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87
1
作者 张哲夫 万康林 +7 位作者 张金声 朱桂凤 窦桂兰 李牧青 郑理 梁军钢 侯学霞 王宏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11,共4页
1987~1996年对22个省(市、区)的60个县、区进行了莱姆病的调查研究。血清流行病学证实22个省(市、区)林区人群均存在莱姆病感染,感染率平均为5.06%(1724/34104)。病原学证实17个省(市\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11个省(... 1987~1996年对22个省(市、区)的60个县、区进行了莱姆病的调查研究。血清流行病学证实22个省(市、区)林区人群均存在莱姆病感染,感染率平均为5.06%(1724/34104)。病原学证实17个省(市\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11个省(市、区)有典型病例存在。东北林区患病率为1%~4%。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南方的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在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姬鼠属可能是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贮存宿主。从病人、蜱或动物中分离出130株莱姆病螺旋体,中国菌株SDS-PAGE蛋白图形、质粒谱和DNA限制性内切酶谱与北美菌株显著不同。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国菌株可被分为三个基因种,其中第一基因种(B.burgdorferisensustricto)在亚洲是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流行病学 病原学
原文传递
104例莱姆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增加 张晓鹏 +1 位作者 石淑珍 宋雯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4-337,共4页
对甘肃省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血清学、病原学、体格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确诊莱姆病患者104例。地理分布以迭部地区病例数最多,张掖和武威次之,酒泉居第三位,其余地区病例数较少。女性病例数略多于男性,... 对甘肃省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血清学、病原学、体格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确诊莱姆病患者104例。地理分布以迭部地区病例数最多,张掖和武威次之,酒泉居第三位,其余地区病例数较少。女性病例数略多于男性,以青壮年病例数最多。晚期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7.69%,中期病例占37.51%,早期病例占4.8%。104例患者分属10型,即慢性游走性红斑(ECM)型5例,妇科型1例,淋巴型6例,神经型11例,消化型8例,心血管型7例,肺型3例,眼睑型3例,关节型59例,皮肤型1例,以关节型最多,占发病总数56.73%。依据患者的病程、病型和脏器损伤程度,给予了抗菌素、化疗、针灸和支持对症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临床流行病学 甘肃省
下载PDF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2 位作者 王宏英 侯学霞 张金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为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宿主动物有所了解,于1987~1997年间,作者在中国16个省(市、区)的山林地区,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方法,对牛、羊、狗、野兔和野鼠进行了莱姆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至少有牛、羊、... 为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宿主动物有所了解,于1987~1997年间,作者在中国16个省(市、区)的山林地区,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方法,对牛、羊、狗、野兔和野鼠进行了莱姆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至少有牛、羊、狗、野鼠、野兔等5种动物中有莱姆病的感染存在。牛、羊和狗的感染率分别为18.18%~32.61%、17.12%~61.21%和38.50%~60.00%。狗作为我国北方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全沟硬蜱成虫的主要供血者之一,可能是较重要的宿主动物。从黑线姬鼠、棕背、花鼠、白腹鼠、社鼠、褐家鼠、针毛鼠、白腹巨鼠和华南兔等动物分离出20株莱姆病螺旋体,尤其是从黑线姬鼠和白腹巨鼠的胎鼠分离到莱姆鼠病螺旋体,证实莱姆病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这对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维持和扩大有重要意义。野鼠的感染率在41.18%~86.05%间。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结果证实黑线姬鼠和棕背是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储存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黑线姬鼠 棕背Ping
下载PDF
新疆博乐和沙湾、阜康市县山地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谢杏初 刘惠君 +8 位作者 杨新奎 也尔肯 乌秀巴特 王诚 阿不力克木 张哲夫 朱桂凤 张金声 侯学霞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4期8-11,共4页
1991年5月从新疆博乐市准噶尔阿拉套山山地(E81°18′,N45°13′)、沙湾县北天山西段依连哈比尔尕北坡(E85°40′,N43°55′)和阜康县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山地北坡(E88°08′,N43°55′)共采集到全沟硬蜱(Ixodes... 1991年5月从新疆博乐市准噶尔阿拉套山山地(E81°18′,N45°13′)、沙湾县北天山西段依连哈比尔尕北坡(E85°40′,N43°55′)和阜康县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山地北坡(E88°08′,N43°55′)共采集到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千余只,经做莱姆病病原体分离,共检出疏螺旋体6株。对其中5株做了单克隆抗体试验,5株疏螺旋体均与单克隆抗体H_(9724)呈阳性反应,而与H_(6831)均呈阴性反应,有3株与H_(5332)呈阳性反应、2株呈阴性反应。从而确认所分离的5株疏螺旋体为Borreliaburgdorferi疏螺旋体。首次从病原学证实上述一市二县山地存在莱姆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下载PDF
莱姆病的流行现状及防制措施 被引量:18
5
作者 郝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39-642,共4页
莱姆病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主要由蜱叮咬人、兽而传播。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人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风险与蜱种的分布、地域因素、人为活动有关。该文对莱姆病的流行状况、基因型分布、主要传播媒介、动物宿主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莱姆病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主要由蜱叮咬人、兽而传播。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人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风险与蜱种的分布、地域因素、人为活动有关。