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质岩浆起源和多次岩浆混合的标志:包体——以北京周口店岩体为例 被引量:61
1
作者 马昌前 王人镜 邱家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北京周口店岩株,主要由两次侵入的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其中包体广泛分布。在岩体南缘的关坻变质岩中,零星出露了一种块状的闪长质岩石。关坻闪长岩与主岩体同期侵入的岩浆结晶产物,角闪石质包体的形成是二长辉长岩浆结晶—... 北京周口店岩株,主要由两次侵入的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其中包体广泛分布。在岩体南缘的关坻变质岩中,零星出露了一种块状的闪长质岩石。关坻闪长岩与主岩体同期侵入的岩浆结晶产物,角闪石质包体的形成是二长辉长岩浆结晶—再平衡的结果,富云包体系花岗闪长岩浆源区的耐熔残余。通过二长辉长岩与花岗闪长岩两种岩浆简单混合可形成细粒石英二长质包体,由二长辉长岩、关坻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3种岩浆混合形成了微粒闪长质包体。主岩体的成分变异,也与岩浆混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 岩浆 起源 混合 包体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黄山东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57
2
作者 夏明哲 姜常义 +3 位作者 钱壮志 夏昭德 汪帮耀 孙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13-2430,共18页
黄山东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是由辉长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及二辉橄榄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主量元素化学组成部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也有... 黄山东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是由辉长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及二辉橄榄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主量元素化学组成部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也有部分属钙碱性系列。大部分岩石相对富集LREE、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证明,岩浆遭受了5%~8%的中-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源区由被消减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和软流圈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根部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过程中生成了黄山东岩体。富铁硅酸盐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硫化物富集并分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成矿过程应该是岩浆自身演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演化 成矿作用 黄山东岩体
下载PDF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被引量:39
3
作者 姚合法 林承焰 +3 位作者 侯建国 董春梅 刘玉瑞 任丽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苏北盆地为例 ,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 ;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 ,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 ,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 以苏北盆地为例 ,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 ;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 ,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 ,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响 ,发育四种类型的粘土矿物组合和三种粘土矿物转化模式 ;火山碎屑岩母岩区和基性岩浆侵入区具有特殊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成岩演化模式 ,前者以富含蒙皂石矿物为特点 ;后者出现高岭石与伊 /蒙有序间层矿物共生组合 ,并具有不连续的演化序列 ;苏北盆地短有序I/S矿物出现于镜质组反射率 0 .5 %~ 0 .5 5 %的深度 ,伊 /蒙间层矿物转变成伊利石在镜质组反射率 0 .75 %~ 0 .8% ,可以用于热成熟度和古地温的估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古地温 火成岩 成岩演化 岩浆侵入 母质来源
下载PDF
沉积盆地岩浆侵入的热模拟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健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3期53-64,共12页
沉积盆地中岩浆的侵入会导致盆地地温史的变化,影响轻类成熟度.本文对沉积盆地中岩浆侵入过程进行了热模拟,分析了岩浆侵入对沉积盆地温度结构和成油窗的影响.在计算中,既考虑了岩浆凝固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又考虑了岩石比热、热导... 沉积盆地中岩浆的侵入会导致盆地地温史的变化,影响轻类成熟度.本文对沉积盆地中岩浆侵入过程进行了热模拟,分析了岩浆侵入对沉积盆地温度结构和成油窗的影响.在计算中,既考虑了岩浆凝固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又考虑了岩石比热、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对热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计算认识到:沉积盆地中侵入岩浆在垂直方向上的热扩散比水平方向热扩散更快;几公里大小的侵入体其热影响可以在时间上持续数百万年,在空间上扩散至十数公里;这种热影响可加快有机质的成熟并改变成油窗的深度和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岩浆侵入 温度结构 成油窗 油矿床
下载PDF
Transport network and flow mechanism of shallow ore-bearing magma in Tongling ore cluster area 被引量:20
5
