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核心关系词的分布看蒙古语和满通古斯诸语的词汇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孟达来 《满语研究》 2001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文通过蒙古语和满通古斯语族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 5种语言之间核心词中关系词分布的分析和统计 ,考察这些语言之间的词汇关系的亲疏远近程度。文章认为 ,蒙古语和满通古斯诸语的关系词分布状况及其表现出的词汇关系的远... 本文通过蒙古语和满通古斯语族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 5种语言之间核心词中关系词分布的分析和统计 ,考察这些语言之间的词汇关系的亲疏远近程度。文章认为 ,蒙古语和满通古斯诸语的关系词分布状况及其表现出的词汇关系的远近程度 ,跟这些语言的区域分布以及分布距离的远近程度是相并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关系词 蒙古语 满通古斯诸语 词汇关系
下载PDF
语义对应的可诠释性——以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敖特根其其格 《满语研究》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语音对应"和"语义相近"是历史比较法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中语义相近原则是确定同源词的一个隐性前提。语义相近原则与语音对应原则同样重要,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确定同源词之前,首先要理清拟定有同源关系的词之间的语... "语音对应"和"语义相近"是历史比较法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中语义相近原则是确定同源词的一个隐性前提。语义相近原则与语音对应原则同样重要,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确定同源词之前,首先要理清拟定有同源关系的词之间的语义对应规律。本文从概念与范畴化的角度对此观点进行了尝试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对应 可诠释性 蒙古语族语言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
下载PDF
满—通古斯语塞音类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铁超 方香玉 《满语研究》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在含有VC音节结构类型的语言中,当某个辅音位于音节末,或后接另一辅音时,即会出现某个发音器官必须接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读音的现象。这类辅音被描述为塞音。满—通古斯语虽然在音节结构上VC特征较少,但这种音节结构属于上述语言类型,... 在含有VC音节结构类型的语言中,当某个辅音位于音节末,或后接另一辅音时,即会出现某个发音器官必须接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读音的现象。这类辅音被描述为塞音。满—通古斯语虽然在音节结构上VC特征较少,但这种音节结构属于上述语言类型,因此,满—通古斯语也必然存在塞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 塞音 满语
下载PDF
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字研究70年 被引量:2
4
作者 朝克 《满语研究》 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研究事业经历了从局部到全面,从语料搜集到理论探讨的发展历程。70年以来的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可分为1949年到1978年、1978年到2011年、2011念到2019年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而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研究事业经历了从局部到全面,从语料搜集到理论探讨的发展历程。70年以来的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可分为1949年到1978年、1978年到2011年、2011念到2019年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而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获得的辉煌成绩可为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 满文 锡伯文
下载PDF
论满—通古斯语族和蒙古语族语言格词缀-du/-d■/-d?/-d的共性
5
作者 卡佳 《满语研究》 2016年第2期79-82,共4页
满-通古斯语族和蒙古语族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在语音形式、形态变化和语法关系方面都有很多共性。在满一通古斯语族和蒙古语族语言中格词缀-du、d■、d■、d均表达位置格、与格和对格等格语法范畴。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 蒙古语 格词缀
全文增补中
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阿平 《满语研究》 2004年第2期5-10,共6页
在20世纪百年中,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们从语言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文学、宗教、民俗等... 在20世纪百年中,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们从语言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文学、宗教、民俗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近年来,有的学者还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对相关问题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本领域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21世纪的发展中,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将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取得更多的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化 20世纪研究发展 21世纪研究展望
下载PDF
满-通古斯语民族鹿崇拜钩沉 被引量:6
7
作者 奇文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8,共6页
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中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满-通古斯语民族,大都有过使用驯鹿的经历,也曾将鹿作为重要神灵崇奉。自当地生态环境变化,驯鹿丧亡殆尽之后,鹿崇拜也随之衰亡。鹿神的消亡尘封了一段满-通古斯语民族萨满信仰的重要历史。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民族 萨满 鹿崇拜
下载PDF
神话视域下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古代文化模式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5,共8页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的古代神话所反映的价值观分别以萨满文化和儒释道文化为核心,其内涵相异而理念日益趋同;二者的古代行为方式分别体现为以“知耻和感性”为基础的类似“酒神型”文化样态及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类似“日...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的古代神话所反映的价值观分别以萨满文化和儒释道文化为核心,其内涵相异而理念日益趋同;二者的古代行为方式分别体现为以“知耻和感性”为基础的类似“酒神型”文化样态及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类似“日神型”文化样态,其样式相异而态势日益趋同。相异性根植于地理条件及经济基础的差异,趋同性根植于数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互渗。满-通古斯语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分属于萨满文化圈和汉文化圈,基于二者持续的良性互动,萨满文化因汉文化的不断叠压实现与汉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模式多元一体的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族 汉族 神话 文化模式
下载PDF
新时期东北文学中满-通古斯文化蕴含的当代价值
9
作者 刘春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2-48,共7页
满-通古斯语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满-通古斯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它虽然是一种生发于东北边陲的文化形态,但是在现代语境下仍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下,目前其已成为新时期东北文学创作的热点... 满-通古斯语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满-通古斯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它虽然是一种生发于东北边陲的文化形态,但是在现代语境下仍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下,目前其已成为新时期东北文学创作的热点题材。其内容的生态观念对解决环境危机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对神秘艺术和万物关联宇宙观的叙写体现了满-通古斯语族先民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满-通古斯语族 满-通古斯文化 生态观念
下载PDF
