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颌手术升支截骨后退术后下颌稳定性及与关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爱民 张震康 王兴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术后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 目的 探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术后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例,皆为双颌手术,其中下颌BSSRO19例,BIVRO后退术19例。于手术前1周(T1),手术后1周(T2),3个月(T3)及1年(T4)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定位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用于测量下颌移动幅度及关节髁状突的手术后移位。结果 双颌手术下颌升支截骨后退术后,BSSRO坚固内固定组1年时的复发率为25%,而BIVRO组大部分患者1年时下颌发生了与手术目的相同的移动,两组的不稳定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 手术使髁状突移位术后位置的调整可导致BIVRO术后的下颌继续后移而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升支截骨术 下颌骨后退术 下颌稳定性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后骨的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程波 东耀峻 +3 位作者 杨学文 李祖兵 黄群 余世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许勒位X线片 ,用于测量下颌移动的距离及确定下颌骨髁状突的位置。结果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 ,6个月的复发率为 2 7.2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下颌后退的距离与复发相关。结论 :BSSRO后退下颌骨的距离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劈开截骨术 下颌骨后退术 下颌稳定性 复发 颌骨畸形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会喜 薛国初 艾伟健 《广东牙病防治》 2003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后的平均复发量为2.5mm,后退量>6mm组与后退量<6mm组两者变化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是矫正下颌前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矢状劈开术 下颌后退术 骨稳定性 评价
下载PDF
颌骨后退术后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兵 朱力 +1 位作者 李宁 梁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对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 (PAS)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 18例 ,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 ,测量项目 ...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对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 (PAS)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 18例 ,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 ,测量项目 6项 ,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 ,并将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各测量项目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下颌骨后退的平均值是 (10 .2 0± 1.31)mm。各测量项目显著差异的有 :舌骨垂直方向变化 ,舌根后缘至咽后壁的距离 ,后气道间隙面积。下颌骨后退距离与PAS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密切相关 ,与PAS宽度减小值和舌骨水平方向变化没有密切相关。结论 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后退术后近期 ,舌骨向下移位 ,舌根后移 ,咽腔气道缩小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 ,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后气道间隙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后退术 舌骨位置 后气道间隙 相关性研究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刚 张良 李长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上气道变化。方法:就诊于2016年1月~2019年6月徐州市口腔医院2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2.15岁。术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上气道变化。方法:就诊于2016年1月~2019年6月徐州市口腔医院2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2.15岁。术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术中双侧下颌行矢状劈开行完成后退。术后1周,1月,3月及6个月分别测量上气道矢状向间隙变化,包括鼻咽、软腭、舌根及会厌后区,并评估舌骨位置改变。结果:术后上气道三处解剖平面(软腭、舌根及会厌后区)均出现矢状向缩小;男性舌骨位置较女性向后下方移位明显。不同性别间之间上气道间隙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性Ⅲ错颌畸形患者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上气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窄及舌骨下后方移位。下颌骨后退距离过大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定位侧位片 上气道 下颌骨矢状劈开术
下载PDF
不同正颌术式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金龙 王云霁 +3 位作者 胡鸿涛 廖仟 张维奕 范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67-1472,1477,共7页
目的·系统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与单纯下颌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所有比较单纯下颌骨后退术与上颌... 目的·系统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与单纯下颌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所有比较单纯下颌骨后退术与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影响的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止于2016年2月29日。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病例对照试验文献,共2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术式对气道横截面积(CSA)的影响方面,鼻咽平面(后鼻棘平面)、会厌平面气道CSA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腭平面气道CSA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种术式对气道容积的影响方面,鼻咽气道容积和上气道总容积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气道和喉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下颌骨后退术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结合下颌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鼻咽、喉咽平面的横截面积及鼻咽气道、上气道总容积的影响更小;对于骨性Ⅲ类错患者,尤其有潜在呼吸问题的患者,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的治疗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后退术 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 骨性Ⅲ类错 上气道 META分析
下载PDF
下颌骨后退术后舌根和舌骨位置的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兵 朱力 +1 位作者 李宁 梁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 通过下颌后退手术与舌根和舌骨位置变化相关性研究 ,了解二者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描记 18例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术前及术后 1个月的标准颅颌侧位头影测量图 ,测量项目 5项 ,测量... 目的 通过下颌后退手术与舌根和舌骨位置变化相关性研究 ,了解二者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描记 18例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术前及术后 1个月的标准颅颌侧位头影测量图 ,测量项目 5项 ,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 ,并将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各测量项目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 1个月下颌骨后退的平均值是 10 .2 0mm± 1.31mm ,下颌骨后退术后后气道间隙的宽度显著减小 ,舌骨垂直方向显著降低 ,在水平方向上无显著后移。下颌骨后退距离与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后退术后舌骨向下移位 ,舌根后移 ,咽腔气道缩小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 ,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下颌骨后退距离与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舌骨位置 舌根 术后 患者 改变 气道 舌体 变化 垂直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骨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沙彬 杨学文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退下颌到术前设计位置,分析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关系,运用几何学原理计算此角度的大小。评价后退下颌时所需要去除骨皮质大致形状同初始垂直截骨线方向及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近心骨段不发生矢状向移位情况下,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大小与上下颌平面交角保持一致,与初始截骨线的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关。去除的骨皮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相关。结论:近心骨段去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密切相关,与截骨线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后退 去骨
下载PDF
三维配准方法评价下颌后退手术后上呼吸道的形态学变化
9
作者 MICHAEL M.P.NG’WANAMASELE 韩延钊 +5 位作者 张风河 佟冬冬 李亮 程慧娟 王春玲 刘东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65,7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在介绍基于颧弓的三维配准评价下颌后退手术后上呼吸道形态学变化的一种方法。方法选择1例行下颌后退手术的24岁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和治疗后1年零5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BCT)。应用MIMI... 目的本研究拟在介绍基于颧弓的三维配准评价下颌后退手术后上呼吸道形态学变化的一种方法。方法选择1例行下颌后退手术的24岁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和治疗后1年零5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BCT)。应用MIMICS16.0软件将不同时期的CBCT扫描数据重构为颌面骨骼和上呼吸道的三维模型,然后以立体模型(STL)格式输出。在不同时期每个立体模型两侧的颧骨、颧弓和上颌骨额突上选择标志点进行点对点配准。配准完成后,在同一横截面上,测量不同时期4个不同平面上呼吸道的前后向长度(APL)、最大横向宽度(LTW)和横截面积(CSA),同时计算出口咽和喉咽的容积。最后以矢状面窗口三维模型轮廓线上不同时期下齿槽座点(B点)间距离为准测量下颌骨移动的距离。结果 T1期上呼吸道有明显地减少,T2期有轻微地复发。手术后T1期下颌B点与手术前T0期下颌B点间距离较大,手术后T2期下颌B点与手术前T0期下颌B点间距离比手术后T1期下颌B点与手术前T0期下颌B点间距离略有减少。结论基于颧弓的三维配准方法可以评价手术后及手术后期上呼吸道形态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形态 下颌后退术 锥形束CT 三维配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