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娇玲 朱小华 +1 位作者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特征,评估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收...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特征,评估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不伴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44眼),并将其分成两组,即黄斑劈裂组(24眼)和黄斑裂孔组(20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眼术前及术后视力、OCT及mfERG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均为P<0.05),黄斑劈裂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幅度大于黄斑裂孔组(P<0.05)。视力进步者黄斑劈裂组为91.7%,黄斑裂孔组为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示黄斑劈裂组24眼中22眼(91.7%)黄斑区完全愈合,2眼(8.3%)好转;黄斑裂孔组20眼中8眼(40.0%)完全愈合,6眼(30.0%)好转,6眼(30.0%)未愈合;两组黄斑区完全愈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fERG示术后6个月时,黄斑劈裂组1环P1波潜伏期为(37.50±3.62)ms,与术前的(44.23±4.35)ms相比明显缩短(P<0.05),而黄斑裂孔组为(38.54±4.75)ms,与术前的(40.31±2.80)m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1波振幅密度在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逐渐提高,但仍略低于术前(均为P<0.05)。术前mfERG的三维地形图表现为中央峰缺如或低平,旁中心凹区域有多处不规则低反应区。术后愈合患者mfERG的三维地形图的中央峰逐渐恢复,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反应区减少或消失。两组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形成伴有视力受损之后、裂孔形成之前及时行玻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光学相干扫描图像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付林 张卯年 +1 位作者 王炜 杨炳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的影象学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Staphyloma,PS)患者29例(40眼),行A超测眼轴、B超检查、裂隙灯、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最佳矫正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optica...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的影象学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Staphyloma,PS)患者29例(40眼),行A超测眼轴、B超检查、裂隙灯、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最佳矫正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用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结果OCT显示40眼中有10眼(25%)有视网膜劈裂。其OCT图像特征主要为一个广泛的低反射空间将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分为内外两层,中等度柱状反射桥接两层,色素上皮层前不规则细的中等度反射附着。无视网膜劈裂PS眼黄斑中心凹、距离中心凹150μm、500μm、1000μm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分别为129.33±17.69μm,143.68±16.17μm,178.92±20.53μm,210.45±23.89μm,均与眼轴长呈负相关。结论OCT能清晰观察PS眼的视网膜劈裂,PS眼视网膜劈裂较常见,它与眼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巩膜葡萄肿 黄斑劈裂 光学相干扫描 图像特征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殷志博 闵思 +2 位作者 魏玉华 郝玉华 叶存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4例31只眼,...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4例31只眼,并将其分为2组: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设为手术组(17只眼);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接受定期随访观察的设为对照组(14只眼)。其中手术组的患者接受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分别比较手术组术前术后、对照组观察至少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最高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b波振幅和三维地形图的变化。手术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随访期前后的BCVA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MxFT、b波振幅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手术组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视力下降。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最高值:手术组术后视网膜劈裂高度较术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视网膜劈裂高度增加。mfERG:手术组术后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大部分患者三维地形图示中央峰较术前逐渐增高,位于旁中心凹区域的低反应区变少或消失。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b波振幅明显下降,三维地形图显示大部分患者末次随访较初诊时中央峰减低,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低反应区增加。并发症:手术组术中未造成医源性裂孔,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或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周边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遂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半年后行眼内硅油取出术,视网膜在位。对照组中有2只眼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黄斑裂孔。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能够使劈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文传递
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慧娟 秦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研究后巩膜加固术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的45例高度近视伴随黄斑劈裂患者,35例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照组10例行单纯后巩膜... 目的研究后巩膜加固术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的45例高度近视伴随黄斑劈裂患者,35例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照组10例行单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1月、3月观察患者视力及黄斑劈裂情况(OCT)。结果术后3月后巩膜加固组有3例患者黄斑劈裂减轻,视力提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27例视力明显提高、且OCT可见黄斑劈裂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临床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劈裂 后巩膜加固术
原文传递
OCT对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立 董应丽 +1 位作者 孔众 郭希让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1期26-27,共2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其他检查方面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眼合并视力下降,临床表现或其他检查均无特征性表现。而用OCT确诊为黄斑劈裂的患者12例20只眼的特征。结...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其他检查方面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眼合并视力下降,临床表现或其他检查均无特征性表现。而用OCT确诊为黄斑劈裂的患者12例20只眼的特征。结果所有患者的OCT图像均表现为典型的黄斑劈裂,劈裂以外层为主,其中2例患眼伴有神经上皮脱离,5例患眼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结论OCT对黄斑劈裂具有独特的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黄斑劈裂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OCT影像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世玮 吴强 +3 位作者 陈颖 贾丽丽 宋蓓雯 杜新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OCT形态学特征,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369只眼)屈光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继发视网膜劈裂的OCT表现以及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OCT形态学特征,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369只眼)屈光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继发视网膜劈裂的OCT表现以及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 OCT显示68例(93只眼)存在视网膜劈裂;其中78只眼为外层劈裂,14只眼为混合性劈裂,1眼为内层劈裂.