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人的遭遇》艺术创作视角的转换与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孟繁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一个人的遭遇》典型的文本特征是隐喻性的题目、人名及自然景物,并行交织的明暗线索以及戏剧性的结构等。看似传统的表现手法,却隐含着艺术创作视角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侧面描写战争的小说构架、以平凡寓伟大的形象塑造和以乐观涵盖... 《一个人的遭遇》典型的文本特征是隐喻性的题目、人名及自然景物,并行交织的明暗线索以及戏剧性的结构等。看似传统的表现手法,却隐含着艺术创作视角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侧面描写战争的小说构架、以平凡寓伟大的形象塑造和以乐观涵盖忧伤的主题格调。究其原因,源于作家肖洛霍夫的写实现实主义创作宗旨,力图重新认识战争与人类的关系,并重塑苏联文学与社会现实思想的关系。这种创作视角对中国同类题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时期 肖洛霍夫 《一个人的遭遇》 创作视角 转换 生成
下载PDF
主观情感的表现,心理重荷的释放——肖洛霍夫《野小鬼》刍议 被引量:3
2
作者 辛守魁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12,共5页
通过对俄罗斯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短篇小说《野小鬼》的分析,并结合其童年与青年时代人生的经历,阐说了作者的观点:肖洛霍夫通过小说《野小鬼》与自己同名的小主人公米什卡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政治信念、审美追求,释放出了自己的心理... 通过对俄罗斯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短篇小说《野小鬼》的分析,并结合其童年与青年时代人生的经历,阐说了作者的观点:肖洛霍夫通过小说《野小鬼》与自己同名的小主人公米什卡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政治信念、审美追求,释放出了自己的心理重荷和压力,是主观情感的表现,实践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就是情感表达”的伟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一面镜子 私生子 心理压力
下载PDF
肖洛霍夫在中国的译介 被引量:3
3
作者 彭亚静 何云波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6期95-98,共4页
肖洛霍夫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苏联作家之一。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中国大量翻译、介绍肖洛霍夫 ,其小说在中国读者和作家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中国对肖洛霍夫的接受 ,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迁 ,从中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关键词 肖洛霍夫 中国 译介
下载PDF
良知的限度与选择的两难——重读肖洛霍夫《新垦地》 被引量:2
4
作者 彭亚静 何云波 《长沙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新垦地》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但其中又有种种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合拍之处。肖洛霍夫写这部作品的初衷 ,是要歌颂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但他作为一个任何时候都坚守生活的真实的作家 ,又不能不正视这场运动的并不... 《新垦地》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但其中又有种种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合拍之处。肖洛霍夫写这部作品的初衷 ,是要歌颂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但他作为一个任何时候都坚守生活的真实的作家 ,又不能不正视这场运动的并不美满的方面 ,这正构成了作家的两难。小说充满了一种对话性 :不同声音间的争辩。而小说的悲剧性的结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新垦地》 苏联 文学评论 小说
下载PDF
永恒的伦理道德主题:人与战争——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文学伦理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袁顺芝 《外国语文研究》 2015年第6期16-22,共7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Михаил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Шолохов,1915-1984)今年诞辰110周年。他是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俄罗斯人民的良知"。《一个人的遭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Михаил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Шолохов,1915-1984)今年诞辰110周年。他是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俄罗斯人民的良知"。《一个人的遭遇》(Судьбачеловека)是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品突出了一个永恒的伦理道德主题:战争与人的命运。它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形象的思考和描写,蕴含着俄罗斯民族鲜明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倾向,具有文学特有的教诲目的。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分析这篇小说,以揭示其中深隐的三大主旨:(1)人的命运与战争伦理环境,阐释作品中人与战争伦理环境的关系;(2)人的命运与战后伦理选择,分析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АндрейСоколов)在遭受战争磨难后所做的伦理选择;(3)人的命运与伦理道德回归,通过主人公在战争中经历的悲惨遭遇以及在苦难中彰显的坚强与崇高精神,对人的命运和战争的悲剧做出道德评价,呼唤伦理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一个人的遭遇》 战争与人的命运 伦理分析
下载PDF
