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面体层X线、CT和MRI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国伟 郑吉驷 +1 位作者 张善勇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439,共6页
目的 分析髁突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这些方法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405... 目的 分析髁突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这些方法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405侧行曲面体层X线和CT检查并阅片,按囊内骨折分型(A、B、C和M型)、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分类统计;对其中119例174侧MRI阅片,判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曲面体层X线和CT对髁突骨折诊断的差异,以及不同骨折类型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的差异.结果 曲面体层X线可检出79.8%(323/405)髁突骨折,其中囊内骨折48.9%(198/405),髁颈骨折20.3%(82/405),髁突下骨折10.6%(43/405).CT诊断出囊内骨折64.0%(259/405)[A型48.7%(126/259)、B型30.9%(80/259)、C型8.1% (21/259)、M型12.4% (32/259)],髁颈骨折24.0% (97/405),髁突下骨折12.1%(49/405).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10侧曲面体层X线原诊断为囊内骨折,冠状位CT确诊为髁颈骨折.MRI诊断囊内骨折中关节盘移位94.9%(29/136)[A型中关节盘移位95.3%(61/64)、B型中95.2%(40/42)、C型中89.0%(8/9)、M型中占95.2%(20/21)];髁颈骨折中关节盘移位53.6%(15/28)、髁突下骨折中关节盘移位占60.0%(6/10).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和髁颈骨折与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面体层X线可初步诊断髁突骨折,但囊内骨折、细微骨折及骨裂等漏诊率较高,仅可用于髁突骨折的初筛.CT(尤其是冠状位CT)能准确诊断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块内外向移位角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一致性的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6-202,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在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上的分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同行间的观点差别。方法依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发生部位和患者年龄,从85例髁突骨折中逐步筛查出18种不同损伤情况的病例。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4... 目的了解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在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上的分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同行间的观点差别。方法依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发生部位和患者年龄,从85例髁突骨折中逐步筛查出18种不同损伤情况的病例。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46位长期从事颌面创伤治疗的高年专科医师进行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点的调查,并在讨论中与Baker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位调查对象对18例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中,3例治疗观点具有一致性,9例观点具有倾向性,6例观点严重分歧。18例髁突骨折中,选择8例手术,4例非手术,其余治疗方案不确定。儿童骨折均主张非手术治疗,青少年髁颈下脱位性骨折主张手术治疗,与国外学者观点趋于一致。成人矢状和粉碎性骨折、髁颈和髁颈下轻度错位骨折争议较大,国外学者观点不主张手术。双侧髁颈下脱位性骨折国内外医师均主张手术。单侧髁颈和髁颈下移位性骨折,国内医师主张手术,国外医师不主张手术。结论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点方面,约1/3的国内高年资医师间存在严重分歧。对儿童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成人双侧髁颈下脱位性骨折手术治疗的观点较为一致。与国外相比,国内医师更倾向于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下颌骨折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髁突骨折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有感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报告和讨论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国内近5年来在颞下颌关节外科领域的临床与研究方面的进展.相关内容包括: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远期效果;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改进和关键技术;关节盘的重要性及... 在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报告和讨论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国内近5年来在颞下颌关节外科领域的临床与研究方面的进展.相关内容包括: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远期效果;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改进和关键技术;关节盘的重要性及与矢状骨折的同期复位方法;创伤性关节强直的发生机制类似于肥大性骨不连;在关节外科中运用数字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关节强直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与髁突骨吸收的关系及联合诊疗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7-160,共4页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是口腔临床常见病,目前临床有多种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并总结笔者课题组研究结果,聚焦以下3个方面:①ADD与髁突骨吸收的相关性;②关节盘复位能否阻止髁突骨吸收并促进髁...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是口腔临床常见病,目前临床有多种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并总结笔者课题组研究结果,聚焦以下3个方面:①ADD与髁突骨吸收的相关性;②关节盘复位能否阻止髁突骨吸收并促进髁突骨再生;③合理优化的联合诊疗模式.以期为临床优化ADD诊治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质吸收 颞下颌关节盘 盘前移位
原文传递
儿童髁突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晶 李智 +3 位作者 周海华 杨荣涛 熊贵忠 李祖兵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6-490,共5页
目的 比较儿童髁突骨折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儿童髁突骨折患者78例(105侧髁突),根据分类分别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法,并在治疗后进行3年随访,检查患者的面形、开口度、开口... 目的 比较儿童髁突骨折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儿童髁突骨折患者78例(105侧髁突),根据分类分别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法,并在治疗后进行3年随访,检查患者的面形、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及髁突重建情况,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像表现差别.依据综合分类法,Ⅰ型14侧,Ⅱ型48侧,Ⅲ型43侧.结果 Ⅰ型患者14侧均采用手术疗法;Ⅱ型患者48侧均采用保守疗法;Ⅲ型中37侧手术治疗、6侧保守治疗;105侧中手术治疗51侧,保守治疗54侧.影像重建表现手术治疗患者优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 建议Ⅰ型儿童髁突骨折采用手术疗法,Ⅱ型采用保守疗法,Ⅲ型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经分类建议的方法治疗后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在髁突影像表现中,手术治疗患者髁突重建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儿童髁突骨折
