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大泉水——白沙岘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赋存特征
1
作者 李玉畅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11期9-11,29,共4页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1层组赋...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1层组赋存于羊虎沟组,厚1.71~9.00m,沿走向由西向东厚度变小,在大泉水井田可采厚度主要分布在ⅴ线以西,其东区段只是零星分布且不可采;在白沙岘井田煤层总厚度为2.99~5.15m,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煤2层组赋存于靖远组,仅分布在大泉水井田,厚1.33~8.88m,沿走向由西向东呈长透镜体状,西段和中段煤层发育较好,ⅴ线以东区段煤层变薄并出现无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 1 煤2 赋存特征 甘肃大泉水-白沙岘矿区
下载PDF
嵩山井田二_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宏伟 《中州煤炭》 2009年第6期33-35,共3页
结合生产矿井相关地质资料勘探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嵩山井田内二1煤层属较稳定至不稳定类型。二1煤层厚度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且受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制约,即远离潮道砂体的碳酸盐台地环境相对稳定,较早地形成了潮坪沉积,煤层相应... 结合生产矿井相关地质资料勘探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嵩山井田内二1煤层属较稳定至不稳定类型。二1煤层厚度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且受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制约,即远离潮道砂体的碳酸盐台地环境相对稳定,较早地形成了潮坪沉积,煤层相应较厚,而薄煤带多分布在潮道砂体之上。NW向断裂的剪切扭动及重力滑动构造的叠加作用,导致二1煤层厚度重新调整。滑动构造的前缘部位煤层相应较薄,向北于滑动构造的影响带、正常带煤层较厚,并呈EW向展布,于嵩山断层附近,薄厚煤带呈NW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煤层 嵩山井田 煤厚变化 煤层稳定性 找煤
下载PDF
荥巩煤田二_1煤层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代功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6期34-39,共6页
通过对大量钻孔数据和生产矿井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探明荥巩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含量呈由西向东、由浅而深逐渐增大的分布规律,按照煤层气含量变化及其地质背景的差异将煤田分为4个煤层气地质单元;认为围岩、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地... 通过对大量钻孔数据和生产矿井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探明荥巩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含量呈由西向东、由浅而深逐渐增大的分布规律,按照煤层气含量变化及其地质背景的差异将煤田分为4个煤层气地质单元;认为围岩、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地质构造是影响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因素,其叠加效应增加了煤层气赋存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据此,确定了荥巩煤田煤层气的富集带和排泄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荥巩煤田 1煤层 煤层气 赋存规律
下载PDF
崔庙煤矿二_1煤层穿层钻孔抽放半径测定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范涛 王彦 +1 位作者 樊中阳 殷秋朝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4期66-68,共3页
介绍了崔庙煤矿二1煤底板岩石穿层抽放钻孔预抽瓦斯消突钻孔抽放半径的实验与测定,确定了合理的抽放半径,以指导矿井消突工作。
关键词 煤层 底板岩石 穿层抽放钻孔 抽放半径
下载PDF
青海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煤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8
5
作者 霍婷 刘世明 +3 位作者 祁文强 祝铠甲 王金喜 谭富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5-1005,共11页
运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光学显微镜及煤的工业分析对聚乎更矿区主采煤层下1煤层及其顶底板中的稀土元素、主量元素、显微组分及工业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稀土元素的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模式对成煤环... 运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光学显微镜及煤的工业分析对聚乎更矿区主采煤层下1煤层及其顶底板中的稀土元素、主量元素、显微组分及工业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稀土元素的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模式对成煤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聚乎更矿区下1煤中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23.01×10^-6,相对不富集;LREE/HREE平均值为3.38;表明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下1煤层顶底板泥岩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量远高于煤中,均值为煤中的8.6倍,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顶底板与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受煤炭堆积沼泽水体变化和后期热液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含量有轻微的分异,煤中稀土元素与陆源岩关系密切。