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 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果。方法112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评分、诊断效能。...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果。方法112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评分、诊断效能。结果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腺管图像质量评分和微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56±0.25)、(2.67±0.26)分,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的(1.99±0.19)、(2.04±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的准确率为95.54%(107/112),敏感度为96.00%(72/75),特异度为94.59%(35/37);常规内镜检查的准确率为78.57%(88/112),敏感度为81.33%(61/75),特异度为72.97%(27/37)。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0、8.027、6.366,P=0.000、0.005、0.116<0.05)。结论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图像质量更佳,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更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放大胃镜技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对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价值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任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以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本院所选的胃黏膜病变患者全部接受WLE和ME-NBI检查,检查早期胃癌及癌前...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以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本院所选的胃黏膜病变患者全部接受WLE和ME-NBI检查,检查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观察分析NBI放大胃镜联合靛胭脂染色和传统内镜两种诊断方式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其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效能。结果WLE检查的微血管及腺管图像质量评分均低于ME-NBI检查的微血管及腺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LE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低于ME-NBI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高危以及非高危人群的胃癌检出率中,高危人群的胃癌检出率较高(P<0.05);且放大胃镜联合靛胭脂染色的检出率要高于传统内镜(P<0.05)。结论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窄带成像 放大胃镜技术 癌前病变 筛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胃镜检查发现的咽喉部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福生 张川 展玉涛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胃镜对于咽喉部疾病的诊治价值以及经胃镜检查发现的咽喉部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进行胃镜检查24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观察咽喉部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27... 目的探讨胃镜对于咽喉部疾病的诊治价值以及经胃镜检查发现的咽喉部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进行胃镜检查24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观察咽喉部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27例)和无症状组(2248例)。使用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联合放大胃镜对普通胃镜不能明确病变性质的咽喉部黏膜异常诊断,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镜发现的咽喉部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胃镜对咽喉部疾病的总检出率为2.30%(57/2475)。有症状组患者咽喉部疾病胃镜检出率(19.38%)高于无症状组(0.58%),差异有显著性(χ^(2)=324.05,P<0.05)。NBI联合放大胃镜对咽喉部病变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1.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饮酒、咽喉部反流是经胃镜检查发现的咽喉部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常规胃镜检查应详细观察咽喉部,对存在咽喉部症状的患者尤其应该予以关注。老年、吸烟、饮酒、咽喉部反流是发生咽喉部疾病的高危因素,常规胃镜检查时应留意此类患者的咽喉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窄带成像 放大胃镜 咽部疾病 喉部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放大胃镜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刘伟 吴益怀 +2 位作者 陈玉芬 李志红 蒋水英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年第5期264-266,272,共4页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大胃镜对180例病人进行检查,放大胃镜下做出实时诊断,取活组织分别送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和p53的表达。放大胃镜下胃小凹分为A、B、C...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大胃镜对180例病人进行检查,放大胃镜下做出实时诊断,取活组织分别送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和p53的表达。放大胃镜下胃小凹分为A、B、C、D、E5型[1]。结果放大胃镜下B~E4种胃小凹形态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P<0.05),并且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相关系数=0.612,P<0.05):C~E3种胃小凹形态与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χ2=11.31,相关系数=0.637,P<0.05):B、C、D、E等4型胃小凹形态间PCNA和p53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4,P<0.05)。结论放大胃镜下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可反映病变程度的轻重,PCNA和p53是重要的胃癌标志物,随访E型胃小凹、高PCNA和p53表达的患者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黏膜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放大胃镜
原文传递
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万琳 胡为超 钱为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白光胃镜检查、NBI-ME与病理检查,分析白光胃镜与NBI-ME检查对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白光胃镜检查、NBI-ME与病理检查,分析白光胃镜与NBI-ME检查对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白光胃镜与NBIME检查诊断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总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9例单纯萎缩性胃炎、44例单纯肠化生,27例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白光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86.11%,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84.09%,总符合率为85.00%,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768,P<0.05;肠化生诊断符合率为85.92%,非肠化诊断符合率为66.67%,总符合率为83.75%,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785,P<0.05。NBI-ME检查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97.22%,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95.45%,总符合率为96.25%,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829,p<0.05;肠化生诊断符合率为97.18%,非肠化诊断符合率为88.89%,总符合率为96.25%,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835,P<0.05。NBI-ME检查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总符合率高于白光胃镜(P<0.05),NBI-ME检查诊断肠化生的总符合率高于白光胃镜(P<0.05)。结论白光胃镜与NBI-ME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鉴别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NBI-ME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胃镜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镜对咽喉部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伟楠 刘冰熔 +2 位作者 刘中宏 金世柱 刘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1期2074-2077,共4页
目的:探讨胃镜在对于咽喉部恶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因声音嘶哑或咽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给予电子喉镜或间接喉镜检查,以在喉镜下发现咽喉部肿物或喉镜下发现黏膜异常增生不能明确判... 目的:探讨胃镜在对于咽喉部恶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因声音嘶哑或咽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给予电子喉镜或间接喉镜检查,以在喉镜下发现咽喉部肿物或喉镜下发现黏膜异常增生不能明确判定病灶性质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继而给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及放大胃镜检查,对病灶进行性质及病变范围的判定。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喉镜及胃镜两种方式对咽喉恶性病灶的正确诊断率。结果:12例患者中共发现15处病灶,其中炎性反应5处,单纯性鳞状上皮增生3处,鳞状细胞癌6处,神经纤维瘤1处。喉镜对病灶的正确诊断率是40.0%(6/15),NBI放大胃镜对病灶的正确诊断率是93.3%(1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0,P=0.005)。结论:NBI放大胃镜对咽喉部肿瘤诊断正确率高于普通喉镜,充分证明了胃镜在咽喉部恶性疾病的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在行胃镜检查时,同时对咽喉部进行仔细观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I放大胃镜 咽肿瘤 喉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