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conditioning of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is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被引量:48
1
作者 Wei HE Feng-jiang ZHANG +3 位作者 Shao-ping WANG Gang CHEN Cong-cong CHEN Min Y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0-108,共9页
Background: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are effective cardioprotective anaesthetic agents, though the cardioprotection of propofol has not been shown in humans. Their role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anesthetic postcon... Background: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are effective cardioprotective anaesthetic agents, though the cardioprotection of propofol has not been shown in humans. Their role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anesthetic postconditioning are unclear.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 opening is a major cause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ere we investigated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induced postcondition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PTP. Methods: Isolated perfused rat hearts were exposed to 40 min of ischemia followed by 1 h of reperfusion. During the first 15 min of reperfusion, hearts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control buffer (CTRL group) or buffer containing 20 μmol/L atractyloside (ATR group), 3% (v/v) sevoflurane (SPC group), 50 μmol/L propofol (PPC group), or the combination of atractyloside with respective anesthetics (SPC+ATR and PPC+ATR groups). Infarct size was determined by dividing the total necrotic area of the left ventricle by the total left ventricular slice area (percent necrotic area). Results: Hearts treated with sevoflurane or propofol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covery of coronary flow, end-diastolic pressures, 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 and derivative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Sevoflurane resulted in more protective alteration of hemodynamics at most time point of reperfusion than propofol.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parallel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release and the decrease of infarct size (SPC vs CTRL: (17.48±2.70)% vs (48.47±6.03)%, P<0.05; PPC vs CTRL: (35.60±2.10)% vs (48.47±6.03)%, P<0.05). SPC group had less infarct size than PPC group (SPC vs PPC: (17.48±2.70)% vs (35.60±2.10)%, P<0.05). Atractyloside coadministration attenuated or completely blocked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postconditioning of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Conclusion: Postconditioning of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ha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heart,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MPTP opening. Compared to propofol, sevoflu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OFLURANE PROPOFOL POSTCONDITIONING Reperfusion injury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
下载PDF
线粒体调控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吴兰芳 杨爱珍 +1 位作者 刘和 王有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68,共6页
通过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在调节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机体通过细胞凋亡清除损伤、衰老与突变的细胞,从而维持生理平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通过呼吸电子漏途径,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使其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引起线粒体... 通过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在调节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机体通过细胞凋亡清除损伤、衰老与突变的细胞,从而维持生理平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通过呼吸电子漏途径,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使其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导致细胞色素C、AIF、Smac/DIA-BLO等凋亡因子释放到细胞质中,线粒体上通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削弱了线粒体膜两侧的质子梯度,导致ATP合成下降;释放的活性物质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活性氧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细胞色素C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黄芪甲苷抑制GSK-3β活性介导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贺永贵 李王芳 +2 位作者 伊红丽 郑桓 习瑾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线粒体保护途径,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进行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黄芪甲苷组、mPTP开放剂苍术苷(at...