煤中δEu负异常明显,结构保存指数与凝胶化指数图解显示成煤环境主要为还原环境,与Eu异常指示的成煤环境一致。Ce呈现负异常,可能与其处于强的还原环境有关。煤中稀土元素与灰分呈中等正相关关系,与SiO 2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聚乎更矿区下1煤中稀土元素呈无机态赋存。煤层顶底板泥岩中稀土元素含量与粘土矿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伊利石含量与稀土元素富集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乎更矿区 1煤层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青海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庆献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对矿区二1煤层大量的,资料研究,分析了二1煤煤层气赋存特征,沿煤层倾向由浅至深煤层气含量增高,成分由N2带、CO2和CH4混合带渐变为CH4带,煤层气含量等值线展布形态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在向斜轴部含量最高。根据煤层气含量及构造... 通过对矿区二1煤层大量的,资料研究,分析了二1煤煤层气赋存特征,沿煤层倾向由浅至深煤层气含量增高,成分由N2带、CO2和CH4混合带渐变为CH4带,煤层气含量等值线展布形态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在向斜轴部含量最高。根据煤层气含量及构造差异在区内划分为4个区块,阐述了影响煤层气赋存的诸多因素,认为本区煤层气富集程度主要受控于褶曲和煤层埋深。提出了李口向斜轴部附近、首山一矿、八矿深部是煤层气研究开发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煤层 煤层气 赋存特征 影响因素 平顶山矿区
下载PDF
平顶山煤田十三矿二_1煤层厚度特征及山西组聚煤规律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惠杰 张云中 +1 位作者 胡盛 李建欣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8期28-31,37,共5页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十三矿二1煤层厚度特征及沉积环境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二1煤厚度大、煤质好,但区内中部出现较大范围的分叉区,表现为煤层厚度变薄直至尖灭,其分叉型式属二分式。根据二1煤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影响厚...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十三矿二1煤层厚度特征及沉积环境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二1煤厚度大、煤质好,但区内中部出现较大范围的分叉区,表现为煤层厚度变薄直至尖灭,其分叉型式属二分式。根据二1煤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影响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原生沉积环境,后期构造及大占砂岩的冲刷影响仅限于局部。该研究对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煤层 沉积环境 厚度特征 山西组聚煤规律 平顶山煤田十三矿
下载PDF
新安煤田新义井田深部勘查区二1煤煤层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清坤 吕乐乐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7期231-235,共5页
基于新义井田深部勘查区煤田地质勘查成果,分析了该区构造和二1煤层展布特征,研究了二1煤储层特征、煤层气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煤层气赋存条件。研究认为,勘查区二1煤变质程度高,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煤储层孔隙度较高、围岩封闭性好,有... 基于新义井田深部勘查区煤田地质勘查成果,分析了该区构造和二1煤层展布特征,研究了二1煤储层特征、煤层气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煤层气赋存条件。研究认为,勘查区二1煤变质程度高,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煤储层孔隙度较高、围岩封闭性好,有利于煤层气赋存;煤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煤层气运移;属正常压力、低渗煤储层。煤层气含量与埋深呈正相关趋势,DF1断层为煤层气逸散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1 地质特征 深部勘查区 新安煤田
下载PDF
布尔台矿井3^(-1)煤层冲刷带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4
9
作者 贾建称 郭东韡 +1 位作者 崔中兴 杜新锋 《陕西煤炭》 2009年第1期4-6,共3页
通过井下地质观测研究,对布尔台矿井3-1煤层冲刷带砂体的岩性、赋存特征和几何形态进行了描述,阐明了其识别特征。在对该矿井煤系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3-1煤层顶板砂岩等厚线图对冲刷带进行了预测,分析了矿井煤层冲刷带的总体分布规律。
关键词 冲刷带预测 砂体等厚图 成因相 3-1煤层 布尔台矿井
下载PDF
华蓥山煤田龙门峡井田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照雄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A02期54-56,共3页