原文传递
牛骨粉(Bio-Oss)/人工生物膜(海奥)联合治疗下颌骨缺损骨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周俊波 马露 +3 位作者 陈洁 姚杰 程杰 吴煜农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囊肿术中使用牛骨粉(Bio-Oss)/人工生物膜(海奥)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囊肿患者12例病例,囊肿摘除后,分成2组,1组骨粉填塞,并用生物膜覆盖,另1组不作处理。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评估囊肿术后骨缺损处的骨质再... 目的探讨下颌骨囊肿术中使用牛骨粉(Bio-Oss)/人工生物膜(海奥)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囊肿患者12例病例,囊肿摘除后,分成2组,1组骨粉填塞,并用生物膜覆盖,另1组不作处理。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评估囊肿术后骨缺损处的骨质再生和改建情况。结果骨粉/生物膜联合治疗组术后患者骨缺损区成骨较好。结论下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使用骨粉/生物膜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粉 生物膜 下颌骨囊肿 骨缺损 摘除术
下载PDF
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郑有华 张志光 +1 位作者 苏凯 叶明福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多向分化能力,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髁突良性肥大患者被切除的髁突,冲洗收集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MSCs,取生长良好的P3... 目的探讨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多向分化能力,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髁突良性肥大患者被切除的髁突,冲洗收集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MSCs进行检测:(1)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2)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3)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及相关检测。结果(1)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从人髁突分离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均匀一致;(2)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SCs在传代后经历游离期、贴壁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得的MSCs纯度较高,细胞单一。CD44、CD29和CD55表面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00%、99.8%和86.6%,而CD34、CD45和CD106的阳性率仅为0.5%、2.9%和6.3%;(4)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期和G1期91.9%、G2期2.4%和S期5.7%,说明大部分细胞仍处于静止期;(5)成脂诱导后细胞胞浆内可见脂滴,苏丹黑B、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成骨诱导后,Von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神经细胞诱导后,细胞由梭形变为有多个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甲苯胺蓝尼氏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结论从人髁突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MSCs,这些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下颌前导后髁突骨形态学指标变化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9
8
作者 詹静 谷志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307,共5页
目的观察免下颌持续功能能前导后骨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功能性矫治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8周龄日本大耳门兔,州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前导组(24只)和对照组(16只).前导组动物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治器,对照组... 目的观察免下颌持续功能能前导后骨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功能性矫治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8周龄日本大耳门兔,州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前导组(24只)和对照组(16只).前导组动物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治器,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分别于实验2、4、8、12周时处死6只前导组和4只对照组动物,取有侧颞下颌关节标本进行硬组织切片,甲苯胺兰和Masson染色,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8周时前导组髁突软骨F区骨体积分数[(75.83±1.10)%]、骨小梁厚度[(103.28±2.89)μm]、骨小梁数[(2.86±0.06)mm2]、矿化沉积率[(2.23±0.02)μm/d]和成骨细胞指数[(30.20±0.47)个/mm2]均较埘照组[分别为(64.00±1.54)%、(87.00±1.13)LLm、(1.84±0.08)mm2、(1.69±0.02)μm/d和(21.07±0.59)个/mm2]湿著增高,12周时骨小梁骨间距[(170.00±2.25)μm]则比对照组[(241.50±1.57)μm]显著减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晒髁突中心区骨静态学和动态学指标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软骨下区’胃’形态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与髁突改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正畸学 骨形态学
原文传递
Correction of mandibular deficiency by inverted-L osteotomy of ramus and iliac crest bone grafting 被引量:7
9
