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 被引量:210
1
作者 林野 王兴 +1 位作者 伊彪 李自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87,I008,共4页
目的 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 ,探讨其优缺点。方法31例患者共 5 1处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小型钛板的固定位置均参考Champy方法。结果  3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 ,2例局部缝线... 目的 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 ,探讨其优缺点。方法31例患者共 5 1处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小型钛板的固定位置均参考Champy方法。结果  3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 ,2例局部缝线裂开 ,其余均Ⅰ期愈合。 2 9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 ,仅 2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 37mm者 2 8例。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结论 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 ,避免了颌间结扎 ;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 ;口内手术入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小型钛板
原文传递
下颌角骨折张力带固定与下颌骨下缘固定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下颌角骨折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研究组 2 7例 2 8侧下颌角骨折行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 ,对照组 19例行下颌骨下缘固定 ,两组的不利型骨折比例分别为 82 %和 95 % ,严重移位骨折比例 2 5 %和 85 % ,术前... 目的 探讨下颌角骨折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研究组 2 7例 2 8侧下颌角骨折行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 ,对照组 19例行下颌骨下缘固定 ,两组的不利型骨折比例分别为 82 %和 95 % ,严重移位骨折比例 2 5 %和 85 % ,术前感染比例 0和 2 5 % ,骨折复位同期拔牙比例5 5 %和 33% ,病例复查率 89%和 79% ,平均复查期 36周和 31周 ,经临床及X线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 10 71%和 5 0 0 % ,干扰率 7 40 %和 5 2 6 % ,张口受限率 14 81%和 10 5 3% ,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 11 11%和 2 1 0 5 %。张力带固定组 2 1 43%的骨折术后出现下颌骨下缘分离或再移位 ,同时伴外骨痂形成 ;下颌下缘固定组 10 %的骨折存在复位固定缺陷 ,分别发生在未设张力带的加压固定和两个小型接骨板并行固定。结论 下颌角骨折采用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的稳定性不足 ,只适用于有利型和轻度移位的骨折 ,不利型和严重移位的骨折应增加下缘固定。稳定性不足和复位同期拔牙是术后感染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张力带固定 下颌骨下端固定
原文传递
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方一鸣 谷志远 +3 位作者 陈伟建 王靖虓 柴田考典 张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索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14例 (15侧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图像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14例 15侧约占下颌骨髁突骨折的 31 2 5 % (15 / 48) ,髁突前... 目的 探索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14例 (15侧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图像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14例 15侧约占下颌骨髁突骨折的 31 2 5 % (15 / 48) ,髁突前斜面纵裂处常位于髁突外 1/ 3与中 1/ 3交界处 ,在髁突后斜面 ,纵裂常位于髁突中 1/ 3处。随访 3~ 2 9个月 :14例咬合关系均正常。结论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主要发生于髁突翼外肌凹所在部位 ,有效的治疗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维CT和三维CT对诊断髁突矢状骨折有着重要意义目的 探索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14例 (15侧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图像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14例 15侧约占下颌骨髁突骨折的 31 2 5 % (15 / 48) ,髁突前斜面纵裂处常位于髁突外 1/ 3与中 1/ 3交界处 ,在髁突后斜面 ,纵裂常位于髁突中 1/ 3处。随访 3~ 2 9个月 :14例咬合关系均正常。结论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主要发生于髁突翼外肌凹所在部位 ,有效的治疗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踝状突 骨折 放射摄影术 SFMC
原文传递
应用穿颊器口内入路微创治疗下颌骨角和升支骨折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彦亮 刘彦普 +5 位作者 何黎升 王大章 薄斌 陆斌 郑安 周树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9-592,共4页
目的:观察口内和穿颊的手术入路处理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骨折,并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4-01~2005-07间18 例连续的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骨折患者,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另外20 例同... 目的:观察口内和穿颊的手术入路处理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骨折,并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4-01~2005-07间18 例连续的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骨折患者,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另外20 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 组间进行对比.结果:用口内和穿颊入路患者中有1 例内固定术后骨折处仍有小幅动度,还需辅以颌间固定;口外入路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有2 例需行术后颌间固定.没有术后感染发生,没有出现需要行切开引流或需取出固定物的病例.结论:通过口内和穿颊入路行坚强内固定适用于不伴有严重错位或粉碎性骨折的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颊器 下颌骨骨折 口内入路
下载PDF
曲面体层X线、CT和MRI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国伟 郑吉驷 +1 位作者 张善勇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439,共6页