龙门峡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开采K1煤层,-200m水平以上共获得资源量8 000多万t。在分析井田主要含水层富水性的基础上,认为对煤层开采系统产生充水影响的主要水源为顶板龙潭组灰岩水和底板茅口组灰岩水,长兴组灰岩水仅在断... 龙门峡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开采K1煤层,-200m水平以上共获得资源量8 000多万t。在分析井田主要含水层富水性的基础上,认为对煤层开采系统产生充水影响的主要水源为顶板龙潭组灰岩水和底板茅口组灰岩水,长兴组灰岩水仅在断裂、岩溶塌陷等条件下对煤层系统产生间接充水。用大井法预算南矿300m水平涌水量为6 609t/d,北矿50m水平涌水量为5 084t/d。计算底板茅口组灰岩的突水系数为0.36~2.28MPa/m,存在严重底鼓突水威胁,据此提出了开采K1煤层的顶、底板防突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水含水层 充水因素分析 涌水量预算 防治水措施 K1煤层 华蓥山煤田龙门峡井田
下载PDF
SHRIMP zircon U-Pb ages from coal beds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easter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4
11
作者 Juan Wang Long-Yi Shao +2 位作者 Hao Wang Baruch Spiro David Larg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The first SHRIMP zircon U e Pb ages from coal beds close to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re reported from the Ccoal seam in the Yantang Mine in Laibin Town, Xuanwei County, eastern Yunnan Province.Zircons were ext... The first SHRIMP zircon U e Pb ages from coal beds close to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re reported from the Ccoal seam in the Yantang Mine in Laibin Town, Xuanwei County, eastern Yunnan Province.Zircons were extracted from kaolinite claystone layers, defined as tonsteins(volcanic ash deposits), in the subseam Band Bof the coal seam C.The U-Pb ages are 252.0 ± 2.3 Ma and 250.3 ± 2.1 Ma for the sub-seam Band B, respectively. Within analytical uncertainties, these U-Pb ages include the time period of the onset of the mass extinction at 251.941 ± 0.037 Ma,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the marine Meishan se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1600 km away from the Yantang Mine. These new ages represent not only the first and closest ages to the PTB mass extinction in terrestrial coal beds, but also ages from the nearest site to the Emeishan volcanoes investigated so far. Therefore these new data provide the most accurate stratigraphic horizon of terrestrial facies of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in South China. The Emeishan volcanoes were likely the source of volcanic ash in the coal seams at the Xuanwei County and broader areas in South China. Furthermore, the minerals and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coal seam also implied the influences of contemporaneous volcan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B mass extinction C1 coal seam SHRIMP U-Pb isotope age Xuanwei County Yunnan Province
原文传递
新密市白石沟井田二_1煤层充水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军强 崔蓓蕾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7期38-42,共5页
白石沟井田是近年来探明的大中型井田,位于五指岭—白寨背斜东端之南翼,新密—新郑复向斜之北翼,岗亚腰断层和梁山断层之间的地垒构造上,其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东倾伏的宽缓背斜。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为主要开采煤层,探明二1煤资源量7 ... 白石沟井田是近年来探明的大中型井田,位于五指岭—白寨背斜东端之南翼,新密—新郑复向斜之北翼,岗亚腰断层和梁山断层之间的地垒构造上,其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东倾伏的宽缓背斜。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为主要开采煤层,探明二1煤资源量7 206×107t。分析了井田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对断层带及其富水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矿床(二1煤层)充水的水源、通道、机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矿床充水因素,指出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为该煤层底板的石炭系岩溶裂隙—承压水,充水通道为断层带和灰岩的岩溶裂隙发育带,充水机理为矿压及高水头压力冲破煤层底板阻水层阻力,形成底鼓,迅速突水。认为该井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三类二型,提出了排除与隔离地表水体,预留防水安全煤柱,灌浆辅助采掘的井田突水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性 充水因素 1煤层 白石沟井田
