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和化岩汤对HER-2高表达型裸鼠荷瘤模型微淋巴管生成及PI3K/Akt交互调控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晓菲 李静蔚 +3 位作者 孙庆颖 李湘奇 张洋 王楠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阳和化岩汤治疗乳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K-BR-3细胞株接种建立Balb/c裸鼠荷瘤模型,将20只成瘤阳性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每组5只。模型组每天灌胃0. 4 ml生理盐水;中药组用阳和化岩汤18 g/(k... 目的探讨阳和化岩汤治疗乳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K-BR-3细胞株接种建立Balb/c裸鼠荷瘤模型,将20只成瘤阳性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每组5只。模型组每天灌胃0. 4 ml生理盐水;中药组用阳和化岩汤18 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曲妥珠单抗1 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中西药组给予阳和化岩汤和曲妥珠单抗,用法同中药组和西药组。给药4周后观察各组淋巴结转移抑制率,检测肿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的表达,计数微淋巴管数量及VEGFC评分。结果各组裸鼠乳腺原位均有实体肿瘤生长,呈椭圆形或分叶状,原位移植乳腺癌模型裸鼠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淋巴结抑制率均上升,VEGFC评分及PI3K、p-Akt、VEGFC mRNA表达均降低,微淋巴管数量减少(P <0. 05或P <0. 01);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中西药组淋巴结抑制率明显升高,VEGFC评分及PI3K、p-Akt、VEGFC mRNA表达均降低,微淋巴管数量减少(P <0. 05或P <0. 01)。VEGFC评分与微淋巴管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 894,P <0. 05)。结论阳和化岩汤能有效抑制HER-2高表达型裸鼠荷瘤模型微淋巴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调控通路及VEGFC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有效抑制PI3K/Akt交互调控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阳和化岩汤 曲妥珠单抗 PI3K/AKT通路 微淋巴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原文传递
乳腺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建军 任予 +3 位作者 王珂 张云锋 霍永平 陈武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1-553,55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采用Ⅷ因子、Ⅳ型胶原及VEGFR-3单抗将67例Ⅱ期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加以区别。并用装有10X10网格的目镜,在200倍光镜下对...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采用Ⅷ因子、Ⅳ型胶原及VEGFR-3单抗将67例Ⅱ期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加以区别。并用装有10X10网格的目镜,在200倍光镜下对染色阳性的微内皮管计数。结果在3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乳腺癌周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是(6.33±0.37)/HPF(×200),在31例非转移组中,癌周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是(2.81±0.30)/HPF(×200),(P<0.001);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是(19.75±0.47)/HPF(×200),非转移组微血管密度是(25.65±0.81)/HPF(×200),(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癌周组织Ⅷ因子染色微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r=-0.040,P>0.05),Ⅳ型胶原染色的微血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成负相关(r=-0.844,P<0.001),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r=0.841,P<0.001)。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不同,其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差异有显著性;乳腺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越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淋巴管密度 转移
下载PDF
检测微淋巴管及其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范跃祖 李光明 +1 位作者 黄国平 李新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77-482,共6页
目的探讨检测微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5′-核苷酸酶(5′-Nase)组织化学、SABC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正常... 目的探讨检测微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5′-核苷酸酶(5′-Nase)组织化学、SABC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的微淋巴管、LMVD和VEGF-C的表达,并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微淋巴管均被染成棕黄褐色。结直肠癌组织微淋巴管管腔封闭或无腔,为无功能淋巴管;癌旁组织微淋巴管丰富,管腔大,为功能性淋巴管。(2)癌旁组织LMVD为9.76±2.85,明显高于结直肠正常组织的5.49±.43(t=8.220,P<0.01);也高于癌组织的2.13±0.96(t= 15.118,P<0.001)。(3)结直肠癌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48.8%)和相对表达量(1.09±1.2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0和0),与VEGF-C mRNA表达一致;且VEGF-C表达与LMVD相关。(4) LMVD、VEGF-C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与Dukes分期(P<0.0001、P=0.0234)、淋巴结转移(P<0.0001、P=0.0059)和生存期(P<0.0001、P<0.0001)密切相关。LMVD还与分化程度(P=0.0168)和肝肺血行转移(P=0.0088)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癌旁微淋巴管为功能性淋巴管;癌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和增高的LMVD及肿瘤VEGF-C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形态学特征、分子表型和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管生成 微淋巴管 淋巴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原文传递
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世杰 邹小平 +1 位作者 赵红刚 刁路明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展的关系。方法对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存档的73例乳腺IDC组织采用鼠抗人D2-40、VEGFR-3单克隆标记,免疫组化S-P二步法在光镜下观察LMVD。结果 73例D2-40、VEGFR-3...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展的关系。方法对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存档的73例乳腺IDC组织采用鼠抗人D2-40、VEGFR-3单克隆标记,免疫组化S-P二步法在光镜下观察LMVD。结果 73例D2-40、VEGFR-3标记乳腺IDC组织LM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LMVD,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期的乳腺IDC组织LMV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IDC中存在微淋巴管的生成,与其发展关系密切,LMVD可作为预测乳腺IDC转移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微淋巴管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国光 向晓娟 何友兼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VEGF-D)是目前已鉴定出的淋巴管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C或VEGF-D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VEGF-D)是目前已鉴定出的淋巴管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C或VEGF-D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鼻咽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和CD34染色情况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microvesseldensity,LM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VEGF-C高表达率在鼻咽癌组织中(54.5%)较鼻咽非肿瘤组织中(26.3%)高(P<0.05);鼻咽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或T分期晚者,VEGF-C高表达率增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区域淋巴结转移与VEGF-C高表达相关(P<0.05),但VEGF-C高表达与性别、年龄、5年生存率、LMVD、MVD等因素无关(P>0.05)。