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管理对胸外科肺癌根治术术后控制医院感染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沈婕 杨柳 +1 位作者 丁君蓉 胡学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08-610,614,共4页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后控制医院感染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胸外科肺...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后控制医院感染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术后给予PDCA循环管理,从术后护理至出院平均17~23 d。比较两组干预期间感染情况,干预前后肺功能、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及干预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vs.23.36%,P=0.030)。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和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PDCA循环管理可通过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提高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PDCA循环管理 院内感染 肺功能
下载PDF
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23
2
作者 贾佳 楚晓飞 +1 位作者 孙爱英 巴玉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40-644,共5页
目的分析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共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共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50%,其中试验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术前肺气肿、术前FEV_(1)<1.5 L、手术时间≥3 h、全肺切除均为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术前肺气肿、术前FEV_(1)<1.5 L、手术时间≥3 h和全肺切除,临床可通过完善治疗方案和护理模式以降低肺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并发症 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 干预
下载PDF
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郑斯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观察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时,将75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微创胸腔镜手术38例和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37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 目的观察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时,将75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微创胸腔镜手术38例和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37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和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创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东东 沈剑 +1 位作者 黄思远 王海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几率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3例)和非肺部...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几率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3例)和非肺部感染组(59例)。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是否伴有高血压、术前肺功能、肺叶切除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术后肺部感染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年龄(≥60岁)、切口VAS评分(4~10分)、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DM)、手术时间(≥3 h)、手术方式(传统开胸手术)、机械通气时间(≥6 h)、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 d)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60岁)、手术时间长(≥3 h)、合并COPD、DM、手术方式(传统开胸手术)、长期吸烟史、切口VAS评分(4~10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4 d)是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年龄大(≥60岁)、手术时间长(≥3 h)、合并COPD、DM、手术方式(传统手术)、长期吸烟史、切口VAS评分(4~10分)、胸腔留置引流时间长(≥4 d)是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今后应在临床上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处理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杜丽 唐育民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评价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R组和RT组(n=30)。关胸前R组和RT组分别用0.5%罗哌卡因(30 ml)和0.5%罗哌卡因联合2 mg·kg^-1曲马多... 目的:评价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R组和RT组(n=30)。关胸前R组和RT组分别用0.5%罗哌卡因(30 ml)和0.5%罗哌卡因联合2 mg·kg^-1曲马多(3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记录术后0、1、2、3、4、6、8、12、24、36、48 h舒芬太尼的用量,评估上述时点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后使用强痛定镇痛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4、8 h,R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4~48 h内,RT组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6 h和8 h,R组中术后使用强痛定的次数明显多于RT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无差异。结论:2 mg·kg^-1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肺癌 根治术 肋间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临床效果及其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帆 陈东红 +1 位作者 朱伟鹏 曹加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3期2541-254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临床效果及对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通气量(MVV)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115例肺癌患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临床效果及对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通气量(MVV)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115例肺癌患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分成2组,对照组58例应用开胸根治术,研究组57例应用胸腔镜下根治术。观察比较2组的术后转移及复发率;2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下的相关肺功能指标;2组清除淋巴结的平均数量;2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转移及复发率比较(8.8%vs.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相关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FEV1、FVC、MVV为(1.1±0.1)L、(1.6±0.3)L、(41.2±7.5)L/min,研究组分别为(1.5±0.2)L、(1.9±0.2)L、(45.3±5.1)L/min。术后3个月,对照组FEV1、FVC、MVV为(1.3±0.2)L、(1.8±0.5)L、(49.1±5.0)L/min,研究组分别为(1.6±0.1)L、(2.1±0.3)L、(58.1±6.2)L/min。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研究组相关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清除淋巴结的平均数量比较[(12.1±3.4)个vs.(12.3±3.2)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操作手术平均时长、手术平均出血量、胸腔术后平均引流量、住院平均时长分别为(135.1±50.6)min、(175.1±26.3)mL、(401.2±46.3)mL、(13.6±1.9)d;研究组分别为(154.1±36.5)min、(101.4±21.5)mL、(251.4±54.1)mL、(10.1±1.0)d。