作者 DENG Jun1,2, WANG Qingfei1,2 , HUANG Dinghua3 , WAN Li4, YANG Liqiang1,2 & GAO Bangfei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s and Lithoprobing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 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1 位作者 3.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4.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05,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4期397-407,共11页
Abundant studies revealed that shallow intrusions of the Yanshanian epoch resulted in the mass mineralization of the Tongling region. Various evidences showed there existed a concealed magma chamber at ?10 km depth in... Abundant studies revealed that shallow intrusions of the Yanshanian epoch resulted in the mass mineralization of the Tongling region. Various evidences showed there existed a concealed magma chamber at ?10 km depth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is region during Yanshanian epoch, from which the ore-forming magma was generated and then transported to the superficial layer. Yet the transport network and flow mechanism of the shallow ore-bearing magma, the key problem associ- ated with ore-forming process, was relatively little focused on. Integrat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me- chanics, statistical fractal and geological facts suggested that NE trending high-angle fold-related thrust faults and the tessellated basement ones served as the main pathways for the shallow magma’s transporting, moreover, the saddle void spaces among adjacent strata in the folds upon this fault system provided the place for magma’s emplacement. So the folds in the upper part and fault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crust constituted the fluid’s transport and emplacement network.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geologic body with multi-layer structure, the layers in the upper part tended to fold when received the jacking stress from the lower part, while the lower one inclined to fault undergoing loads of the upper part. And the producing probability of this structure assemblage was highly in- creased in the condition, such as in the Tongling area, that the mechanic rigidity of the lower layer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upper ones. For the pre-existence of fluid-conducting network, the top magma with high volatile in the magma chamber transported rapidly to the superficial layer in dyking pattern, located in the void spaces of folds, filled and reconstructed them. The sudden drop of pres- sure caused the fluid unmixing from the magma and mass ore-forming elements concentration. Pulse activity of the dyking may be the principal reason why magmatic bodies in the Tongling area were spatially-temporally concomitant and limited flux in chemical co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ngling structural network magma intrusion fractal dyke.
原文传递
鄂东南地区铜绿山岩体的侵入期次和物源: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圭成 夏金龙 +4 位作者 丁丽雪 金尚刚 柯于富 吴昌雄 祝敬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2-1408,共17页
铜绿山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其次是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岩体至少有三次以上的侵入活动,分别为150 Ma、145 Ma和... 铜绿山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其次是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岩体至少有三次以上的侵入活动,分别为150 Ma、145 Ma和140 Ma,从西到东、由深到浅侧向迁移侵位,分别形成鸡冠嘴矿区深部的石英闪长岩和Ⅶ号铜金矿体,鸡冠嘴矿区较浅部的闪长岩和Ⅰ、Ⅱ、Ⅲ号等铜金矿体,铜绿山矿区及其周边的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和铜绿山、鲤泥湖、桃花嘴等铁铜矿床.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等信息显示,岩体的源区物质为混含有少量亏损地幔成分的古元古代(约1730Ma)下地壳物质,并有中元古代晚期(1100~1200Ma)和新元古代(800Ma)地壳物质的加入.不同类型岩石的物源组成有明显差别,并形成不同的矿床.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形成铜金矿床,可能与其岩浆源区物质含有地幔成分有关.在继承锆石中获得新太古代、中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五组年龄数据,与宜昌崆岭群TTG片麻岩,京山、宁乡、镇远煌斑岩筒,宜昌莲沱砂岩、石门渫水河组(莲沱组)凝灰岩中的锆石年龄可以对比,表明鄂东南地区与扬子陆块其他地区的地壳演化历史基本一致,深部同样存在古元古代和太古宙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浆的物源 侵入期次 铜绿山岩体