作者 Song-Song Zhu Ge Feng +2 位作者 Ji-Hua Li En Luo Jing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14-217,共4页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use of inverted-L osteotomy of ramus and lilac bone graft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ndibular deficiency in adult patients. From 2008 to 2010, 11 patients (aged 19 to 29 years) with mandi...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use of inverted-L osteotomy of ramus and lilac bone graft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ndibular deficiency in adult patients. From 2008 to 2010, 11 patients (aged 19 to 29 years) with mandibular deficiency underwent intraoral or extraoral inverted-L osteotomy of ramus and lilac crest bone grafting.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records, photographs and radiographs.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ramus were successfully expanded by inverted-L osteotomy and lilac crest bone grafting with minimal complications in all patient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cclusion and facial appearance. Our ear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verted-L osteotomy of ramus and lilac crest bone grafting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good alternative for the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de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graft inverted-L osteotomy mandibular deficiency TREATMENT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及咀嚼生理学疗效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全星宇 秦满 +2 位作者 康艳凤 张益 赵玉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 探讨影像及咀嚼生理学检测手段评价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年龄5~13岁.根据患者年龄、牙弓发育状况、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目的 探讨影像及咀嚼生理学检测手段评价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年龄5~13岁.根据患者年龄、牙弓发育状况、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制作不同厚度的全牙列(牙合)垫.患者按照医嘱戴用(牙合)垫1~3个月,配合早期功能训练.检测指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X线、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咀嚼肌肌电图.复查时间:伤后1、3、6个月,之后为每年复查1次.每次复查均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为初次就诊以及伤后半年进行,之后每年1次.结果 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临床检查疗效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髁突骨皮质光滑连续,患侧髁突短粗且升支高度小于对侧,下颌体长度大于对侧.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低或高于对侧,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AI)咬肌:(15.0±16.9)%、颞肌前束:(21.5±15.9)%、二腹肌前腹:(11.9±10.7)%.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颌骨发育受到影响,但程度较轻;健侧与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差异较大,不对称指数离散.咀嚼肌肌电图可客观反映儿童髁突骨折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创伤与损伤 骨发育
原文传递
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术后骨腔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云波 姚小武 +3 位作者 陈仕生 卢子正 林敏校 桂心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B)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7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中,OKC 16例,RC 6例,UAB 5... 目的:观察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B)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7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中,OKC 16例,RC 6例,UAB 5例,均行开窗减压术,术后规律随访。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术前、术后口腔曲面体层片上病变区域骨密度和囊腔大小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OKC、UAB和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逐渐缩小,骨密度逐渐增大。术后3个月,不同病理类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愈合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种类型囊性病变骨密度增加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腔大小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骨密度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囊性病变的骨密度增加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腔大小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效果显著,初始囊腔大小及病理类型对OKC、UAB和RC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年龄不影响开窗减压术后成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囊性病变 开窗术 骨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晓晖 王晨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2-1516,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日趋突出,使得骨密度的测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颌骨作为全身骨骼的一部分,其骨矿量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本文就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测量方法进行综述,由于颌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日趋突出,使得骨密度的测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颌骨作为全身骨骼的一部分,其骨矿量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本文就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测量方法进行综述,由于颌骨骨密度的测量方法远未成熟,研究适合于颌骨测量的探测器及先进的软件开发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颌骨
下载PDF
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自体骨充填术矫正半侧颜面短小
13