一个拿枪的哥萨克农民——《静静的顿河》中的潘苔莱形象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家荣 康明源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6-99,共4页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 ,通过立体雕像 ,刻画了潘苔莱这一典型的悲剧形象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潘苔莱勤劳作 ,爱家园 ,具有一些善良本性 ,但他又被虚荣弄得昏头昏脑 ,其灵魂卑鄙恶劣 ,他对抗苏维埃 ,支持并参加叛乱 ,最后病死他乡。...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 ,通过立体雕像 ,刻画了潘苔莱这一典型的悲剧形象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潘苔莱勤劳作 ,爱家园 ,具有一些善良本性 ,但他又被虚荣弄得昏头昏脑 ,其灵魂卑鄙恶劣 ,他对抗苏维埃 ,支持并参加叛乱 ,最后病死他乡。潘苔莱思想变化的历史轨迹及造成其个人悲剧的原因都令人深思。同时 ,作品中表现出的高超技艺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悲剧形象 典型 影响
下载PDF
自在的世界 代言的自然——《静静的顿河》中的景物描写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世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3-48,共6页
肖洛霍夫是景物描写的高手,在他的《静静的顿河》中,大量的景物描写融会于作品,并以各种样态呈现。肖洛霍夫笔下的自然景物,首先是人与事的具体现实环境,但这自然环境又与具体情节和人物共同律动,构成壮丽的顿河草原图景,并在展示作品... 肖洛霍夫是景物描写的高手,在他的《静静的顿河》中,大量的景物描写融会于作品,并以各种样态呈现。肖洛霍夫笔下的自然景物,首先是人与事的具体现实环境,但这自然环境又与具体情节和人物共同律动,构成壮丽的顿河草原图景,并在展示作品主旨方面具有其独立的功能,在景物描写中显示出其自在的审美韵味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景物描写 审美韵味
下载PDF
周立波与肖洛霍夫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竹良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5-78,共4页
周立波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深入并且自成体系,与肖洛霍夫更是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为自己的民族创作了不朽的作品,展示了新的社会变革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丰富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周立波 肖洛霍夫 外国文学 革命现实主义 民族性
下载PDF
敢于伸张正义的肖洛霍夫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毓榛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通过小说《静静的顿河》,分析维约申斯克暴动的原因,说明苏维埃当局当时制定的“消灭哥萨克”的政策是错误的,证明肖洛霍夫是一位敢于为人民伸张正义的、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的苏维埃作家。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哥萨克 托洛茨基
下载PDF
选择、接受与探索——丁玲与肖洛霍夫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田秀 周春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99-102,共4页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女作家 ,其代表作《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表现 ,都深受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影响。
关键词 丁玲 肖洛霍夫 接受 影响
下载PDF
苏联散文(1941-1945)中的胜利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万舟(译)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0年第3期4-9,共6页
本文旨在论证伟大卫国战争时期(1941-1945)苏联作家散文的艺术特征。本文指出,在战争最初阶段和整个持续时期,胜利概念是文学作品结构组成的重要元素它是灵感的源泉和主要的动员方式:它统领当时文学作品艺术诗学的所有因素:形象体系、... 本文旨在论证伟大卫国战争时期(1941-1945)苏联作家散文的艺术特征。本文指出,在战争最初阶段和整个持续时期,胜利概念是文学作品结构组成的重要元素它是灵感的源泉和主要的动员方式:它统领当时文学作品艺术诗学的所有因素:形象体系、结构特点、情节戏剧、词汇系统、隐喻选配,它决定了主人公类型及其性格构成。文章研究了胜利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各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 诗学 M.肖洛霍夫 A.普拉东诺夫 Г.费什 K.西蒙诺夫 B.希什科夫 A.托尔斯泰
原文传递
新中国60年萧洛霍夫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毓榛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以我国读者熟悉和热爱的俄罗斯作家萧洛霍夫为研究对象,认为新中国60年来对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以建国初期、十年动乱、改革开放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了对萧氏创作的态度和研究状况,最后说明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新局面使对萧洛... 以我国读者熟悉和热爱的俄罗斯作家萧洛霍夫为研究对象,认为新中国60年来对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以建国初期、十年动乱、改革开放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了对萧氏创作的态度和研究状况,最后说明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新局面使对萧洛霍夫创作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洛霍夫 文学创作 研究成果
下载PDF
肖洛霍夫——托尔斯泰文学传统和文学精神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毓榛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阐述了肖洛霍夫文学要反映生活的真实,反对虚假地表现生活,反对粉饰现实的信念。认为这种信念来自俄罗斯文学的传统,来自托尔斯泰的创作典范。肖洛霍夫从走上文学道路之初,就遵循着托尔斯泰的教诲,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在肖洛霍夫的创作... 阐述了肖洛霍夫文学要反映生活的真实,反对虚假地表现生活,反对粉饰现实的信念。认为这种信念来自俄罗斯文学的传统,来自托尔斯泰的创作典范。肖洛霍夫从走上文学道路之初,就遵循着托尔斯泰的教诲,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在肖洛霍夫的创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托尔斯泰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小说《静静的顿河》明显地表现出他对经典作家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史诗《战争与和平》,对此欧洲的一些文学评论家已觉察到肖洛霍夫的小说艺术同托尔斯泰艺术成就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列夫·托尔斯泰 20世纪 俄罗斯文学
下载PDF