下载PDF
西秦岭糜署岭岩体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永军 王冉 +2 位作者 李注苍 刘志武 李金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6-511,共6页
糜署岭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灰白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个体大小悬殊且有定向性。有的包体具有细粒边,有的见冷凝边;包体与寄主岩石在成分、色率以及组构上多呈... 糜署岭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灰白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个体大小悬殊且有定向性。有的包体具有细粒边,有的见冷凝边;包体与寄主岩石在成分、色率以及组构上多呈弱过渡关系,界线模糊;包体中发育斜长石异常环带及针状磷灰石,常有寄主岩石中的钾长石巨晶(捕虏晶)。这些特征提供了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混合的证据,也为探讨本区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 糜署岭岩体 西秦岭
下载PDF
惠民凹陷岩浆作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小莉 冯乔 +2 位作者 查明 巨银娟 杨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5-662,共8页
岩浆活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主要包括岩浆上拱作用、热烘烤作用和热液作用。岩浆上拱作用往往使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而热烘烤作用使周围碎屑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如使泥岩变质为板岩。轻微变质的板岩一般为有效封盖层,变质程度相对高... 岩浆活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主要包括岩浆上拱作用、热烘烤作用和热液作用。岩浆上拱作用往往使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而热烘烤作用使周围碎屑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如使泥岩变质为板岩。轻微变质的板岩一般为有效封盖层,变质程度相对高的板岩,易发育裂缝而成为有效储集层。另外,岩浆活动造成局部地温梯度高异常,促使周围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烃类、有机酸、二氧化碳,与岩浆携带的无机二氧化碳一起注入周围碎屑岩储层中,使储层原始孔隙得以保留并产生次生孔隙。在基性岩浆侵入或喷溢活动中,岩浆中的Fe2+、Mg2+,有利于周围碎屑岩中的蒙脱石向绿泥石转化。而在酸性介质条件下,碎屑中长石颗粒蚀变提供的K+,有利于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结果出现火成岩体周围储层中粘土矿物组合具富绿泥石而贫高岭石以及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 储层 粘土矿物 热烘烤变质作用 次生孔隙 板岩
下载PDF
沉积盆地热演化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范桃园 石耀霖 周炎如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3-69,共7页
运用二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岩浆的侵入对盆地热演化的影响.针对岩浆侵入过程所体现的特点.在有限元计算中采用了变网格技术.模拟表明,宽约为3km左右的岩浆体热影响范围约为5km以内的岩石,在侵入后0.5百... 运用二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岩浆的侵入对盆地热演化的影响.针对岩浆侵入过程所体现的特点.在有限元计算中采用了变网格技术.模拟表明,宽约为3km左右的岩浆体热影响范围约为5km以内的岩石,在侵入后0.5百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影响最大,持续时间约为3百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 热演化 沉积盆地 有机质成熟度 岩浆作用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东沙古隆起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被引量:15
10
作者 栾锡武 刘鸿 彭学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17-3232,共16页
通过对南海东北陆缘地震和重磁资料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将原来东沙隆起细化为东沙古降起和东沙隆起两部分.指出,东沙古隆起呈条带状分布于南海北部陆架外缘,长约550 km,宽约60 km,为一个和珠一坳陷、珠二坳陷、台湾岛隆起等构造单元级... 通过对南海东北陆缘地震和重磁资料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将原来东沙隆起细化为东沙古降起和东沙隆起两部分.指出,东沙古隆起呈条带状分布于南海北部陆架外缘,长约550 km,宽约60 km,为一个和珠一坳陷、珠二坳陷、台湾岛隆起等构造单元级别相当的一个构造地质体.其地层的层状结构保存清楚,显示没有岩浆侵入、刺穿的现象发生.东沙隆起大致以东沙岛为中心,范围非常局限,其下明显为岩浆侵入结构.两者的形成时代相去甚远,是完全不同的两次构造运动的产物.东沙古隆起和南海东北部岛值正异常条带相吻合,是正值高磁异常带形成的原因.东沙隆起,以及陆坡火山带为低值异常,正负并不确定.且南海东北部的正值高磁异常条带形成的时间很早(约裂谷时期),和东沙隆起没有关系.东沙古隆起在裂谷时期为一列由海沟俯冲形成的岛弧.由于俯冲作用时间较短,在岛弧下方的岩浆底侵只发生存地壳的深部,并没有向上迁移到地壳中部或者上部,更没有形成火山活动.底侵的岩浆冷却后获得正的强磁性,从而形成高值正异常.东沙隆起,以及陆坡和海盆中的火山链都具有相对低的磁性,是在晚期东沙运动时期在碰撞挤压背景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古隆起 正值高磁异常带 底侵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衍彬 冯子辉 要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1,共3页