所有存在劈裂眼中,2只眼劈裂远离黄斑区,91只眼位于黄斑区,累及一至四个象限不等,其中53只眼为中央凹劈裂,38只眼为旁中央凹劈裂,中央凹劈裂的形态多样,并伴有视网膜前膜或玻璃体牵引、局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板层裂孔等改变.所有高度近视眼患者中,视网膜劈裂眼与未发生视网膜劈裂眼的眼轴长度、屈光度、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牵引或视网膜前膜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结果示:超长眼轴(≥29mm)是视网膜劈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屈光度并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牵引或视网膜前膜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2,0.073,0.027,0.003,0.011).结论 OCT能明确视网膜劈裂发生的部位,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劈裂的形态特征,视网膜劈裂多发生在黄斑中央凹.可累及整个黄斑区,以外层劈裂多见.视网膜劈裂的发生与超长眼轴、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黄斑劈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林燕 朱双倩 +1 位作者 苏炎峰 薛安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 观察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形态改变,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 155例5~73岁高度近视患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将其中... 目的 观察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形态改变,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 155例5~73岁高度近视患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将其中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187例患者中低龄的(<20岁)7例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主觉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联合Goldmann三面镜、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B型超声和OCT检查.结果 低龄(<20岁)患者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中占3.74% (7/187).7例患者均有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史,其中5例(7只眼)患者有较明确的既往主觉验光记录,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加深0.58~1.57 D.等效球镜度数-12.50~-19.38 D,平均(-15.59±2.48)D;眼轴长度28.29~33.52 mm,平均(29.89±1.50) mm;最佳矫正视力0.3~0.9.B型超声检查发现9只患眼均有后巩膜葡萄肿;OCT检查发现9只患眼均有外层劈裂,其中6只眼外层劈裂累及中心凹;5只眼伴有内层劈裂;未发现非裂孔性黄斑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或玻璃体黄斑牵引等.结论 黄斑劈裂较少见于低龄高度近视患者,在研究中低龄(<20岁)患者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中占3.74%.低龄患者黄斑劈裂的OCT特征性表现为单纯性黄斑劈裂:外层劈裂,易累及黄斑中心凹,多伴内层劈裂.后巩膜扩张可能是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发病和病程演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光相干断层扫描 后巩膜葡萄肿
原文传递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一家系的新型突变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华 但汉东 +2 位作者 李晓丽 黄子旭 宋宗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GA)中国家系各家庭成员OAT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及临床表现。方法:对该家系中的6名家庭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Sanger验证明确基因测序结果及致病性突变。结果... 目的:探讨一个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GA)中国家系各家庭成员OAT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及临床表现。方法:对该家系中的6名家庭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Sanger验证明确基因测序结果及致病性突变。结果:先证者因其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为GA。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OAT基因分别于第6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上发现致病突变c.722C>T(p.P241L)、c.1186C>T(p.R396X),该复合杂合性突变在家系中呈现共分离状态。先证者的父亲和哥哥均检出杂合型p.R396X致病变异,母亲检出杂合型p.P241L致病变异。除先证者外,其他家庭成员均无临床症状。结论:该家系的先证者为复合杂合性突变,其中p.P241L为首次报道的基因突变类型。这一研究结果扩大了OAT基因变异的范围,有利于在分子基础水平进一步理解GA的致病因素。新型突变类型的发现与证实也将有助于为GA的临床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黄斑劈裂 黄斑水肿 鸟氨酸转氨酶 全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进展影响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杨舟 汪浩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926-933,共8页
目的:评估白内障手术是否影响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进展,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患者先行白内障手术改善视觉质量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共36例36眼纳... 目的:评估白内障手术是否影响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进展,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患者先行白内障手术改善视觉质量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共36例36眼纳入研究。根据是否行白内障手术分为实验组:男10例10眼,女8例8眼;对照组:男9例9眼,女9例9眼。比较两组初诊及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 subfield thickness,CST)、黄斑区视网膜容积(macular volume,MV)、视网膜平均厚度(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AM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劈裂形态学进展率情况。结果:两组CST、MV、AMT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5,P=0.370;F=1.266,P=0.268;F=0.612,P=0.6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9,P=0.122;F=3.318,P=0.077;F=1.378,P=0.249)。两组BCVA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做简单效应分析实验组术后1、3、6及12个月BCVA较初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1、3、6、12个月BCVA较初诊BCVA的增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黄斑劈裂形态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在短期内不影响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进展,且可以提高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劈裂 高度近视 发病机制 自然病程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雪芬 荣翱 +1 位作者 王富彬 吴田静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黄斑劈患者白内障单纯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26例(3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SD-OCT测量手术前后黄...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黄斑劈患者白内障单纯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26例(3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SD-OCT测量手术前后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为(460.06±87)μm。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视网膜厚度(463.50±86)μm(P>0.05),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469.71±73)μm(P>0.05),术后3个月视网膜厚度(478.81±11)μm(P>0.05)。术后BCVA不同程度提高(P<0.01)。