研究组操作手术时长较对照组长,手术出血量、胸腔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长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符合根治术指征的肺癌患者使用胸腔镜根治术治疗,相比开胸根治术,使用胸腔镜根治术术后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的损害较小,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根治术 胸腔镜 肺功能 淋巴结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于海荣 袁媛 +3 位作者 柯宏刚 金晓红 王晓莉 王丹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住院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8~67岁,BMI 21.3~26.7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住院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8~67岁,BMI 21.3~26.7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记录术后在PACU内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及总用量、48 h内疼痛VAS评分、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记录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局麻药中毒、皮下血肿、感染、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P组术后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及总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8、24、48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较好(P<0.05)。两组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的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肺癌根治术 功能锻炼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8
作者 蒲睿智 赵强 +2 位作者 胡德宏 丁宜林 王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2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组(n=97)和单操作孔组(n=65)。单孔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单操作...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2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组(n=97)和单操作孔组(n=65)。单孔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单操作孔组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操作孔组(P<0.05),引流量少于单操作孔组(P<0.05);单孔组术后第1天、第3天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单操作孔组(P<0.05);术后6个月,单孔组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高于单操作孔组(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治疗中,采用单孔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单孔胸腔镜 单操作孔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疗效
下载PDF
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玉 陈万卓 +1 位作者 俞赢 刘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分别实施常规肺康复训练和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及护... 目的 探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分别实施常规肺康复训练和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及护患关系信任度改善情况。结果 93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评分、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可提升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Swanson关怀理论 康复训练 肺功能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喜军 李淳成 +1 位作者 吴耀军 李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观察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围手术死亡;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随访结束尚无1例死亡。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 开胸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文良 余雪美 熊朝晖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期64-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使用镇痛药吗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使用镇痛药吗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05μg/kg·min-1,10min后以0.4μg/kg·h^(-1)维持至术毕,对照组术中采用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期间不良反应,记录术后12h、13~24h吗啡用量及术后48h有效自控镇痛(PCA)次数;术后4h、12h、24h、48h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麻醉诱导前(T0)、拔除气管即刻(T_1)、术后24h(T_2)、术后48h(T_3)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2h、术后13~24h及48h有效PCA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4h比较,两组术后12h、24h、48h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4h、12h、24h、48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比较,T_1、T_2、T_3时CD4^+、CD4^+/CD8^+均有所下降(P<0.05),CD8^+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_1、T_2、T_3时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38.10%(P<0.05)。结论围术期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吗啡用药剂量和使用PCA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 自控镇痛 吗啡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肺功能保护及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曾渊 蒯建科 +1 位作者 毛延坤 杭博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2268-2272,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及...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及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试认知功能并记录评分,比较两组S100β蛋白、NSE水平、各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各时间点呼吸力学指标及应激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之间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T3、T4、T5时间点S100β蛋白,T4、T5时间点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动脉血气指标中PaO_2、RI、OI在T3、T5时间点与对照组相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Ppeak与Cdyn在T3、T5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研究组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保护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肺功能,减轻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肺癌根治术 脑功能、肺功能、应激因子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杰华 马海燕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2299-2303,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吗啡镇痛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05μ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吗啡镇痛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05μg·kg^(-1)·min^(-1),10 min后以0.2~0.4μg·kg^(-1)·h^(-1)维持至术毕,对照组术中采用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统计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期间不良反应,记录术后0~12、>12~24 h吗啡用量及术后48 h有效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次数;术后4、12、24、48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麻醉诱导前(T0)、拔除气管即刻(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24 h吗啡累计用量显著高于0~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术后0~12、>12~24 h吗啡累计用量及48 h有效PCIA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VAS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组间×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术后4、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组间×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_1、T_2、T_3时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中38.1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吗啡用药剂量,且不会造成苏醒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 吗啡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凯云 陈安宁 +2 位作者 赵光强 陈小波 雷玉洁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一病区施行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2例和同期开胸肺癌根治术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免疫功能(T细胞、Th细胞...