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 |
曹万生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2
|
周作人、茅盾、鲁迅与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 |
余荣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3
|
逆写战时国都——1941年茅盾在香港的创作 |
李永东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4
|
茅盾的文学复译观探究 |
刘金龙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茅盾与翻译 |
于启宏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5
|
|
6
|
为《译文》溯源——从茅盾的《译文·发刊词》说起 |
崔峰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7
|
上海的文学经验——小说中的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 |
杨扬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8
|
茅盾与萧伯纳:中英戏剧交流史上的一段情缘 |
黄彩文
|
《河北学刊》
|
2003 |
2
|
|
9
|
性爱的现代性与文明的再造——茅盾早期性爱思想浅探 |
徐仲佳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2 |
5
|
|
10
|
时代新青年的颓废叙事——重读茅盾的《蚀》三部曲 |
李永东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11
|
江南社会史视野中的“农村三部曲” |
凤媛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1
|
|
12
|
茅盾与图书馆渊源考辨 |
姚明
|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
2023 |
2
|
|
13
|
茅盾眉批本:来龙去脉、辨章学术、去伪存真 |
姚明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4
|
论茅盾长篇小说《锻炼》的创作与修改 |
王诗蕾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5
|
小说大师与文化部长——茅盾建国后的心态分析 |
杨守森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6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两难:叙事还是抒情──对茅盾文学理论主张的话语分析 |
周可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17
|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理论“误读”: 再论太阳社对藏原惟人“新写实主义”的引介与运用 |
顾宇玥
|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
2024 |
0 |
|
18
|
作为鲁迅研究者的茅盾 |
王卫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地方的浮沉”与20世纪中国的语言运动——以茅盾的方言观及其流变为中心 |
孟宁
刘忠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编辑家茅盾的办刊思路及启示 |
于博艺
|
《合肥大学学报》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