毛传》标兴... 刘勰认为《毛传》之所以标兴是因为“比显而兴隐”。但这种说法只就“六义”的层面立论,并没有解释清楚《毛传》标兴的动机。由《毛传》对所标之兴仅有39处有明确解释来看,《毛传》标兴不是因为“兴隐”。当代一些学者认为《毛传》标兴是为了弥合《序》与诗文的乖离,只就《毛传》标兴的实际效果而言。实际,如果《毛传》仅标兴而不对兴句进行解释,是不能消解《序》与诗文的乖离的。《毛传》对兴义的解释存在与《序》不相应甚至矛盾的地方。更主要的是,《序》解释诗篇之意基本准确,而《毛传》仍标兴。三家《诗》对有些诗篇的解释,比《毛诗》更与诗文扞格不入,但三家《诗》不标兴。《毛传》所以标兴是因为兴比较特别,虽为譬喻,但还有起头的作用;虽非实写、不是诗篇表达的重点,但与下文有联系。《毛传》标兴就是要引起读者重视。《毛传》用“兴”标识,是因为“兴”有兴起、启发、譬喻诸义,和《毛传》所理解的兴比较吻合;在先秦,兴与《诗经》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阐释动机 历史渊源
原文传递
《毛传》阐释神话的“理性精神”辨正——以《大雅·生民》为中心
7
作者 黄静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3-109,116,共8页
《毛传》和三家诗说对感生神话的不同态度历来是今、古文《诗经》的一个重要分歧。相对于不避神秘、怪异的今文,古文《诗经》因不言感生、注重历史真实和社会伦理而被看作理性精神的发扬。单就《生民》《玄鸟》等篇目的传文内容来看或... 《毛传》和三家诗说对感生神话的不同态度历来是今、古文《诗经》的一个重要分歧。相对于不避神秘、怪异的今文,古文《诗经》因不言感生、注重历史真实和社会伦理而被看作理性精神的发扬。单就《生民》《玄鸟》等篇目的传文内容来看或可成立,然综合四家诗说整体风格及其学术背景,脱离东周之际“思想巨变”和“神话历史化”的学术“惯性”,“理性精神”的定位或许还有商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感生神话 理性精神 《生民》 神话历史化
下载PDF
论马其昶“国史作《序》”之观点——兼论《毛诗序》的作者
8
作者 徐玲英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3-35,39,共4页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 ,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 ,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 ,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 ,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 ,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 ,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同出一人一时之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序》 国史 《毛传》
下载PDF
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毛传、郑笺的发展
9
作者 尚梦 焦桂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唐朝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它在毛传、郑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疏解工作.孔疏在继承毛传、郑笺的同时又发展了它们,这主要体现在文字训诂、句意讲解、经义思想等三个方面,其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由简到详.在文... 唐朝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它在毛传、郑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疏解工作.孔疏在继承毛传、郑笺的同时又发展了它们,这主要体现在文字训诂、句意讲解、经义思想等三个方面,其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由简到详.在文字训诂方面,孔疏注释的字词更加全面,孔疏将毛传、郑笺已经加注的文字予以补充且引用大量他书他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句意讲解方面,孔疏以章为单位诠释句意.在经义思想方面,孔疏一方面将毛传、郑笺的思想给予补充;另一方面,将毛传、郑笺没有涉及的思想提出来.此外,孔疏还对毛传、郑笺没有阐释到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毛传 郑笺 发展
下载PDF
论欧阳修《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
10
作者 程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12-116,130,共6页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义的错误。《诗本义》错解《诗》本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经》传注本不误,欧阳修反对其不当批驳;二是欧阳修以人情解《诗》,"人情"却并非总是合理;三是欧阳修过分探求圣人之志,妨碍了他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宋代林光朝称《诗本义》"于义未稳",却被视作讲学者的一面之词,致使《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义》 《诗经》 《小序》 《毛传》 《郑笺》
下载PDF
《毛传》《郑笺》以“古者”为辞解《诗》与儒家文明典范的建构
11
作者 陈斯怀 《思想与文化》 2021年第1期304-322,共19页
《毛传》《郑笺》多次以“古者”作为提示性的词语引出对《诗经》的解释,这是一种具有引述功能的形式化修辞,由“古者”引领的内容大多于文献有据、于古有征。《毛传》的“古者”之辞与“三《礼》”和“《春秋》三传”关系密切,以《礼... 《毛传》《郑笺》多次以“古者”作为提示性的词语引出对《诗经》的解释,这是一种具有引述功能的形式化修辞,由“古者”引领的内容大多于文献有据、于古有征。《毛传》的“古者”之辞与“三《礼》”和“《春秋》三传”关系密切,以《礼记》最为突出。《郑笺》的“古者”之辞一方面延续《毛传》的特点,另一方面融入郑玄的时政之感,与之联系最紧密的典籍是《周礼》和《礼记》。《毛传》《郑笺》把“古者”建构成一种礼乐昌明、制度完备的文明典范,表现出鲜明的尊古观念,寄寓的是儒家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郑笺》 《诗经》 尊古观念 文明典范
原文传递
《毛传》与《毛序》的同异比较并论及《毛序》的作者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洲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0-26,共7页