下载PDF
河南禹州方山-白沙矿区煤层与煤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先 马玲 +1 位作者 陈倩倩 李锋 《煤炭科技》 2017年第1期36-39,共4页
方山—白沙矿区是河南新近发现并探明的一大型煤矿床。详细的地质勘查发现,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上部,含可采煤层有两层,二_1煤基本全区可采,七_2煤局部可采,可采煤层厚度7.62 m。二_1煤为该区主要煤层,属不稳定类型。根据煤的工业... 方山—白沙矿区是河南新近发现并探明的一大型煤矿床。详细的地质勘查发现,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上部,含可采煤层有两层,二_1煤基本全区可采,七_2煤局部可采,可采煤层厚度7.62 m。二_1煤为该区主要煤层,属不稳定类型。根据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二_1煤属低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粉状贫煤,以民用及动力用煤为主,也可用作炼焦配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山—白沙矿区 1 七2煤 煤层特征 煤质特征
下载PDF
新安矿区二1煤煤层气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清坤 吕乐乐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8期89-93,共5页
以新安矿区二1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煤田地质勘查、煤炭资源开发资料,结合区内煤矿井观察,分析了煤储层和煤层气分布特征,估算煤层气总资源量347.80×10^8m^3,资源丰度0.6144×10^8m^3/km^2。选取地质构造、埋深、煤厚、渗... 以新安矿区二1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煤田地质勘查、煤炭资源开发资料,结合区内煤矿井观察,分析了煤储层和煤层气分布特征,估算煤层气总资源量347.80×10^8m^3,资源丰度0.6144×10^8m^3/km^2。选取地质构造、埋深、煤厚、渗透率、储层压力、资源丰度6个要素对该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认为KD1、KD3属较有利区,其他属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分布特征 资源潜力 1煤层 新安矿区
下载PDF
鹤壁九矿二_1煤层瓦斯赋存异常规律及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小冲 简阔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9期35-39,共5页
鹤壁九矿二_1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随煤层埋深增大而显著增大,煤层顶板泥岩和砂质泥岩层的发育为瓦斯富集提供了较好的圈闭条件,瓦斯成分主要为CH_4、CO_2、N_2和少量重烃气,其中CH_4为主要组分。随埋深增加,瓦斯中CH_4含量呈现减小趋势,... 鹤壁九矿二_1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随煤层埋深增大而显著增大,煤层顶板泥岩和砂质泥岩层的发育为瓦斯富集提供了较好的圈闭条件,瓦斯成分主要为CH_4、CO_2、N_2和少量重烃气,其中CH_4为主要组分。随埋深增加,瓦斯中CH_4含量呈现减小趋势,而CO_2和N_2含量却呈现总体增大趋势,与普遍的瓦斯垂向分带规律不符,考虑与区内发育大量的拉张性断层有关。瓦斯赋存受多种地质条件控制,煤层埋藏深度、夹矸层数、断层发育情况、地下水活动情况等均对矿井瓦斯赋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区内局部地段存在瓦斯含量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壁九矿 1煤层 瓦斯成分 瓦斯含量与压力 赋存规律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利用煤田测井曲线精细解释淮南某矿1煤层采区地质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胜平 云晓鸣 +1 位作者 汪宏志 王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5-1269,共5页
文章针对目前煤田测井曲线资料利用率偏低的情况,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统计和分析曲线参数幅值,建立地质物理性质参数与相关度高的测井曲线属性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获得测井曲线参数单因素或多因素属性模型,可对岩煤层储气... 文章针对目前煤田测井曲线资料利用率偏低的情况,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统计和分析曲线参数幅值,建立地质物理性质参数与相关度高的测井曲线属性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获得测井曲线参数单因素或多因素属性模型,可对岩煤层储气特征、岩层水文地质条件及岩石力学性质等特征进行辅助解释。淮南矿区1煤层采区解释结果表明:综合利用测井曲线分别求得的复合参数与煤层瓦斯含气量之间具有极高相关性,与煤层顶板岩石抗压强度具有中度相关性;借鉴Archie公式所求得的采区岩层赋水性与巷道揭露的赋水特征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为测井曲线资料再利用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解释 测井曲线 1煤层 地质特征
下载PDF
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二_1煤地质及煤质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清杰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2期117-121,127,共6页