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春玲 隋琳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52-55,共4页
迟子建小说中常常出现满-通古斯语族萨满的超自然的现象或行为,如治病救人,祈雨和咒语等。由于迟子建从小生长在满-通古斯文化的核心区域,文学创作深受萨满文化的影响。迟子建小说中对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描写,其文学内涵是... 迟子建小说中常常出现满-通古斯语族萨满的超自然的现象或行为,如治病救人,祈雨和咒语等。由于迟子建从小生长在满-通古斯文化的核心区域,文学创作深受萨满文化的影响。迟子建小说中对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描写,其文学内涵是在大自然中寻找民族之根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追求"天人合一"的真正的文明之境,进一步拓展了萨满文化的深层文学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满—通古斯语族 超自然行为 萨满文化
下载PDF
21世纪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的新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阿平 杨惠滨 《满语研究》 2001年第2期3-11,共9页
本文对“21世纪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与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发表的最新学术成果及学术观点进行要点介绍分析,综合论述,并提出新世纪本学科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这次学术研讨会从人类学的新视角,以多层面、多方位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及相关学... 本文对“21世纪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与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发表的最新学术成果及学术观点进行要点介绍分析,综合论述,并提出新世纪本学科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这次学术研讨会从人类学的新视角,以多层面、多方位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及相关学科进行了综合探讨及比较研究,提出的学术观点及学术研究方法颇多创新,具有深度。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质量较高,基本反映了我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的新水平。在新世纪将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与广阔的空间,代表着学科发展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 新发展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边陲满-通古斯艺术文化活动现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春玲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86-93,共8页
东北是满-通古斯语族的世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通古斯语族创造了当今仍然活跃在东北边陲浓墨重彩的音乐艺术、流光溢彩的舞蹈艺术、雕章缛彩的曲艺艺术和绚丽多彩的造型艺术等艺术文化。满-通古斯艺术文化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 东北是满-通古斯语族的世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通古斯语族创造了当今仍然活跃在东北边陲浓墨重彩的音乐艺术、流光溢彩的舞蹈艺术、雕章缛彩的曲艺艺术和绚丽多彩的造型艺术等艺术文化。满-通古斯艺术文化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征、神秘色彩和宗教文化,是我国艺术文化宝藏中的珍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满-通古斯艺术文化只有进行正确的文化定位、深度的文化交流和持续的文化创新,才能实现广泛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目标,以及担负起与世界文化进行深度沟通交流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北边陲 满-通古斯语族 艺术文化
下载PDF
首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吴雪娟 杨惠滨 《满语研究》 2004年第2期51-59,共9页
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交“首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代表了满—通古斯学科发展的新水平,对今后满—通古斯学科的发展将起到重要... 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交“首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代表了满—通古斯学科发展的新水平,对今后满—通古斯学科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就学术研讨会的最新学术成果及学术观点进行综合介绍,希望能够满足与会专家学者以及未能到会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学术研讨会内容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言文化 国际学术会议 最新成果交流
下载PDF
东北边陲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的造型艺术研究
14
作者 刘春玲 《民族艺林》 2021年第3期83-92,共10页
东北边陲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在萨满教信仰的基础上创作了绚丽多彩的造型艺术,多角度地反映了造型艺术的形式审美特征和民族文化内涵。神偶、萨满岩画和萨满服饰等造型艺术是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教信仰的物化体现,凸显出满-通古斯语族... 东北边陲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在萨满教信仰的基础上创作了绚丽多彩的造型艺术,多角度地反映了造型艺术的形式审美特征和民族文化内涵。神偶、萨满岩画和萨满服饰等造型艺术是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教信仰的物化体现,凸显出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展现了先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美学特征,表现出创意简约、以形写神、简洁古朴等艺术特点,并体现了作为造型艺术而具有的鉴赏价值以及展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边陲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 造型艺术
下载PDF
浅谈宝物折射出的精神内涵——以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为例
15
作者 刘淑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3-98,共6页
运用母题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中国满通古斯语族五个民族,即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锡伯族的百余篇民间宝物故事可以发现,在这些故事中,宝物的赠与者从自然精灵、神仙精怪、神奇动物到祖先亡灵,形象本身带有浓郁... 运用母题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中国满通古斯语族五个民族,即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锡伯族的百余篇民间宝物故事可以发现,在这些故事中,宝物的赠与者从自然精灵、神仙精怪、神奇动物到祖先亡灵,形象本身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充分展现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充满原始萨满教特色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信仰,以及后期皈依佛教、道教对他们的精神信仰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宝物的受赠者可以分为受赏者和受罚者两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品质迥然不同,故事通过二元对比和赏罚分明的叙述表达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赞赏善者、贬斥恶者,弘扬勤劳勇敢和善良无私,反对懒惰懦弱和邪恶自私。宝物故事中的赠与者和受赠者展示了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满通古斯语族 民间宝物故事 精神内涵 宝物 赠与者 受赠者
下载PDF
神秘文化思潮与新世纪东北文学
16
作者 刘春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9-91,共3页
新时期以来,随着多样化思潮在中国文坛的相继涌现,神秘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基因开始复苏。与此同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激活了中国文坛正在逐渐复苏的神秘文化书写。进入新世纪后,东北文学对萨满神秘文化的书写维度发... 新时期以来,随着多样化思潮在中国文坛的相继涌现,神秘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基因开始复苏。与此同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激活了中国文坛正在逐渐复苏的神秘文化书写。进入新世纪后,东北文学对萨满神秘文化的书写维度发生了改变,不再局限于常识化书写,而是以个人体验式的书写通过自我言说来完成作品中民族文化身份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文化 东北文学 满-通古斯语族 萨满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