目的 分析髁突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这些方法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405... 目的 分析髁突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这些方法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405侧行曲面体层X线和CT检查并阅片,按囊内骨折分型(A、B、C和M型)、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分类统计;对其中119例174侧MRI阅片,判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曲面体层X线和CT对髁突骨折诊断的差异,以及不同骨折类型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的差异.结果 曲面体层X线可检出79.8%(323/405)髁突骨折,其中囊内骨折48.9%(198/405),髁颈骨折20.3%(82/405),髁突下骨折10.6%(43/405).CT诊断出囊内骨折64.0%(259/405)[A型48.7%(126/259)、B型30.9%(80/259)、C型8.1% (21/259)、M型12.4% (32/259)],髁颈骨折24.0% (97/405),髁突下骨折12.1%(49/405).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10侧曲面体层X线原诊断为囊内骨折,冠状位CT确诊为髁颈骨折.MRI诊断囊内骨折中关节盘移位94.9%(29/136)[A型中关节盘移位95.3%(61/64)、B型中95.2%(40/42)、C型中89.0%(8/9)、M型中占95.2%(20/21)];髁颈骨折中关节盘移位53.6%(15/28)、髁突下骨折中关节盘移位占60.0%(6/10).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和髁颈骨折与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面体层X线可初步诊断髁突骨折,但囊内骨折、细微骨折及骨裂等漏诊率较高,仅可用于髁突骨折的初筛.CT(尤其是冠状位CT)能准确诊断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块内外向移位角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6
作者 邱亚汀 杨驰 +2 位作者 王玉良 陈敏洁 张善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对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并作初步的疗效评估。方法:2001年7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患者19例(23侧),手术时平均年龄12.68岁,术前平均开口度5.74mm,外伤... 目的:对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并作初步的疗效评估。方法:2001年7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患者19例(23侧),手术时平均年龄12.68岁,术前平均开口度5.74mm,外伤时平均年龄7.32岁。根据骨折线位置,将关节强直分为Ⅰ、Ⅱ、Ⅲ、Ⅳ4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Ⅰ型和Ⅱ型采用保留内侧髁突头和关节盘的外侧关节间隙成形术(LGA),Ⅲ型和Ⅳ型采用骨球及髁突切除和肋骨肋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CC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a、2a和3a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情况。结果:19例(23侧)中16例(19侧)行LGA手术,3例(4侧)行关节重建术。术后平均随访11.37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27.89mm。结论:LGA既解除了关节强直,又保存了关节的功能尤其是生长潜力,应加以推广,但其有一定的适应证;CCG仍然是关节强直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颞下颌关节 囊内骨折 关节强直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一致性的调查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6-202,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在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上的分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同行间的观点差别。方法依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发生部位和患者年龄,从85例髁突骨折中逐步筛查出18种不同损伤情况的病例。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4... 目的了解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在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上的分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同行间的观点差别。方法依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发生部位和患者年龄,从85例髁突骨折中逐步筛查出18种不同损伤情况的病例。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46位长期从事颌面创伤治疗的高年专科医师进行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点的调查,并在讨论中与Baker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位调查对象对18例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中,3例治疗观点具有一致性,9例观点具有倾向性,6例观点严重分歧。18例髁突骨折中,选择8例手术,4例非手术,其余治疗方案不确定。儿童骨折均主张非手术治疗,青少年髁颈下脱位性骨折主张手术治疗,与国外学者观点趋于一致。成人矢状和粉碎性骨折、髁颈和髁颈下轻度错位骨折争议较大,国外学者观点不主张手术。双侧髁颈下脱位性骨折国内外医师均主张手术。单侧髁颈和髁颈下移位性骨折,国内医师主张手术,国外医师不主张手术。结论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点方面,约1/3的国内高年资医师间存在严重分歧。对儿童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成人双侧髁颈下脱位性骨折手术治疗的观点较为一致。与国外相比,国内医师更倾向于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下颌骨折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髁突骨折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有感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报告和讨论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国内近5年来在颞下颌关节外科领域的临床与研究方面的进展.相关内容包括: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远期效果;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改进和关键技术;关节盘的重要性及... 在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报告和讨论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国内近5年来在颞下颌关节外科领域的临床与研究方面的进展.相关内容包括: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远期效果;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改进和关键技术;关节盘的重要性及与矢状骨折的同期复位方法;创伤性关节强直的发生机制类似于肥大性骨不连;在关节外科中运用数字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关节强直
原文传递
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碎口腔饮食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海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碎口腔饮食营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饮食护理者作为对照组,另外48例接受术后碎口腔饮食营...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碎口腔饮食营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饮食护理者作为对照组,另外48例接受术后碎口腔饮食营养护理干预者作为观察组。干预方法包括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和营养食谱、术后早期改良管道优先进食方式、口腔护理3部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功能恢复、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优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饮食营养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临床创口愈合和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口腔饮食 下颌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营养护理干预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模型在复杂下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铀 曾勇 +4 位作者 吕俊 李志刚 张纲 汪维健 谭颖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模型在复杂下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136例复杂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模型分为3D组和常规组。