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被引量:50
1
作者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 孙红 +10 位作者 郭彩霞 李旭英 杨巧芳 陈利芬 孙文彦 赵改婷 梅赣红 冯毕龙 陈英 颜美琼 王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8期2381-2395,共15页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能力,指导和规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行为,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实际情况及专业人员判断,中华护...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能力,指导和规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行为,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实际情况及专业人员判断,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制订了《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以期为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意见,并根据临床最新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输液港 静脉炎 渗出/外渗 导管堵塞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管路异位/移位 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不同体位PICC置管术导管异位情况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梅 汪丹 +2 位作者 穆婷婷 周晶 许宗仪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拟探讨不同的体位配合歪头动作置管术后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以期选择出适合的体位,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155例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55例、半卧位组49例、坐立位组51例,均采用标准的PICC置管方法。平卧位组患者取平枕仰... 目的拟探讨不同的体位配合歪头动作置管术后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以期选择出适合的体位,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155例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55例、半卧位组49例、坐立位组51例,均采用标准的PICC置管方法。平卧位组患者取平枕仰卧位,半卧位组患者取床头抬高约30°,坐立位组患者取坐位900,置管后均拍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3组间的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1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半卧位组8例占16.3%,平卧位组2例占3.6%,坐立位组1例占1.9%,半卧位组与其他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PICC置管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是最佳选择,只有当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或导管异位需要调整时采用坐立位,不推荐床头抬高300的半卧位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原文传递
改良PICC置管技术在169例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梅 田明珠 +2 位作者 汪丹 王鑫 龚海芬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对导管异位的影响。方法将169例肺癌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8例)与对照组(81例),试验组在行HCC置管术送管至25cm时,助手用手紧贴患者锁骨上窝按压穿刺侧颈内静脉和颈外... 目的研究改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对导管异位的影响。方法将169例肺癌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8例)与对照组(81例),试验组在行HCC置管术送管至25cm时,助手用手紧贴患者锁骨上窝按压穿刺侧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下端;对照组采取常规歪头的方法。统计两组导管异位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仅有1例导管被送人颈外静脉,导管颈部异位发生率为1.1%(1/88);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9/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636,P〈0.01)。结论肺癌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法可明显减少导管异行进入颈静脉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原文传递
Tip orientation under real-time point-of-care neck ultrasonic monitoring is advantageous i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rocedure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4
作者 Shuiqing Liu Shaowei Jiang +2 位作者 Jing Ma Feng Qian Chengjin Gao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3年第2期57-63,共7页
Background:We analyzed the success and catheter tip malposition rat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placement using ultrasonic monitoring.Methods:A total of 564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assigned to... Background:We analyzed the success and catheter tip malposition rat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placement using ultrasonic monitoring.Methods:A total of 564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assigned to either the intervention or control group.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282 patients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 PICC insertion,which helped to identify the position and depth of the catheter tip.From a total of 9000 patients,282 were selectively chosen to receiv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using body surface measurements(control group).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success rate;the secondary endpoint was the catheter tip malposition rate as detected by postprocedure chest radiography.Results: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a total of 94 catheters were in a suboptimal position;26 were too deep,68 were too shallow,and 1 was inserted into the subclavian vein,with success and malposition rates of 66.3%and 0.4%,respectively.In the control group,139 catheters were in a suboptimal position;88 were too deep,51 were too shallow,9 were inserted into the jugular vein,and 2 were inserted into the subclavian vein,with success and malposition rates of 46.8%(P<0.001)and 3.9%(P=0.004),respectively.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success and malposition rates between the 2 groups.Conclusion:Ultrasound-guided PICC procedures achieved higher success rates and lower malposition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eter tip depth precision catheter tip malpositio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uperior vena cava Ultrasound
原文传递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植入术后导管头端异位介入复位6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天帆 高峰 +2 位作者 任冬青 郭新春 黄祥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术后导管头端异位的原因、确诊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TIAP植入术的2 234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导管头端异位发生率、发生时间,分析原因,评...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术后导管头端异位的原因、确诊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TIAP植入术的2 234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导管头端异位发生率、发生时间,分析原因,评价处理措施。结果 2 23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TIAP。6例(0.27%)术后发生导管头端异位,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61.5±18.2)岁,26~79岁。TIAP植入至发现导管头端异位时间为18~119 d,主要原因为导管位置过浅、剧烈咳嗽、肢体活动和肥胖。采用介入猪尾导管勾挂法,6例导管头端异位均获成功复位。1例复位后再次异位,后取出TIAP并经锁骨上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重新植入TIAP,未再出现异位。结论 TIAP植入术后导管头端异位发生率低,易于确诊和复位。介入猪尾导管勾挂法复位简便、安全,但仍需警惕因导管头端异位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异位 猪尾导管 复位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民生 黎介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膈。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紊乱、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患者体...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膈。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紊乱、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患者体位、操作者经验、置管深度有关。通过x线及时了解导管头端位置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置管异位 静脉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探头颈内静脉阻断法减少PICC置管异位 被引量:10
7
作者 陶美霞 张建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减少PICC置管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 目的探讨减少PICC置管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采用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观察组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比较两组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1),两组胸廓内静脉异位、奇静脉异位、锁骨下静脉返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置管操作中,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可显著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降低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调管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超声探头 导管异位 静脉折返
下载PDF
Malposi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7
8
作者 Lin Wang Zhang-Suo Liu Chang-An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7-234,共8页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are commonly utilized to gain vascular access for varied clinical indications. These include administering drug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oor peripher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are commonly utilized to gain vascular access for varied clinical indications. These include administering drug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oor peripheral venous acces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transvenous cardiac pa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OMPLICATIONS malposition
原文传递
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的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谷小燕 付雪娇 +1 位作者 胡芬 谢华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2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送管完毕后,将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根据导丝再次送入的顺利与否,判断导管在体内部分有无反折。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反折异位发生率、复位次数、复位时间和机械性静脉炎及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反折异位率分别为0、3.47%(6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3,P<0.01)。观察组74例行导管复位患者中,复位≤1次者63例、2次者9例、≥3次者2例,对照组61例行导管复位的患者中,复位≤1次者24例、2次者6例、≥3次者31例,2组复位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2,P<0.05)。观察组复位时间为(49.66±25.45)s,对照组复位时间为(610.41±206.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36,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1%(23/1756)、3.76%(66/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34%(6/1756)、1.20%(2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P<0.05)。结论置管过程中利用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能有效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减少导管复位次数和平均复位时间,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支撑导丝 导管反折异位 导管复位 机械性静脉炎 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判断PICC导管异位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芳 吴美妮 +1 位作者 李文昕 李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9期-,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PICC导管异位的新方法.方法 对252例行PICC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判定导管异位方法——咳嗽动作对滴速影响观察法,观察其效果.结果 判定准确率达100.00%(252/252),252例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0%(252/252).结论 咳嗽动作... 目的 探讨一种PICC导管异位的新方法.方法 对252例行PICC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判定导管异位方法——咳嗽动作对滴速影响观察法,观察其效果.结果 判定准确率达100.00%(252/252),252例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0%(252/252).结论 咳嗽动作对滴速影响观察法对于PICC导管异位的判断有效、方便,对于置管过程中及后期继发性异位的判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异位 胸膜腔内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