通过分析海拉尔盆地CO_2气的成因类型,探讨了CO_2气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的气源关系,描述了侵入岩体存在及分布的地质特征,归纳了盆地CO_2气的成藏条件。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岩浆 侵入体 花岗岩 气藏 成因
下载PDF
柳江盆地内岩浆侵入活动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6-234,共9页
为了查清柳江盆地内岩浆侵入对煤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煤岩特征、煤质等的影响变化规律,为盆地深部资源勘查和煤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基于地面调查、钻探、测井、煤岩鉴定和煤质分析等数据,分析了岩浆侵入区煤层、煤岩、煤质特征,总结了... 为了查清柳江盆地内岩浆侵入对煤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煤岩特征、煤质等的影响变化规律,为盆地深部资源勘查和煤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基于地面调查、钻探、测井、煤岩鉴定和煤质分析等数据,分析了岩浆侵入区煤层、煤岩、煤质特征,总结了盆地内岩浆侵入煤层的模式,总结了不同岩浆侵入模式下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岩浆对煤层的侵入大致可分为4种模式,对煤层及煤岩煤质的破坏程度各不相同;受岩浆侵入影响的煤层在纵向上具有煤岩学分带特征,可以划分为正常煤、煤焦混合带和天然焦;岩浆侵入使煤层灰分增高,固定碳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热稳定性和可选性变差,影响程度随着煤层与侵入岩之间的距离减少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 煤岩 煤质 柳江盆地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母岩浆的性质及其成因类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旺章 汪云亮 +1 位作者 曾昭贵 张筑凤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7-23,共7页
作者通过对峨眉山玄武岩的研究工作,对峨眉山玄岩浆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它是一种过渡类型的临界面岩浆。
关键词 玄武岩 母岩浆 性质 成因 类型
下载PDF
中天山地块科马提质超镁铁岩体的发现:新疆峡东岩体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赫 秦克章 +3 位作者 苏本勋 范新 唐冬梅 李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8-748,共11页
新疆和甘肃交界处的峡东岩体是以纯橄岩为主的超镁铁质杂岩体,经过全岩主量元素分析和橄榄石的探针分析,发现纯橄岩具有很高的MgO含量(36%~39%),橄榄石的镁值(Fo值)在90~96之间。通过反演原始岩浆成分的方法得到原始岩浆中MgO=28%、Fe... 新疆和甘肃交界处的峡东岩体是以纯橄岩为主的超镁铁质杂岩体,经过全岩主量元素分析和橄榄石的探针分析,发现纯橄岩具有很高的MgO含量(36%~39%),橄榄石的镁值(Fo值)在90~96之间。通过反演原始岩浆成分的方法得到原始岩浆中MgO=28%、FeO=9%,属于科马提质岩浆。通过模拟初始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峡东岩体是科马提质岩浆发生高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利用MELTS软件计算原始岩浆的演化过程,得到初始岩浆的液态温度为1703℃,在1649℃和1555℃时分别开始结晶铬尖晶石和橄榄石,在1093℃开始结晶单斜辉石,这一结晶顺序与峡东岩体的矿物组合是一致的,也说明峡东岩体是科马提质岩浆高度结晶分异的产物。通过计算得到初始岩浆为原始地幔发生24%的高度部分熔融形成,如此高程度的部分熔融是否与地幔柱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橄榄石中的Ni含量未发现有与硫化物发生交换反应的证据,因此对于其铜镍硫化物成矿条件是不利因素,其他控制硫化物熔离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铬尖晶石充分结晶分异为发育铬铁矿矿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提质侵入岩 岩装演化 定量模拟 峡东岩体 东疆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黄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波 夏明哲 +2 位作者 汪帮耀 夏昭德 孙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共11页
黄山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由橄榄岩、橄榄二辉岩、辉石岩、辉长苏长岩、辉长岩以及辉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化学组成属拉斑玄武岩系列,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 黄山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由橄榄岩、橄榄二辉岩、辉石岩、辉长苏长岩、辉长岩以及辉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化学组成属拉斑玄武岩系列,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体εNd(t)=+4.1^+9.2,除3件样品Sεr(t)为+2.2,+12.5和+15.4,大部分Sεr(t)=(-22.5^-4.5),Nd,Sr同位素组成基本属亏损型地幔特征;Pb同位素初始值(206Pb/204Pb)i=18.081~18.413,(207Pb/204Pb)i=15.441~15.513,(208Pb/204Pb)i=37.461 6~37.899,具有MORB亲和性。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演化晚期阶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证明,岩浆源区主体由软流圈地幔物质组成,同时也有一定量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组份加入。黄山岩体是岩石圈根部拆沉加热熔融和软流圈地幔上涌减压熔融的产物,这种地幔动力学机制应该对应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演化 岩石成因 黄山岩体
下载PDF
铁法盆地煤变质作用及煤层气生成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慧 郑玉柱 席先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3,共4页
对铁法盆地的地质背景、煤系上覆地层和埋藏史、岩浆活动、煤体结构、煤阶分布、煤变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铁法盆地的煤变质以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为主;煤层热解气生成的时间、条件和方式受煤变质过程控制;