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模型在复杂下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136例复杂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模型分为3D组和常规组。3D组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33.8±15.4)岁。常规组108例,其中男91例,女17例;年龄(30.3±11.9)岁。3D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模型制订手术计划,常规组采用传统CT平扫影像资料制订手术计划。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侧与健侧5个颌面部标志点距离差值(△L)(AL1为患侧与健侧下颌角点至髁顶点距离差值;△L2为患侧与健侧下颌角点至颏顶点距离差值;AL3为患侧与健侧颏顶点至髁顶点距离差值;AL4为患侧与健侧内下颌角点至下牙槽缘点距离差值;AL5为患侧与健侧内下颌角点至中矢状面距离差值)。结果3D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126.25,183.75)min、235(156.25,268.7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50.0,187.5)ml,125(100.0,200.0)ml。3D组中1例出现轻度咬合关系紊乱;常规组中4例出现术后感染,1例内固定装置排斥反应,19例轻度咬合关系紊乱。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颌骨健侧和术前患侧的5个线距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L2,AL3,AL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下颌骨骨折患者,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模型的使用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骨折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折 模型 解剖学 成像 三维 快速成型技术
原文传递
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新磊 姚志涛 +3 位作者 王强 刘小利 姜智馨 阿地力.莫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并对手术和保守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经曲面断层片、冠状CT等确诊为囊内骨折的住院及门诊患者78例103侧进行分...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并对手术和保守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经曲面断层片、冠状CT等确诊为囊内骨折的住院及门诊患者78例103侧进行分类,并对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确定关节盘的损伤及移位情况。对治疗后的患者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3年,评价其愈后疗效。结果:影像学检查:手术组髁突完全重建率为78.9%;保守组为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下颌骨对称率为93.1%;保守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手术组并发症少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式对于髁突囊内骨折愈后髁突改建及功能恢复均具有较高治愈率。结论:经临床验证,1)下颌支高度有无明显缩短;2)关节盘有无损伤及移位;3)有无明显张口受限及咬合紊乱;4)是否伴翼外肌附着丧失;以上几方面对于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髁突囊内骨折 儿童 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预防下颌骨骨折术后躁动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禄坤 梁军 +1 位作者 张荣凯 周少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Pr组)、术后镇痛组(P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Pr组)、术后镇痛组(P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Pr组于术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Po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不使用镇痛药。观察患者拔管后0,1,2,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结果:Po组各观察时间点的MAP,HR,VAS和SAS均低于C组(P<0.05),Pr组各观察时间点的MAP,HR,VAS和SAS均低于Po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100 mg术前15 min静注)能有效抑制下颌骨骨折术后躁动,其效果优于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下颌骨骨折 镇痛 麻醉 全身 躁动
原文传递
口内途径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29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新民 黄立勋 黄建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 :评价口内途径坚强内固定术及术中暂时性小环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 2 9例 47处下颌骨体部骨折先作两侧磨牙区和切牙区三点式颌间小环结扎 ,骨折线两侧作牙间结扎 ,初步恢复下颌骨的弓形和咬合关系后 ,自下颌前庭沟... 目的 :评价口内途径坚强内固定术及术中暂时性小环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 2 9例 47处下颌骨体部骨折先作两侧磨牙区和切牙区三点式颌间小环结扎 ,骨折线两侧作牙间结扎 ,初步恢复下颌骨的弓形和咬合关系后 ,自下颌前庭沟作切口 ,显露骨折处并复位后进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结扎 ,恢复下颌运动。分别于术后第 1d和 90d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 ,评价其咬合关系、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 :2 9例47处下颌骨体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 ,咬合关系良好 ,无并发症。结论 :口内途径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可对下颌骨体部骨折进行良好的固定 ,获得满意的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下颌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成人下颌升支应用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宫大连 李宁毅 +1 位作者 刘云涛 赵保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 研究成人下颌升支后份及髁突的应用解剖。方法 对 16个成人离体下颌升支后缘高度、升支后份厚度 ,下颌孔后缘至下颌升支后缘的距离、髁突高度、髁突颈前后径、内外径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升支后缘前方 15mm范围内由后向前逐渐增... 目的 研究成人下颌升支后份及髁突的应用解剖。方法 对 16个成人离体下颌升支后缘高度、升支后份厚度 ,下颌孔后缘至下颌升支后缘的距离、髁突高度、髁突颈前后径、内外径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升支后缘前方 15mm范围内由后向前逐渐增厚 ,部分下颌升支在下颌孔上方 10mm处无松质骨。结论 应用拉力螺钉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固定时应参照以上解剖规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下颌升支 应用解剖 下颌骨髁突骨折 拉力螺钉
原文传递
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PCIA应用不同镇痛剂量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诚章 李振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19-823,共5页