作者 归来 牛峰 +11 位作者 俞冰 刘剑锋 陈莹 付茜 徐史兴 乔嘉 靳琦 贺宇 梁雪冰 崔蕾 陈甫寰 陈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目的探讨采用矢状劈开患侧下颌骨外板并植入健侧切取的下颌骨外板修复重建半侧颜面短小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收治的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 目的探讨采用矢状劈开患侧下颌骨外板并植入健侧切取的下颌骨外板修复重建半侧颜面短小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收治的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手术设计。所有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经口内入路将患侧下颌骨外板劈开,然后根据术前设计采取健侧适当形态和大小的下颌骨外板植入劈开的骨间隙并采用钛合金小夹板予以坚强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面部形态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满意度评分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远期(末次)随访时拍摄照片并分析畸形严重程度。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远期随访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Surgicase Proplan医学三维图像工作站后,利用Segmentation功能重建下颌骨,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远期随访的下颌骨厚度,对其测量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用多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畸形矫正外观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女13例,男26例,年龄(22.2±4.56)岁(15~27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56±39.41)个月(6~153个月),植入的下颌骨外板与邻近骨组织结合良好,并获得下颌角区以及下颌骨体部明显的增宽效果。39例中,1例术后1年感染,钛板外露,经过清创并取出固定的小夹板以后愈合;其余患者面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35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例非常满意,1例对术后1年感染不满意,但是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后远期随访的患侧下颌骨厚度测量值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畸形矫正外观满意度术前评分[2.0(1.5,2.0)分]、术后即刻评分[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颜面发育不全 下颌骨重建 骨移植 骨生成 下颌骨外板 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 半侧颜面短小
原文传递
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明霞 赵华强 +1 位作者 刘少华 谈万业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施行双侧下颌骨切开术,安放牵张器,间歇1周后以0.4 mm/12 h的速度牵张,牵张7 d后固定,在不同时间随机处死动物2只,取下颌骨标本分别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动...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施行双侧下颌骨切开术,安放牵张器,间歇1周后以0.4 mm/12 h的速度牵张,牵张7 d后固定,在不同时间随机处死动物2只,取下颌骨标本分别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均耐受手术,并基本获得预期牵张距离,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发现,裂隙内随时间延长渐有骨形成。结论以兔下颌骨建立牵张成骨模型经济、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牵张成骨 骨形成
下载PDF
利用锥形束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区骨嵴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洁 欧阳翔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FI)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和骨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骨嵴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FI)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和骨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骨嵴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存在根分叉区水平向骨缺损的下颌磨牙进行观察,共纳入81颗下颌磨牙,共计117处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依据邻面牙槽嵴顶连线与根分叉顶下方的牙槽嵴的位置关系,将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分为凹陷型、水平型和凸出型,其中凹陷型又按照邻面牙槽嵴顶的连线与根分叉顶的位置关系,分为亚型1(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冠方或同一水平)与亚型2(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的根方),统计各类型出现的比例,在CBCT的矢状面图像中观察骨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117处Ⅱ度和Ⅲ度FI中,水平型骨嵴形态出现的比例最高(64.10%),凸出型出现的比例最低(6.84%),凹陷型亚型1和亚型2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3.68%和15.38%。有利于成骨的凹陷型亚型1的骨嵴形态,在Ⅱ度FI中出现的比例为8.96%,在Ⅲ度FI中为20.00%;117处病损中,有31处合并骨下袋,其中29处骨下袋位于牙齿邻面,其余2处位于根分叉区,骨下袋出现的频率在凹陷型亚型1中最高。结论:利用CBCT观察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并进行分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用于分析骨嵴形态与再生性治疗成骨效果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分叉部缺损 下颌磨牙 骨嵴形态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骨碎块移动CT影像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国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fractureofmandibularcondyle,SFMC)骨块分离和移位程度的分析,了解此类骨折骨碎块移动的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相关手术器械的研发。方法选择2008年10月一2012年10月收治的髁突骨折患者88例...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fractureofmandibularcondyle,SFMC)骨块分离和移位程度的分析,了解此类骨折骨碎块移动的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相关手术器械的研发。方法选择2008年10月一2012年10月收治的髁突骨折患者88例,其中SFMC患者共45例(52侧),男32例(36侧),女13例(16侧)。根据Neff分类标准:A型20侧,B型28侧,M型4侧。对45例SFMC患者进行CT检查,以髁突骨碎块分离和移位的距离及角度为测量指标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患者归类:Ⅰ型20侧(ⅠA型14侧,IB型6侧),Ⅱ型27侧(ⅡA型11侧,ⅡB型16侧),ⅢB型1侧Ⅳ4侧。骨碎块位移距离4—16mm,平均12mm;骨碎块偏离度11°~43°,平均34°;骨碎块下降距离6—18mm,平均13mm°结论从CT影像分析,SFMC绝大部分的骨碎块移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颌骨髁状突 骨碎块
原文传递
抽屉式截骨颏成形术在长颏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郁 宋国栋 +4 位作者 曾涵 陈宗 赖晨智 郭小双 靳小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颏部"抽屉式"截骨颏成形术矫正长颏畸形并预防颏下软组织脱垂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收治42例长颏畸形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入路行下颌根尖下联... 目的探讨颏部"抽屉式"截骨颏成形术矫正长颏畸形并预防颏下软组织脱垂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收治42例长颏畸形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入路行下颌根尖下联合下颌下缘弧形截骨改良颏部的"抽屉式"截骨术,术中截骨线最大程度的避开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及颏舌肌的骨附着区域,以充分保护口底肌肉.采用数字化技术分析患者骨组织三维重建及面部三维扫描数据以评估手术效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唇龈沟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数字化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所致的颏部骨与软组织的变化比为1:0.86.经测量患者术后面中下比例R1由术前的0.82±0.09增长为术后的0.92±0.11,上下唇比例R2同样由术前的0.52±0.06增长为术后的0.63±0.05.虽然颏颈角也由术前的104.90°±8.02°增长为术后的111.50°±7.03°,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唇麻木,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术后10个月症状消失.全部患者对术后面部轮廓形态满意.结论改良颏部"抽屉式"截骨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矫正患者长颏畸形并预防术后颏下软组织下垂,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颏畸形 下颌角截骨术 颏成形术 口底肌肉 骨愈合