VEGF-D阳性表达率在鼻咽癌组织中(69.7%)较鼻咽非肿瘤组织中(42.1%)高(P<0.05);鼻咽癌中VEGF-D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LMVD、MVD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VEGF-C高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VEGF-D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50.0%)显著低于VEGF-D不表达者(85.0%)(P<0.01)。结论:鼻咽癌中VEGF-C高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D阳性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VEGF-C高表达正相关,且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VEGF—D 鼻咽肿瘤 免疫组化 HE染色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生存率
下载PDF
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甄乐锋 叶长生 +2 位作者 刘民锋 丁贵坡 廖佳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D),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LMD(12.34±8.201)和MD(23.64±12.73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1);LMD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D和MD均与肿瘤大小(r=0.335,0.337)、组织学分级(r=0.580,0.671)、淋巴结转移(r=0.690,0.721)及pTNM分期(r=0.623,0.634)呈正相关(P<0.05),与ER、PR、Her-2表达情况无关(P>0.05)。结论 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LMD和CD34标记的MD与提示乳腺癌进展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密切相关,可望成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情进展和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CD3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亚民 达明绪 +3 位作者 赵紫罡 张明鸣 罗婷 伍晓汀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MVD变化。结果胃癌癌周组织与正常区组织石蜡切片各56例,在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增多。胃癌癌周组织LMVD(22.10±6.99个/HP×200)较远离癌肿区正常胃组织LMVD(10.63±1.90个/HP×200)增多(P=0.000)。胃癌癌周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分期有关(P<0.05),与分型和是否侵及浆膜无关(P>0.05)。结论胃癌癌周LMVD与肿瘤大小、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淋巴管密度 VEGFR-3 淋巴转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晋瑞 梁东霞 +3 位作者 何洁华 孙学明 徐丽群 张彦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70例ⅠB2~ⅡB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70例ⅠB2~ⅡB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并分析化疗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VD和LMVD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8);MVD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39),LMVD水平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P=0.017)和淋巴结转移(P=0.049)有关。化疗后MVD和LMVD均比化疗前降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后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176)。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0.0%(49/70),总完全缓解率为21.4%(15/70);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浸润深度是影响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0.018,OR=0.169)。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MVD水平,缩小肿瘤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化学疗法 新辅助 抗原 CD34 内皮 淋巴管 免疫组织化学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小三 张一鸣 +2 位作者 赵燕 戚春晖 杨树军 《癌症进展》 2019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收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收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D2-40蛋白标记淋巴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I3K、AKT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I3K和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86.7%,均明显高于癌旁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的4.2%和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组织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92±3.02),明显高于PI3K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5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84±3.08),明显高于AKT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14±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能够促进微淋巴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关系。阻断该通路可作为治疗和预防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信号通路 食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PTTG、VEGF-C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尹秋伟 郭旭峰 +2 位作者 胡国强 赵健 李希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值,并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TG、VEGF-C mRNA和蛋白及LM-VD的表达,分析PTTG、VEGF-C及LMVD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TTG、VEGF-C和LMVD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率曲线,探讨PTTG、VEGF-C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TTG、VEGF-C mRNA和LMVD值在不同性质的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TTG、VEGF-C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存率曲线显示PTTG、VEGF-C高表达者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无表达者(P=0.030,0.027,n=65)。PTTG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C、LMVD密切相关,随着PTTG强度增加,VEGF-C分级及LMVD值亦增加。结论PTTG、VEGF-C的过度表达促使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PTTG和VEGF-C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肺癌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C有望成为肺癌抗淋巴管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淋巴管密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maspin、AKT、p-AKT表达变化及其与肿瘤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振 刘志强 +2 位作者 孟玮 郭庆枝 孙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份宫颈石蜡组织标本,其中慢性宫颈炎组织20例份(炎症组)、CINⅠ级组织20例份(CIN1组)、CIN...