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线粒体保护途径,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进行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黄芪甲苷组、mPTP开放剂苍术苷(atractyloside)组和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功能指标;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及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再灌注区磷酸化-GSK-3β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抑制线粒体肿胀,再灌注期GSK-3β磷酸化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MIR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活性,进而阻止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心肌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GSK-3Β mptp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磊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在MPTP诱导的C57小鼠的帕金森病(PD)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自主活动实验和滚筒实验研究动物的行为表现,通过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观察脑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通过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xinehydroxy...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在MPTP诱导的C57小鼠的帕金森病(PD)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自主活动实验和滚筒实验研究动物的行为表现,通过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观察脑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通过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xine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并对黑质纹状体进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免疫印迹分析以探讨药物作用机制。结果①经MPTP诱导的C57小鼠,其自主活动次数、滚筒运动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1);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P<0·01);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黑质纹状体α-synuclein蛋白水平下降。②经类叶升麻苷(10、30mg·kg-1)预处理后能明显改善MPTP诱导的C57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增加脑内多巴胺递质的含量,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黑质纹状体α-synuclein蛋白水平。结论类叶升麻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MPTP诱导的C57小鼠PD模型中的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α-synuclein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mptp PD模型 酪氨酸羟化酶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保护
下载PDF
MPTP对小鼠行为学及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如意 张兰 +1 位作者 叶翠飞 李林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对 1 甲基 4 苯基 1,2 ,3 ,6 四氢吡啶 (MPTP)小鼠行为学及脑纹状体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 (NE)、5 羟色胺 (5 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探讨MPTP致帕金森病 (PD)样小鼠模型的最佳条件。方法 C5 7BL小鼠分...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对 1 甲基 4 苯基 1,2 ,3 ,6 四氢吡啶 (MPTP)小鼠行为学及脑纹状体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 (NE)、5 羟色胺 (5 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探讨MPTP致帕金森病 (PD)样小鼠模型的最佳条件。方法 C5 7BL小鼠分别给予MPTP不同单日剂量 (2 0~ 40mg/kg) ,不同给药次数 (1~ 7)天处理 ,测定各组小鼠爬杆时间检测动物运动协调性 ,测定自发活动记数评价动物神经兴奋性 ,测定通道式水迷宫游出时间评价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动物纹状体内DA、NE、5 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 MPTP30mg/kg腹腔注射 1天、3天、7天及 40mg/kg腹腔注射 1天、3天后小鼠都出现不同程度爬杆时间延长 ,自发活动次数减少 ,但小鼠水迷宫游出时间在给药前后未见明显改变。MPTP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DA及其代谢产物 3,4 二羟基苯乙酸 (DOPAC)含量都有明显降低 ,而NE、5 HT、及其代谢产物5 羟吲哚乙酸 (5 HIAA)含量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MPTP处理可造成小鼠的帕金森病样症状 ,但不伴有明显智力障碍。在此种动物模型中 ,应根据科研目的选择MPTP的应用剂量和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帕金森病 多巴胺 纹状体 治疗
下载PDF
松果菊苷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蛋白表达影响的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欣 蒲小平 耿兴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对MPTP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对动物行为学和对黑质纹状体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在蛋白质水平探讨松果菊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以MPTP损伤建立C57BL/6小鼠PD模型,通过自主活动实验和滚筒实验观察动物...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对MPTP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对动物行为学和对黑质纹状体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在蛋白质水平探讨松果菊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以MPTP损伤建立C57BL/6小鼠PD模型,通过自主活动实验和滚筒实验观察动物行为学表现,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松果菊苷对MPTP致小鼠PD模型行为学的影响和黑质纹状体组织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经MPTP诱导,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滚筒运动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松果菊苷(20mg.kg-1)预处理后,MPTP诱导小鼠的行为学表现明显改善(P<0.01)。②经过双向电泳及PDQuest软件分析,硝酸银染色,对照组、模型组和松果菊苷给药组分别分离出282个、269个和236个的蛋白质斑点。对一个稳定差异表达的斑点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数据库检索结果为胆绿素还原酶B。结论松果菊苷对MPTP致小鼠PD模型的行为学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绿素还原酶B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mptp 帕金森病 双向凝胶电泳 胆绿素还原酶B
