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56,I0003,共11页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海洋经济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在全...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海洋经济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海洋经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状况。在研究中应用了主成份分析等数量方法,对海洋经济发展年际之间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估,并绘出了海洋经济总值与海洋产业之间的平滑曲线,以此了解各类海洋产业的线性增长趋势。根据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发展,分析了海洋三次产业的变化过程,并利用三轴图法绘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为了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不同类型的差异,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沿海各海洋经济省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综合实力水平的海洋经济类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海关系 海洋资源 海洋产业 海洋经济地域系统
下载PDF
人地关系的理论透视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爱民 樊胜岳 +1 位作者 刘加林 缪磊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从对人地关系内涵的认识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人地关系演进的基本趋势与规律,并对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的整体系统 基本规律
下载PDF
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哲学与伦理思辩 被引量:35
3
作者 蔡运龙 《人文地理》 CSSCI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人地关系研究应当具有科学范型,观念形态层次的范型就是哲学与伦理思辩,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辩经历了天命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自然论、反人类中心论后,人地关系协调论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本文对各种人地关系思想作... 人地关系研究应当具有科学范型,观念形态层次的范型就是哲学与伦理思辩,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辩经历了天命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自然论、反人类中心论后,人地关系协调论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本文对各种人地关系思想作了概括的阐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科学范型 观念形态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域功能的生成机理: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解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盛科荣 樊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9,共9页
地域功能是特定地域在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时所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地域功能生成机理的研究是完善现代地域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下,系统解析了地域功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动力过程和驱动机制。首... 地域功能是特定地域在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时所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地域功能生成机理的研究是完善现代地域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下,系统解析了地域功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动力过程和驱动机制。首先识别出地域功能生长发育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可占用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活动空间集疏和人口的空间集疏,并探讨了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接着解析了陆地表层功能分异的6个动力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人文利用功能空间匹配、适度规模与要素集聚、功能叠加与竞争共生、生态—生活—生产序贯选择、相互作用与空间组合,并研究了单一型地域功能和复合型地域功能的发育过程;最后探究了地租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地关系 政府调控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透视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爱民 刘加林 缪磊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1期9-12,17,共5页
人地关系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土地利用是人地关系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对土地综合体属性的把握 ,分析了土地在人地系统中的基础作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决定了人地系统的属性特征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从土地开发的... 人地关系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土地利用是人地关系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对土地综合体属性的把握 ,分析了土地在人地系统中的基础作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决定了人地系统的属性特征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从土地开发的历史角度探讨了人类系统的发展及其在人地关系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最后得出了人地系统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地关系 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下载PDF
风水模式的地理学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沛林 《人文地理》 CSSCI 1996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传统的风水说作了透视。指出:(1)风水起源于中国古文明产生的核心区域;(2)理想的风水地必须有规范的地形和协调的环境;(3)风水说与西方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虽然都探讨人地关系,但属于两种不同的观念。
关键词 风水模式 黄土高原 环境因子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 被引量:15
7
作者 邹逸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92-297,共6页
中国今天的环境问题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秦汉时代在黄河流域普遍发展农耕业,以及为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内侵,在黄土高原上驻兵屯田,大规模的伐垦森林和草原,使原来就非常脆弱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可逆转。唐宋以后对长江流域的大规模... 中国今天的环境问题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秦汉时代在黄河流域普遍发展农耕业,以及为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内侵,在黄土高原上驻兵屯田,大规模的伐垦森林和草原,使原来就非常脆弱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可逆转。唐宋以后对长江流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引起南方的耕地不足,围湖造田、开发山林,造成南方环境的恶化。人口的众多,单一农耕经济,高产可耕地又少,是我国历史上永恒的难题。人口、资源、环境的科学协调,是当代中国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生态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与天地参,居山水间-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雪葳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8年第9期34-39,共6页
随着中国城乡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寻找身份与文化认同成为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中国传统人居寄托了人们的家园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智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得失参照与灵感来源。福州是公认的传统人居的典范,但目前... 随着中国城乡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寻找身份与文化认同成为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中国传统人居寄托了人们的家园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智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得失参照与灵感来源。福州是公认的传统人居的典范,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仍缺少对其人地关系的系统性解读。本研究借鉴并完善乡土景观层状叠加体系,整合历史、地理、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探讨福州山水风景的主要成就,以期展现古人与天地参的实践经验与思维建构。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形态的科学内涵、社会价值与文化意蕴,也有助于维护和发展中国独特的山水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风景体系 分层解析 福州 人地关系
下载PDF
面向国家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15
9
作者 方创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复兴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要继续围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把人地...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复兴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要继续围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把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纵深层次推进,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实践应用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突出新的实践形式,把全球化与本土化、全国化与地方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体化与同城化、中心化与空心化、信息化与可视化、生态化与低碳化、科学化与现代化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未来研究的8大方向。在人文地理学科建设过程中,敢于挑战经典理论,尤其是西方传统的经典理论,敢于直面现实,学会向权力讲授真理,敢于当科学勇士,倡导科学精神,不可变成官场的奴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未来研究方向 人地关系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人地关系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整治策略 被引量:13
10
作者 洪舒蔓 郝晋珉 +3 位作者 艾东 杨立 周宁 孟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51-259,共9页
为了整体优化土地利用,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该文基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环境两个子系统,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生产环境、生计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6个方面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出各县域... 为了整体优化土地利用,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该文基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环境两个子系统,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生产环境、生计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6个方面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出各县域综合评价分值,采用人地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各县市区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根据测算结果将黄淮海平原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研究表明,将人地协调发展度>0.60~0.80的县市区划分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即优化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40~0.60的县市区划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即优先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20~0.40的县市区划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即重点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0.20的县市区划为重度失调衰退类,即适度整治型。同时结合区域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现状和土地综合整治内涵提出与各类型对应的整治策略。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黄淮海平原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模型 人地关系 协调发展度 策略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演化与生态悖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惠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36,共11页