该文对莱姆病的流行状况、基因型分布、主要传播媒介、动物宿主以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为莱姆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媒介 宿主动物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增加 孙毅 +2 位作者 何静 米红艳 鲜耀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天然林保护区莱姆病的媒介蜱类、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天然林保护区莱姆病的媒介蜱类、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潜能及自然疫源地活力也显著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农业开垦区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方面均低于苗圃林半保护区;有蜱叮咬史的员工中,在天然林保护区工作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66.7%,在苗圃林半保护区仅为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45,E-11〈0.01,df=1)。不同生境亚群中的遗传分散性也存在差异,在天然林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有最大遗传分散系数(Fst)0.55742。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的系数同样大于零,有统计学意义。在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区之间的遗传差异系数最低(0.10802),表明在这两个样地的亚群之间无显著遗传差异;这些亚群中的遗传距离表现出与其生境相似的变化。结论西部大开发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工程的实施,对于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其潜能、自然疫源地活力等增加,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莱姆病 现场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莱姆关节炎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宝福凯 柳爱华 +1 位作者 马海滨 吴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80-382,386,共4页
莱姆病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游走性红斑、复发性关节炎、心脏传导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莱姆关节炎发生率和致残率高,危害最大。莱姆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螺旋体... 莱姆病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游走性红斑、复发性关节炎、心脏传导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莱姆关节炎发生率和致残率高,危害最大。莱姆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螺旋体脂蛋白在感染早期引起机体固有免疫应答,随后引起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造成关节的炎症和损伤。本文对近年有关莱姆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并介绍了作者在莱姆关节炎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关节炎 综述
原文传递
莱姆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于培发 刘志杰 +2 位作者 牛庆丽 杨吉飞 殷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60-163,共4页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主要为硬蜱,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也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基于对莱姆病的研究现...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主要为硬蜱,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也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基于对莱姆病的研究现状,从莱姆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特征、诊断和预防控制等方面对莱姆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莱姆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控
下载PDF
莱姆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静 梁张 +1 位作者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035-1038,1042,共5页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莱姆病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有...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莱姆病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蔓延。本文主要从莱姆病的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流行特征等方面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病原体 流行特征 预防
原文传递
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莱姆病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敬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分析莱姆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 17例莱姆病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莱姆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复杂 ,以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为主。血和脑脊液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滴度... 目的分析莱姆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 17例莱姆病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莱姆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复杂 ,以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为主。血和脑脊液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滴度为 1∶6 4~ 1∶5 0 0。结论莱姆病的神经系统表现无特异性 ,早期诊断难 ,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抗体检查可协助诊断 ,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神经系统损害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抗生素
下载PDF
蜱传性疾病——莱姆病螺旋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廖德丰 陈季武 +2 位作者 谢萍 傅蓓蓓 朱振勤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莱姆病是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病,在我国北方各省广泛流行,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可使皮肤、心脏、关节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受损。本文综述了莱姆病螺旋体的形态、种下分类、生化特征、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等方面的研究进...  莱姆病是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病,在我国北方各省广泛流行,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可使皮肤、心脏、关节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受损。本文综述了莱姆病螺旋体的形态、种下分类、生化特征、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性疾病 莱姆病 螺旋体 媒介蜱 贮存宿主