下载PDF
MPTP与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邹春林 孙异临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0年第6期330-333,共4页
自从人们发现 1 -甲基 -4 -苯基 -1、2、3、6-四氢吡啶 ( 1 -methy1 -4 -phenvl-1、2、3、6-te trahvdropvridine ,MPTP)能在人类诱发帕金森病以来 ,人们对MPTP的神经毒性作用作了大量研究 ,发现MPTP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选择性的... 自从人们发现 1 -甲基 -4 -苯基 -1、2、3、6-四氢吡啶 ( 1 -methy1 -4 -phenvl-1、2、3、6-te trahvdropvridine ,MPTP)能在人类诱发帕金森病以来 ,人们对MPTP的神经毒性作用作了大量研究 ,发现MPTP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选择性的破坏作用 ,并且利用MPTP先后在灵长类动物猴和低等哺乳动物小鼠身上模拟成功了类似人类帕金森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本文着重介绍MPTP选择性神经毒性作用和近年来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有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tp 小鼠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耀刚 庞晓峰 汲娟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动物模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的机制,进而探索针对这种损伤的神经保护方法或治疗方法.由神经毒素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广泛应用于散发性PD的研究中.根据注射总剂量、两次注射间...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动物模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的机制,进而探索针对这种损伤的神经保护方法或治疗方法.由神经毒素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广泛应用于散发性PD的研究中.根据注射总剂量、两次注射间隔时间、注射方式的不同,制成了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各种小鼠PD模型.关于MPTP导致的PD模型动物神经损伤的评价方式也是多层面、多指标并存的.对MPTP动物模型的起源和MPTP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途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并对MPTP小鼠PD模型的制作方法与评价指标进行较为详细的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mptp 小鼠 模型
下载PDF
线粒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雪丽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3-1636,共4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破坏线粒体稳态平衡引起功能紊乱,如线粒体ATP合成减少、ROS生成增加、Ca2+超载、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片段化等,这些事件相互作用从多条途径参与I/R过程,是心肌I/R损伤的重要原因。对I/R中线粒体病理变化及I/R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破坏线粒体稳态平衡引起功能紊乱,如线粒体ATP合成减少、ROS生成增加、Ca2+超载、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片段化等,这些事件相互作用从多条途径参与I/R过程,是心肌I/R损伤的重要原因。对I/R中线粒体病理变化及I/R损伤线粒体保护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基于线粒体途径的心血管疾病药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线粒体膜通透性 线粒体形态 ROS CA2+ mptp mKATP
下载PDF
首乌制剂对MPTP引起的小鼠帕金森病的防治 被引量:18
10
作者 袁崇刚 白桦 阳飞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5-98,共4页
实验选用成年ICR纯系小鼠 ,通过对小鼠主动运动以及脑内多巴胺 (DA)含量的测定 ,观察首乌的醇提取物对MPTP引起的小鼠帕金森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实验发现 ,注射MPTP后 ,小鼠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 ,脑内DA含量明显降低 ,表现出帕金森病的... 实验选用成年ICR纯系小鼠 ,通过对小鼠主动运动以及脑内多巴胺 (DA)含量的测定 ,观察首乌的醇提取物对MPTP引起的小鼠帕金森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实验发现 ,注射MPTP后 ,小鼠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 ,脑内DA含量明显降低 ,表现出帕金森病的特征。对这些小鼠再注射首乌制剂能促进小鼠的运动 ,脑内DA的含量得以恢复。若同时注射MPTP和首乌制剂 ,则小鼠主动性活动时间以及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单独注射MPTP组。实验提示 ,MPTP可引起ICR小鼠脑内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并产生帕金森病症状 ,而首乌制剂对MPTP的毒性作用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和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可能与首乌制剂抑制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乌制剂 疾病防治 小鼠 帕金森病 mptp 多巴胺 中药 单胺氧化酶 神经毒性
下载PDF
Bc1-2家族是人参皂甙Rg1抗黑质神经元凋亡的重要调控蛋白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滢 陈晓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探讨Bc1 2、Bc1 x1和Bax蛋白在人参皂甙Rgl抗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黑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PD模型组单纯以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腹腔注射C5 7BL小鼠 ;预防组预先 3d腹腔注射Rg1(2 5、5... 目的 探讨Bc1 2、Bc1 x1和Bax蛋白在人参皂甙Rgl抗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黑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PD模型组单纯以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腹腔注射C5 7BL小鼠 ;预防组预先 3d腹腔注射Rg1(2 5、5 0、10 0mg kg) ,再注射MPTP ,以Niss1染色、TH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1 2、Bc1 x1和Bax蛋白表达。 结果  5 0和 10 0mg kgRg1预处理PD模型鼠能使黑质致密带 (SNc)部位的Niss1和TH染色阳性神经元增多 ,TUNEL染色阳性率降低 ,以及Bc1 2和Bc1 x1表达增加 ,Bax表达减少。 