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份宫颈石蜡组织标本,其中慢性宫颈炎组织20例份(炎症组)、CINⅠ级组织20例份(CIN1组)、CINⅡ级组织20例份(CIN2组)、CINⅢ级组织20例份(CIN3组)、宫颈癌组织47例份(宫颈癌组,其中无淋巴结转移32例为宫颈癌1组、有淋巴结转移15例为宫颈癌2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aspin、AKT、P-AKT,测算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宫颈癌1组、宫颈癌2组maspin蛋白阳性表达比例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宫颈癌1组、宫颈癌2组AKT、p-AKT阳性表达比例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宫颈癌2组p-AKT阳性表达比例高于宫颈癌1组(P<0.05)。宫颈癌组织中maspin与AKT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_s=-0.472,P=0.001),maspin与p-AKT表达也呈负相关关系(r_s=-0.598,P=0.000)。宫颈癌1组、宫颈癌2组LMVD分别为(19.44±2.95)、(23.24±2.46)支/mm^2,淋巴结转移与LMVD呈正相关关系(r_s=0.44,P=0.000)。宫颈癌组织中LMVD与maspin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_s=-0.554,P=0.000),LMVD与p-AKT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9,P=0.007)。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表达下调,AKT、p-AKT表达上调,且maspin表达与AKT、p-AKT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宫颈癌组织中LMVD与maspin表达呈负相关关系,LMVD与p-AKT表达呈正相关关系。maspin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AKT通路异常激活、促进肿瘤微淋巴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ASPIN基因 蛋白激酶B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晓冬 屈淑贤 +2 位作者 郑振东 宋福林 刘大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乳腺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单抗标记的LM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乳腺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单抗标记的LM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02例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微淋巴管的阳性率为76.5%,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癌周组织的LMVD为30.1个微淋巴管/100倍视野,显著高于癌中心区、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LMVD(均P〈0.01),且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相关(r=0.964,P〈0.01)。10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和59.8%,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X^2=11.653,P=0.003;X^2=10.345,P=0.006),且与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c-erbB-2和p53基因的表达相关(均P〈0.05)。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D2-40标记的LMVD相关(P〈0.05),尤其见于癌周组织中(P〈0.01)。结论D2-40单抗标记的LMVD与VEGF-C的表达有密切关系,VEGF-C参与的乳腺癌微淋巴管的生成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周围型肺腺癌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及肿瘤淋巴管密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雪芹 王滨 +6 位作者 张永峰 李丽新 曹贵文 孙业全 王秀春 宁厚发 杜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肿瘤组织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其阳性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及淋巴管密度(LMVD),...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肿瘤组织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其阳性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肺腺癌某些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LMVD值间的关系。结果VEGF-C、VEGFR-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某些CT表现与之有相关性。结论VEGF-C/VEGFR-3结合形成信号通道可促进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肺腺癌淋巴结增大等CT征象与其表达强度及淋巴管生成有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薇 周晓军 +2 位作者 马恒辉 章如松 陆珍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2-514,52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区LMVD明显高于中心区LMVD(P<0.05)和正常胃组织LMVD(P<0.05),且淋巴管为功能性的。周边区LMVD与肿瘤的Ming分型、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胃腺癌癌周LMVD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癌周LMVD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淋巴管密度 D2—40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晶 陈滢 +2 位作者 汪晶 童明 杨赛花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种... 目的:探讨两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种途径NACT前后的局部宫颈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D(VEGF-A,C,D)的表达量,并分析两种NACT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VEGFA,C,D在癌症组织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经静脉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D治疗后的表达量低于治疗前(P<0.05),VEGF-A,C在治疗前后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经动脉灌注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C,D治疗后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VEGF-A的表达量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静脉化疗和动脉灌注化疗均降低了宫颈癌组织内的LMVD,动脉灌注化疗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4两组患者均达到明显的近期临床缓解,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静脉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静脉化疗疗效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有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均无关;动脉灌注化疗总的有效率高达93%,但其疗效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宫颈癌近期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 静脉化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喉鳞癌瘤内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态计量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承杰 韩德民 +4 位作者 于振坤 李颖 范尔钟 韩一丁 张盛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喉鳞癌瘤内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形态、分布、密度,以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5’-Nase-AlPase双重酶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对40侧喉鳞癌标本冰冻切片进行研究。结果:光镜下微血管呈蓝色,微淋巴管呈棕色。除转移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 目的:研究喉鳞癌瘤内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形态、分布、密度,以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5’-Nase-AlPase双重酶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对40侧喉鳞癌标本冰冻切片进行研究。结果:光镜下微血管呈蓝色,微淋巴管呈棕色。除转移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外,与其余临床指标均未见相关性。结论:瘤内微血管密度与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而微淋巴管密度未发现明显临床意义,其机制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微血管 微淋巴管
