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藏医临床常用绿绒蒿药材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黄艳菲
冯协和
+4 位作者
王凯顺
李伯超
陈科力
黄必胜
刘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6,共9页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
川西绿绒蒿
花粉粒
显微鉴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红花绿绒蒿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娘格才让
索朗拉宗
+2 位作者
卓玛措毛
格拉措
才让南加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18-922,929,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红花绿绒蒿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红花绿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疾病靶点,然后利用Venny2.1获...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红花绿绒蒿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红花绿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疾病靶点,然后利用Venny2.1获取两者交集的共同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应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最后采用AutoDocktools(v1.5.6)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取117个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与6423个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获得251个交集靶点;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红花绿绒蒿有效成分可能参与AGE-RAGE、化学致癌-受体激活、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逆转肝纤维化;分子对接显示,红花绿绒蒿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SRC、HSP9OAA1、MAPK1和MAPK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红花绿绒蒿可能作用于SRC、HSP9OAA1、MAPK1和MAPK3等关键靶点,通过AGE-RAGE、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明珠
李清
+1 位作者
暨迪军
卢永昌
《种业导刊》
2019年第9期8-11,共4页
为检测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可使用60%乙醇提取红花绿绒蒿中的总黄酮,提取时间为1...
为检测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可使用60%乙醇提取红花绿绒蒿中的总黄酮,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40,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06 mg/g。表明所建立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银
刘雁勇
+3 位作者
阿呷尔布
谢红军
熊海
叶本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红花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红花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数据测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红花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红花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数据测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ptadecan-8-ol(Ⅰ)、二十三烷醇(Ⅱ)、tridecyl docosanoate(Ⅲ)、间羟基苯甲酸(Ⅳ)、β-谷甾醇(Ⅴ)、小麦黄素(Ⅵ)、大风子素(Ⅶ)、木犀草素(Ⅷ)、小檗碱(Ⅸ)、阿苞碱(Ⅹ)、血根碱(Ⅺ)、普托品碱(Ⅻ)、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绿绒蒿属
红花绿绒蒿
化学成分
反向制备色谱
结构鉴定
黄酮
生物碱
原文传递
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解除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
3
5
作者
陈红刚
赵文龙
+2 位作者
晋玲
高素芳
杜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97-3705,共9页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层积后,红花绿绒蒿种胚完成形态后熟,发芽率显著提高(P<0.05);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显著降低(P<0.05),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无显著变化,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低温层积能够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种子内营养物质积累,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途径活化,ABA,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下降是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种子休眠解除
营养物质
酶活性
激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绿绒蒿属(罂粟科)一新变种—光果红花绿绒蒿
被引量:
3
6
作者
陆毛珍
廉永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发表了甘肃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Maxim.var.gla-braM.Z.Lu etY.Sh.Lian)。
关键词
绿绒蒿属
光果红花绿绒蒿
罂粟科
新变种
甘肃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产地红花绿绒蒿种子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红刚
久西加
+3 位作者
赵文龙
杜弢
王惠珍
晋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9,共3页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产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800~4300 m的山坡草地[1]。具有镇痛止咳、固涩和抗菌的功效。红花绿绒蒿野...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产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800~4300 m的山坡草地[1]。具有镇痛止咳、固涩和抗菌的功效。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蕴藏量少[2-3],种子萌发率极低,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备受关注[4-5],但种子品质及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内源激素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却未有系统报道,不利于红花绿绒蒿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产地
沙藏
种子品质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木犀草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余成龙
宋良科
+2 位作者
吴蜀星
曹雨虹
李治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以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349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183250X+48493(R2=0.9995),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01%。结论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之一,为进一步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犀草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绒蒿属一新变种(英文)
被引量:
1
9
作者
崔治家
廉永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6,i006,共2页
报道了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椭圆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puniceaMaxim.var.ellipticaZ.J.Cui etY.Sh.Lian)。
关键词
新变种
蒿属
maxim
绿绒蒿
VA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医临床常用绿绒蒿药材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黄艳菲
冯协和
王凯顺
李伯超
陈科力
黄必胜
刘圆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育部中药资源和中药复方重点实验室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6,共9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JY10181)
"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C05B02)
文摘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
川西绿绒蒿
花粉粒
显微鉴别
Keywords
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
)Franch
M.