遍检《毛传》与《毛序》,《传》释诗义与《序》释诗义基本相同者达83篇之多,明显相异者只有3篇,且在解释体例上、在内容的相互照顾、相互发明上,都表明《传》与《序》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研究唐前所载《毛诗》资料系统入手,认为郑玄所谓&... 遍检《毛传》与《毛序》,《传》释诗义与《序》释诗义基本相同者达83篇之多,明显相异者只有3篇,且在解释体例上、在内容的相互照顾、相互发明上,都表明《传》与《序》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研究唐前所载《毛诗》资料系统入手,认为郑玄所谓"大毛公(亨)为《故训传》",既包括今《毛序》,也包括今《毛传》,《毛序》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是经累积而成的,最终由大毛公(亨)"编纂而成",并体现出他自己的观点;小毛公(苌)则对《毛传》作了最后的加工、厘定工作,并在《毛诗》的传授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毛序》 毛亨 毛苌 作者 诗义
下载PDF
《毛诗笺》训释异《传》释例述析——毛、郑训诂词汇意义歧义之成因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声国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3,共7页
本文从《毛传》、《郑笺》二者是否易字说的角度切入 ,通过部分实例的辨析 ,探讨单音语词训释歧义产生的原因 ,从而增深对《郑笺》词义训释的理解和研究。并试图对少数实例的训义去取阐述一己之见。
关键词 《毛传》 《郑笺》 训释岐异
下载PDF
从《说文》段注看毛、许释义之不同——兼论毛、许传写讹误及段引《毛传》之失
14
作者 毛毓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说文解字》主要通过分析字形解释本义,而《毛传》则解释上古文献《诗经》中的词义,多为随文释义。许书虽多宗《毛传》,但在释义的精确度、说字与说经、浑言与析言等方面存在差异。段玉裁现看到"许宗毛",又看到毛、许释义存... 《说文解字》主要通过分析字形解释本义,而《毛传》则解释上古文献《诗经》中的词义,多为随文释义。许书虽多宗《毛传》,但在释义的精确度、说字与说经、浑言与析言等方面存在差异。段玉裁现看到"许宗毛",又看到毛、许释义存在一定的差异,他在认真校勘的基础上,以毛正许,以许正毛,订正了不少讹误,但也有引《毛传》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许慎 《毛传》 段注 释义比较
下载PDF
《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论
15
作者 赵棚鸽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7-30,80,共5页
"疏不破注"仅仅是经学注疏的一般原则。《毛诗正义》对《毛传》《郑笺》常有违逆,一切以实际需要为目的,学派观念并不十分突出。
关键词 《毛诗正义》 《毛传》 《郑笺》 “疏不破注”
下载PDF
《诗·商颂·那》礼制与郑玄更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若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71,共14页
《那》诗乃三代礼制重叠:既为《商颂》,自然为殷礼;周太师重加编次,以及毛传之阐释,乃以周礼改造殷礼;郑玄则不仅将周礼之改造贯彻得更为彻底,更进而以本朝的秦汉之制再次改造《商颂》之周礼阐释。毛传以《那》为汤祀先祖,于是合血脉与... 《那》诗乃三代礼制重叠:既为《商颂》,自然为殷礼;周太师重加编次,以及毛传之阐释,乃以周礼改造殷礼;郑玄则不仅将周礼之改造贯彻得更为彻底,更进而以本朝的秦汉之制再次改造《商颂》之周礼阐释。毛传以《那》为汤祀先祖,于是合血脉与功业为一。郑笺以《那》为太甲祀汤,则是取秦汉极庙之制改释,崇功业而废血脉,将"更礼以教"作为原则贯彻到底,于是秦汉制度便成为先圣所行、孔子所传的神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颂 周礼 毛传 郑玄 极庙 秦汉制度
下载PDF
《诗毛传》句法研究
17
作者 于正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5-59,共5页
《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毛亨注解词语 ,也串讲文意 ,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 ,反映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观念。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毛传》 ,描述汉代初年汉语句... 《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毛亨注解词语 ,也串讲文意 ,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 ,反映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观念。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毛传》 ,描述汉代初年汉语句式的某些面貌 ,评说《毛传》对句法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毛传》 汉代 汉语语法史 传注体训诂学
下载PDF
毛亨、郑玄、孔颖达《诗经》修辞训解比较
18
作者 冯卉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2期154-167,共14页
本文通过对毛传、郑笺和孔疏中对《诗经》原文的修辞训解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了三家修辞观的各自特点,并对三者之间的传承发展脉络做出了梳理。
关键词 《诗经》 毛传 郑笺 孔疏 修辞
下载PDF
毛传、郑笺对《诗经》中“鸟”意象的训释及其诗学影响
19
作者 杨滨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9,共7页
毛传、郑笺对《诗经》中"鸟"意象的训诂具有汉代经学阐释的基本特征,不仅通其名实、状其形貌,而且辨其修辞、明其义理。其对"鸟"意象所作的符合儒家美刺原则的选择性训释,确立了《诗经》中"鸟"意象与诗... 毛传、郑笺对《诗经》中"鸟"意象的训诂具有汉代经学阐释的基本特征,不仅通其名实、状其形貌,而且辨其修辞、明其义理。其对"鸟"意象所作的符合儒家美刺原则的选择性训释,确立了《诗经》中"鸟"意象与诗意之间的比兴关联,对后世传统诗学中有关"鸟"的意象、主题等方面的传承,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毛传郑笺 鸟意象 训诂 诗学影响
下载PDF
言内语境影响下的《毛传》直训训释词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凌丽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毛传》直训是随文释义的训释材料,因此在语境影响下,《毛传》直训体现为多种训释类型。其中言内语境激活同义单位之间的区别义素,《毛传》从语法属性、语义搭配等角度对同义聚合体进行辨异选择,结果便形成《毛传》直训训释词的多重设... 《毛传》直训是随文释义的训释材料,因此在语境影响下,《毛传》直训体现为多种训释类型。其中言内语境激活同义单位之间的区别义素,《毛传》从语法属性、语义搭配等角度对同义聚合体进行辨异选择,结果便形成《毛传》直训训释词的多重设置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直训 言内语境 同义训释词 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