下载PDF
结肠癌VEGF-C表达、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金波 朱民 +4 位作者 李梅 寿楠海 吕丽红 邵军 尹金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6-620,共5页
目的:评估VEGF-C、淋巴管密度(LMVD)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原发结肠癌和14例淋巴结转移癌分别用抗VEGF-C和抗VEGFR-3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C和VEGFR-3表达,计数LMVD,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 目的:评估VEGF-C、淋巴管密度(LMVD)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原发结肠癌和14例淋巴结转移癌分别用抗VEGF-C和抗VEGFR-3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C和VEGFR-3表达,计数LMVD,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以及VEGF-C与LMVD的相关关系。结果:VEGF-C表达率结肠癌为43.2%(19/44),淋巴结转移癌为92.9%(13/14)。LMVD平均为10.14±4.19。VEGF-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02)相关。LMVD与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VEGF-C阳性表达组LMVD为11.34±4.83,高于VEGF-C阴性表达组的9.24±3.48,但VEGF-C与LMVD无相关性(P=0.105)。VEGF-C阳性病人的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C阴性病人(P=0.0225),LMVD高密度组病人的生存率明显低于LMVD低密度组病人(P=0.0036)。远处转移(P=0.0004)、淋巴结转移(P=0.021)、LMVD(P=0.0469)可以作为结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VEGF-C、LMVD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和LMVD对于判断结肠癌侵袭性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LMVD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AKT和P-AKT表达与LMVD相关性及其对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振 刘志强 +1 位作者 郭庆枝 孙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06-911,共6页
目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PI3K/AKT通路在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抗凋亡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探讨NACT对宫颈鳞状细胞癌AKT通路中AKT及P-AKT的表达对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PI3K/AKT通路在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抗凋亡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探讨NACT对宫颈鳞状细胞癌AKT通路中AKT及P-AKT的表达对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与NACT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11-03-01-2016-03-3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行NACT前后AKT和P-AKT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NACT前AK和P-AKT的阳性率分别为93.6%和72.3%,化疗后阳性率分别为44.7%和36.2%,NACT前后比较,AKT和P-AKT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LMVD计数为20.87±3.31,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LMVD计数为16.47±3.44,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LMVD明显降低,t=6.32,P<0.001。化疗前宫颈鳞癌AKT阳性的LMVD为21.14±3.19,高于阴性组(17.00±3.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化疗前后LMVD的表达(r_s=0.39,P=0.007)与化疗前后P-AKT的表达(r_s=0.66,P<0.001)均呈正相关。化疗后LMVD与化疗后AKT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58,P<0.001。淋巴结转移与化疗前后LMVD均呈正相关(r_s=0.44,P<0.001;r_s=0.36,P=0.013)。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化疗前化疗后LMVD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结论化疗前P-AKT的表达及化疗后AKT和P-AKT的表达与肿瘤微淋巴管生成呈正相关,LMVD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化疗前P-AKT的表达有可能作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AKT P-AKT 微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VEGF-C表达与微血管和淋巴管的关系及其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庆弟 朱鹏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旁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与血管、淋巴管密度的关系以及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62例胃癌标本的癌旁组织,用RT-PCR法检测VEGF-C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和VEGFR-3,计算新生微血管和淋巴管的密度。结果... 目的:探讨胃癌旁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与血管、淋巴管密度的关系以及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62例胃癌标本的癌旁组织,用RT-PCR法检测VEGF-C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和VEGFR-3,计算新生微血管和淋巴管的密度。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C mRNA阳性表达88%,高于阴性组的21%(P<0.05);阳性组淋巴管密度6.15±1.61也高于阴性组的3.93±1.76(P<0.05);新生微血管密度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淋巴管密度6.03±1.73高于阴性组的4.05±1.71(P<0.05);而新生微血管密度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C能提高胃癌侵袭力、促进癌旁淋巴管增生,并介导癌细胞主动进入淋巴管,向全身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胃癌转移
下载PDF
肺腺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章必成 杨波 +3 位作者 刘健 管莎 饶智国 高建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 检测肺腺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肺腺癌D2-40蛋白表达并计数D2-40表达阳性瘤内、瘤周的LMVD,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 肺腺癌D2-4... 目的 检测肺腺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肺腺癌D2-40蛋白表达并计数D2-40表达阳性瘤内、瘤周的LMVD,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 肺腺癌D2-40表达阳性瘤周的LMVD为11.56±10.73,明显高于瘤内的3.96±1.15(P<0.001).D2-40表达阳性瘤周的L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3).瘤周高LMVD组(>10)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95%CI:11.4~14.6个月),瘤周低LMVD组(≤10)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95%CI:17.8~44.2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周LMVD、有无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D2-40表达阳性的瘤周LMVD可以用于预测肺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 肺腺癌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