通过对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含煤岩系地层、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确定二_1煤层为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为简单,为单一煤层。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北部的新安向斜为一不对称的开阔状... 通过对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含煤岩系地层、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确定二_1煤层为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为简单,为单一煤层。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北部的新安向斜为一不对称的开阔状向斜构造,轴部向北西西逐步抬起,向南东方向倾伏,南部为一背斜构造,该背斜北翼与北部的新安向斜南翼之间被断层切割。在对区内钻孔中二_1煤层顶板岩性研究分析对比后认为该区二_1煤层之上的大占砂岩厚度及层位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可作为明显的标志层。通过对所取得的煤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该区二_1煤层属高瓦斯煤层,煤质属中灰、中高硫、低磷、高熔融性粉状贫煤,可用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煤层地质 标志层 煤质 新安县
下载PDF
新安煤田山西组二_1煤沉积环境与含煤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胜伟 《煤炭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75-77,共3页
阐述了新安煤田山西组二1煤层及顶、底板成因 ,分析了影响新安煤田山西组二1煤层变化的因素及特征。了解煤层的变化情况 ,对新安煤矿的工程设计和安全生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山西组二1 沉积环境 变化原因
下载PDF
鹤壁石林勘探区二_1煤煤质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海英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6-10,共5页
为了解鹤壁石林勘探区二1煤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用途。采取钻孔煤芯样35孔81个样,分析了二1煤的煤岩成分与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组分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研究了煤类分布及变质特征。结果表明,二1煤显微组分中镜... 为了解鹤壁石林勘探区二1煤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用途。采取钻孔煤芯样35孔81个样,分析了二1煤的煤岩成分与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组分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研究了煤类分布及变质特征。结果表明,二1煤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59.50%~69.20%,镜质组最大反射率1.67%~2.01%,灰分16.18%~20.28%,挥发分14.73%~15.92%,发热量28.40~29.95 MJ/ kg,黏结指数2~35,哈氏可磨性指数109~149。根据现行中国煤炭分类,二1煤属贫煤、贫瘦煤、瘦煤。各煤类在平面上分布为:贫煤位于南部的 F1~ F22断层,贫瘦煤位于中部的 F31~ F114断层,瘦煤位于北部的 F50~ F66断层。煤层在深成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叠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使煤化程度达到以高煤级为主的烟煤阶段,形成贫煤—贫瘦煤—瘦煤的带状分布。贫瘦煤、瘦煤可作工业炼焦配煤,贫煤符合发电煤粉锅炉用煤和高炉喷吹用煤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煤质特征 显微煤岩组分 工业用途
下载PDF
采煤面顶板覆岩破坏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涛 张周鑫 +1 位作者 张平松 李洪明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采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两带"高度值是指导矿井防水煤柱留设、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参数,试验以内蒙古某矿3-1煤层首采面为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其开采过程,运用并行电法系统,确定"两带"高度值及其变化特征。同时在... 采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两带"高度值是指导矿井防水煤柱留设、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参数,试验以内蒙古某矿3-1煤层首采面为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其开采过程,运用并行电法系统,确定"两带"高度值及其变化特征。同时在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顶板应力变化分布图。综合分析模拟试验结果,判定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垮落带高度为40m,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80m。根据不同时间电阻率分布图和垂向应力分布云图,可清晰分辨出煤层顶板覆岩破坏的过程和规律,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破坏 模拟试验 采煤面 3-1煤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