下载PDF
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郭天宇 张泮河 曹务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8-582,共5页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 2 1天后的阳性KM鼠 ,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 :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 2 1天后的阳性KM鼠 ,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 :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 ,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幼蜱PCR阳性率均为 5 0 0 %而分离阳性率都为 2 0 0 %。饱血脱落后 ,这些幼蜱只能在饱血后 2天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也只能持续到 4天 ,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若蜱后 ,若蜱以及分别受到这些若蜱刺叮的KM鼠均未发现阳性感染。非感染若蜱吸食感染的KM鼠后 ,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获得了莱姆病螺旋体 ,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5 0 0 %和 2 0 0 %。分离阳性率分别达到 33 3%和 6 0 0 %。这些若蜱分别于饱血后 2天和 3天可以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PCR扩增阳性也只能分别持续到饱血后 4天和 6天 ,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 ;蜕化为成蜱后 ,成蜱以及受到它们攻击的KM鼠均未获阳性检测结果。同种蜱不同地理株在感染和保持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上也没有差异。森林革蜱、草原革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吸血感染但均不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CHNM4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革蜱 草原革蜱感染 经期传播 莱姆病 螺旋体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新疆莱姆病的地理分布及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杏初 刘惠君 +5 位作者 叶尔肯 杨新奎 阿不力克木 王诚 乌守巴特 斯拉木江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3期48-51,共4页
经1991~1995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15县市调查,从5个县市的全沟硬蜱体检出26株莱姆病螺旋体,血清学检测证实11个县市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感染率为9.5%。全沟硬蜱为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病原体主要蛋白电泳图谱... 经1991~1995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15县市调查,从5个县市的全沟硬蜱体检出26株莱姆病螺旋体,血清学检测证实11个县市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感染率为9.5%。全沟硬蜱为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病原体主要蛋白电泳图谱明显不同于北美菌株,调查表明莱姆病在新疆北疆山地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新疆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莱姆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爱勤 沈兆媛 +2 位作者 雷韫睿 范巧宁 刘增加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从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类地位与基本形态、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记述了莱姆病的病原学;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较系统地... 本文从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类地位与基本形态、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记述了莱姆病的病原学;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莱姆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给深入研究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下载PDF
中俄、中哈边境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华满堂 金兆清 +3 位作者 林涛 宫占威 何成 刘长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调查边境地区莱姆病和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对血清学、病原学、宿主、媒介、病例和地理景观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用IFA和ELISA法共检测人畜血清1 501 份,从199 份人血清中检出抗体阳性18 份,阳性率为9 ... 目的:调查边境地区莱姆病和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对血清学、病原学、宿主、媒介、病例和地理景观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用IFA和ELISA法共检测人畜血清1 501 份,从199 份人血清中检出抗体阳性18 份,阳性率为9 .05% ,并发现莱姆病典型患者15 例;检查马血清20 份,阳性5 份,阳性率为25 .00 % ;检查牛血清399 份,阳性69 份,阳性率17 .29 % ;检查羊血清883 份,阳性199 份,阳性率22.54 % 。调查地区为山间谷地,本次调查以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河漫滩草地生境为主。从四类生境采集蜱3090 只和鼠类12 只。这些蜱共计8 种,森林革蜱和银盾革蜱占绝大多数,中肠带菌率分别为18 .75 % (6/32) 和13 .33 % (4/30)。将蜱分为86 组,鼠类分为12 组分别接种培养于BSK培养基,结果5 个组培养出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feri) ,其中棕背 ( C.rufocanus) 2 组,鼹形田鼠( E.talpinus)1 组和森林革蜱( D. silvarum) 2 组。结论:基于上述调查研究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该地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自然疫源地 伯氏疏螺旋体
下载PDF