"青山绿水"是山水环境内生一致性的传统机理,并成为一些"治山得水"公共政策的出发点。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人地系统中的山水联系机理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山青水不绿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生态悖论。探讨工业化过程中... "青山绿水"是山水环境内生一致性的传统机理,并成为一些"治山得水"公共政策的出发点。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人地系统中的山水联系机理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山青水不绿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生态悖论。探讨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变迁,有助于我们透析现代水生态的影响机制,考虑更加综合的人文影响因子,从源头改进水资源治理模式。本文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实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低效率情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水资源管理由关注"山"向关注"地"转变的公共政策建议:本文运用"虚拟水"贸易理论,解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以缺水区弥补富水区的水资源管理逆向选择情形,揭示了由此可能导致我国南北方流域水危机同时加剧的发展模式根源。鉴此,本文提出我国必须改变末端治理型工业化模式,改变基于比较利益与GDP中心导向的水资源配置方式,实行幸福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以全面协调解决中国的水危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现代化 人地关系 水资源管理 国民幸福 公共政策改进
原文传递
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华 秦耀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统筹"的五个方面处于不同层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处于基础层次,决定了其他几个统筹的贯彻与落实;城乡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处于操作层次;...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统筹"的五个方面处于不同层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处于基础层次,决定了其他几个统筹的贯彻与落实;城乡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处于操作层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处于目标层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理论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地理学在"五个统筹"的各个层次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地理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 中国 国内发展 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 操作层 目标层次 地理学 可持续发展思想
下载PDF
“半工半耕”的区域差异与农民家庭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永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4,共11页
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并渐趋稳定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家庭主要的经济模式。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半耕”的状态,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则决定了“半工”的状态。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与市场... 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并渐趋稳定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家庭主要的经济模式。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半耕”的状态,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则决定了“半工”的状态。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的区域差异塑造出了强弱有别的、差异化的“半工半耕”形态。“半工半耕”的强度直接影响了农民家庭的资源积累能力,奠定了农民家庭发展的基础。经验视野中的“半工半耕”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涵,它不仅是理解转型期农民家庭和村庄社会的重要维度,而且也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工半耕 人地关系 市场参与 代际分工 家庭发展能力
下载PDF
全球变化研究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统一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丽 王建力 《热带地理》 200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一方面当今的全球变化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对地球的自然过程干扰越来越大,现阶段的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是人地关系地域表层系统。文中分别从两者的内涵、哲学基础、演化机制、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维度等方面论述了... 一方面当今的全球变化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对地球的自然过程干扰越来越大,现阶段的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是人地关系地域表层系统。文中分别从两者的内涵、哲学基础、演化机制、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维度等方面论述了全球变化研究和地域表层系统研究的统一,即统一于地球系统科学;同时也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人地关系地域表层系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部分,是其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域表层系统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核心理论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建军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19年第2期44-55,241,共13页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核心理论问题,认为文学地理学要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一种新的批评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相关的核心术语与概念,这是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人地关系、神地关系、文地关系是文学地理学批...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核心理论问题,认为文学地理学要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一种新的批评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相关的核心术语与概念,这是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人地关系、神地关系、文地关系是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核心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依次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讨论。几乎所有现存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与文学地理学批评,最后都会涉及这三个问题,涉及作家的"人地观""神地观"和"文地观",从而与某一个特定时代的"哲学""美学"与"人学"发生重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批评 核心理论问题 人地关系 神地关系 文地关系
下载PDF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哲学、科学基础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云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96-99,共4页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着重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发展史上的每一阶段都存在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每种“人地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相应的哲学基础和科学背景。它的发展就是唯物主义...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着重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发展史上的每一阶段都存在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每种“人地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相应的哲学基础和科学背景。它的发展就是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哲学 科学 人文地理学 人类 自然环境
下载PDF
人为地质作用与人为地质灾害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海澎 陈永波 《四川地质学报》 199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论述了人为地质作用对地球各圈层的作用及其特征,分析了由人为地质作用引发的主要人为地质灾害,指出人为地质作用已成为重要的地质管力,而协调人地关系是减轻人为地质灾害,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人为地质作用 人为地质灾害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对人地关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月臣 陈国忠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从人地关系的界定、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辨、人地关系的属性、人地关系矛盾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人地关系战略研究方法几方面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类社会 地理环境
下载PDF
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人地关系的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超 段玉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0,共6页
基于人地关系分析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中人地关系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科书在理论认知上强调人与地的耦合发展,在环境伦理上呈现温和人类中心主义,在审美情感上对地理环境美育挖掘不足。后续教科书修订应多关注人类活... 基于人地关系分析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中人地关系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科书在理论认知上强调人与地的耦合发展,在环境伦理上呈现温和人类中心主义,在审美情感上对地理环境美育挖掘不足。后续教科书修订应多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演变的相互影响,加强地理环境内在价值教育,积极挖掘地理环境美育价值。从人地协调观培养看,应引导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深入理解人地关系,在环境伦理上走向爱护环境的实践,在审美情感上投射道德情感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 教科书
下载PDF
人地关系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义民 王荣珍 靳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讨论了人地关系的哲学原理 ,认为单纯经验的人地关系研究在理论上是不完备的 ,缺乏基础理论 .本文提出运用时间、空间、能量和事件这四要素对人地关系进行哲学思考与理论建构 。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哲学 地理学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