目的观察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应用不同镇痛剂量舒芬太尼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73例择期行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镇痛、... 目的观察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应用不同镇痛剂量舒芬太尼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73例择期行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镇痛、镇静,随机分为A组(21例)给予舒芬太尼0.02μg·kg^-1·h^-1、B组(27例)给予舒芬太尼0.04μg·kg^-1·h^-1、C组(25例)给予舒芬太尼0.06μg·kg^-1·h^-1。比较各时间点用药总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isual Analogue Fatigue Score,VAFS)及White镇静评分情况,统计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术后6 h、12 h、24 h、48 h时VAS和VAFS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和VAF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White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A组与B组各时间点White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4μg·kg^-1·h^-1适宜用于颌面部截骨整形术后PCIA,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下颌骨骨折 舒芬太尼
下载PDF
儿童髁突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晶 李智 +3 位作者 周海华 杨荣涛 熊贵忠 李祖兵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6-490,共5页
目的 比较儿童髁突骨折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儿童髁突骨折患者78例(105侧髁突),根据分类分别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法,并在治疗后进行3年随访,检查患者的面形、开口度、开口... 目的 比较儿童髁突骨折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儿童髁突骨折患者78例(105侧髁突),根据分类分别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法,并在治疗后进行3年随访,检查患者的面形、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及髁突重建情况,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像表现差别.依据综合分类法,Ⅰ型14侧,Ⅱ型48侧,Ⅲ型43侧.结果 Ⅰ型患者14侧均采用手术疗法;Ⅱ型患者48侧均采用保守疗法;Ⅲ型中37侧手术治疗、6侧保守治疗;105侧中手术治疗51侧,保守治疗54侧.影像重建表现手术治疗患者优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 建议Ⅰ型儿童髁突骨折采用手术疗法,Ⅱ型采用保守疗法,Ⅲ型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经分类建议的方法治疗后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在髁突影像表现中,手术治疗患者髁突重建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儿童髁突骨折
原文传递
下颌骨骨折加压与非加压内固定的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彦普 周树夏 +1 位作者 斯方杰 张海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加压固定和非加压固定下颌骨骨折的组织学愈合差异 ,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加压和非加压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 ,对两种固定的组织学、X线特点进行观察。对 9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 ... 目的 :观察加压固定和非加压固定下颌骨骨折的组织学愈合差异 ,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加压和非加压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 ,对两种固定的组织学、X线特点进行观察。对 9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观察X线、咀嚼效率恢复和一般情况。结果 :加压接骨板固定的骨折愈合形式为一期愈合 ,而小钛板为传统的骨愈合形式 ;临床应用表明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愈合早期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下颌骨骨折良好的固定方式 ,小钛板使用方便 ,适应证广 ,加压接骨板固定骨折愈合快 ,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加压内固定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在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奕 张文君 +1 位作者 毕玮玮 杨鸣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下颌骨折 正畸矫正器
原文传递
儿童及青少年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及咀嚼生理学疗效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全星宇 秦满 +2 位作者 康艳凤 张益 赵玉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 探讨影像及咀嚼生理学检测手段评价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年龄5~13岁.根据患者年龄、牙弓发育状况、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目的 探讨影像及咀嚼生理学检测手段评价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年龄5~13岁.根据患者年龄、牙弓发育状况、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制作不同厚度的全牙列(牙合)垫.患者按照医嘱戴用(牙合)垫1~3个月,配合早期功能训练.检测指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X线、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咀嚼肌肌电图.复查时间:伤后1、3、6个月,之后为每年复查1次.每次复查均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为初次就诊以及伤后半年进行,之后每年1次.结果 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临床检查疗效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髁突骨皮质光滑连续,患侧髁突短粗且升支高度小于对侧,下颌体长度大于对侧.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低或高于对侧,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AI)咬肌:(15.0±16.9)%、颞肌前束:(21.5±15.9)%、二腹肌前腹:(11.9±10.7)%.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颌骨发育受到影响,但程度较轻;健侧与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差异较大,不对称指数离散.咀嚼肌肌电图可客观反映儿童髁突骨折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创伤与损伤 骨发育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在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丘培愈 谭繁胜 +1 位作者 杨帮梅 欧慧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口腔护理。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解剖复位、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住院医疗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颌骨骨折解剖复位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口腔护理、保证营养物质合理供给,积极锻炼口腔功能,对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