从粒形硬蜱和社鼠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亮 于恩庶 +7 位作者 张哲夫 万康林 张金声 郑理 刘金镛 陈佛云 陈章明 游土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从福建省北部莱姆病感染率较高的林区捕获一批野鼠,从鼠体收集到部分粒形硬蜱,取蜱类中肠和社鼠肾脏接种BSKII培养基,结果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从粒形硬蜱和社鼠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在国内外属... 从福建省北部莱姆病感染率较高的林区捕获一批野鼠,从鼠体收集到部分粒形硬蜱,取蜱类中肠和社鼠肾脏接种BSKII培养基,结果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从粒形硬蜱和社鼠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在国内外属首次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形硬蜱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下载PDF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张泮河 郭天宇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病螺旋体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KM鼠建立实验感染动物模型 ,以此阳性感染鼠感染试蜱非感染种群 ,观察试蜱的感染能力以及以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结果 通过剌叮阳性KM鼠 ,长角血蜱、... 目的 探讨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病螺旋体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KM鼠建立实验感染动物模型 ,以此阳性感染鼠感染试蜱非感染种群 ,观察试蜱的感染能力以及以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结果 通过剌叮阳性KM鼠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幼蜱饱血后分别获得 6 1 3%、75 0 %的阳性感染 ,但所感染的螺旋体在感染后 2d即死亡消解 ,不能重新获得分离 ,PCR扩增阳性也只能持续到饱血后 8d ,幼蜱蜕化为若蜱后 ,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这两种蜱的若蜱也都可通过吸血获得 70 0 %的检测阳性率 ,感染后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可分别在在饱血后 5、10d内保持螺旋体的活性 ,PCR检测阳性率可延迟至饱血后 15d。此后直至蜕化成为成蜱 ,所有血、蜱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不同种群在感染和保持螺旋体能力上表现一致。结论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感染莱姆病螺旋体但不能经期传播到下一发育阶段 ,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 ,作为莱姆病主要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实验经期传播 实验运行模型 长角血蜱 嗜群血蜱
下载PDF
莱姆病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 +4 位作者 辛德莉 万康林 郝琴 王磊 田秀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49-756,共8页
莱姆病是一种经蜱叮咬传播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病系全身性疾病,可影响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等多种脏器.莱姆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若患者得不到... 莱姆病是一种经蜱叮咬传播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病系全身性疾病,可影响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等多种脏器.莱姆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若患者得不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致残率较高,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的专家学者,梳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诊断和治疗进展,综合总结,形成了本共识.旨在向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人员提供指导性建议,从而更好的防治莱姆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诊断 治疗 预防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中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蛋白免疫印迹法诊断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蒋毅 万康林 +1 位作者 耿震 侯学霞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4-598,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阳性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参照菌株PD91作抗原,建立WB检测方法。采用Gel-Pro凝胶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组蛋白条带的频数... 目的研究中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阳性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参照菌株PD91作抗原,建立WB检测方法。采用Gel-Pro凝胶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组蛋白条带的频数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WB检测莱姆病阳性诊断标准确定采用ROC曲线。结果共检测127例莱姆病病例和504例对照的血清标本,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我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检测中WB阳性诊断标准为:对于IgGP83/100、P58、P39、P30、OspC、P17、P66、OspA中至少有一条蛋白条带显色即可诊断为阳性,此标准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99.4%;对于IgMP83/100、P58、OspA、P30、OspC、P17、P41中至少有一条蛋白条带显色则可诊断为阳性,此标准敏感度为50.4%,特异度为93.1%。结论建立了中国莱姆病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WB阳性诊断标准,用于莱姆病的WB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伽氏疏螺旋体 蛋白免疫印迹法 诊断标准 莱姆病螺旋体 疏螺旋体 诊断标 标准 中国 FISHER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钦县宿主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丽天 高子厚 +5 位作者 赵文红 刘云海 扎史品初 提布只玛 张文娟 杜春红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419-421,433,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钦县宿主动物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以德钦县采集的家犬血液和山区林地捕获的鼠类动物脏器为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检测犬血中莱姆病Ig G抗体;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伯氏疏螺旋体5~23Sr RNA间隔区片段...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钦县宿主动物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以德钦县采集的家犬血液和山区林地捕获的鼠类动物脏器为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检测犬血中莱姆病Ig G抗体;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伯氏疏螺旋体5~23Sr RNA间隔区片段,阳性片段进行测序。结果 50份犬血检出莱姆病Ig G抗体阳性10份,阳性率为20%;扩增到阳性片段1份,阳性率2.00%;48份鼠类脾脏标本扩增到阳性片段1份,阳性率2.08%。测序结果表明,犬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为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鼠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为Borrelia valaisiana基因型。结论本调查表明德钦县境内家犬和鼠类存在2个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相关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宿主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