结论 Rg1预处理对PD模型鼠黑质神经元凋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Bc1 2和B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家族 人参皂甙RG1 黑质抗神经元 调控蛋白 帕金森病 小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PTP致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德玉 于向东 +4 位作者 陈彪 田欣 祝自新 李斌 王钜 《实验动物科学》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介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40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同时每天进行小鼠的爬杆实验、悬挂... 目的介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40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同时每天进行小鼠的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最后取材,用HPLC-ECD法测定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用Lowry法测定纹状体内的蛋白总量,并计算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结果爬杆实验结果表明,PD模型组小鼠爬杆所用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分值低,对照组和PD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悬挂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悬挂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游泳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游泳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肢体运动协调情况不好,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震颤麻痹评分显示,PD模型组分值很高,震颤麻痹症状非常明显,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巴胺含量分析显示,PD模型组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的复制方法以及爬杆试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简单可靠,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研究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tp 帕金森病 小鼠模型 行为学分析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改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钧 韩明伟 +1 位作者 付屺瞻 韩祖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55-2459,共5页
目的:明确红景天苷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改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做初步探讨,为治疗PD-MCI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C57BL/6小鼠60只,分为对照组、MPTP组及红景天苷组。通过震颤评分和爬杆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 目的:明确红景天苷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改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做初步探讨,为治疗PD-MCI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C57BL/6小鼠60只,分为对照组、MPTP组及红景天苷组。通过震颤评分和爬杆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水迷宫实验观察红景天苷对认知功能的改善状况;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试剂盒测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应用Tunel试剂盒检测脑内黑质、纹状体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MPTP组比较,第3天到第6天,红景天苷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多巴胺(DA)及Ach含量测定中,红景天苷组DA含量相对于MPTP组显著提升(P<0.05),AchE活性较MPTP组显著下降(P<0.05)。显著延缓小鼠脑组织黑质的凋亡程度(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PD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帕金森病 mptp 认知功能损害
原文传递
MPTP诱导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的制备和评估 被引量:20
14
作者 林臻 陈洪志 +4 位作者 赵航 刘辉 许妍妍 刘海岩 张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2,85,共7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估。方法建立给药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5 mg/kg、30 mg/kg、25 mg/kg和给予30 mg/kg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分别进行震颤麻痹评分、旷场... 目的建立稳定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估。方法建立给药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5 mg/kg、30 mg/kg、25 mg/kg和给予30 mg/kg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分别进行震颤麻痹评分、旷场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给药组与对照组间以及各给药组间的差异。同时进行HE和免疫组化TH抗体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评分均明显增高,但25 mg/kg剂量组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35 mg/kg和30 mg/kg剂量组,35 mg/kg与30 mg/kg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黑质区域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减少。结论建立了一个可以通过行为学数据评估小鼠帕金森病模型效果的简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对MPTP处理小鼠行为学及黑质区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蔚文 刘焯霖 +5 位作者 徐浩文 褚文政 叶钦勇 谢安木 陈玲 黎锦如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30mg/kg×6d)及喂食生理盐水,灵芝孢子...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30mg/kg×6d)及喂食生理盐水,灵芝孢子油+MPTP组在注射MPTP前2d开始鼻饲灵芝孢子油1.5g/kg·d,连续8d。2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Npc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blot法对中脑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1)爬杆实验中肢体出现刻板抖动行为的小鼠数目比例灵芝孢子油+MPTP组较MPTP组显著减少(12.5%vs68.7%)。(2)DA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有差异,灵芝孢子油+MPTP组各项指标均高于MPTP组。(3)灵芝孢子油+MPTP组小鼠在SNpc的TH阳性细胞、中脑TH蛋白含量均较MPTP组明显增多。