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一病区施行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2例和同期开胸肺癌根治术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免疫功能(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CIK细胞、CIKN细胞、TH/TS比值)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术后疼痛更小,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对患者免疫指标影响更小,同开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开胸手术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单操作孔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运动干预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潘虹 刘杰 林洪生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手术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的下降。运动干预是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疗效确切,目前在肺癌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初步研究显... 手术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的下降。运动干预是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疗效确切,目前在肺癌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初步研究显示其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焦虑抑郁等状态,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运动训练 运动耐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分析:附5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博 刘星池 +8 位作者 徐惟 丁仁泉 王通 孟浩 王希龙 许世广 刘博 王述民 杨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VSS)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219例,其中,术后并发乳糜胸5例(发生率2.28%),均给予...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VSS)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219例,其中,术后并发乳糜胸5例(发生率2.28%),均给予保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1)夹闭胸引管;(2)胸腔内注射红霉素0.25 g+利多卡因0.1 g+浓糖20 ml;(3)皮下注射奥曲肽+胸腔内注入金葡素。结果全部2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术后5例并发乳糜胸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别为2例鳞癌、3例腺癌,病理分期分别为Ⅰa期3例、Ⅱa期1例、Ⅲa期1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18枚(0/18,N0)、8枚(1/8,N1)枚、9枚(4/9,N2)、24枚(0/24,N0)及42枚(0/42,N0),平均(20.20±13.86)枚。经保守治疗后,4例治愈(治愈率80.00%),1例死亡(死亡率20.00%)。结论 DVSS肺癌根治术后出现乳糜胸时,及时诊断并选择恰当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另外,应特别注意患者淋巴结清扫过程中的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乳糜胸 肺癌 肿瘤根治术
下载PDF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渊 石源 +2 位作者 尹卓伟 温来友 吴震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60例肺癌根治患者,60例术毕送ICU继续呼吸机支持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诱导前...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60例肺癌根治患者,60例术毕送ICU继续呼吸机支持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诱导前10 min输注丙泊酚2 mg·kg-1·h-1,术毕继续输注至患者入ICU 30 min,观察组诱导前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h-1,后改为0.5μg·kg-1·h-1至患者入ICU 30 min。比较两组苏醒质量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拔管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明显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改善术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苏醒质量 肺功能 右美托咪啶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祁占花 张建业 范卫玲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8期1641-1645,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交通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1例老年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传统全身麻醉48例纳入对照组,超声引导下两点胸...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交通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1例老年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传统全身麻醉48例纳入对照组,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43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胸腔镜套管置入后5 min(T_(1))、关闭胸腔即刻(T_(2))、术后2 h(T_(3))、术后6 h(T_(4))、术后24 h(T_(5))血流动力学;观察T0、T_(2)、T_(4)、T_(5)时点血清皮质醇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评估患者术后2 h、4 h、12 h、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心率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各指标T_(3)、T_(4)、T_(5)时点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各指标T_(2)、T_(4)、T_(5)时点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术后2 h、4 h、12 h、24 h两组VAS评分呈降低趋势,观察组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肺癌根治术中更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微,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根治术 超声引导 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慎宝 柯敏 +3 位作者 林露晶 陈静 林伟 陈晓影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9期2292-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6μg/kg右美托咪定20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6μg/kg右美托咪定20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诱导与麻醉方法相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12h(T3)、术后24h(T4)的常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B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再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患者IL-8、IL-6、TNF-α、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IL-8、IL-6、TNF-α、SBP、DBP、HR、PaCO2、Pa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控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性反应,同时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肺癌根治术 炎性因子 微循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1期4012-4015,共4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105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呼吸道护理干... 目的分析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105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阻力呼吸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排痰效果(痰液排出量、痰液黏稠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可提高肺癌术后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改善肺癌术后患者排痰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呼吸道护理 阻力呼吸训练 胸膈肌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