原文传递
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科央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7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游离肋骨l8例,游离髂骨15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瓣4例,分析术后近远期修复效果。结果游离肋骨、游离髂骨、... 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游离肋骨l8例,游离髂骨15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瓣4例,分析术后近远期修复效果。结果游离肋骨、游离髂骨、吻合血管的腓骨瓣的移植成功率分别达88.89%、93.33%、100.00%。随访1~5年,患者对外形较满意,其中16例进行了活动义齿修复,8例延期牙种植体修复恢复,咀嚼功能良好。结论游离髂骨及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但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现象。吻合血管骨移植修复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在选择修复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修复重建方案,力争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骨移植 修复 牙种植体
下载PDF
Advanced Hydrogel systems for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2
19
作者 Jiaxin Guo Hao Yao +6 位作者 Xu Li Liang Chang Zixuan Wang Wangyong Zhu Yuxiong Su Ling Qin Jiankun X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175-193,共19页
Mandibular defect becomes a prevalent maxillofacial disease resulting in mandibular dysfunctions and huge psychological burdens to the patients.Considering the routine presence of oral contaminations and aesthetic res... Mandibular defect becomes a prevalent maxillofacial disease resulting in mandibular dysfunctions and huge psychological burdens to the patients.Considering the routine presence of oral contaminations and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facial structures,the current clinical treatments are however limited,incapable to reconstruct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regeneration,spurring the need for cost-effective mandibular tissue engineering.Hydrogel systems possess great merit for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with precise involvement of cells and bioactive factors.In this review,current clinical treatments and distinct mode(s)of mandible formation and pathological resorption are summarized,followed by a review of hydrogel-related mandibular tissue engineering,and an update on the advanced fabrication of hydrogel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y,antibacterial ability,injectable form,and 3D bioprinted hydrogel constructs.The exploration of advanced hydrogel systems will lay dow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 bright future with more biocompatible,effective,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in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L mandibular defect Tissue engineering Injectable materials bon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生物可吸收板与微型钛板在不同骨质下颌骨骨折固定中的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周宗昊 罗思阳 +2 位作者 陈佳文 陈光能 冯红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26,共9页
背景:下颌骨骨折在坚强内固定后的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接骨板的材料、骨折部位以及患者骨密度等,然而,目前对于不同骨质下下颌骨骨折固定稳定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缺乏科学的依据。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生物可吸收板和微型钛... 背景:下颌骨骨折在坚强内固定后的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接骨板的材料、骨折部位以及患者骨密度等,然而,目前对于不同骨质下下颌骨骨折固定稳定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缺乏科学的依据。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生物可吸收板和微型钛板固定不同骨质条件下颌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根据ZARB和LEKHOLM提出的骨质分类方法,分别建立Ⅰ-Ⅳ类下颌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每类骨质条件下分别模拟下颌骨正中、体部和下颌角3个部位的骨折模型,采用生物可吸收板(或微型钛板)对上述骨折进行内固定,模拟健侧咬合状态,利用有限元分析骨折段的相对位移与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随着骨质等级的增加,内固定物的最大应力值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微型钛板组、生物可吸收板组下颌体部Ⅳ类骨质下的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值最高,分别为382.74,96.11 MPa;在相同骨质条件下,钛板组各部位骨折模型的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值均高于生物可吸收板组。②对于Ⅲ和Ⅳ类下颌骨正中部骨折,微型钛板组、可吸收板固定组骨折断端位移较大,超过了骨愈合极限值(大于150μm);对于Ⅳ类骨质下颌骨体部骨折,生物可吸收板组骨折断端位移超过了愈合极限值,微型钛板组骨折断端位移接近愈合极限值;在相同骨质条件与骨折部位下,微型钛板组骨折断端位移要小于生物可吸收板组。③结果显示,两种内固定物的强度和刚度均足以支持Ⅰ-Ⅳ类骨质下颌骨3种部位骨折的骨愈合,并且生物可吸收板的固定稳定性与微型钛板几乎相同,可以提供骨折早期的愈合条件。在治疗下颌骨骨折时应将下颌骨骨质类型纳入考虑因素,下颌骨骨质等级越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越差,术后更易发生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板 微型钛板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颌骨骨折 固定方法 骨质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