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MPTP小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DA及其代谢物含量,减少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mptp 动物模型 多巴胺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姚庆和 张华 高国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4-270,共7页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5种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在PD研究中的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自主活动计数、滚轴实验、游泳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比5种行为学...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5种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在PD研究中的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自主活动计数、滚轴实验、游泳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比5种行为学检测方法的平均数与变异系数,观察MPTP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DA水平的影响。结果给与MPTP后,小鼠行为学计数降低,爬杆实验未能得到检测结果,悬挂实验变异系数很高,结果有明显的偶然性,滚轴实验结果变异系数中等,平均数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自主活动计数中移动与站立和游泳实验的平均数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异系数很低,而黑质DA神经元数目减少约58%,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减低,纹状体DA水平明显降低约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TP所致的C57BL小鼠的神经病理、生化改变与PD患者近似,自主活动计数和游泳实验优于其他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行为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孙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55-2160,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和多巴胺神经元中嗜酸性路易小体的形成。近几年对PD病理改变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各种PD动物模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和多巴胺神经元中嗜酸性路易小体的形成。近几年对PD病理改变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各种PD动物模型的广泛应用。但PD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因此开发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更好地阐明PD的病因和研发有效的PD治疗药物。本文主要对目前常用的PD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和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研究评价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OHDA mptp 鱼藤酮 脂多糖 Α-SYNUCLEIN
原文传递
硫酸化茯苓多糖对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贵珍 汪俊博 +3 位作者 姜芳 李光坤 刘小阳 薛宏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99-1704,共6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硫酸化茯苓多糖(SP)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抗超氧阴离子活力、MDA及过氧化氢含量,探讨SP对帕金森小鼠中脑和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硫酸化茯苓多糖(SP)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抗超氧阴离子活力、MDA及过氧化氢含量,探讨SP对帕金森小鼠中脑和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和SP治疗组(SP 50、100、150mg·kg^(^(-1))),腹腔注射给药,取中脑和脑皮层匀浆,利用酶标仪检测小鼠中脑和脑皮层中SOD、GSH-Px、CAT活性、抗超氧阴离子活力、MDA及过氧化氢含量。结果 SP治疗组小鼠中脑和脑皮层3种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升高、MDA及过氧化氢含量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SP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中脑和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化茯苓多糖 帕金森模型 mptp SOD GSH-PX CA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注入 MPTP 建立偏侧帕金森病灵长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进禄 刘玉军 +4 位作者 鲁强 王元身 徐群渊 李坤城 谷晔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分别向未夹闭颈外动脉(A组)和夹闭颈外动脉(B组)的恒河猴(Macaque)的一侧颈总动脉注入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制造帕金森病(PD)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未夹闭组动物均需重复注射MPTP2~4次方可出现... 分别向未夹闭颈外动脉(A组)和夹闭颈外动脉(B组)的恒河猴(Macaque)的一侧颈总动脉注入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制造帕金森病(PD)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未夹闭组动物均需重复注射MPTP2~4次方可出现PD症状;而夹闭组动物均经1次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个月脑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注射侧黑质区域密度减低、面积缩小。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脑切片显示手术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少于对侧。研究结果表明:夹闭颈外动脉向颈总动脉注入MPTP,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建立灵长类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疾病模型 mptp 四氢吡啶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海扣 于水 +2 位作者 米琰 季永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NaHS后处理组(N)、苍术苷组(A)、NaHS后处理+苍术苷组(N+A)。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Con组持续灌注120 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 min,全心缺血30 min,复灌60 min。其中,N组复灌即刻给予含有NaHS的K-H液后处理,A组复灌初给予含有苍术苷(MPTP特异性开放剂)的K-H液灌注10 min,N+A组在NaHS处理后,给予苍术苷处理10 min。记录各组平衡末、复灌10、30、60 min心功能指标。复灌末各组取心脏,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析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相比,NaHS后处理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凋亡指数(P<0.05)。苍术苷则可以取消NaHS的作用。结论外源性H2S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与其抑制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