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列车用6005A铝合金厚板的焊接工艺 被引量:12
1
作者 季凯 祖国胤 姚广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57-1461,共5页
采用半自动MIG焊完成了厚度为12mm的6005A-T6铝合金板材的连接,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及焊缝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影响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 采用半自动MIG焊完成了厚度为12mm的6005A-T6铝合金板材的连接,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及焊缝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影响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和预热温度.考虑焊缝表面质量因素,各工艺参数影响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和焊接电流.本研究条件下最佳MIG焊接6005A-T6板材的工艺参数为:预热温度200℃,焊接电流180A,焊接电压18.0V,焊接速度12mm/s.焊接后试样接头热影响区内晶粒平均尺寸小于5μm,且无过分长大现象.焊接后板材拉断时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5A铝合金 mig 抗拉强度 焊缝表面成形
下载PDF
不同牌号焊丝与5083铝合金板材焊接匹配性
2
作者 孙建军 谢泽豪 +1 位作者 王鹏云 王腾达 《船舶设计通讯》 202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选用5183、1561和5A71焊丝,开展5083铝合金板材MetalInert-Gas(MIG)焊接试验,对母材和焊丝的成分及性能进行测试,对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耐腐蚀性能及焊接抗裂性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5A71接头大于1561接头大... 选用5183、1561和5A71焊丝,开展5083铝合金板材MetalInert-Gas(MIG)焊接试验,对母材和焊丝的成分及性能进行测试,对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耐腐蚀性能及焊接抗裂性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5A71接头大于1561接头大于5183接头。3种焊接接头均通过了正弯和反弯测试。3种焊接接头焊缝的剥落腐蚀等级均为PB级。在焊接抗裂性方面,采用5A71焊丝制备的鱼骨形试样的裂纹率最低,1561焊丝次之,5183焊丝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mig焊接 焊丝
下载PDF
铸造铝合金MIG焊接技术
3
作者 贾飞凡 侯击波 廉睿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0,共4页
结合铸造铝合金的焊接特性着重分析了铸造铝合金MIG焊接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铸造铝合金MIG焊接的工艺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铸造铝合金MIG焊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 铸造铝合金 焊接性 mig 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下载PDF
Al-0.6Mg-0.6Si铝合金MIG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与微区成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尚磊 林庆琳 张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0-303,319,共5页
对轨道车辆用新型Al-0.6Mg-0.6Si铝合金进行了熔化极隋性气体保护(MIG)焊接,利用光学金相(OM)、能谱(EDAX)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微区成分(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IG焊接方法能够获得成形良好的接头,焊缝... 对轨道车辆用新型Al-0.6Mg-0.6Si铝合金进行了熔化极隋性气体保护(MIG)焊接,利用光学金相(OM)、能谱(EDAX)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微区成分(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IG焊接方法能够获得成形良好的接头,焊缝中心结晶形成典型铸态组织,但易于偏聚形成显微夹杂,靠近熔合线的焊缝逐渐由焊缝边缘的柱状晶过渡到枝状晶.熔合线附近的焊缝边缘易于形成Si偏析带,Al-0.6Mg-0.6Si基体组织的质量比m(Mg)∶m(Si)≈1.04∶1,焊缝中心Mg元素受电弧高温烧损,Mg含量(质量分数)为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mig 显微组织 微区成分
下载PDF
基于MIG的电弧增材制造不同层间停留时间温度场仿真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天雷 徐刚 +3 位作者 沈艳涛 明灿 何林基 马春伟 《轻工机械》 CAS 2020年第3期37-42,共6页
为了探究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特征及层间停留时间对温度场的影响,课题组基于ABAQUS建立了三维瞬态的电弧增材制造仿真模型,进行了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模拟;采用红外测温仪测得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曲线,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 为了探究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特征及层间停留时间对温度场的影响,课题组基于ABAQUS建立了三维瞬态的电弧增材制造仿真模型,进行了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模拟;采用红外测温仪测得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曲线,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随着熔覆层数的增加工件高温区域逐渐增大;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增加层间停留时间可使高温区域减小;基于MIG的电弧增材制造层间可达到良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热循环特性 温度场 层间停留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