生命坚强如斯——《人的命运》与《活着》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少敏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和余华的《活着》这两部小说,无论是从作者,还是从历史背景、人物特征及叙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都不难发现,二者具有很多共性。两部小说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一段相似历史以及他们所共有的一... 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和余华的《活着》这两部小说,无论是从作者,还是从历史背景、人物特征及叙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都不难发现,二者具有很多共性。两部小说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一段相似历史以及他们所共有的一段心路历程,揭示出人类在苦难面前普遍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霍洛夫 人的命运 余华 活着
下载PDF
本是同根生——《静静的顿河》思想主题探析
15
作者 储诚意 《黑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战争小说,重点叙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联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地区白军与红军、参加白军的哥萨克与参加红军的哥萨克两大阵营、敌我双方的残酷斗争。作者叙述的视角是将人放在革命和战争的磨盘下挤压和考验,从"...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战争小说,重点叙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联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地区白军与红军、参加白军的哥萨克与参加红军的哥萨克两大阵营、敌我双方的残酷斗争。作者叙述的视角是将人放在革命和战争的磨盘下挤压和考验,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革命和战争时期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存在与选择,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拷问,召唤人性,呼吁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思想主题 人性 和平
下载PDF
论《新垦地》的陌生化效果
16
作者 宋淑凤 《黑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新垦地》描述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并通过这部书,揭示出贫农、中农同富农、白卫军分子两个阵营之间不可调和的斗争,以及人民内部的矛盾。以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思想"陌生化"理论为依据...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新垦地》描述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并通过这部书,揭示出贫农、中农同富农、白卫军分子两个阵营之间不可调和的斗争,以及人民内部的矛盾。以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思想"陌生化"理论为依据进而实现从作品结构、叙事手法和人物语言等方面探讨"陌生化"理论在《新垦地》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垦地》 陌生化理论 肖洛霍夫
下载PDF
艺术追求与思想探索——从“屠格涅夫现象”到“肖洛霍夫”现象
17
作者 胡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60-66,共7页
本文首次把屠格涅夫和肖洛霍夫的艺术风格作为俄苏文学史上的两种文学现象来分析,论述了这两位俄苏作家融艺术追求和思想探索于一体的艺术特色,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钱国文学传统对苏联作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屠格涅夫 肖洛霍夫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轰动一时的《静静的顿河》“剽窃案”——肖洛霍夫与库达绍夫的深厚情谊
18
作者 辛守魁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2,共12页
关于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剽窃案",我国大多数读者至今仍感到迷茫。利用大量的回忆录和不同时期的报道,把涉及此案的70年间的往事尽量如实加以再现,"事实胜于雄辩",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关键词 肖洛霍夫 库达绍夫 《静静的顿河》 “剿窃案”
下载PDF
《静静的顿河》:一部身份可疑的“红色经典”
19
作者 董晓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曾经被视为苏联文学中的一部"红色经典","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然而,这种来自官方的阐释却与作品的文本内涵相去甚远,从文本出发可以看到,作品真正的内涵是与"红色... 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曾经被视为苏联文学中的一部"红色经典","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然而,这种来自官方的阐释却与作品的文本内涵相去甚远,从文本出发可以看到,作品真正的内涵是与"红色经典"身份不相符的。其文本内涵与阐释之间的反差,使得它的"红色经典"身份变得十分可疑,成为对苏联官方关于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神话的颠覆。这种反差也导致了该作品在中国的不同历史阶段里有着不同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红色经典
下载PDF
民间生命的张扬与新生——《红高粱家族》和《静静的顿河》类型学比较
20
作者 王晓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5-105,共11页
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对莫言创作影响颇深。肖洛霍夫和莫言分别将顿河哥萨克地区的民风民情和高密东北乡的乡风民俗演绎到各自的小说创作中,从而铸就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传世之作。《静静的顿河》和《红高粱家族》堪称真正的... 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对莫言创作影响颇深。肖洛霍夫和莫言分别将顿河哥萨克地区的民风民情和高密东北乡的乡风民俗演绎到各自的小说创作中,从而铸就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传世之作。《静静的顿河》和《红高粱家族》堪称真正的民间创作,两者的民间性体现在创作素材、创作主题和创作语言三大方面。莫言作为后辈,在《红高粱家族》中展示了既借鉴俄罗斯文学的经验,又挣脱俄罗斯文学羁绊的努力。《红高粱家族》对《静静的顿河》的成功借鉴和突破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肖洛霍夫 红高粱 静静的顿河 民间性 俄罗斯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