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Tc、Tp-ec、Tp-e/QT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冲 高传玉 +2 位作者 王宪沛 吴莎 高素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各期患者QTc、Tp-ec及Tp-e/QT指标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258例,测量并计算慢性肾衰竭CKD各期患者QT间期、Tp-e间期及Tp-e/QT比值,记录住院2周内恶性心律失常事...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各期患者QTc、Tp-ec及Tp-e/QT指标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258例,测量并计算慢性肾衰竭CKD各期患者QT间期、Tp-e间期及Tp-e/QT比值,记录住院2周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选择心电图正常的9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①QTc、Tp-ec、Tp-e/QT在CKD 1、2、3期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CKD 4期各指标为QTc(428.4±10.8)ms、Tp-ec(99.6±6.5)ms、Tp-e/QT 0.240±0.010,CKD 5期各指标为QTc(446.1±6.7)ms、Tp-ec (113.6±8.7)ms、Tp-e/QT 0.259±0.009,QTc、Tp-ec、Tp-e/QT在CKD 4、5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Tp-ec、Tp-e/QT在CKD 1、2期之间,CKD 2、3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其在CKD 3、4期,4、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CKD 1、2期之间,CKD 2、3期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CKD 3、4期,4、5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以420 ms,Tp-ec以100 ms,Tp-e/QT以0.250为节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明显差异(P<0.05),慢性肾衰竭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与QTc、Tp-ec、Tp-e/QT指标的增大明显相关.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CKD 4、5期后,QTc、Tp-ec、Tp-e/Q指标逐渐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QTc、Tp-ec、Tp-e/QT有望成为评估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损害的心电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 Tp—e间期 Tp—e/QT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J波、fQRS、Tp-ec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由建 张晓 范卫东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治疗后J波、校正Tp-e间期(Tp-ec)、碎裂QRS波(fQRS)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选择STEMI患者108例,成功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MAE组(29例)和非MAE(NMAE)组(79例),72例正常... 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治疗后J波、校正Tp-e间期(Tp-ec)、碎裂QRS波(fQRS)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选择STEMI患者108例,成功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MAE组(29例)和非MAE(NMAE)组(79例),72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示MAE组J波阳性、fQRS阳性、Tp-ec≥100ms显著高于NMAE组(P<0.05);STEMI患者Tp-ec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经溶栓治疗后,Tp-ec 1周和1个月时逐渐恢复,但Tp-ec仍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J波阳性(OR=3.612)、fQRS阳性(OR=2.905)、Tp-ec≥100ms(OR=3.226)(均P<0.05)与MAE的发生独立相关。以此认为J波、Tp-ec、fQRS和MAE正相关,对溶栓后MAE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J波 碎裂QRS波 校正Tp—e间期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患者血清PLN、CD40L水平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曼 苗睿 +3 位作者 高淑贤 冯明利 郝亚逢 王献忠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81-5886,共6页
目的探讨受磷蛋白(PLN)、Ⅱ型跨膜蛋白CD40配体(CD40L)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D/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4例ARVD/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RVD/C患者18个月内是否... 目的探讨受磷蛋白(PLN)、Ⅱ型跨膜蛋白CD40配体(CD40L)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D/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4例ARVD/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RVD/C患者18个月内是否发生恶性心率失常事件(MAE)分为预后良好组(86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既往史、实验室指标等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LN、CD40L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RVD/C患者血清PLN、CD40L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N、CD40L对ARVD/C患者MAE的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PLN、CD40L与患者无MAE生存情况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RVD/C患者MAE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PLN、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血清PLN、CD40L水平均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47、0.451,P均<0.05)。ROC曲线显示,PLN、CD40L预测ARVD/C患者MA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0.781,二者联合对ARVD/C后MAE预测的AUC为0.867(Z_(联合vs PLN)=2.367、Z_(联合vs CD40L)=2.003,P均<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50%、95.24%。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PLN高表达ARVD/C患者无MAE生存率(53.73%)低于PLN低表达ARVD/C患者(84.21%)(Log Rankχ^(2)=6.389,P<0.001),CD40L高表达ARVD/C患者无MAE生存率(51.72%)低于CD40L低表达ARVD/C患者(81.82%)(Log Rankχ^(2)=6.691,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PLN、CD40L是ARVD/C患者发生MAE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预后不良ARVD/C患者血清PLN、CD40L、hsCRP、NT-proBNP、CK-MB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者,血清PLN、CD40L联合检测对ARVD/C患者发生MAE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磷蛋白 Ⅱ型跨膜蛋白CD40配体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 恶性心率失常事件
原文传递
Tp-e离散度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宪沛 吴莎 +5 位作者 高传玉 陈冲 晏娟娟 冯宇 林振浩 沈玉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目的:评价T波峰点到末端的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间期)和其他心电图参数对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 目的:评价T波峰点到末端的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间期)和其他心电图参数对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比无MVAE组有更长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15.4)ms∶(39.98±7.4)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24.8)ms∶(127.69±12.9)ms;P<0.001]和校正的Tp-e间期离散度[cTp-ed:(55.55±15.4)ms∶(39.98±7.4)ms;P<0.001],并且有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297±0.03;P<0.001)。血管痉挛缓解并且抬高的ST段和倒置的T波恢复至正常水平后,两组间QTc间期、cQTd、cTp-e间期、cTp-ed和Tp-e/QT比值均没有明显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cTp-ed(OR=1.452,95%CI:1.150~1.832,P=0.001)均与MVAE的发生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Tp-ed可以进入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cTp-ed为0.933(均P<0.05)。Z检验显示,cTp-ed(0.933)的AUC与cQTd(0.724)、cTp-e间期(0.841)、Tp-e/QT比值(0.924)的AUC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Tp-e/QT比值的AUC与cQTd相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cQTd、cTp-e间期、Tp-e/QT比值和cTp-ed在合并MVAE的VA患者中明显增高,均可预测MVAE的发生,其中cTp-ed是最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TP-E间期 Tp-e/QT比值 Tp-e间期离散度 心绞痛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