关键词 煤化作用 煤层气 岩浆侵入 铁法盆地 煤变质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舒家店矿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名则 吴才来 +2 位作者 雷敏 郜源红 王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4-1544,共31页
铜陵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主要由舒家店岩体、林家冲岩体及其周围的小岩体构成.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对两个主要岩体的钻孔岩心采样并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舒家店地... 铜陵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主要由舒家店岩体、林家冲岩体及其周围的小岩体构成.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对两个主要岩体的钻孔岩心采样并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存在多期性,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年龄在147.0-146.9Ma,辉石二长闪长岩为144.8Ma,石英二长闪长岩为141.0Ma,花岗闪长岩为138.0Ma,花岗斑岩在130.5-124.0Ma,长英质细晶岩为129.4Ma,并给出区内中酸性岩浆侵位先后次序为:花岗闪长斑岩→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脉/长英质岩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 舒家店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湘东北原生钴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宁钧陶 《湖南地质》 2002年第3期192-195,200,共5页
湘东北普乐及横洞原生钴矿床均赋存于长平断裂带F2主干断裂下盘构造热液蚀变岩带中。区域性长平断裂带为岩浆侵入和成矿物质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动热来源;F2下盘层间裂隙群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湘东北普乐及横洞原生钴矿床均赋存于长平断裂带F2主干断裂下盘构造热液蚀变岩带中。区域性长平断裂带为岩浆侵入和成矿物质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动热来源;F2下盘层间裂隙群是重要的容矿构造;脆性围岩则是赋矿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矿床 构造热液蚀变岩带 层间裂隙群 岩浆侵入 成矿地质条件 湖南
下载PDF
松辽盆地嫩江组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成因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璇 徐尚 +4 位作者 郝芳 荣辉 杨峰 苟启洋 张爱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69,共8页
热演化程度是影响页岩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的重要因素,松辽盆地南部辉绿岩侵入到嫩江组富有机质页岩中,为研究页岩有机孔隙特征提供了天然实验室。通过氩离子抛光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初步探讨了研究区低熟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的特征... 热演化程度是影响页岩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的重要因素,松辽盆地南部辉绿岩侵入到嫩江组富有机质页岩中,为研究页岩有机孔隙特征提供了天然实验室。通过氩离子抛光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初步探讨了研究区低熟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的特征及其成因:有机孔隙孔径范围为30~500 nm,主峰位于70~130 nm,以大孔为主,孔隙形状主要为圆形或次圆形,呈海绵状聚集分布;页岩样品中的石英和长石等无机矿物呈点接触,发育大量无机孔隙,无机矿物处于早成岩阶段,但岩浆侵入作用促使有机质进入高热演化阶段并形成大量有机孔隙。国内外典型页岩储层的对比表明,压实作用对页岩有机孔隙发育特征有着重要影响,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较弱,有机孔隙保存较好,大孔的数量和比例较高;中-晚成岩阶段由于埋深较大,强烈的压实作用使页岩孔隙由大孔向中孔和微孔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孔隙成因 富有机质页岩 岩浆侵入作用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花岗岩浆形成定位机制的思考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国能 王勇 +1 位作者 陈震 彭卓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9-1497,共9页
花岗岩(广义)是陆壳的标志,也是地球岩石圈区别于其它行星岩石圈的标志。文章介绍了行星探测和大洋调查等方面的成果对花岗岩形成的地质约束:行星从岩浆表壳向岩石表壳转换过程以及现代地幔过程,均没有产生有规模意义的花岗岩;花岗岩及... 花岗岩(广义)是陆壳的标志,也是地球岩石圈区别于其它行星岩石圈的标志。文章介绍了行星探测和大洋调查等方面的成果对花岗岩形成的地质约束:行星从岩浆表壳向岩石表壳转换过程以及现代地幔过程,均没有产生有规模意义的花岗岩;花岗岩及其所标志的陆壳,应是星球出现水圈和沉积岩之后的产物;花岗岩在地球岩石圈二维空间上的平均生长速率,大约为485×10~3km^2/Myr;岩浆主要来自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深熔)。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深熔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部分熔融岩石的流变行为与其内熔体比的关系,并比较了岩浆侵入模型与岩浆对流模型在解释花岗岩形成定位机制方面的异同。侵入模型的困难之一来自岩体与源区分离。由于源区位于岩体下方且远离岩体,因而是不可观察的,除非岩体及其与源区之间的岩石因风化或构造被剥蚀殆尽。文章最后介绍了"深熔-对流"模型的研究进展。该模型认为"源区"与"定位区间"是统一的,当"源区"岩石的熔体比例超过流变学的临界熔体比,岩石转变为"脏"岩浆;"脏"岩浆层内的重力分异诱发热对流,后者引起"顶蚀作用",导致重熔界面(MI)或固-液转换界面(SLT)不断向上移动和岩浆层的逐渐增厚。基本认识是:熔区内的热对流是深熔作用能够形成大规模花岗岩浆的必要条件;没有对流,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只能产生混合岩,不能产生岩基规模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混合岩 深熔作用 岩浆侵入 壳内对流 大陆地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