结论合并黄斑劈裂的病理性近视眼白内障,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视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劈裂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视网膜劈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宁 李明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545-547,共3页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视网膜劈裂的光学相干扫描(OCT)视网膜形态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OCT检查存在黄斑视网膜劈裂的21例病理性近视患者32眼(劈裂组)的OCT图像特点,并与病理性近视非劈裂组(51例73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及中心...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视网膜劈裂的光学相干扫描(OCT)视网膜形态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OCT检查存在黄斑视网膜劈裂的21例病理性近视患者32眼(劈裂组)的OCT图像特点,并与病理性近视非劈裂组(51例73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局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劈裂组外层劈裂25眼(78.12%),中层劈裂5眼(15.63%),内层劈裂4眼(12.50%),存在2层及以上的多层黄斑视网膜劈裂7眼(21.88%).2组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心凹局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劈裂组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劈裂组(96.88% vs.64.38%,P<0.01).结论 病理性近视黄斑视网膜劈裂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常伴发其他黄斑病变;OCT能清晰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视网膜劈裂的形态特征,有助于黄斑视网膜劈裂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扫描 黄斑视网膜劈裂
下载PDF
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劈裂1例
12
作者 晏颖 高铖苑 +1 位作者 刘然 陈晓 《眼科学报》 2020年第2期142-146,共5页
视盘小凹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视盘小凹所并发的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和视网膜脱离,均是造成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关于视盘小凹合并黄斑下积液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3种学说:液化的玻璃体、脑脊液外漏及小... 视盘小凹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视盘小凹所并发的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和视网膜脱离,均是造成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关于视盘小凹合并黄斑下积液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3种学说:液化的玻璃体、脑脊液外漏及小凹底部血管的渗漏。本文主要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名35岁的右眼先天性视盘小凹伴黄斑劈裂的女性患者,手术时行气液交换,观察有液体自小凹处源源不断涌出的现象,将引流液进一步行生化分析,发现与脑脊液成分相似。因此推测视盘小凹合并黄斑下积液来源于脑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视盘小凹 黄斑劈裂 视网膜下液 病例讨论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黄斑视网膜劈裂的疗效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子诚 张金嵩 柯根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的疗效,为临床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视网膜劈裂24例(24眼)的术前、术后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结果、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 目的探讨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的疗效,为临床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视网膜劈裂24例(24眼)的术前、术后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结果、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眼科A/B型超声检查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24眼中视网膜劈裂腔消失20眼;术后12个月仅1眼进展为黄斑裂孔。23眼的眼轴长度均值:术前(30.89±0.36)mm、术后(29.53±0.33)mm,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716,P=0.000);中心视野改善者18眼,5眼稳定不变,术前和术后中心视野分别为17.23~26.67dB、23.12~27.63dB,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2,P<0.05);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8眼,稳定5眼;屈光度:23眼术后平均屈光度比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27,P=0.002)。结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目前干预性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较理想的方法,可改善视力,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继发性黄斑劈裂 后巩膜加固术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撕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会儒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9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12例(12只眼),进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全氟丙烷(C3F8...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12例(12只眼),进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全氟丙烷(C3F8)填充。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屈光、眼轴及黄斑厚度的变化。结果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术前0.74±0.32,术后0.53±0.37;眼轴术前(28.24±0.75)mm,术后(27.97±0.95)mm;屈光度:术前(-14.51±3.04)D,术后(-14.05±2.87)D;黄斑厚度:术前(437.92±25.69)μm,术后(256.54±40.70)μm;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后巩膜加固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内界膜撕除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for Congenital Macular Retinoschisis
15
作者 Binbin Wu Juan Deng +3 位作者 Rulong Gao Shuying He Cuiqun Yao Jinglin Zhang 《Eye Science》 CAS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macular retinoschisis by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Methods:The data of 7 cases(14 eyes) with congenital macular retinoschisis were collected...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macular retinoschisis by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Methods:The data of 7 cases(14 eyes) with congenital macular retinoschisis were collected.Electroretinogram (ERG),fundus fluorecein angiography (FFA) and OCT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respectively.Results:The OCT images showed schisis cavity in all eyes.Schisis was confined to the fovea and parafovea in 2 eyes (1 patient).Schisis was involved in entire macular area in 12 eyes (6 patients).Inner nuclear layer (INL) schisis was seen in all eyes.Schisis was located at both INL and outer nuclear layer.(ONL)/outer plexiform layer (OPL) in 2 of the 14 eyes.Besides the schisis cavity,small cysts within ganglion cell layer were found in 3 eyes.The small cysts were confined to parafoveal area.The OCT images of both eyes in one patient were similar but not exactly the same or symmetrical.Conclusion:Morphology,extension and schisis location in congenital macular retinoschisis have respective d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 视网膜 先天性 黄斑 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 数据收集 CT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