punicea
maxim
M.henrici
Bur.et
Franch
pollen
authentication
分类号
R931 [医药卫生—生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红花绿绒蒿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娘格才让
索朗拉宗
卓玛措毛
格拉措
才让南加
机构
西藏藏医药大学
出处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18-922,929,共6页
基金
2022年博士点培育建设项目(BSDJS-22-13)
2023年博士点建设研究生创新项目(BSDJS-YS-2023033)
2023年度藏医药管理局局级科研课题及标准化研究项目课题(2023JJKT0021)。
文摘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红花绿绒蒿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红花绿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疾病靶点,然后利用Venny2.1获取两者交集的共同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应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最后采用AutoDocktools(v1.5.6)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取117个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与6423个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获得251个交集靶点;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红花绿绒蒿有效成分可能参与AGE-RAGE、化学致癌-受体激活、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逆转肝纤维化;分子对接显示,红花绿绒蒿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SRC、HSP9OAA1、MAPK1和MAPK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红花绿绒蒿可能作用于SRC、HSP9OAA1、MAPK1和MAPK3等关键靶点,通过AGE-RAGE、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Keywords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Hepatic
fibrosis
Mechanism
of
action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明珠
李清
暨迪军
卢永昌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药物分析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现代藏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种业导刊》
2019年第9期8-11,共4页
基金
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发展专项(2017-ZJ-Y19)
文摘
为检测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可使用60%乙醇提取红花绿绒蒿中的总黄酮,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40,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06 mg/g。表明所建立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提取工艺
Keywords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Flavonoids
Orthogonal
experiment
Content
determination
Extraction
process
分类号
S731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银
刘雁勇
阿呷尔布
谢红军
熊海
叶本贵
机构
西藏大学医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出处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基金
西藏教育厅重大委托项目(2020QT022)
西藏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ZDZX2021000109,XZ202101ZD0021G)
+1 种基金
西藏科技厅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XZ202301ZY)
西藏科技厅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XZ202301YD0014C,0009G)。
文摘
目的研究红花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红花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数据测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ptadecan-8-ol(Ⅰ)、二十三烷醇(Ⅱ)、tridecyl docosanoate(Ⅲ)、间羟基苯甲酸(Ⅳ)、β-谷甾醇(Ⅴ)、小麦黄素(Ⅵ)、大风子素(Ⅶ)、木犀草素(Ⅷ)、小檗碱(Ⅸ)、阿苞碱(Ⅹ)、血根碱(Ⅺ)、普托品碱(Ⅻ)、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罂粟科
绿绒蒿属
红花绿绒蒿
化学成分
反向制备色谱
结构鉴定
黄酮
生物碱
Keywords
Papaveraceae
Meconopsis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Chemical
constituents
Reversed-phase
prepara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Flavonoid
Alkaloids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解除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
3
5
作者
陈红刚
赵文龙
晋玲
高素芳
杜弢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
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珍稀中药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97-370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60752)
甘肃省珍稀中药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GSZXZY202204)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1)资助。
文摘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层积后,红花绿绒蒿种胚完成形态后熟,发芽率显著提高(P<0.05);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显著降低(P<0.05),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无显著变化,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低温层积能够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种子内营养物质积累,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途径活化,ABA,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下降是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的关键。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种子休眠解除
营养物质
酶活性
激素
Keywords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
Seed
dormancy
release
Nutrients
Enzyme
activity
Hormone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绿绒蒿属(罂粟科)一新变种—光果红花绿绒蒿
被引量:
3
6
作者
陆毛珍
廉永善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文摘
发表了甘肃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Maxim.var.gla-braM.Z.Lu etY.Sh.Lian)。
关键词
绿绒蒿属
光果红花绿绒蒿
罂粟科
新变种
甘肃
中国
Keywords
Meconopsis
Vig.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
var.
glabra
M.
Z.
Lu
et
Y.
Sh.
Lian
papaveraceae
new
variety
Gansu
Province
China
分类号
Q949.409 [生物学—植物学]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产地红花绿绒蒿种子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红刚
久西加
赵文龙
杜弢
王惠珍
晋玲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60752)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专项(GSZYPC2018Z30)
+2 种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1)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JR10RA316)
甘肃省“双一流”科研重点项目(GSSYLXM-05)。
文摘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产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800~4300 m的山坡草地[1]。具有镇痛止咳、固涩和抗菌的功效。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蕴藏量少[2-3],种子萌发率极低,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备受关注[4-5],但种子品质及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内源激素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却未有系统报道,不利于红花绿绒蒿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产地
沙藏
种子品质
内源激素
Keywords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
location
sand
storage
seed
quality
endogenous
hormone
分类号
Q944.59 [生物学—植物学]
Q948.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木犀草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余成龙
宋良科
吴蜀星
曹雨虹
李治昊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科研专项(201107009)
文摘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以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349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183250X+48493(R2=0.9995),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01%。结论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之一,为进一步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犀草素
Keywords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
TLC
HPLC
luteolin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绒蒿属一新变种(英文)
被引量:
1
9
作者
崔治家
廉永善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6,i006,共2页
文摘
报道了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椭圆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puniceaMaxim.var.ellipticaZ.J.Cui etY.Sh.Lian)。
关键词
新变种
蒿属
maxim
绿绒蒿
VAR
Keywords
Meconopsis
Vig.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var.elliptica
Z.J.Cui
et
Y.Sh.Lian
new
variety
Gansu
Province
China
分类号
Q949.409 [生物学—植物学]
Q949.78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藏医临床常用绿绒蒿药材的鉴别研究
黄艳菲
冯协和
王凯顺
李伯超
陈科力
黄必胜
刘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红花绿绒蒿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娘格才让
索朗拉宗
卓玛措毛
格拉措
才让南加
《现代医药卫生》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刘明珠
李清
暨迪军
卢永昌
《种业导刊》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银
刘雁勇
阿呷尔布
谢红军
熊海
叶本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
3
原文传递
5
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解除的生理生化响应
陈红刚
赵文龙
晋玲
高素芳
杜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甘肃绿绒蒿属(罂粟科)一新变种—光果红花绿绒蒿
陆毛珍
廉永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同产地红花绿绒蒿种子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陈红刚
久西加
赵文龙
杜弢
王惠珍
晋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木犀草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余成龙
宋良科
吴蜀星
曹雨虹
李治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绿绒蒿属一新变种(英文)
崔治家
廉永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